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掌握景区资源的定义及内涵; 2了解景区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3理解景区旅游资源系统及其分析; 4了解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功能; 5理解景区资源评价的内容、评价因素及方法。,教学重点,1景区资源的定义及内涵、 2景区旅游资源系统及其分析 3景区资源评价的内容、评价因素及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景区资源概述 第二节 景区资源系统分析 第三节 景区资源的评价,教学实践,旅游资源实地调研:中山古镇或其他旅游地 1按国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 2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4提交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节 景区资源概述,一、景区资源的概念二、景区资源的特征三、景区资源的分类,一、景区
2、资源的概念,第一节 景区资源概述,从一般意义讲,景区资源就是指景区的旅游资源,即景区内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二)景区资源的特征1景区资源的客观存在性: 能够被人们所感知。2景区资源是吸引物: 能够满足游客娱乐、休闲、舒畅心情的各种需求。,3景区资源的造景功能: 如千姿百态植物,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通过开发者的 创意,将其塑造为具有内涵的景点,如神女峰、阴阳石、 迎客松等。 4景区资源范畴的宽泛性: 是景区开发中可供利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二、景区资源的特征,景区资源的空间局限性:区域性,1,2,3,4,景区资源的系统性:资源相互联系和非孤立性,景区
3、资源的组合功能价值:空间的完美组合,景区资源潜在的开发性:资源品味提升,5,景区资源的综合价值,三、景区资源的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常规分类 1、以资源特性为分类标准 中国国家旅游局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2)“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其分类体系为类和基本类型,有6个大类、74种基本类型构成。,2、以游客体验为分类标准1997年美国的德赖弗(Briver.B)等提出的分类系统,有五大类构成: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3、两分类系统由甘枝茂、马跃峰等提出,共包括2个大类、14个基本类型、63个类型。见表21。,表2-1 旅游资源分类,资料来源:甘
4、枝茂,马跃峰。旅游资源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二)景区资源分类的新认识,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水体、气象气候、动植物等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址遗迹、古建筑、园林、宗教圣地、陵墓、城镇、社会风情、文学艺术 旅游服务资源:旅行社、交通运输等 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 :宾馆、饭店、游乐 设施等客源市场资源 :客源数量、类型等,第二节 景区资源系统分析,一、景区资源系统,旅游地资源(景观、接待条件等),中介体(旅游服务及设施),客源市场(旅游者),内核,外延,外延,二、景区旅游地资源,景区旅游地资源是指景区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条件,是景区资源系统中最基础的资源部分。
5、具体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旅游设施设备等。,(一)自然风景旅游资源,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1、地质地貌 以其外部形态和地表结构形成优美景观而吸引游客,岩石景观,化石,天涯海角,自贡恐龙化石,雅丹地貌,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按水体性质、基本形态、使用价值及潜在功能,划分为河川、湖泊、瀑布、泉象等类型。,河川风景,黄河上游,湖泊景观,洱海,尼亚加拉大瀑布,3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各种大气物理现象及其变化,如云雾景、雨景、云霞景、日出日落景、冰雪景、雾淞、雨淞景等。,日落,雾凇,(二)人文旅游资源,3园林类旅游资源,1历史遗址遗物类旅游资源,2.古建筑旅游资源,圆明园,
6、故宫,日本兼六园,5民情风俗类,苗寨风情,6城镇类旅游资源,乌镇,7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4宗教文化类,布达拉宫,(三)服务旅游资源,服务旅游资源是指连接旅游客体和旅游主体构成旅游行为的中介体。 主要包括旅行社、交通等。,(四)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在现代社会,宾馆、饭店作为独立性很强的旅游服务产品而存在,是一种独立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中介体的一部分。 此类资源是旅游景区开发中必须的。 其本身的建筑风格又是景区的重要景观。,(五)旅游客源市场资源,客源市场资源主要指旅游者主体,其数量、地域分布、需求差异等都影响到景区的开发程度。,第三节 景区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的重要基础工
7、作。它是对构成旅游资源各因子的质量、规模、功能、性质等各方面及旅游资源整体进行的评价,以便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一、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内容,(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科学性,奇特性,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评价因素,旅游功能,规模与组合情况,(二)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区位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二、景区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一)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通常是评价者在对旅游地资源进行了详细考察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对旅游地资源所作的主观色彩较浓厚的结论性描述。 定性评价的优点在于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地的特色,其缺点是
8、不能量化,缺少科学性。在定性评价中,最主要的是对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进行评价。,课堂讨论: 请同学对九寨沟旅游资料进行定型分析,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1)在56平方公里的核心地带保留了9个藏族原始村寨。(2)其文化形态和生活习俗保存了安多、嘉绒藏族过渡带的文化风情。,2、艺术观赏价值 (1)景观组合完美。雪山、原始森林、海子组合成层次和色彩分明的景观带,海子的水、瀑布、红柳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2)时间组合世界罕见。 一是它的时差和日差。每时每刻景观在发生变化,可谓一时一景; 二是它的视差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可谓一步一景;
