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基地概况,1.0,工程概况,项目简介,Project introduction,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项目面积:14公顷首席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俞孔坚建成时间:2009年10月开放时间:2010年5月所获奖项: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ASLA唯一年度大奖)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 (PowerfulandExquisite),基地概况,Project introduction,表1:场地景观演变,基地概况,Project introduction,水上交通,公路交通,轻轨交通,基地概况,Project introduction,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
2、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基地概况,Project introduction,地形: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驳岸:驳岸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洪墙和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洪墙两种。构筑物:以工业厂房为主,有型钢三车间和厚板酸洗厂房两个大型构筑物,部分工业设备。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和湿地类植物两大块。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兰、女贞、水杉、雪松等为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物和标
3、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优势 劣势 机遇,2.0,场地分析,3.0,挑战和设计策略,挑战一: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重体验需求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策略一: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
4、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滩地景观的回归: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猎文明。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借田园江水,体验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文化的见证:保留工业时代遗迹,回顾工业文明。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的反映:建立便捷的、多重体验空间,畅想后工业文明。,挑战二: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在劣V类左右。严重污染的水质威胁着湿地的动植物生存。现在滩地植物群
5、落较少,标高较高的滩涂以狗尾草为主,标高较低的湿地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滨水植物群落。如何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策略二: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石滩湿地和粗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
6、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气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挑战三: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而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因此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策略三: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三场九园、步道网络
7、编织交通体系 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 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 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挑战四: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因此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
8、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成为设计面临的第四大问题。,策略四: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主要由梯地禾田带构成,它位于场地的南部,是场地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梯地禾田带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不仅消解了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而且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有利于场地与城市的融合,丰富了场地与城市交接的景观界面。,挑战五: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设计和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应将湿地作为生物和能以湿地的自然复兴量交换的生态廊道,实现物质的自然循环在作为探索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课题的后滩湿地公园设计实践中,如何运用现代的理念和先
9、进的技术营建出这样的湿地公园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五大问题。,策略五: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生态与人文理念贯穿于后滩湿地公园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措施与技术方面、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等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以及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措施与技术等。 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主要有:湿地土壤、微生物过滤等新技术的运用; 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等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主要有:对工业厂房、构筑物等的保护意识和技术处理手段; 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措施与技术主要有:生态护岸与生态防洪设计、乡土物种与材料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材料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场地废弃物等的再利用等。,4.0,
10、总体规划,规划基本概况 总体布局分析,规划基本概况,核心设计理念: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总平面图,总体布局分析,本规划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并由它们的叠加形成总平面的总体功能布局。,湿地生态景观层: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本规划中的生态基础,担负着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景观层由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以及原生湿地保护区四部分共同构成,并共同形成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
11、。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一同构成人工湿地系统。,湿地生态景观层,滨江芦荻景观带 通过沿江大面积地种植芦荻,形成连续的自然芦荻景观带。野生本土植物及生态自然的驳岸,带来原始清新的野趣。由于湿地功能的不同,芦荻景观带分为砾石滩湿地、粗砂滩湿地两个部分。,原生湿地保护区 原生湿地保护区是场地内唯一的一块自然原生湿地,方案中在原生滩涂湿地与滩地之间,设置一道隔离水系,通过隔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并保留现状的栈道,尽量使其免受人为干扰的同时,让游客走进其中,观赏这一难得的自然生态湿地景观。,梯地禾田带 梯地禾田带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
12、景观,不但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还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以及水体净化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与城市衔接的界面,有利于场地与城市融合。,内河净化湿地带 层次丰富、变化多样的水生植物形成了该区的主要特征,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栖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农耕文明景观层 农耕文明景观层由梯地禾田带构成。梯地禾田带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不但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还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需要消解以及水体需要净化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与城市衔接的界面,有利于场地与城市融合。,1)“田
