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知识专题攻略,专题一声、光知识专题,类型一 声学知识,类型二 光现象的辨识,类型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类型四 光学作图,类型五 光学实验,类型一(类型题阐述),声学知识是中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声音的特性(近三年共考查次,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对音色、响度、音调进行辨析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近三年共考查次,一般考查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及声速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近三年考查次,主要考查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声音的利用(近三年共考查次,一般与声学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进行考查,如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老师讲课”等为
2、背景来命题,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分值为分,返回目录,类型一(针对训练),1.(13广东)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正确;B.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够听到,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20 Hz20000 Hz,该选项不正确;C.声音只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不正确;D.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A,返回目录,2.(13襄阳)同窗三年,同学们
3、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解析】不同的人在说话或唱歌时,由于声带结构的差异,发声的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选C,C,类型一(针对训练),返回目录,3.(13乌鲁木齐)为了不影响小红学习,妈妈看电视时把声音调小,这改变了声音的()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解析】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选 B.,B,类型一(针对训练),返回目录,4.(13海南)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4、A. 声呐探测鱼群 B. 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C. 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解析】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选,B,类型一(针对训练),返回目录,【解析】减小噪声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人耳处)减弱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也是在声源处减弱,故选A,5.(11河池)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5、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A,类型一(针对训练),返回目录,6.(13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 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板墙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介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C错
6、误;人们是根据乐器的音色不同辨别不同的乐器,故D错误,A,类型一(针对训练),返回目录,【解析】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传入考生耳中的.,7.(13吉林)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产生并通过传入考生耳中的,振动,空气,类型一(针对训练),8.(13济宁)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响度,音色,返回目录,9.(13西宁)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 ,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7、.,【解析】战斗机在飞行时,其巨大的声音能将附近居民的窗户玻璃震碎,即说明声音比较有“劲”,产生很大的噪声战斗机把玻璃震碎,是声波引起空气振动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噪声,能量,类型一(针对训练),返回目录,类型二(类型题阐述),光现象的辨识及其解释是广西中考的常考点,主要涉及光现象的辨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其中主要涉及的考查内容有:光的折射(近三年共考查14次,一般以水中折笔、水中游鱼、眼睛及视力矫正等为背景考查)、光的反射(近三年共考查12次,一般以水中倒影、照镜子等为背景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近三年共考查10次,一般以日食、手、影的图片或实例为背景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
8、主,分值为23分,返回目录,类型二(针对训练),1.(13邵阳)我市新宁緉山,风景秀丽如图为緉山景点“将军石”及美丽的倒影倒影形成的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解析】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所以看到水中的“将军石”及美丽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返回目录,B,2.(13天津)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 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C,【解析】,类型二(针对训练),返回目录,3.(11钦州)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解
9、析】,C,类型二(针对训练),返回目录,4.(13义乌)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B,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 D. 凸透镜成像,类型二(针对训练),返回目录,【解析】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故选.,类型二(针
10、对训练),返回目录,5.(13漳州)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解析】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看到变浅的鱼的虚像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的虚像,折射,反射,类型二(针对训练),返回目录,6.(13济宁)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白条纹将光 (均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
11、考生相关信息.,【解析】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类型二(针对训练),吸收,反射,返回目录,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中考的常考点,近三年共考查次,一般涉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其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主要考查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眼睛),其中照相机、眼睛和眼镜考查较多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类型三 (类型题阐述),返回目录,例(12钦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12、 潜望镜 D. 放大镜,【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uf,像距的范围:fvf,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类型三(类型题展示),B,返回目录,1.(13黄石)下列光学仪器成缩小实像的是( ) A. 照相机B. 平面镜 C. 投影仪D. 放大镜,【解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故选,A,类型三(针对训练),返回目录,2.(11玉林、防城港)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25 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
13、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物距是25 cm,此时满足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类型三(针对训练),B,返回目录,3.(13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 离逐渐变小,类型三(针对训练),C,返回目录,B.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
14、离逐渐变大C.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 离逐渐变小D.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 离逐渐变,【解析】探测器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如图,像逐渐变小,说明小行星和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故选,类型三(针对训练),返回目录,4.(13娄底)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解析】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所成的像小于物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缩小,类型三(针对训练),返回目录,5.(12梧州)如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文洛克的大眼睛上有照相功能,所以其眼睛也可看作一个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照相时底片中形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类型三(针对训练),凸透,倒立,返回目录,光学作图是中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近三年共考查11次,主要考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近三年共考查10次,主要考查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反射角、反射光线,有时也与光的折射综合考查)、光的
