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6.4#--清胃散.pdf

上传人:职教中国 文档编号:1372143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6.4#--清胃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胃散清胃散 脾胃论 【组成】 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各6g) 牡丹皮半钱(6g) 黄 连六分,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9g) 升麻一钱(6g) 【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 放冷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 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 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治机理】 本证乃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 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痛 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

2、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 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 血。 【方解】 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 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 宣达郁遏之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 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臣以丹皮凉血清 热。佐以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活血,合生地滋阴养血,合丹皮消肿 止痛。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 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热毒内彻而解。 【配伍特点】 苦寒辛散并用,降中有升,火郁发之。

3、【运用】 本方为治疗胃火牙痛之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胃经血热火 郁者均可使用。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 要点。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附方】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 藿香叶七钱 (6g) 山栀仁一钱(3g) 石膏五钱(9g) 甘草三两(6g) 防风去 芦,切,焙,四两(9g)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 二钱(36g),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功用:泻脾胃 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 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鉴别】 泻黄散与清胃散皆有清胃热之功。泻黄散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热弄舌、口疮

4、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 出血、颊腮肿痛者。但前者是清散并用,兼顾脾胃;后者以清胃凉血为 主,兼以升散解毒。 【方论选录】 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 为病常实。若大渴、舌苔、烦躁,此伤气分,热聚胃腑,燥其津液,白 虎汤主之。若醇饮肥厚炙煿过用,以致湿热壅于胃腑,逆于经络,而为 是病,此伤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阴凉血为君,佐之以丹皮, 去蒸而疏其滞;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佐之以当归,入血而循其经。仍 用升麻之辛凉,为本经捷使,引诸药直达血所,则咽喉不清、齿龈肿痛 等症,廓然俱清矣。(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医案举例】 柴屿青治满少司农讳兆惠,内阁侍读,同在军机处 值宿,患重舌肿痛。问曰:曾服通经散泻火,而病不除,何也?答曰: 火有诸经,岂可混治,诛伐无过?幸汝年少,未至大害。诊其右关洪 实,胃火特甚。时已薄暮,清胃散一服,而次早霍然。(续名医类 案卷十八) 【方歌】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