13、”的作用:1.通过田块肌理与五谷作物的种植反映农耕文明,借用农业元素,体验农耕文化。2.利用场地与防洪堤形成5米的高差,形成高差错落梯田,消解高差,并丰富场地的生态体验。3.利用太阳能,提取内河江水灌溉梯田,利用高差,逐级下渗,江水经过层层过滤,使水体得到净化。5.以田埂为径,开辟乔木林荫空间,丰富与城市衔接界面,体验独特的田园景观。,2)“田”的分类: 根据田块的生境条件和种植类型、净水功能以及其体现的文化特色,分为五谷种植田块,经济作物种植田块,景观植物田块,乔木林荫空间四种不同类型。 前三种田块中的水生植物,与内河湿地水体中自然方式种植的水生植物形成对比,同时又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和谐的水
14、生植物群落。乔木林荫空间要求树木的分枝点较高,为城市界面提供林荫空间及会时人流疏散场地。3)“田”的营造: 强调生态保护和节能,田埂利用废旧金属、拆除建筑的砖石等废弃材料砌筑,尽可能利用场地现有资源,将废弃物循环利用,从而节约材料制造的能耗,并保护场地的环境。,工业文明遗存层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场地范围内的工业遗址主要为工业厂房和货运码头。工业文明遗址层通过改造厂房建筑及码头遗址,强调工业时代建筑规矩简洁、空间方整、功能优先等特色,突出工业时代大生产的特征,来纪念上海后滩的工业文明。,1)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厂房的改造 改建为后滩湿地
15、公园的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广场。改造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的空间以及材料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对旧建筑的地板进行开槽、切割等处理,将场地中的绿地与水体引入建筑内部,使建筑内外空间交融;利用悬挂种植、屋顶种植等,使建筑内部空间景观多层次变化。,2)货运码头改造 改建为一处码头遗址花园芦荻台。改造基本原则:根据需要保留部分原货运码头;建立人性化的休息系统;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3)原有浮船码头改造 改建为一个休闲平台漂浮的花园广场。改造原则:保留原有码头基础,保持遗迹的原有特色;利用旧建筑拆下的砖作为场地铺装的材料;将公园东入口与隧道通风井纳入花园设计,进行整体考虑。,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
16、上海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社会的中后期,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后滩湿地公园应具有后工业时代休闲游憩的特征。本规划以网络的形式构建步道系统,串联各个后工业生态文化体验空间,建立以一环九纵径的步道网络、三场九园为节点的体验游憩系统。步道网络满足了后工业时代城市公园开放可达的要求。,交通处理,1)步道网络 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湿地公园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满足后工业时代城市公园开放可达的要求。,2)三场九园 三场九园是后滩湿地公园中的后工业生态文化节点,以生态保护、回归自然、参与体验为主线,同时给游人提供休憩、娱乐、文化、交往、等复合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场是指公园西
17、部的 “空中花园”广场(综合服务心)、中部的水门码头广场以及东部的漂浮的花园广场。 九园是泛指后滩湿地公园中的生态文化和当代艺术体验节点,包括机器的容器、红绸带、芦荻台等。,5.0,水系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技术,Restor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system,水质净化系统,一个富有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 将黄浦江劣类水净化至 类水,1、取水及蓄水 取水方面,该阶段主要对江水中的沙质进行过滤、渗透。取水后水被汇入预处理池,对其进行重力沉淀、过滤。该池具有蓄水、沉淀、过滤等作用,污泥排至江中,在严冬或其他特殊陆况下,可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水质迅速沉淀净化。,
18、曝气跌水净化与景观墙 水源自蓄水池出水进入长约200 m、高约2 m的滴瀑水景石墙的引水槽内,然后由槽内沿石墙向下滴水,长时间的污水流冲使石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起到了污水净化作用,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景色别致的瀑布水景。,2、梯田生态净化 从预处理池出来的水可利用梯田灌溉与水的净化紧密结合,同时梯田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和水净化。过滤层可采用土壤层、滤砂层或煤渣层、滤水砾石层、沸石等进行多层净化。,3、土壤生态净化区 污水中不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组织物,可以通过土壤过滤被滞留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好氧与厌氧反应过程,将其分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和气体,然后被植物吸收或者释放到空气中,从而除去水体中化学
19、污染物。,4、重金属净化区 在此区域的植物能吸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汞、砷等,其吸收积累能力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不同部位浓缩作用也不同。一般为:根茎叶。沉水植物中苦草、轮叶黑藻、龙须眼子菜等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和蓄积去除能力.,5、病原体净化区 一些水生植物可以从根部释放抗生素,当污水经过这些水生植物时,一系列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等会被去除,另一方面水生植物可以把鱼类粪便作为肥料加以吸收,消除了病原体的繁殖场所。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这些植物主要以挺水植物为土。,6、营养物净化区 植物在受污染江水中吸收大量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物质,供其生长发育。其他不易被植
20、物吸收的大部分氮通过水和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一部分释放于空气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主要以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7、植物综合净化区 该区通过种植综合吸污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并结合底怩、水中微生物和水生动物配合作用,快速降解水中有害物质。对挺水、漂浮、沉水植物进行科学配置与种植,利用水生植物中的抗污染先锋种,通过生物操纵调协食物链,促进水体自净,快速降解水中有害物。,8、水质稳定调节区 经过一系列过滤净化后的江水,水质基本达到使用要求。为保持水质稳定,在水体中增设了曝气增氧设施,提高水体含氧量,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维护水体内生态系统稳定,保持水质不变。,9、砾石生物膜区 因水质已达到
21、标准,不会存在杂质堵塞问题。该区利用砾石滩区石头孔隙以及间隙,使微生物容易附着并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膜来净化。,构建生态化防洪体系 内河湿地在20年一遇的防洪堤与千年一遇的防洪堤之间成为黄浦江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和缓冲区。通过内河湿地,水陆高差得以分级处理太大降低防洪堤的相对高度和强度要求。设计砸掉原有水泥防洪墙,而改为生态化的护堤,改善了滨江生态系统。护坡在高程3.5 m以下采用微渗水处理(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既可保证内滩湿地的水位不受潮汐影响,又可保证黄浦江水和后滩湿地间的微量水体交换。,驳岸处理 外滩湿地的驳岸处理分为四类:砾石护岸、缓坡草地护岸、粗砂护岸、抛石护
22、岸。这四种护岸形式都能够使参观者很好的体验到黄浦江水位的变化,由于黄浦江水污染严重,对于其主要的观赏方式以亲而观之为主。,生态友好的抛石护岸,6.0,借鉴与感悟,Evaluation and comprehension,8.2 借鉴意义1)文化遗存:在原有基底上,学会尊重场地,可恰当保留基地内部有历史性记忆的文化遗产。更好的方式则是,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遗存物的再利用与再生。2)空间处理:一是对地域高差的处理:可分段制景,既不破坏原有的要求,又带来愉悦的生态体验;二是对带状狭长空间的处理:设置富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并将自然之景引入其中,形成丰富的体验和审美空间。3)生态技术:方案在巧妙解决防洪问题的同时,也让自然做功,利用其自我调节能力和净化功能来治愈并改善未来环境。8.3 个人拙见(结合自己实地的体验,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夏季时走路很热很累,但公园内以草本灌木为主。更甚情况是有树荫的地方没设座,设座的地方树荫少。2)此公园是具有教学意义的,所以我认为在园内设置解说牌一类的应该会更好。3)俞老师曾在设计分析中提到四季的美好景象,园内所选植物季节性都较强,那植物的花后景观该如何处理呢?,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