1、中国竞技排球发展困境与出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的走访调查。分别结合我国竞技排球事业中运动员文化素质、排球俱乐部、训练影响、后备培养、竞技排球教练员影响等因素对我国竞技排球发展困境与出路进行探讨。本文的探讨成果将对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意义。 关键词 竞技排球 发展 困境 探讨 一、运动员文化素质分析 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当中,文化素质占据了比较基础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各项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当中,文化素质扮演者制约发展的角色,我国的排球事业同样如此。据相
2、关调查可得,绝大多数运动员以及比赛项目的相关管理者是认可文化素质决定竞技比赛成绩这个观点的。但是仅仅在停留在认可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行动起来,将提高排球运动员文化素质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不仅不会阻碍其成绩的提高,反而会从本质上对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就是解决我国运动员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的唯一出路。 二、排球俱乐部 职业俱乐部是指具备相关的条件和资格,能够参加该项职业比赛的基层体育组织。其存在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运动的技术水平。调查分析表明,我国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发展相当缓慢。究其原因就是其所依赖的体育市场不景气以及受我国人民消
3、费能力的制约。我国群众的排球体育消费水平较国际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具有一定差距,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排球职业俱乐部所依赖的体育职业化市场发展缓慢,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排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呢?首先还是要坚持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有可能将目光转移到排球等体育活动上来;其次国家应该加大对排球等职业俱乐部的投入力度,保证其更快发展;最后还需要发挥媒体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其能够更好、更快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三、训练影响 竞技体育的比赛成绩受到训练因素的影响无可非议。排球比赛成绩的高低与选手训练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换句话说,训练是竞技排球发展中最基础
4、的环节,良好的球队训练是其在赛场上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就目前我国排球的训练看来,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如今的训练大部分就是为了赢得比赛胜利而进行的高强度训练,没有注重选手的个人成长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球队管理者没能很好的意识到训练方法科学性的重要所在;另一方面,排球教练急于提高球队成绩而忽视选手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竞技排球的相关管理者应该积极学习国际上一些领先的管理经验,并将目光转移到我国现有体制的改革之上。 四、后备培养 如同竞技足球一样,我国在排球后备培养方面一直都落后于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所谓的后备培养指的是为今后参加竞技比赛进行人才培养以确保在优秀运动员方面不会出现断层
5、。除了运动员的后备培养,教练员的培养也是后备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目前看来,我国在竞技排球方面的后备培养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认识不充分以及我国的经济因素制约。国家在运动员以及教练员的后备培养方面重视力度还不够,直接影响了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前面已经提到过要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竞技排球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我国竞技排球在后备培养的现状。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加大与俱乐部之间的联系,采取资金支持以及制度鼓励等手段促进我国竞技排球的后备培养发展。 五、竞技排球教练员影响 教练员是排球竞技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以及教练员自身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我
6、国竞技排球的发展。目前看来,国际上竞技排球的教练员大都采用岗位培训制度和竞争聘用制,而我国的排球教练员大多是通过任命上岗,多为曾经的职业排球选手,他们对我国竞技排球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忽视的。但是,他们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竞聘上岗,同样也会缺少优秀教练员的一些优秀素质,比如竞争意识、危机感意识等。除此之外,由于这些退役的职业选手具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从事排球工作的时间较早,导致其思想相对陈旧且过分重视选手的实战培训,而忽视运动员自身素质的培养,这同样是不利于我国竞技排球事业的发展。 为此,排球俱乐部在选择教练员的时候应该将前面的问题考虑进来,结合退役运动员的实战经验以及竞聘上岗新人的科学思想进
7、行更加完善的招聘。这样一来,排球运动员将会在教练员的带领之下不仅获得专业技术训练,而且个人的思想水平以及文化素质都会有所提高。 六、结语 本文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竞技排球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其中,提高运动员的个人素质是竞技排球发展的基础;提升教练员素质以及运动员的后备培养是关键;提高排球职业俱乐部的训练水平是根本除此之外,这些因素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共同影响我国竞技排球发展的。除此之外,改革并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排球相关管理制度也会对我国竞技排球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排球会在未来再次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 苏益华,龚德贵,胡永红.中国排球职业化改革发展与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2 李峰,朱伟卫,张承玉.制约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 3 凌文杰.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改革现状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3.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