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根哲学思想浅析,主讲:左哲 2140402002 胡静 2140402011 2014.10.8,知识就是力量,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其人,1 生于安乐: 出生于伦敦官宦世家,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思想进步,信奉国教;母亲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自幼接受较好的家庭教育,有接触进步思想的机会,为后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奠定了前期的基础。2 少年立志:培根在少年时期就立志“复兴科学”,他认为当前的知识脱离实际生活,无法对人的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立志改造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知识加以改革。3 献身科学:培根是第一个认识到科学及其方法论在人类生
2、活中的重要意义的哲学家。他分析探究了科学的一般方法,为新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他发表的新工具论是近代欧洲哲学中关于科学的认识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著作。,历史地位,1.文艺复兴时期 唯物主义 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2.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 3.他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反对君主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 4.在文学、哲学、自然科学领域多有建树,主要成就,著作:学术的进展、 新工具论、论说文集亨 利七世本纪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培根人生论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 文章:论读书( Of Study)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
3、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1、文学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4、,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
5、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培根把历史和现实中的哲学体系分为三类:,第一类: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诡辩”的哲学第二类:“更加丑恶和怪诞”的“经验”的哲学第三类:“与一种神学相混合”的“迷信”的哲学,2、哲学批判,培根在对传统和现行科学的批判中表现出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他认为人类知识停顿不前的历史和现状固然有不少社会方面和研
6、究者个人方面的原因,但培根主要还是把人类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作为阻碍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他把这些局限性比喻为“假相”,“种族假相”是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和理性是人衡量外界的尺度,缺乏科学要求的客观性。“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异所造成的缺陷,每一个人都局限在自己的“洞穴”里观察和判断事物。”市场假相“是人们使用语言交往而产生的缺陷,对语言的误解滥用会造成思想混乱,陷入空洞的争论和无聊的幻想。最后,“剧场假相”是人们相信哲学体系和流行理论而造成的缺陷。 基督教哲学1500年,四假相说,独特贡献,哲学层面: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承认世界是
7、由小的分子构成,体现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特征 。认识到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从哲学角度确立了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科学层面:*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方法归纳法,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对经院哲学的科学观和传统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提倡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知识就是力量,一 、 提出背景,任何理论观点的提出, 都不是偶然的, 而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的光辉思想, 则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封建专制和神学、经院
8、哲学的统治, 信仰主义、蒙昧主义紧箍着人们的头脑, 科学家哲学家惨遭迫害, 科学文化落后。培根指出,“ 知识的状况不景气, 也没有多大的进展”, 这都是经院哲学这个“ 不会生育的尼姑” 所致, 因为他们“ 能够说话, 但不能生产”“ 只富于争辩, 而没有实际效果培根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 提倡理性精神,探讨了知识的起源和社会作用问题, 因而提出了“ 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 , 即“ 知识就是力量” 的名言。,教皇在尖叫,英诺森十世,二 、具体出处,长期以来, 人们始终未能找到出现培根这句名言的上下文, 没有人能将它的出典确指出来。国内哲学界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认为这句名言出自培根的名著
9、新工具。名言就出自宗教沉思录中的第十一篇文章“论异端”,The third degree is of those who limit and restrain in the former opinion to human action only,which partake of sin: which actions they suppose to depend substantively and without any chain of causes upon the inward will and choice of man; and who give a wider range to th
10、e knowledge of God than to his power; or rather to that part of Gods power ( for 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 whereby he knows, than to that whereby he works and acts; suffering him to foreknow some things as an unconcerned looker on, which he does not predestine and preordain第三等级 异端 是这样一些人, 他们把上述观点(
11、指否定上帝无所不能的异端观点) ) ) 笔者译注) 的适用范围仅限定在人类的有罪行为上: 他们猜想这些行为本质上取决于人的内在意志和选择, 而与任何因果之链无关; 从而他们给上帝的知识划定的范围就大于上帝的力量; 确切地说, 是上帝用以获得知识的那部分力量( 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而不是他用以进行工作和行动的力量, 允许他能够作为不相干的旁观者预见到他没有预先规定的某些事物原来“知识就是力量”在原文语境中只是被悬置在括号内的一句十分不起眼的过渡性语句,一种误读, 令这一被培根悬置在括号内的平凡语句变成颇为隽永的名句, 而流传至今, 家喻户晓。,*不满足于言谈和争论,不为了达到个人名利*旨在“达
12、到人生的福利和效用”,有造福全人类的功效。*知识具有实用性,以了解自然为目的,以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为宗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三、 何为“知识”,1 知识的特性,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完全可靠,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知识是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知识不应是凭空捏造的或想象的。个体(客观外物)首先刺激感官,感官是理智的入口和门户。但感官获得知识只是一种方式,且通过此方式获得的知识并不一定完整且全面。只能反映事物的某个方面。重视科学实验的作用,以此弥补通过感官获得知识的不足,2 知识的来源,3 获
13、得知识的方法归纳法,*符合实验目的与规则的科学方法是归纳法实验目的:发现简单性质的共同特点,通过重新安排简单性质来改变物体的方法。实验规则:确定的,自由的,并且可以导致行动*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对立*归纳过程不脱离经验,通过一系列原理进行从下至上,从上至下的反复检验,保证结论可靠度。*归纳法的要求:保证材料充足性和完全性;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充分吸收和整理材料,四、哲学内涵,培根的“ 知识就是力量” 的哲学内涵, 首先是指人类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 才能使自己获得无穷的力量, 因而才能够驾驭自然和支配自然。其次“ 知识就是力量” 的哲学内涵是指知识的对象是自然界, 知识的内容只能是对自然的反
14、映。培根认为人们要控制自然的自发力量并使它为人类服务, 就必须首先认识这些力量,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把客观自然界当作研究的首要对象培根全部哲学活动的目的, 主要就是揭示自然规律, 在规律性知识的指导下, 去探求适应于具体科学创造活动的具体知识, 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发展生产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知识的伟大力量也正在于此。,五 历史影响,“ 知识就是力量” 的口号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正是在此口号的鼓动下, 英国以及整个欧洲的科学技术便更加迅猛发展起来, 并出现了从伽利略到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巨匠, 有效地配合了政治上的革命, 使时代得到了更新。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知识虚伪性的一面时, 更是强调
15、了知识创新的问题。他说:“ 只要让一个人仔细看一看那些浩如烟海的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书籍, 他就会看到, 到处都在不断重复同样的东西, 虽然在处理方法上有所不同, 但在实质上却没有新的东西 ”培根关于“ 知识就是力量” 的论断是培根站在迎接新时代曙光的立爆上, 以且大的理论勇气和开拓精神, 对人类智慧功能作出的前无古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这一概括是对知识的价值认识的一次飞跃, 它正确地反映了知识这一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对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是一个客观其理, 它标志着人类对自身能动性认识的深化和前进。,参考文献,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版杨佩答.浅析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的哲学内涵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第 3期.林树德.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及其深远意义J.华中师院学报(哲社版).1985.第1期.周林东.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三解-兼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宗教观对其知识观的影响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第5 期.,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