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温故知新,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 _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为_千米,假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绕赤道一周要_天。,2、中国古代人对地球的形状有所研究,他们提出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请你解释古代人对地球的两种不同认识,从中说明什么道理。,3、观察下图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请你描述一下地球面貌是怎样的。,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一、地球仪,一、地球仪,1、概念:地球的模型。 (表现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转动,这根轴就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假想轴,叫(
2、),这根轴在地球仪相交于两点,分别是( )和( )。 习惯上规定,地轴,北极,南极,上方为北极,下方为南极。,北极,南极,经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所指示的方向南 北,经线的形状半圆形,经线是否等长等 长(约2万千米),地 轴,60度,0度经线,地心,0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北极,南极,经度:给不同的经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做经度。,经 度 :0经线-划分经度的起点。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从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其中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为一条
3、经线,即180经线。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00,150,150,300,300,450,450,450W,450E,东经450,西经450,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西经200,东经1600,(西经)1800 (东经),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到两个半球.,为什么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考考你,东半球,西半球,5、东西半球的划分a、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但是国际上规定:以东经160度与西经20度作为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例如:(1)东经15
4、度属于( )半球; (2)东经170度属于( )半球; (3)东经30度北纬40度在( )东/西半球, ( )南/北半球。,东,西,东,北,纬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纬线所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圆 形,纬线是否等长不 等 长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 并且与经线垂直.,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约为4万千米.,你知道最长的纬线是多长吗?,想一想,纬度:给不同的纬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纬度。,北半球,南半球,纬 度 : 1。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S),赤道将地球平分成南、北半球。 2。北纬、南纬各有
5、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N和90S。,纬 度 (2): 3。纬度是角度。将赤道定为0,那么,赤道平面就是参照平面,如一条纬线,在其上找任何一点做它与地心的连线(半径),半径与赤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如果是30,那么,该点所在的纬线就是30N纬线。,4、经纬网:a、概念:b、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人们常把不同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请你根据地图,说说地球上高、中、低纬度的范围?,请同学们思考:,1、南北两极,经线、纬线、地轴,是否真的存在?,2、经纬线的特点是什么?,(1)经线是
6、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练习:写出下列地点的位置(经纬度、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A,504030,20 10 0,B,203040,160 170 180,北纬40 ,西经10北半球 东半球,南纬30 ,东经170南半球 西半球,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方便吗?,二、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按制图区域可分:世界图、大陆图、海洋图、省(市)图、县(乡)图等。 按用途分;政区图、教学图、军用图、飞行图、航海图
7、、交通图、旅游图等。,地图的种类,世界图,旅游图,省市图,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2) 方向,3) 图例,2、比例尺类型: 文字式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数字式 1:1 000 000 (单位:cm) 线段式,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0,10,20千米,3、大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则反之。,方向 1、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2、判断方法:(三种)a 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圆形的)b 根据
8、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c 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3、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 树冠和树轮定向; 地形和地物定向; 北极星定向。,图例) 定义: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在一张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10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练一练,东,西北,西,西南,南,东南,东北,北,00,150,150,300,300,450,450,00,300,150,300,150,450,A,B,A点位于B点的 方向.,B点位于A点的 方向,C,C点位于A点的 方向 C点位于B点的 方向,450
9、,西北,北,东南,东,1、地球仪上,连接南极和北极的线叫做_,也叫子午线,和它垂直的线称为_。每一条经线的长度_,最长的纬线是_。,课堂练习,2、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_天文台原址的经线称为_,也叫本初子午线。,3、东西半球以_, _为界,南北半球以_为界。浙江位于_半球、 _半球。,4、中国大约跨越_(经度),60,00,150,150,300,300,450,450,00,300,150,300,150,450,A,B,A: 300N、 150W,B: 150S、300E,C,C: 300N 、300E,450,请标出下列各点的位置,小明想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之前必须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10、、下列四组比例尺较为合适的是( ),A、1:500 B、1:5000C、1:50000 D、1:500000,5、请你判断中国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位于 半球(南、北);位于 纬度(高、中、低)。,北,中,6、如图所示,点P的经纬坐标是( ),B,2、经线和经度 a. 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地球仪上有很多线相交织,其中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叫( ) ,它的形状是( ),长度是( ),数目有( )条。 b.我们发现经度是从0度经线算起(0度经线又叫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分别为( )度,向东分布的经度叫( ),向西经度叫( ),度数相同的经线有( )条,所以我们在注明某点经度时一定要注明( )经或( )经
