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染整产品(印染布)的主要质量指标及检测要点,纺织品基础知识讲座提纲(二)2006年3月,1 印染布的外观质量检验(一般由企业自行检验),1.1 质量控制及检验企业的质检部门负责一般检验和主要质量指标的送检,结果返回生产技术部门,监督质量控制1.2 分等分级根据各项质量指标,对照产品等级要求进行分等分级,1.3 一般疵病(略讲),(1)幅宽不符 (2)条干不匀 (3)边疵 (4)破洞 (5)补洞痕 (6)其它织疵,1.4 染色疵病(略讲),(1)染色不匀 (2)色差 (3)色花 (4)色斑(5)色点 (6)渗色 (7)水渍 (8)夹花等,1.5 印花疵病(略讲),(1)脱浆 (2)拖浆 (3
2、)溅浆 (4)对花不准 (5)刮刀条花 (6)印花油污 (7)色档 (8)皱印 (9)渗花等,1.6 整理疵病(略讲),(1) 纬斜 (7) 折皱 (2) 毛毯痕 (8) 鸡爪纹 (3) 擦伤痕 (9) 极光 (4) 压痕 (10) 污迹(5) 深针痕 (11) 起球 (6) 布铗痕 (12) 异味等,2 印染布的染色牢度及检测要点,2.1 染色牢度试验的试验通则(一般介绍)通则即通用规则,如GB/T61511997(eqv105-A01:1994)为83个色牢度试验方法标准的一个通用规则,主要是对这些试验方法的共性部分作了规定。2.1.1 染色牢度的定义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
3、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2.1.2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原理,级别,使用方法)基本灰卡为五对无光的灰色小卡片,根据色差大小定为15级,再在二个级别之间各插入半级,扩大为五级九档。2.1.3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原理、级别、 使用方法)基本灰卡为五对无光的灰色与白色小卡片,根据色差大小定为15级,同理在二个级别之间各插入半级,成为五级九档。2.1.4 评定变色用彩色样卡 (同上)常用五类彩色(红、黄、蓝、绿、棕)样卡2.1.5 评定沾色用彩色样卡 (同上)各有白色和彩色对应,2.1.6 标准光源,(a)日光:北半球朝南,南半球朝北,与阳光45角 (b)D65光源(模拟日光) (c)标
4、准光源箱五面无光灰色板,一面无板,上面装标准灯管,不同光源可以选择。,(a)变色卡人工评级原样与变色样品的色差与变色样卡上的色差对比,色差程度相近的即为评定级别。(b)沾色卡人工评级色布与试验白布的色差与沾色样卡上的色差对比,变色程度相近的即为评级级别。(c)仪器评级把变色样卡各级别的色差级仪器测定储存,再用该仪器测定原样与变色试样的色差,与样卡的色差数据相比较,可评定相应的变色级别;同时可评定相应的沾色级别。,2.1.7 评级,2.1.8 标准衬贴布(棉、毛、丝、麻、锦纶、涤纶、晴纶、粘胶等)具体规格和规定见相应的目标,如毛补贴见GB-7654,棉和粘纤衬贴见GB-7565等等。2.1.9
5、多种纤维衬贴(见GB-11404) (A) SW类:丝、棉、锦、涤、腈、毛 (B)SV类:丝、棉、锦、涤、腈、粘胶,2.1.10 标准温度和湿度(标准大气)见GB 6529,(a) 温带标准大气 一级标准 (20+2度,65+2%) 二级标准 ( 20+2度, 65+3%) 纺织仲裁用 三级标准 ( 20+2度, 65+5%) 纺织用(b)热带标准大气 一级标准 (27 +2度, 65+2%) 二级标准 (27 +2度, 65+3%) 三级标准 (27 +2度, 65+5%),2.2 主要染色牢度及其检测(重点介绍),2.2.1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0-1997)(a)耐摩擦色牢度的
6、定义衡量在规定条件下,试样与标准衬贴布相互摩擦,样布引起补贴布沾色的性能。(b)检测和评级经纬、干湿各一,评沾色。(干摩、湿摩)(c)影响耐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因素染料分子大小(干)、染料的亲水性(湿)、浮色、固色,2.2.2 耐洗色牢度(GB/T 3921.1-5-1997),(a)耐洗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经受一定条件(如皂液、温度、时间、机械搅拌、冲洗、干燥)的洗涤后,其样品的变色和对衬贴布的沾色性能。(b)试验方法分类 试验条件和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试验方法:试验1 试验2 试验3 试验4 试验5,(c)试验方法的选择和染色牢度的检测选择:客户要求、染料牢度、织物品种、使用要求、固色剂使用
