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例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护理策略。方法 对本院3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子宫收缩不良15例,占39.5%,说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子宫破裂,软产道损伤,胎盘滞留。结论 产后大出血急救和护理方案的正确施行,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4-02 产后大出血是临床上非常凶险的病症。胎盘滞留,产道软产道损伤,子宫破
2、裂以及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大出血的常见病因。产后出血包括两个时期,分别为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儿娩出后在24h内阴道血量500ml;或胎盘娩出后2h内阴道血量400ml1。早期缺乏预防措施和及时的临床诊疗,会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因此妇科医护人员须加强对产后大出血的科学预防。本研究选取本院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应对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急救策略以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8例产后大出血700ml的住院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53)岁。其中30例单胎妊娠,8例双胎妊娠。出血原因:胎盘滞留患者12例,占
3、31.6%;产道软产道损伤5例,占13.2%,胎盘因素6例,占15.9%;产后子宫收缩不良15例,占39.5%。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10例,吸引产6例。疗效与转归:治愈36例,占94.7%;死亡2例,占5.3%。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2.1 组织管理 成立孕产妇抢救小组,组内成员由妇产科以及各科室的精干医生力量以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当孕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能迅速集结组织抢救;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产科抢救意识和业务技能,降低产科护理操作误差率;了解轻,中,重度病情的抢救方法和全程监护程序,掌握产科急救措施,熟悉使用各种医疗仪器设备以及操作方法;科学管理产科急救所需的各种药物,并
4、且定点放置,专人管理。 2.2 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与监测 2.2.1 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教育 对孕妇加强产前保健以及高危妊娠的医学常识宣传,对待产孕妇讲解孕期的健康保健常识,传授她们自我监护的基本技能。提高产妇的身体素质和相关自保技能,医护人员警惕高危妊娠的临床特点,加强针对性管理,定期对产妇的各项身体状况随访并做好详细的档案备查。 2.2.2 产前监护 身体素质欠佳且容易产生并发症的孕产妇做好严格产前监护,查明各种高危人臣病发因素,并做好全面随访记录,随时准备急救。 2.2.3 产时检测 第一产程时期严密观察胎心,产程时间以及宫缩状况,定时对产妇肛门指检,实时了解胎先露下降以及子宫开口情况,
5、并借助产程图全程讲课产程的最新进展,并妥善处理产程的滞缓。如果产科手术需要助产配合或者剖宫产,术前务必做好各项准备,科学预防产后大出血。专人守护催产素的使用,并严密监测药物使用全过程。第二产程时期密切注意胎心变化并保护产妇会阴部位,避免发生软产道器质性损伤,胎儿顺利分娩后立即在臀下放置聚血盆,观察血流量大小和总血量并做好书面记录。第三产程须协助医生将胎盘顺利娩出,并密切注意胎盘脱离征象,避免过度用力或过早引起牵拉脐带和子宫的急性损伤。胎盘娩出后检查是否完整,并检查软产道是否存在裂伤,并及时缝合治疗2。产后及时收集并测量2h出血量,2h内阴道出血量200ml,则查找病因并及时予以解决。全程严密观
6、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观察产妇脸色,身体状况并检查阴道和阴道出血量有无明显异常。警惕产妇出现过敏性休克,当遇到以下临床表现时须特别注意:恶心,呕吐,情绪烦躁不稳,暂时性眩晕,频繁打哈欠,胸闷,呼吸加速,脸色苍白,脉象虚弱等。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 各科组织的抢救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分工协作顺利开展抢救工作。护士开通至少2条静脉通道,预留静脉留置针便于及时补充血容量。全程监测大出血患者的心律,脉搏以及脸色变化等各项重要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对危重患者采取快速输液时须注意产妇的自觉状况,防止因输液过多引发急性肺水肿3。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顺畅。如产妇失血过多可改为面罩给
7、氧,氧气补给流量为4-6L/min,并注意产妇颜面血色,嘴唇以及指甲变化状况,呼吸道是否顺畅。护士适度用力按摩产妇子宫底部位,刺激子宫节奏性收缩,促进子宫壁血窦闭合。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并做好各项常规检查以及交叉血样配型。嘱咐患者采取平卧位休息,并适度抬高足部促进静脉回流。了解产妇心理变化情况,发现情绪异常者应及时进行心理安抚,稳定情绪,解除紧张等不稳定心理因素,促进其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后续治疗。待产妇大出血控制后,协助产妇积极进食,并密切注意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产房2h观察无异常后可送入普通病房调养。嘱咐产妇在产褥期严格保持外阴卫生,避免感染。饮食方面加强营养补充,注意产妇心理安抚,保持其情
8、绪稳定。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3 讨 论 产后大出血异常凶险。因此,积极开展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能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建立完善的产科急救体系、科学协调医疗护理人员、血源配型以及设备的优化配置,是产后大出血后能顺利施救的重要保障。妇产科大出血急救和护理措施的正确施行,能从根本上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爱宝.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48-249. 3 孙红英,李亚楠.35例产后出现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下半月,2009,4(14):114.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