11、.最大经度是( ),只有( )条.,经线,半圆形,2万千米,无数,180度,东经,西经,2,东,西,180,1,3、纬线和纬度a、有些线延伸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同向,环绕地球仪一周,这些线叫( ),它的形状是( ),长度是( )(相等或不等),最长的纬线(距离北极和南极相等)叫( )。 b、观察右图、可以发现纬度是以( )作为0度纬度,分为( )纬和( )纬,向北向南排列,度数向北向南分别( ),最大( )度,纬线相同的有( )条,所以,我们在具体写明某点纬度时,一定要写明( )纬或( )纬。,C、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所以习惯上以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纬线,一个圆,不相等,赤道,赤道
12、,南,北,递增,90,2,南,北,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结构,地幔的顶部,(017千米),(172900千米),(29006371千米),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从外到内,地球可分为 ,2、岩石圈指 。3、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圆柱的升降说明了 。4、地壳变动的证据:5、地壳变动的结果:挤压碰撞形成_张裂形成_,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岩石圈下面是_),软流层,地壳是变动的,弯曲的岩层、断裂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圆柱的升降、火山、地震等,山脉,海洋和裂谷,火山锥,火山的结构,喷发物,(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从 地壳薄弱处喷发出地表,
13、火山口,.,1、火山的结构:_三部分组成;火山的喷发物_;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_,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从_处喷出地表;2、火山的分类:_;3、全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带:4、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火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管(岩浆通道),火山灰、气体、熔岩流,上地幔的软流层,地壳薄弱,活火山(冰岛、富士山)死火山(大同火山群)休眠火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危害;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 摧毁建筑物、农田,引起火灾益处:带来肥沃的土壤,矿产、温泉、药泉,火山景观 吸引游客,世界火山分布图,世界地震分布图,请同学们观察火山和地
14、震的世界分布图,思考: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_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_。,六大板块的交界,碰撞和张裂,震中,震源,等震线,震中距,震源深度,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_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_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每年发生地震多达_次,绝大部分是很轻微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每年不到_次。,2、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_或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的发源地叫_,震源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破坏力_;震源在地面上的_处叫震中;4、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地震,巨大灾难,多,500万,20,断裂 错位,震源,越大,垂直投影,环太平洋地区、
15、地中海到喜马拉雅山一带,5、地震的防范_;,7、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_发明了_,可用于测任何方向发生的地震。,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和桌子底下。建造抗震建筑物,张衡,候风地动仪,板块构造理论,生长边界: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大部分位于海洋中脊。消亡边界:相互靠近或挤压的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可发生在洋壳与洋壳之间,洋壳与陆壳之间,陆壳与陆壳之间。,1、大陆漂移说的创立者是 ,其主要内容是 其依据是_,2、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分别是 这些板块是被 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 ,所以板块交界处易发生 。3、板块碰撞的结果形成_,板块张裂的结果形成
16、_。,魏格纳,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是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性和其他大陆漂移证据,六,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软流层,碰撞和张裂,火山、地震,巨大的山脉,裂谷和海洋,3、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_形成,而东非大裂谷是 _形成。4、引起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5、为什么环太平洋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因为环太平洋地区恰好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7、的交界处,这些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张裂使环太平洋地区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地形和等高线:1、地表由五种地形构成_说出它们的特征:_2、地形的形成是_ 的结果。3、内力作用的结果:形成_,使地表 _ 外力的作用结果_,使地表_ ;其中_作用是主导因素。,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山地:海拔高(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平原:海拔低(小于200米)、平坦、起伏很小,高原:海拔高(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丘陵:地势起伏小、坡度较缓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高山深谷,,趋于崎岖(高低起伏),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球趋于平坦,内力,4、对地形影响的主要外力因素有
18、_,其中流水的作用形成_ ,风力的作用形成_ ,冰川的作用形成_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沟谷、平原、三角洲、溶洞、,沙漠、风蚀城堡、戈壁,角峰、冰斗谷,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高温高压的岩浆位于
19、( ) A坚硬的岩石底下 B地表下面 C火山底下 D海洋下面,A,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5地震。 (1)震
20、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六节地球表面板块,1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1、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常见的地形。,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
22、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地壳运动: 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
23、盆地或低地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侵蚀高山削低 搬运,堆积低谷填平,(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流水侵蚀溶洞;流水冲刷平原和三角洲,风的吹蚀风蚀城堡;冰川的作用角峰和冰斗谷,1、 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是由 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_形成的,普陀岛上的百步沙海滩是由 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莲池(属于火山湖)是由 形成的。(填“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2、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D)风化作用形成的,C,练习:,3、下列等高线图中所反映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