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萧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物质存在的东西。神意识思维的东西。,形神之辩,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二者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中西哲学家都在表达同一问题,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
2、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谁先谁后)?,脑子里有猪的形象,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
3、,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存在,思维,存在,结论: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心外无物,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花的苦恼,真累啊,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
4、存在,“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明)王守仁(阳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唯心主义,慧能,“幡在动!”,“风在动!”,一日,风吹幡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推论下去,我们能够认识世界的事物吗?,庄周梦蝶 有一回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么看来,庄周提
5、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18世纪英国)休谟的不可知论:,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
6、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实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谁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
7、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的计划做工的方法经营策略医生处方,(存在),(思维),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的实际做工的实际生产实际病人病情,(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
8、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主 观,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从实际出发,从主观出发,客 观,脱离,符合,人们的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古谚语,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农民种什么?,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思维,客观情况,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产品供求,结论一:,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
9、生活实践看,实践问题,结论二:,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哲学研究看,理论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结论三:从哲学发展看,理论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要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无法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
10、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原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小结:,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是什么,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承认能正确认识存在,否认能正确认识存在,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1我国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
11、神灭”。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肖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肖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是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点拨】所谓人的形体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所谓精神指的是思维(意识)现象。范缜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因此,应该是先有“形”,后有“神”。所谓形神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争论的基
12、本问题。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2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点拨】惠施的观点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认为两者不存在同一性,因此陷入了不可知论。在生活中,我们应坚持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