9、 三是季差,四季景观各有特色。,3、科学价值 (1)天然的植物王国,植物的垂直分带明显。 (2)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的重要栖息地。,(二)景区资源的定量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是对旅游地资源构成的各种因子尽最大可能量化,运用数学方法或其他方法对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得出科学结论的评价方法。,1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 评价旅游资源的某种旅游功能,采用大量的技术性指标,选取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一般只限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如登山、滑雪、海水浴等尤适用。,2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估 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考虑多种因子,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综
10、合评估。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指数法、加权指数法、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案例1】中山古镇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网站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前的预习和思考。实践教学: 课程结束后旅游资源实地调研,按国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和资源评价,要求提交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中山古镇概况和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中山古镇,位于江津市南部山区笋溪河畔,地处渝、川、黔三省交界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北大门。,中山古镇,二、中山古镇旅游资源,竹光山色双叠瀑布原始森林桫椤树群五彩霞光,自然资源,二、中山古镇旅游资源,文化资源 古建筑文化 商业文化 金融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移民文化,民间饮
11、食文化巴人文化生殖崇拜文化,贸行帮文化“文革遗迹”,二、中山古镇旅游资源现状,2001年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十大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重庆楹联学会授予“楹联之镇”。已完成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保护规划,正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已出版发行古镇书籍2套 。,三、资源评价及价值分析,(一)优势(Strengths),商业文明 古建筑文化 生态环境政策支撑地理区位,“主线”、历史“文脉”文化“明线”、独特完整“副线”、观光 “明线”,三、资源评价及价值分析,劣势(Weaknesses)1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自然资源人为损坏严重。2资源利用基础差,开
12、发深度不够,产品同质化。3主题不明确,形象不突出,处于四面山、川黔渝“金三角”等周边旅游地的“形象遮蔽”之下。,形象遮蔽: 在一定区域内分布若干风景区,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品牌效应大或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风景区,旅游形象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四、周边发展动向,重庆市,A、重庆市八大特色旅游区,B、重庆市九个大型生态保护区,C、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 划纲要(重庆市旅游局2005年4 月),市郊主推特色旅游。,D、重庆市计划修建至四川合江的高等 级公路。打通重庆至川黔渝“金三 角”旅游交通。,四、周边发展动向,江津市,A、四面山“互补互利”,B、陈独秀旧居“重庆红
13、岩联线”,C、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红色旅游”,D、中国楹联文化广场“天下第一 长联”,E、江津市目前旅游开发重点在四面山 和中山古镇,四、周边发展动向,“金三角”其它地区 2004年3月,渝川黔旅游部门签订关于加强川黔渝三省市旅游合作协议,三省市联手打造“旅游金三角”(四面山佛宝赤水),共同出资编制“金三角”旅游规划,建设世界级旅游区。,五、中山古镇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中山古镇与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关系上的定位问题。是四面山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四面山融为一体?还是有别于四面山,成为独具特色的人文景区?,讨论,五、中山古镇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一)独立性和互补性 独特的产品特色和旅游功能,互补的市场
14、定位和营销策略,形成“主题有别、功能各异、优势互补、客源互送”的良性循环。(二)联动性和互利性 大区域旅游合作联动,有助于游客数量规模在该区域集结形成。联动性是互利性的基础和前提。(三)分工和借势 主题和档次分工,与周边地区形成分工配套,差异经营,差异化定位主题形象。,六、中山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保护的手段; “合理利用”最终目的是保护。 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以实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 “用旅游体现文物的价值。”(罗哲文,2004),本章小结,景区资源是指景区内具有开发价值的,能够吸引游客,并满足旅游需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总和。从系统观点及现代旅游业发展角度认识,景区资源是一个资源系统,由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设施客源市场三大要素组成。景区资源种类丰富,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才能清楚的认识景区资源的基本状况与旅游价值所在,为景区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景区资源?简述其含义?2、景区资源有哪些特征?3、简述景区资源系统及其主要内容?4、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5、旅游资源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