7、等;检测:试样和衬布尺寸分别为10040mm,短边缝制,皂液浴比都为50:1,不同方法有不同配方、温度、时间及附加物,如试验3。(d)注意事项:皂片和皂粉、预热、时间、钢珠的使用。(e)影响耐洗色牢度的主要因素染料的亲水性、拼色染料的色牢度、皂洗工艺、固色工艺。,2.2.3 耐汗渍色牢度(GB/T 3922-1995),(a)耐汗渍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在汗液存在的条件下,织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保温一定时间后的变色和沾色性能。(b)关于人工汗液酸性:L-组氨酸NaCl+NaH2PO42H2O,以NaOH调节pH值至5.5;碱性: L-组氨酸NaCl+Na2HPO412H2O,以NaOH调节pH
8、值至8.0。(c)测试和评级配液、pH值、渗透、压力、温度和时间(d)影响的主要因素:染料、皂洗、固色,2.2.4 耐水色牢度(GB/T 5713-1997),耐水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经水浸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保温一定时间后的变色和沾色性能。(b) 耐水色牢度与耐洗色牢度的区别耐水为浸水后静态放置:耐洗也称皂洗,皂液动态洗涤。(c) 耐水色牢度与耐汗渍色牢度的异同浸渍液体不同,测试方法相同(d) 测试和评级三级水浸渍,其它同耐汗渍色牢度(e) 影响的主要因素:染料、皂洗、固色,2.2.5 耐热压(熨烫)色牢度(GB/T 6152-1997),(a)耐热压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在规定的温度、
9、压力、时间下的变色和对衬布的沾色性能。(b)测试和评级有干压、潮压和湿压之分,通常采用的温度有110、150和200,时间都为15S。分立即评级和标准大气中调湿4小时后再评级一次。(c)影响主要因素染料的热转移性能、染色加工中的洗涤等,2.2.6 耐光色牢度(氙弧灯法,GB/T 8427-1998),(a)耐光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经一定条件的光照后其染料的变色性能。(b)兰色标样八级羊毛织物蓝标(标准18或L2L9)和五级羊毛织物蓝标。(c)测试方法分类:日光法和氙弧灯法(耐人造光法),(d)测试设备种类:空冷式、水冷式(能量补偿)(e)测试和评级标样同晒,中间遮盖片,试样曝晒与未曝晒的色差
10、达到灰卡4级,再次遮盖左1/3,使晒与未晒部分的色差达到3级;另一方法是控制蓝色标样的变色;水冷式日晒牢度仪可控制和固定曝晒周期时间。对照标样评级。(f)影响的主要因素:染料结构性能、染色工艺、助剂应用,2.2.7 耐唾液色牢度(GB/T 18886-2002),(a) 耐唾液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在唾液存在下,经一定的温度、压力和保温时间后的变色和沾色性能。(b)人造唾液由乳酸、尿素、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氯化氨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规定浓度的液体。(c)检测和评级同耐汗渍色牢度,2.2.8 耐气候色牢度(GB/T 8430-1998),(a) 耐气候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在室外或模拟气候条件下
11、其颜色的变色性能。(b) 测试方法分类耐室外曝晒、耐人造气候(氙弧灯照射喷淋)(c)耐气候色牢度与耐光色牢度的异同都有光照,前者有给湿(模拟雨淋)(d)检测和评级:同耐光(e) 影响的主要因素:耐光照和湿处理,2.2.9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 14576- 1993),(a)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定义衡量纺织品在带有汗液的条件下,经一定条件的光照后的变色性能。(b)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测试条件汗液分为酸性汗液与碱性汗液两种。A法:特制的光汗试验容器法;B法:六层衬布组合试样。(c)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测试和评级三个样品,一为耐光(8级制),二为酸性汗液,三为碱性汗液。耐光试样放暗处
