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便”有没有,中药管用否 专家简介 史仁杰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委,中国中医高教肛肠分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肛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环状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慢性结肠炎、便秘、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到底有没有“宿便” “宿便”不是医学名词,在国内外医学教材与专业书籍中从来都没有“宿便”一词,医学上更没有该词的解释,它是一些保健、减肥、通便产品的经销商为了误导蒙蔽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杜撰出来的名词,由此产生的“谣言”乍听之下也很容易
2、被蒙骗。 谣言1:1天以上未排出的粪便是“宿便” “宿便”被解释为肠腔内停留1天以上而未排出的粪便。然而,从粪便的形成过程来看,食物残渣停留在人的结肠需要13天才排出,这是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医学上有一种结肠传输功能检查法,先让患者一次服下20颗标记物,再每隔1天拍腹部平片,观察标记物的数量,若72小时能排出80%以上的标记物,则结肠传输功能正常。从医学上来说,粪便在结肠内停留1天以上,甚至37天以上,但只要正常排便,排便时无困难和痛苦,就完全不是问题,不会影响健康。 谣言2:“宿便”会一直留在肠道内不动 从消化过程来看,正常人体肠道内的粪便不会长久停留在肠腔内某处,而是逐渐向下移动直至排出,
3、根本就没有长时间停滞在肠道某处不动的“宿便”。食物在完成大部分消化、吸收活动后,残渣进入盲肠和升结肠,这时结肠腔的内容物呈稀糊状,在向下蠕动、被挤压、向下推进的过程中,其中的水分被结直肠黏膜逐渐吸收,肠内大量细菌进一步将其进行分解;待食物残渣被推进到乙状结肠和直肠时,肠腔内容物通常已经形成条状粪便;当粪便被推进到直肠上段时,或人们在早晨起立、下床活动、早饭后有生理性的结肠蠕动加快(医学上称之为胃-结肠反射),结肠会出现整体推进性收缩,将已经到达乙状结肠和直肠上段的粪便向下推进,让人产生便意而去排便,所以大部分人的粪便是不会停留在结肠、直肠腔内的。少部分人由于个体的原因,肠道运动较弱、传送较慢,
4、食物残渣向下传送、形成粪便向外排放的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几天才排便1次,但如果便意正常,排便通畅,粪便也不会长时间停留在结肠、直肠腔某处。 谣言3:“宿便”很常见 在肛肠科的指诊检查中,我观察到绝大部分人的直肠腔内是空虚的,少部分人的肠腔内存留少量的干便或软便。因为正常人需要100毫升以上容量的粪便刺激直肠,才会引起轻度便意,如果此时因条件不允许排便,便意会很快消失。当到达直肠腔内的粪便容量继续增加到500毫升以上才会再次引起便意。所以经常忍便的人,肠腔内容易出现粪便存留,如果粪便量不大,不会当时就引起排便感觉,也不会伤害人体,而会在下次排便时,与后面到达的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 有些患者因为长期
5、禁食、失水、体弱、疾病等原因,肠蠕动特别慢,粪便中的水分被过早、过多吸收,在结肠中形成特别干硬的粪块,而难以向下推进、排出,有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轻度肠梗阻症状;也有部分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因大量干硬粪便潴留在直肠腔无力排出,或用力后难以排出,这时嵌塞在直肠腔的大量干硬粪块容易引发直肠黏膜的水肿、渗液,甚至糜烂,出现肛门不停流稀粪水甚至出血,而误作为“腹泻”“痢疾”或“痔疮”等治疗。这两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有“宿便”,但都是临床上的特例。所以即使有“宿便”,临床上也不常见。 谣言4:废物滞留肠道皱褶内,久之囤成11斤“宿便” 曾有报道耸人听闻地称“许多残余的废物滞留在肠道的皱褶内,长
6、期淤积,难以排出。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发酵,并像年久失修管道中的铁锈一样,牢牢地粘连在肠壁上,形成黑色、恶臭的物质,有的甚至状如煤焦油,日积月累,多者积存可达67斤,这些有毒的物质即为宿便”,也有文章称“人体肠道有11斤宿便。24小时不排便,肠菌成为坏菌大本营”。 事实上,人体结肠并无肉眼可见的皱褶,结肠黏膜一直在分泌黏液以润滑粪便,防止粪便粘附,而且结肠一直在进行着由上而下的横向蠕动、纵向的挤压运动、向下的整体推进运动,根本不可能有粪便粘附、停留在某处肠壁上,否则在结肠镜检查时,怎能轻易地通过服用的药物将肠道清洗得干干净净?肠壁上也没有所谓的“废物长期淤积形成的黑色、恶臭物质”,更不用说
7、“重达67斤,甚至11斤(5.5千克)之巨”。再说,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中存在各种细菌,通常1克粪便中有1亿个以上的细菌,对于粪便的形成、维持正常的结肠功能、生成维生素K、吸收矿物质等至关重要。如果无端地用泻药,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细菌“益生菌”的生存环境,或伤害它们,反而对健康造成影响。 “宿便”是不是便秘,中药治疗管用否 很多人会将“宿便”与便秘画上等号。然而,“宿便”是杜撰而来的,根本不存在,“宿便”也不是便秘,甚至与便秘没有关系。便秘是指大便干硬、难以解出;排便间隔时间过长,每周排便在2次以下;或者大便不干,便次较多仍难以排出;或排便不畅,便时腹痛,肛门坠胀,便后有排便不尽感的病症。 被诊断
8、为便秘的患者可以用中药治疗,中药对功能性便秘有效,但不适用于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结肠的功能障碍导致的便秘,犹如电脑的“软件系统”出问题,一般采用药物,配以调整饮食、调整排便习惯等来治疗。而肠梗阻、肠腔狭窄、结直肠肿瘤导致的便秘属于器质性便秘,犹如电脑的“硬件系统”出问题,一般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更细一些来说,中药治疗便秘的疗效好坏,与便秘的类型、治疗便秘的方法、患者的身体条件与配合度等都有密切关系。 便秘的类型 中药治疗急性便秘的疗效远好于慢性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比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的疗效好;大便干的便秘比大便软或稀的便秘疗效好。可以说,导致便秘的因素越少越好
9、治,病因越复杂、患病时间越长则越难治。 治便秘的方法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可以简单地分为治标为主,以及治本为主兼治标。治标主要采用大黄、番泻叶、芦荟、槟榔等泻药,以用药后很快通便为目的,多在用药时有效,停药后便秘,长期用药后效果越来越差。治本为主则以调整患者体质结合调整结直肠功能为主要目的,在早期适当辅助一些润肠通便的药物进行治疗,起效后逐渐减少、停用通便药,可能没有治标方法起效快,但疗效会越来越好,同时患者的全身状况也会同步得到改善。 患者的情况 患者的身体条件和配合度也很重要。例如,一位年老体弱的患者,全身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胃肠道功能很差,中药治疗的疗效就会相对差些、慢些。又例如,很多女性为了保持身体苗条或者瘦身而进食过少,导致食物残渣很少,容量不够,不能形成有效排便感觉,就很容易发生便秘,这时需要增加饮食量,可是如果患者不配合,就很难治好便秘。还有时,患者的便秘是因为经常忍便、不及时排便,以致排便感觉和排便反射功能减退,出现排便障碍,这需要患者调整排便习惯,养成定时、及时排便的习惯。一般来说,在便秘的基础治疗过程中,必须适当增加纤维素含量多的饮食和果蔬的摄入,并保持一定的食物量,这些都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