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39893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 1.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通过这一纲领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b. c. d. 3.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

2、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开国大典 b.1949年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4.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5.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b. c. d. 6.1954年

3、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右图是1953年由南京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背景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一届人大会即将召开8.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2021年是_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 a.50周年 b.57周年 c.60周年 d.65周年 9.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

4、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10.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11.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结婚有法可依 “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 b.c. d.12.1980年8月,_

5、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_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篇讲话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4.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

6、决策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15.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6.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c.1997年中共“十五大” d.2021年中共“十六大” 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a.1980年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

7、革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18.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

8、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b.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c.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制制度.20.“文革”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后果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2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我们

9、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 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5年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3.“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60年代末 b.7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80年代初24.“几个小时

10、前我还是皇家警察,可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_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25.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 b.实施群体 c.主要作用 26.“九二共识”最主要的内容是 a.两岸和平统一 b.坚持“一国两制” c.两岸实现“三通” d.“一个中国原则”2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九二共识”的达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 b.

11、 c. d.28.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a.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愿望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_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

12、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d.享有权利 二、非选择题 3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主政治制度。(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制度的意义。(9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

13、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_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

14、任梁爱诗(2021年)(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的设想有何继承与发展。(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3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分) 专题四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a4b5b6d7a8c9a10d11d12b13c14c15c16b17d18c19b20a21b22a23d24d25a26d27c28a29a30c二、非选择题 3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15、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保证了祖国统一,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32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分)(2)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实行社会主

16、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4分)(3)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3分)(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2分)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2021年浙江会考8题)图2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 2.(2021年6月广东会考10题)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

17、德 d.周恩来 3.(2021年1月_会考7题)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4.(2021年1月黑龙江会考7题)村民杨明在2021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c.刑事诉讼法d.民事诉讼法 5.(2021年6月广东会考45题)1949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

18、的事业”是指a.筹建新中国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c.召开中共七大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6.(2021年广东会考11题)“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 a.经济特区b.民族自治区c.特别行政区d.经济开放区 7.(2021年江苏会考14题)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

19、会 8.(2021年1月黑龙江会考5题)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下列哪一方针运用的结果a.民主集中b.“一国两制”c.武力统一d.多党合作 9.(2021年广东会考10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求同存异”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0.(2021年湖南会考13题)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

20、度11.(2021年1月山东会考8题)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20世纪80年代初_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a.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b.香港回归 c.海峡两岸实现了通邮、通商、通航d.澳门回归 12.(2021年1月黑龙江会考6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体现这一规定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宗法分封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2021年1月福建会考8题)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_ c.

21、江泽民 d.胡锦涛 14.(2021年6月广东会考11题)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荣辱与共 b.一个中国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15.(2021年广东会考45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a.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b.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d.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6.(2021年1月_会考8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是a.“九二共识”b.两岸实现“三通”c.经济特区的设立d.香港

22、、澳门的回归 17.(2021年春季北京会考13题)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_ 18.(2021年春季北京会考11题)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19.(2021年浙江会考11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求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_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 b

23、. c. d. 一、选择题 1.c2.a9.a10.d6.b17.d 3.b11.b18.b 参考答案 4.a5.a6.c7.a12.d13.b14.b19.d 8.b15.c1 本专题涉及到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其基本要求有: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主要成

24、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阐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专题概述 本专题第 一、第二目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五年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继承和发展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25、下,上述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探索,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专题的第三

26、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二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

27、民主政治的特色。过程与方法 1、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断和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材要点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政协决议。在年月日至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决定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事宜,选

28、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政府施政方针。年月日下午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 3、政府组成人员。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署检察长。 4、开国大典仪式。下午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

29、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共约万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军乐队高奏国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天成立了。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与此同时,门礼炮齐鸣响。这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个民族,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个春秋。参加大会的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

30、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

31、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政体 任何一个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都必然地要建立与这种政权性质相适应的、能够保证政权稳定的并且能够有效运行的政权组织体系。这一政权组织体系即是国家政体。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就必须与这一国家性质相适应,即必须保证工人阶级在我国的领导地位,保证工农联盟作为我国政权的基础,保证能够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归根结底,所实行的政体应当是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呢。一是人民在民主的基础上,经过选举选出自己的优秀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

32、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二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这些国家机关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三是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这样使得所有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在人民的监督之下,进行工作。人民有权监督人民代表,特别是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人民代表,人民对所有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的权利。 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有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的代表,他们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充分体现各个方面的意见和意志。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政体的

33、根本点在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核心是,将人民所拥有的国家权力首先集中到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手中,再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并将国家权力分配给这些国家机关,它们行使各自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中的主要权力和决定性的权力,决定国家或者本区域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监督由其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在民主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是民意代表机关。而其他国家机关并不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而且也不可能都由人民选举产生。这些非民意代表机关当然无法去抗衡人民代表大会,去制约人民代表大会。这样就保证了人民代表大会

34、能够集中行使国家权力,也就保证了人民集中行使国家权力,使得人民代表大会能够运用国家权力集中有效的保证人民意志的实现。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可以在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它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并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的制度。它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中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以区域为基础,实行自治权; (2)核心是聚居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3)聚居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主体是民族自

35、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实行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中央的统一领导。 2、民族自治机关和民族自治权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一般行政区域的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是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宪法规定的一般行政区域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广泛的自治权,主要有:(1)民族立法自治权; (2)财政经济自治权; (3)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自治权; (4)人口

36、政策自治权;(5)组织公安部队自治权;(6)语言文字自治权; (7)培养和招收民族干部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类型: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有以下类型: (一)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如x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二)以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 (三)以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 (四)在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等; (五)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如宁夏回族

37、自治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等。对于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中国政府通过在这些地区设立民族乡的办法,使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乡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56个民族乡。 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二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从各民族的人口构成

38、来看,汉族一直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少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总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除x藏、x疆等个别地区外,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汉族都要少。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

39、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三、教学过程导入运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课前导语,导入新课。教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治建设的基石学习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成立的。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指导阅读教材第一段,联系旧知进行归纳。知识链接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播放幻灯片: 1、条件: (1)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政治上。国民党发动统治已被推翻;全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政权。学习思考 为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准备。 2、准备: (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省平山

40、县西柏坡 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确定党的总任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结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插图,通过阅读掌握如下知识点: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国旗、首都和国歌;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3、成立: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运用开国大典片断,引导学生简述成立概况及意义。知识链接 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政权性质。学习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民主政权。 (二)新中国初期的政

41、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结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插图,完成下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和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紧密联系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读史感悟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节选内容,读后请思考: 为什么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1)修改宪法;(2)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监督宪法的实施; (4)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5)选举中华人

42、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7)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8)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9)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0)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它行使的其他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43、制度初步建立。由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继续存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一个特色。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运用多媒体展现“我国的民族分布”图,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在地图上填出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x藏自治区。问:中国为什么实行区域自治制度。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五年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继承和发展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毛泽东于1949年发表的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发动统治赖以维持的主要军事力量,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基本成熟,此事件是指 a.多党合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