16、折射规律作图(近三年共考查9次,主要考查作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两次折射光线等)、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近三年共考查4次,其中利用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作图是难点)、光的直线传播作图(2012年玉林、防城港考查1次,画井底之蛙观天的范围)、透镜的选取作图(2013年贵港考查1次),分值一般为2分,类型四 (类型题阐述),返回目录,光学作图解题指导:作图必须使用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的画虚线,并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要画成“虚线”,延长线及法线画成虚线要符合光的反射、折射规律或平面镜成像特透镜的选取要根据折射后的光
17、线和原来光线的关系,做出符合题意的透镜 画透镜对光的作用图线时,要把握好三条特殊光线的特点: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会经过透镜的焦点,类型四 (类型题阐述),返回目录,1.(14原创)如图所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用阴影表示),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解析】图中黑点E表示青蛙的位置,将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E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答图所示,
18、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2.(13枣庄)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解析】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类型四(针对训练),如答图所示,返回目录,3.(13锦州)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解析】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答图所示,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4.(13遂宁)请按题目要求作图根
19、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解析】先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 ,用虚线连接AB为物体AB的像,如答图所示,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5.(13镇江)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图为光射入玻璃砖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用直尺画出玻璃砖内部传播的光线,【解析】光射入玻璃砖后,发生了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进入玻璃;第二次是从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做出两次光的折射光路图,如答图所示,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6.(13哈尔滨)在碗底放一枚硬币S,向碗里倒水后,会观察到“硬币”上升,如图所示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如答
20、图所示,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解析】当水倒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发出的漫反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S的虚像S.,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7.(12百色)如图中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入射光AO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如答图所示,类型四(针对训练),返回目录,8.(12桂林)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解析】三条特
21、殊光线的做法:(1)凸透镜对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焦点作用;(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平行光线射出;(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类型四(针对训练),如答图所示,返回目录,9.(13营口)完成图中的光路图,【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由此可以画出折射光线,类型四(针对训练),如答图所示,返回目录,光学实验是中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近三年共考查7次,主要考查透镜的光学特性、焦距的选取、三个中心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口诀应用等)、探究平面
22、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近三年共考查6次,主要考查平面镜的选择、实验环境、实验操作、成像特点等),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2011年共考查2次,主要考查仪器的选择、“三线同一平面”的判断方法、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光路可逆性、多次实验的目的等),分值一般为46分,类型五(类型题阐述),返回目录,1.(13长春)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 入射角.,类型五(针对训练),等于,返回目录,(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
23、“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类型五(针对训练),在,不能,【解析】当将纸板倾斜,两个纸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这是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返回目录,2.(11百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小佳选取一块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类型五(针对训练),(1)为了减少误差,实验时小佳所选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2)小佳选取两根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薄,大小,返回目录,(3)小佳让玻璃板垂直刻度尺放置,点燃A蜡烛放在刻度尺上,小心地
24、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观察A、B两根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时,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如果小佳把蜡烛B拿开,并在它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直接观察白纸板,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类型五(针对训练),相等,不能,虚,返回目录,【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若实验所用玻璃板太厚,则蜡烛会通过玻璃的两个表面反射成像,会在玻璃另一侧得到两个像(两个像的距离等于玻璃板的厚度),这样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使测量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故应采用较薄的玻璃板;选取两根完全相同
25、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类型五(针对训练),返回目录,3.(13新疆建设兵团)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类型五(针对训练),位置,大小,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其他答案合理即可),不能,(2)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3)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返回目录
26、,【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2)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是因为平面镜成虚像,类型五(针对训练),返回目录,4.(12百色)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小欣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具座、光屏和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时,让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1)
27、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像,此时的物距是 cm,这个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类型五(针对训练),15,实,返回目录,(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标尺上5 cm处,要想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此次得到的清晰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类型五(针对训练),左,缩小,照相机,【解析】(1)物距指的就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图中物距为50 cm35 cm15 cm;这时在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还
28、可以得出f15 cm2f,7.5 cmf15 cm;(2)把蜡烛移到标尺上5 cm处时,物距为45 cm,显然,45 cm2f,故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另外,由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故光屏应向左移动,返回目录,5.(13南充)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类型五(针对训练),(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使其在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c、e三点,同一高度,返回目录,蜡烛在a点时移动光屏,接收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 就利用了这一原理;,照相机,远离,
29、不能,将蜡烛移到e点时,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将蜡烛从a点移至c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透镜方向移动;,返回目录,【解析】(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目的是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蜡烛在a点时,u2f,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蜡烛在c点时,fu2f,此时在光屏上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将蜡烛从a点移至c点,要使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蜡烛在e点时,uf,此时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透过凸透镜看蜡烛,会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类型五(针对训练),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