12、4小时后评定:耐汗光试样在40温水中清洗5分钟,60干燥后以灰卡评级。,2.2.10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 GB/T 8433-1998),(a)耐氯化水色牢度的定义(b)测试目的和意义(c) 测试和评级(d)影响的主要因素,2.2.11 耐干洗色牢度(GB/T 5711-1997),(a)耐干洗色牢度的定义(b)测试目的和意义(c)测试及评级(d)影响的主要因素,2.2.12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GB/T 12490-1990),(a)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的定义(b)测试目的和意义(c)测试及评级(d)影响的主要因素,2.3 其它染色牢度及其检测,(1) 耐刷洗色牢度(2) 耐干
13、热色牢度(3) 耐有机溶剂色牢度(4) 耐甲醛色牢度(5) 耐水浸色牢度(6) 耐热水色牢度(7) 耐沸煮色牢度(8) 耐汽蒸色牢度(9) 耐海水色牢度,(10) 耐酸滴色牢度(11) 耐碱滴色牢度(12) 耐碱煮色牢度(13) 耐丝光色牢度(14) 耐漂白色牢度(15)纺织品综合色牢度(16) 色差评级,2.4 印染布的后整理质量及其检测,2.4.1 织物拉伸性能(条样法:GB/T 3923.1-1997)(1)基本定义(2)测试目的和意义(3)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2 织物撕破性能(冲击摆锤法:GB/T 3917.1-1997),(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14、) 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3 织物折痕回复性(回复角法:GB/T 3819-1997),(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4 织物尺寸变化率(缩水率:GB/T 8630-2002),(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5 织物透气性(GB/T 5453-1997),(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6 织物悬垂性(FZ/T 01045-1996),(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
15、要因素,2.4.7 织物起球性(圆轨迹法:GB/T 4802-1997),(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8 织物燃烧性(垂直法:GB/T 5455-1997),(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9 织物表面抗湿性(沾水度:GB/T 4745-1997),(1)基本定义(2)测试目的和意义(3)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10 织物含水率和回潮率(烘箱干燥法:GB/T 9995-1997),(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
16、4.11 织物白度(GB/T 8425-1987),(1)基本定义(2)测试目的和意义(3)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12 纺织品游离水解甲醛含量(GB/T 2912.1-1998),(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13 纺织品PH值(水萃取液:GB/T 7573-2002),(1)基本定义(2)测试目的和意义(3)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14 织物紫外线透过率(GB/T 17032-1997),(1)基本定义(2)测试目的和意义(3)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15 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17、气/质法:GB/T 17592.1-1998;层析法:GB/T 17592.3-1998),(1)基本定义(2)测试目的和意义(3)测试和评判(4)影响的主要因素,2.4.16 纺织品上重金属离子检测(原子吸收:GB/T 17593-1998),(1) 基本定义(2) 测试目的和意义(3) 测试和评判(4) 影响的主要因素,2.4.17 其他检测,(1)织物中纺织纤维鉴别 (2)混纺(交织)织物的定量分析 (3)织物幅宽(4)机织物密度(5)织物厚度(6)织物单位面积克重(7)机织物纬斜及弓纬(8)织物毛细效应(9)织物透湿性(10)织物柔软性(11)机织物中纱线抗滑移性(12)弹性机织物的拉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