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级课程管理,XXXXXXX大学XX学院20XX年X月,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一)两种不同的课程管理制度 1.地方分权 课程决策的基本权力由地方管理部门所有; “地方”并非某一级,而是多级; 地方课程政策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地方课程决策不断对话和沟通; 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主体部分。,XX 国家进行课程的宏观管理 地方分权 社会参与 课程审议制度,XX,地方分权,多级管理 州具有较大的课程决策权、课程设计权和课程评价权。州、学区和学校都具有不同的课程管理职能。法律规范,自主更新 州自主立法,对每一类型的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有具体的规定。各州每隔10年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一次大的修改。
2、学校自主,教师参与 学校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中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学校的具体课程、课时主要由学校来决定,教师也可以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社会参与,丰富资源 学生家长和社会其它各界参与各级课程建设。,2.中央集权 由国家最高教育管理部门行使课程决策权力; 地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缺乏课程决策权; 课程实施体现明显的“忠实取向”; 课程结构中国家课程占主体; 强调统一性,课程模式单一。,3.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势,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合流; 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 学校形象的个性化。,4.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地方、
3、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要素,课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的机制。教材(或课本)成为唯一根据,广泛的课程资源闲置。学校和教师成为制度化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学校丧失文化品味,教师丧失创生能力。,(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价值,1.增强课程对学校的适应性重建学校制度文化,形成学校课程创生能力体现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价值。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满足不同学校的需要,形成学校特色。,2.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尊重地方差异和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土知识和课程资源。推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职能的深度变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变革。,(三)三级课程管理
4、的体制,1.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实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4.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四)地方课程管理,1.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地方课程是一种“管理”范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具有管理课程的权利。包括:课程规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开发的管理。 地方课程
5、是一种“地理”范畴。课程的地域性、区域性;但其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地方背景。 地方课程是一种“技术”范畴。地方课程是一种课程形态;地方课程立应足于地方开发。,2.地方课程管理的体制,地方课程管理的基本体制是: 以省统筹; 分级管理; 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3.地方课程管理的职责,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实现; 研制地方的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地方的课程管理和开发的政策、制度、规定等; 规划和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 指导、检查、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开发; 组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试验和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组织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培训,研制地方课程评价体系。,
6、4.地方课程的开发,地方课程要具有选择性 规划并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供不同学区或学校选择。 地方课程的形态多样化 学科课程、专题课程;长期课程、阶段课程或短期课程;认知性课程、体验性课程;等等。,课程资源的地域性和全球性 体现地方差异和地方背景,但不囿于地域性资源;建立地方课程资源平台。 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 加强管理,组织力量;并转变地方教研部门的职能。,(五)学校课程管理与建设,1.学校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管理。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学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2.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生
7、的需要,进行需要评估;研究学校传统和学校课程资源;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建立学校课程制度和学生发展评价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创设优良的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环境。,二、学校文化建设,(一)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 1.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 2.课程是学校系统变革的切入点; 3.学校文化品味的形成。,(二)学校文化的构成 1.观念文化 教育观 学生观 知识观 课程观 学校观,2.制度文化 教育活动体系的行为规则 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 3.物质文化 学校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4.教育行为文化,(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1.努力创建宜人的、赋有文化底蕴的教育环境; 2.探索有活力的、有
8、特色的学校发展思路; 3.造就有文化品格、有魅力的教师群体。,(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观念重建 (我们需要哪些新的理念?) 2.制度重建 规则重建(常规乎?常理乎?) 组织重建(学校机构、学生组织等) 时间管理(课时?学时?) 空间管理(“课堂”是主渠道?),3.物质文化重建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教育资源融入学生生活方式!,4.行为文化的建设 人际关系及氛围 管理行为 教育行为与学习方式 学校日常生活行为与生活态度,(五)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1.研究学校传统,分析现状,总结学校经验; 2.研制学校发展“白皮书”; 3.明确教育理念,变革教育行为; 4.反思并变革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和常规; 5.加强校本教师发展,发挥教师之魅力; 6.重组教育资源。,谢谢大家!,更多资料,教程请到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