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流派,语言习得理论,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1.学习理论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人或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改变。 华生:刺激反应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 斯金纳:操作学习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模仿强化重复成形(斯金纳言语行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一般认为,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说” 其代表是布鲁纳纳的“发现法”。 这一派理论认为:人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
2、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做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的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过程,是学习者对客观事物在大脑中进行完型构造形成认知结构的主动、积极的过程。,2. 语言的习得与学得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知觉(潜在)地获得一种语言。学习: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等活动,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规则。有人又将学习和习得都
3、置于学习概念之下,而称之为“学得”和“习得”。,语言的习得和学得的区别1. 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生存和交际的需要)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而学得则是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2. 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而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3. 习得时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对语言形式的获得是无意识的;而学得则是有意识地系统地学习目的语的语言形式,甚至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意义。4.习得主要是在自然状态下,在交际中进行的,学得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5. 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学得时间相对有限。总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
4、得,而学得则是有意识的主动的掌握。,二、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1. 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1)喃语阶段(2)独词阶段(一岁)(3)双词阶段(一岁半)(4)电报句阶段(两岁)(5)成人句子阶段(两岁半)。,(二)语言偏误分析(科德)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但这种错误是有规律的,成系统的,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偏误的种类: 语际迁移,母语影响第二语言。如:陶岚是大方和活泼。 语内迁移:以前学过的内容造成影响。如:我要回去宿舍。 语言策略 文化影响 学习环境(教师、教材),
5、2. 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假设(1)刺激-反应论(华生、斯金纳) 语言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经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重视外部环境的作用。A:模仿论无法解释语言的创造性。一方面,儿童所说的话语内容、场合千变万化,儿童对于语言的使用差不多总是创造性的,另一方面,儿童也经常会“创造”一些语言规则,如goed、comed、breaked等B:深层的语义和语法规则不可能单纯通过模仿获得。C:任何一门语言都十分复杂,可是儿童却能够在短短几年甚至认知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学会。D:儿童接触到的语言中有很多错误,但是最终习得的却是正确的语法规则。E:智力差别很大的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差别不
6、大。,(2)先天论: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基础上提出。 儿童头脑中先天具有一套习得语言的特殊装置(LAD),这套机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表现为特定参数的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另一部分是对特定语言信息的评价能力。 人们习得语言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要把这些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由运用的程度,成为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认为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3)认知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具有先天的认知机制,这种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4)语
7、言功能论:韩礼德M.A.K.Halliday 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交际目的。 儿童先有意义体系,语言体系是意义体系逐渐发展来的,是儿童借助成人语言表达的结果。,三、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是指在学校教学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一)语言对比分析(拉多) 将两种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语言的学习主要困难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迁移),相同者产生正迁移,不同者产生负迁移。比较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异同,可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基本操作过程:描写、选择、对比、预
8、测,对比分析的主要假设如下: (1) 语言是习惯,语言学习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习惯; (2) 先前所学的第一语言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输出和/或理解语言第二语言过程中出错的主要来源是母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产生错误。 (3) 在第二语言中所犯的错误可以由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来解释。 (4)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产生迁移。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习差异。 (5) 需要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 (6) 教师应该关注负迁移。,(二)语言偏误分析(英国语言学家科德)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
9、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但这种偏离是有规律的,成系统的,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偏误的种类: 语际迁移,母语影响第二语言。如:陶岚是大方和活泼。 语内迁移:以前学过的内容造成影响。如:我要回去宿舍。 语言策略 文化影响 学习环境(教师、教材),对待偏误的态度 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必然的现象,是正常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另一方面,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可以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其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地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另一方面,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不
10、同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三)中介语理论(塞林克) 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基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的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附:输入假说(克拉申
11、)1. 习得与学习假说:强调潜意识的习得,轻视课堂学习。2. 自然顺序假说3. 监控假说:流利地使用语言主要靠潜意识的监控。语言教学的中心应该是交际,而不是规则的学习。4. 输入假说:人类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接收可理解的信息习得语言知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信息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输入的语言信息要稍稍高过现有水平,就可以实现语言的学习。5. 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上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过滤,使之不能被吸收。开放的情感状态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四)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1. 有无目的语环境2. 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局限性3. 充分运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五)第二语言习得的
12、个体差异1. 生理因素(年龄)2. 认知因素(智力)3. 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三、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一)认知派与经验派认知派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经验派以直接法为代表,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二)人本派与功能派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从如何为成功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入手。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自然法等。功能派受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功能。,(一)认知派与经验派1.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其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
13、(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等。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 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2 直接法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
14、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代表人物:贝立兹,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缺点: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
15、学习方式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E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3 听说法(陆军法、结构法、句型法)布龙菲尔德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G有错必纠,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4 视听法(圣克卢法) 视听法在本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最早叫整体结构法,又叫圣克卢教学法(因此法产
16、生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的“全世界推广法语研究所”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和南斯拉夫的彼塔尔吉布里纳。 视听法的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常口语,如基础法语;第二阶段:就一般性非专业化话题而进行的连贯谈话;第三阶段:就有关专业化的话题而进行的连贯谈话。,视听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除重视听说外,还强调“看”,即看画面或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练习听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印象深刻。 (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使学
17、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 (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从日常生活情景需要出发,选择安排语言材料,比听说法更能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 (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缺点 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理解和运用外语; 忽视书面语的作用,人为地割断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联系。,5. 认知法(卡鲁尔)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这种教学法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 认知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认知法的主张和
18、听说法对立,而且重新肯定了强调语法学习和发展智力的语法翻译法,因此被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 认知法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三个阶段。,特点:A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强调通过认知活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对动物性的刺激-反应学习。B 在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反对机械模仿。C 以学生的活动和操练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D 从一开始就全面设计,听说读写并进。E 适当使用母语。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解释一些抽象现象。F 反对有错必纠,以免影响到学习者的信心。,(二)人本派和功能派
19、1. 功能法、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 运用交际法编写出的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Follow Me)。 意念交际大纲中语言功能的分类;(1)事实情况,(2)理智性态度(同意、接受),(3) 道义上的态度(道歉、赞同),(4)情感,(5)请人做事,(6)社交。,语言学基础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语言是表达意义
20、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 交际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学习者在言语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习者所追求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交际,而只能是有缺陷的但有效的交际,因此,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不应苛求。,特点: (1)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
21、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2)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 (3)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 (4)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6)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
22、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安排“专用语言”的教学。 (8)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即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 (9)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2. 任务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
23、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特点:A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B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E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F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任务教学法的的步骤(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
24、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如:撰写英文建筑合同协议书,教师把这个任务从结构和文体两方面分解为如下几个具体而简单的小任务: 明确英语建筑工程合同书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明确每部分具体包含什么内容。 明确每部分具体格式是什么。 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分析英语建筑工程合同书的文体特点。 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3.其他教学法:团队学习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教师充当医生的角色,备学生咨询。默教法: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教师尽量不说话,不主动纠错,学生合作互动把词汇作为学习的重点,有限的词汇生成无限的句子。全身反应法:以培养听力为重点,结合全身动作。暗示法:营造环境,树立权威,增大输入量自然法:以克拉申理论为基础,从理解开始,先听、读,后表达,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