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树问题教学教学设计 【摘要】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植树的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会利用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植树的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会利用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
2、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 难点:根据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关于“沙尘暴”的新闻视频。 师:新闻讲了什么事情?(生:沙尘暴。)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几组图片。(播放沙尘暴袭击的几张城市图片) 2.环境保护教育 师:的确,沙尘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种惩罚,过去,由于人们对森林滥砍滥伐,水土流失,才造成今天这种恶劣的天气。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要治理沙尘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生:植树。) 师:对,同学们请看,(出示植树的图片)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我们中小学生,都在
3、积极地参与到植树活动中去,为修复我们被破坏的大自然而努力。当我们看到一排排的树木,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出示课件主题图,学生读出课题) 板书: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问题,引导探究。 问题:学校要在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20米指的是什么?(生:这条路的长度。)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生: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你能帮助老师设计一下需要几棵树苗吗? 2.学生合作探究。 师:说一说,你根据条件设计栽了几棵树?(学生将设计的图示画在黑板上并
4、让学生说一说他的设计想法。) 学生可能有三种设计思路: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设计的。 师: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生:第一种两端都有树,我们可以叫做两端都种,第二种只有一端有树,我们可以叫做只种一端,第三种两端都没有树,我们可以叫做两端都不种。)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端都种树的这种情况,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规律。你能根据图示把算式写出来吗?试一试。(指名学生汇报。) 生:205=4(段),4+1=5(棵),205=4表示可以将路分为4段,4+1=5表示棵树比段数多一棵。 (课件演示段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学生总结:棵树=段数+1段数=棵树1(板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
5、找到了他们之间的规律,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两端都种,如果有树与树之间有40段的话,需要多少棵树苗?(生:41棵。) 师:100段呢?(生:101棵。) 师:同样两端都种树。如果栽了51棵树,树与树之间有多少段间隔呢?(生:50段。) 师:200棵树呢?(生:199段。)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会吗?敢不敢挑战一下? 3.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1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载一棵(两端都要载)。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学生探究) 师: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生:1005=20(段),20+1=21
6、(棵)。 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应用能力非常棒,现在还想挑战吗?(出示课件13,指名学生读题) 生: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课件分析条件。) 师:你能解决吗?试一试。(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他得计算过程。(指名学生汇报,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生:361=35(段),表示有35段,356=210(米)。教师将学生的汇报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思路和这位同学一样吗?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如果有,教师写出来纠正。)同学们通过这个题目的计算,如果知道棵树和间隔,怎么求路的总长呢? 生:总长=(棵树1)
7、间隔(板书) 4.联系生活 师:(出示课件1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看做是植树问题,这树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学生举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几个手指头?(生:5个。) 师:手指头之间有几个空隙?(生:4个。) 师:可以把谁看做树,把谁看做间隔。(生:手指头看做树,空隙看做是间隔。)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看做是植树问题,请看。(依次出示课件1518,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和植树问题相关的事物) 5.实践应用 师: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都是非常有趣的,(出示课件18)在街道上有,电线杆上有,上楼梯有,电视上看到的锯木头有,排队有,钟表上也有。想不想继续去探究下这些问题? 学生说出问题,教师出
8、示相应的课件。 具体拓展如下: (1)街道上: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需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千米=2 000米 200050=40(段) 40+1=41(座) 412=82(座)。 (2)电线杠:甲地到乙地一共有51根电线杆(包括甲乙两地埋的电线杠),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45米,甲地与乙地之间有多远? 511=50(段) 5045=2 250(米) (3)锯木头: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51=4(次) 48=32(分钟) (4)上楼梯: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
9、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31=2(层) 362=18(级) 18(61)=90(级) (5)钟表上: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8(41)=2(秒) 2(121)=22(秒) (6)排队:早操时排队,每隔2米站一人,一列队伍有22人。这列队伍有多少米? (221)2=42米 三、总结 师:同学们真棒,利用一个规律能解决这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今天我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植树的情况下,棵树=段数+1,段数=棵树1,总长=(棵树1)间隔。) 师:在植树问题中,还可能有“只栽一端”或者“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我们下去以后再探究。 四、板书设计 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两端都植:棵树=段数+1 段数=棵树1 总长=(棵树1)间隔 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1005=20(段)20+1=21(棵) 361=35(段)356=210(米) 参 考 文 献 1何虎廷.小学数学对话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2(2).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