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汽东风合并不能说风就是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390718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汽东风合并不能说风就是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汽东风合并不能说风就是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汽东风合并不能说风就是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汽东风合并,不能说风就是雨 因有“南北车”合并及“三桶油”交叉换帅的“前车之鉴”,一些人比较类推,得出一汽东风“合并已在路上”的推论。 一段时间以来,由一汽与东风掌门人互换引发的两大车企合并热议,经老专家、原中汽咨询公司总经理陈光祖的表态支持,犹如火上加油,合并之说似成主流。但我认为,合并之事不能说风就是雨,不仅如陈老所说的“合并很难”,更因为这种合并是弊多利少。 今年以来,关于央企合并的传闻可谓“汗牛充栋”,但汽车业的这类“绯闻”却少而又少,这次因有“南北车”合并及“三桶油”交叉换帅的“前车之鉴”,一些人比较类推,得出一汽东风“合并已在路上”的推论。 央企高管交叉任职在其他行业颇为盛行,但

2、汽车行业中极为少见,各大车企的高管,几乎都是内生提拔,间或有外来“空降”者,也是由当地政府做主选定的。虽然是当年一汽“三丁抽一丁”“包建”了“二汽”,两家不仅产品、装备、企业构架等等,有很多相同和相似之处,人员之间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多年来,两家高管的交叉调动则几近乎无,所以长期以来,汽车行业有“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之说。 个中原因,是因为汽车企业块头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特别是产值高,利税多,不论大小一个车企在当地都是“支柱企业”,被政府视为掌上明珠,企业高管也都名利双收:看看所有整车企业老总不是人大代表,就是政协委员,于公于私,这肥水也不能流入外人田。 但汽车业开放度高,合资企业多,市

3、场化程度强,“职业经理人”制度兴起较早,人才流动性大,一般不太需要“组织”插手,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汽人才流失就十分严重,东风情况也相类似,全国大小车企,无不有一汽、东风“流”来的人员,但唯独他们两家却是“老死不相往来”。 这次将七年前任一汽总经理的竺延风与东风董事长的徐平“平行互换”,可谓“破天荒”,大家不仅感到新鲜,而且触发了很多联想,两家“合并”之说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大型国企合并是国家“既定方针”,早在2002年国资委成立之初,有关方面就曾明确表示,央企改革主要方向是“减少数量,增强实力”,事实上,从2002年至今,央企数量已经从196家减至112家,合并步伐不能算小。汽车

4、业也曾表示,要“培育出四至六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但是,这并不意味合并就一定能把企业做强,更不能说只有合并才能把企业做强。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汽车企业却大而不强。2014年中国整车销售2340多万辆,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38.44%,就是说其中6成多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表面看,2014年中国已有7家车企入围世界500强,但大都是依靠合资企业撑的台面,无论产值还是销量,剔除了外资部分,自己就所剩无几。中国汽车业的短板不是企业规模不够大,而是自主创新能力差。 当然,类似将一汽东风合并的做法,是可以迅速造出“大航母”,但除了徒增更多环节,更加

5、降低效率外,实际创新能力并不会因此而提高。如果单单是为了打造大企业,干脆把所有汽车国企都合为一家,立即就可超过大众、丰田和通用,绝对世界第一,可是这有意义吗?上世纪80年代曾经就是一个“中汽公司”统管全国的局面。 有人担心所谓“窝里斗”,其实是杞人忧天,想想看,现在汽车跨国公司全都进入中国,家家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中国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形势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就是想“窝里斗”,也捞不着机会了。 大型汽车国企家家是合资高手,相互比赛,看谁合资企业多,看谁合资时间长,签了一期再签二期,但合资企业与他们,除能得到销售利润,就是使销量报表好看,实际毫无掌控能力。现在一汽有三家整

6、车合资企业,东风有六家,合并后是九家,近20万名员工,上百个关联单位,总部设在哪里?管理团队如何办公?仅仅将公司理顺,可能一个“五年规划”就过去了,市场还留给我们多少机会?经得起我们挥霍吗? 考察全球真正有实力的大公司,主要是靠内生发展的,并不是合并形成的,比如丰田、奔驰、宝马等。通用汽车是由十多家小公司合并而成,但始终是大而不强,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摇摇晃晃,2008年的金融危机差点要它的命,现在保留下来的也只有四个品牌;福特一度曾拥有十多个品牌,但最终都一个个出手卖掉,留下来的只有主品牌福特和林肯;大众虽然还有十几个子公司,但核心实力还是在大众与奥迪,其他不过是锦上添花;汽车发明者奔驰,在

7、100多年的历史上,只是与戴姆勒的一次合并成功,上世纪末收购克莱斯勒,结果也是不欢而散。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几次大的兼并重组,几无一例成功,包括一汽对天津的重组,把天津夏利“做死”了,却没有给一汽自主品牌加分,唯一的好处就是一汽多得了一个合资伙伴丰田;上汽对南汽的兼并,今天看来也不能说多么成功,南汽没有了,上汽拿过去的一块到现在也没做好。长安合并哈飞、昌河,简直是后患无穷。 诚如陈老所言,现在中国汽车业的短板是零配件,汽车业真正的“核心技术”也在零部件,整车企业无论怎样合并,也不会将零部件业做强,真的要打造“汽车强国”,就不能再一味搞整车合资,而是把精力用在发展核心零部件上,对零部件企业有更多的扶持,包括支持它们合并重组,具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