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学后之反思模版 北京市第三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征文 论文(案例) 题目:家校合作方式初探 单位名称: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 作者:许艳利 题目:家校合作方式初探内容摘要: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应重新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但是使孩子享受更优质教育的保证,也是父母、教师及社会对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义务和责任。 在家校合作工作中,我们倡导“三边互动”,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之间都应有不断的对话,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
2、透。 关键字:家长会 家访 电话互访 共同帮助 正文:在当今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和竞争加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紧迫: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强烈冲击着青少年,观念的冲突、规范的冲突、文化的冲突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所适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也导致孩子心理发展与智力发展的严重失衡,心理素质严重缺损。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应重新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但是使孩子享受更优质教育的保证,也是父母、教师及社会对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义务和责任。 在家校合作工作中,我们倡导“三边互
3、动”,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之间都应有不断的对话,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 一、家校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学校进行了以下几种尝试: 1.召开家长会 本学期我校在开学初、期中都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角色,我们组织了有妈妈参加的“妈妈家长会”、爸爸参加的“爸爸家长会”,使家长会更有针对性。学校召开家长会,宣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目前学生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介绍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必要性,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学
4、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设立家长开放日 为密切家校联系,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将每周五确定为“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亲密接触,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听课活动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安排,听完后由家长填写家长观摩教学反馈表,政教处收集整理后反馈给相关教师。 3.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了孝敬教育,比如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给最亲的逝者写一封感恩信等,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也要求家长给子女回一封信,让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了解各
5、自的内心需求,化解相互间的矛盾,也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开辟了一个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后,我们征得家长同意,把部分书信刊登在家长报上,分发给全校的家长阅读。在阅读中,通过了解同龄孩子的心理、精神需要等,许多家长懂得了与孩子沟通的更多技巧。 4.进行家访 家访,在家校联系工作中是一项传统但又极为有效的举措。学校在教师中提出”诚心家访”,努力做到六个必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为不良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学生家庭有变故必访、家校联系有障碍必访、贫困家庭必访,本学期教师家访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发放家校联系单,一方面了解家长对家访情况的反馈,如:高一年级的一个家长在联系单中写到:此次家
6、访对我们家长和孩子收获都比较大,因为我们作为家长平时比较忙,很少和老师、孩子三方面对面交谈,通过倪老师对我孩子在学校里的优点和缺点详细的描述,让我们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有通过与倪老师的交谈,使我们提高了如何给孩子检查家庭作业和如何安排业余时间,使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家长对学校持续发展提出的金点子。如:高二年级的家长提出:希望学校篮球场的篮筐更新一下,并装上新的篮网,让孩子们能更好的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家访工作的有序推进,化解了许多矛盾,解决了办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5.利用互联网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家校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家长学校、家长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
7、家教形式、方法、效果。从家长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老师能及时通过校讯通跟我们沟通,让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管理起来方便多了“”老师给我们体现的意见,对孩子帮助很大,特别是教学短信联系模式是一个很高的途径。 学校网站开设了“家校互动”栏目。分“家长学校”、“教子随笔”、“生活百科”等多个专栏,教师将每周家校联系卡、一些生活常识、教子经验,问题处理方法等等,及时放在上面,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6.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
8、,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有很多类似的好方法,比如用与学生谈心,辅导鼓励后进生 7.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 8.家长 参 与 记 录 学 生 成 长 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在
9、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寄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9.与家长密切配合转化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一个班级好、中、差生的存在是难免的,转变一个“后进生”并非是“朽木不可雕”。“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是这样做的,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后进生”的接受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是多与家长联系,互通在校、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的布置每天的作业,让家长督促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全部完成且作对的,我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连续三次作业全做对的就给其“加星”,学
10、生的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生进步了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也很感激,称这个办法真有效,我也感到很高兴。 二、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中存在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合作中容易陷入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社会中有些人认为学校在徳育中负全部责任。据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特别是山区农村,很多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与他人、父母无关。这种观点主要是缺乏对家校合作重要性认识。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
11、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优缺点。只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误区二。交流中忽视了教师、家长地位的平等。认为教师是长者,家长也是受教育者、配合着、次要者。我认为在双方配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与家长平等沟通,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与家长联系过程中态度生硬,神情高
12、傲,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好为人师,长者气派,动辄教育、教训人的语气和态度;反映问题不如实,甚至添油加醋,歪曲事实,这样往往不能与家长平等交流,教师即使与家长联系再多,恐怕都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不能因为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一味地批评家长,怪怨家长家庭教育不力,交给老师一个不争气、不聪明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甚至把家长也当成挨批评的对象,或对家长大发怒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应充分调动家长们的积极因素、多与家长沟通,如实反映存在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方法,虚心向家长学习、请教,充分利用学校中的校讯通、家访或见面
13、商谈,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质,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基础。 误区三。不注意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技巧、方法。记得庄子的庖丁解牛讲,如果不掌握解牛的方法,用刀去砍骨头,即费力,又伤刀。但如果掌握了牛的结构,解牛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家教合作同样如此,在合作中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注意技巧、方法,定能达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言之有效的境界。首先,发现问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是优点就让优点不断闪光,若是缺点立即防止扩大化,同时要求配合教育。其次,沟通过程中多报喜、巧批评。只
14、要发现有闪光点,打个电话、发条短信让家长知道,对其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也能激励家长进一步配合学校的教育。因为老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评或是建议,家长从心理上都比较愿意接受,教师联系的目的也最终可达到。如果一开头就是一顿批评,家长哪怕是嘴上服了,心里也许不服。就算教师讲真话,下次再与家长沟通时,家长首先担心的就是再挨一顿批评,你就别指望家长主动与你联系了。这样的双方沟通联系的意义就逐渐丧失,双方距离越来越远。 针对上述几种误区,若要搭建共同教育平台,必须做到。首先,家校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直接相关。家庭观念、父母的期望值、家庭的人际关系
15、、以及教养方式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积极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论坛等形式与途径,指导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一些教育技巧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不良现象,及时沟通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要构建家校沟通合作机制。要健全家校联系并探索有效的联系模式。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政教部门、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三方的协调机构,明确目标、措施和工作程序,保证家校共同教育落实到实处。 总之,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巧用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 9 页 共 9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