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通、协调与激励 -人际关系与管理策略,肖 仲 辉 028-87351718(宅) 028-87351718(小) 13688168331(手),选题理由 1. 管理理论和领导理论认为:一切管理和领导,本质上都是对人的管理和领导(理论角度)。 2. 近年来选拔到管理工作和领导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干部中,相当一部分人长于专业技术的创新而短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实践角度)。 3. 结论:应当提高青年领导干部对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协调即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水平。,一.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理 二. 现实人际关系的复杂原因与把握尺度 三. 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2、 1. 人际关系的界定: 人际关系是指在共同活动过程中的具有直接接触条件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关键词: 共同活动 直接接触 心理关系,2. 关键词解释: 1)共同活动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帮子人参与到一件有共同目的和目标的事情当中。 2)直接接触 指参与共同活动的这一帮子人(成员),在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经常性的面对面接触的条件。,3)心理关系 指人际关系在本质上反映为人与人之间的两极性的情绪和感情体验。 这种体验具体表现为:或亲近,或疏远;或热情,或冷淡;或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或互设城府,行同路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是这种两极性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写照。,(二)影响人际关系
3、的主要因素 个 性 倾 向 性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折射和反映出人的: 期盼,期盼什么? 向往,向往什么? 追求,追求什么? 渴望,渴望什么? 崇拜,崇拜什么? 心仪,心仪什么? - 因而又折射和反映出人的: 人生方向(方向性) 人生动力(动力性),- 社会态度: 指人们对周围的人、事、物的稳定看法或评价。 - 依据什么来评价周围的人? - 依据什么来评价周围的事?(物,人),1. 个性倾向性的一致或对立,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等。,-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4、、性格、能力,等等; - 折射和反映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特点。 - 优点和长项中蕴含着缺点和不足; - 缺点和不足中蕴含着优点和长项。(因材施教;韩)(领导科学:),- 互补原则: 共同活动的人们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的综合表现上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由此弥补个体成员的弱点和不足,而使群体的综合表现趋于完美,并由此取得共同活动的最佳效果。 张三 群体表现 趋于完美 李四 王五,2. 个性心理特征的互补或排斥,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个重要因素。,3. 空间距离的远或近,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说明:空间距离不改变人际关系的原有格局,而是加强和加快原有格局的发展势头。) - 空间距离指共
5、同活动的人们彼此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程度。 - 研究认为,在人际关系原有格局良好的条件下,空间距离越近,人际关系越好; -“远亲不如近邻”,反映出人们对这一因素的认识和总结。,4. 交往频率的高或低,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个重要因素。 - 交往频率指共同活动的双方在一个时段内,因某件具体的事项,进行交流沟通和协同行动的次数的多少。 - 研究认为,在人际关系原有格局良好的条件下,交往频率越高,人际关系越好; -“亲戚越走越亲”,反映出人们对这一因素的认识和总结。,二. 现实人际关系的复杂原因与把握尺度(一)现实人际关系的复杂原因(二)现实人际关系的把握尺度,(一)现实人际关系的复杂原因 1. 主体:
6、社会中的人是复杂的 作为交往主体的人各有不同的社会态度、行为习惯、人生经历和个人欲望;同时,人们的这些不同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因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就必然复杂。 (人上一百 形形色色),2. 背景:人所在的社会是复杂的 人际交往总是发生在具体的社会背景当中,而社会本身就是高度活跃和极其复杂的,因而,发生在其中的人际关系就必然复杂。 (高度活跃 极其复杂),3. 时代:人和社会所进行的改革更是复杂的 改革中正常交往与不正常交往繁复交错;人们对于交往的准则各执己见;同时,改革中有些是非界限也确实难以及时划清,因而,本来就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就变的更加复杂。 (是与非的繁复交错 ; 交往准则的
7、各执己见 ; 正确与错误的界限难以及时划清) - 何谓“转型期”? - 理论上无经典可据; - 实践中无先例可援。,(二)现实人际关系的把握尺度 1. 积极参与正常的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一种资源(人际资源、社会资源); 2)人际关系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而且应该 加以充实、扩展和丰富的; 3)倡导大家在平时的工作往来中要有意识地 加强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感情联络。,2. 坚决防范非正常的人际关系 1)非正常人际关系的特点: - 交往的范围和规模往往比较狭小; - 交往的方式一般具有非组织性; - 交往的目的总是谋取私利; - 交往的社会效益总是负效益。,2)非正常人际关系的类型: - 干部队伍:
8、“投桃报李、换手抠背”的关系学; - 职工队伍:“拉亲结朋、哥们义气”的关系学; - 非正常人际关系的危险性:雏形。,三. 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正确处理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二)正确处理与下级的人际关系(三)正确处理与同级的人际关系 - 注:必须符合“直接接触”条件。,1. 提高“知人之明”的水平 外显行为 行为 内隐行为(内隐心态) - 例如,人的期盼、需要、动机、帮人助人的好念头以及整人害人的坏主意,等等,当其尚未用言语表达出来,尚未用行动表现出来,而是处于一种内心的思考和思想状态时,称作内隐行为或内隐心态。,能攻心 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 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能
9、攻心 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 心:内隐行为(指处于思考或思想状态的,尚未表达为言行的期盼、需要、动机、帮人助人的好念头以及整人害人的坏主意,等等)。 - 则:那么。 - 反:对立面。 - 侧:干扰面。 - 翻译:只要你善于了解和调控他人的内隐行为,那么,你的对立面和干扰面就会自然消失,从而做到不战而胜。 (例证:吴) (生活中,经常有人尝试着揣摩),反推、推测 外显行为 内隐行为(听其言、观其行) (期盼、需要、动机 ) (能否改号?),- 只要具备了“能攻心”的本领,即能够迅速地剥离他人言行中的虚假成分,准确地抓住他人的真实心态(内隐行为),你就能做到: 变:我跑官 为:官跑我(官:指社会) (例证:邹;武),2. 坚持“请示汇报”的纪律 1) 在重大的工作环节上坚持请示汇报 - 何谓重大工作环节? - 历史的经验值得主意:国情认识. 2) 请示汇报 交流沟通 达成共识 - 何谓达成共识? - 个性倾向性的一致或对立,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3) 请示汇报 提高交往频率 - 交往频率的高或低,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