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能力/智力,第一节 能力与能力测验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第四节 智力发展,第一节 能力与能力测验,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能力”与“人格”。一、什么是能力 P526(很笼统的定义)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对“智力”的定义 P525)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效率。(而人格虽与活动的完成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直接影响)能力的分类实际能力(成就/achievement/ability)和潜在能力(性向/aptitude/potentiality)普通能力(有研究者将此命名为智力)和特殊能力 P538的“二因素说”,第一节 能力与能力测验
2、,二、能力的个别差异体现在“水平”、“表现早晚”、“结构类型”等方面。三、能力测验及其类别成就测验(普通 & 分科 成就测验)和性向测验(普通 & 特殊 性向测验)四、心理测验/测量应具备的条件 P5271、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2、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构念效度);效标效度(预测效度) 。3、常模:分年龄常模、地域常模等。4、实施程序与记分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化。,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一、什么是智力(难界定,众说分云)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表现为有目
3、的地行动、合理思考及有效应付环境等。P525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学习能力。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一、什么是智力桑代克:智力是一种适当反应的能力。推孟:智力是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斯腾伯格:智力是有机体对于新环境完善适应的能力。韦克斯勒:智力是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效地处理环境的总和的整体能力。皮亚杰:智力就是创造力。生理角度: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是脑神经活动的结果。智力是根据智力测验所测定的能力。操作定义P526,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一、什么是智力最终没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只能肯定两点:(1)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可以包括
4、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方面;(2)个体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并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二、智力测验 P5301、一般能力测验的发展先驱者高尔顿(生理计量法)1)斯坦福-比纳(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 P531最初为比纳-西蒙(Simon)智力量表 P530(第一个智力测验,1905),后经斯坦福大学的推孟(Terman)多次修订,最终形成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该量表以年龄为测量智力的标尺,规定某个年龄应该达到的某个智力水平。两大贡献:采用作业计量法;首创心理年龄的概念(及比率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局限:最适用范围仅为4-14岁,不宜测成
5、人智力。,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二、智力测验1、一般能力测验的发展2)韦克斯勒(Wechsler)智力量表 P533先后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包含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前者可测词汇、常识理解、回忆、发现相似性和数学推理等,后者可测图片完成、图片排列、事物组合、拼凑、译码等。两大贡献:可分别度量言语和操作能力;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用“标准差”来表示智力,首创“离差智商”P534的公式(使得智力测验适用于成人)。此外,还有特殊能力测验及创造力测验等。,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测验,补充:三、对智力测验的认识(1)尚存在的
6、缺陷只能一对一进行,很难开展团体测验。(初步解决)文化公平问题。 P536 (有突破:如瑞文推理测验等)(2)要科学对待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智商只是智力的参考值;智商与学业成绩呈较低的正相关;智商难以预测未来成就;人的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 P537,一、智力的因素说什么是因素分析?心理统计学P4051、斯皮尔曼(Spearman,1927)的二因素说 P538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一般能力是人所有能力操作的基础(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则保证人在完成某些特定活动时所需的。因此,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通常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两者的参与。 图1
7、5-2贡献:最早对能力进行了因素分析,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为后来的理论及测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不足: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完全对立起来,这是不可取的。,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说2、塞斯顿(Thurstone,1938)的群因素说 P539他认为智力并无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之分,而是由一些彼此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组成。他得出的七种因素为:词的理解力;语词运用能力;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的能力;推理能力。该理论并未与Spearman的二因素说相矛盾,而是一种补充与完善。,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说加德纳(Cardner,1983)的多元智力理论 P54
8、5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是由七种互不相干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涵盖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一、智力的因素说3、卡特尔(Cattell R B,1966)和霍恩(Horn)的智力形态说(即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P539液态智力: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它更多的是先天的禀赋。(20-30岁达顶峰)晶态智力:通过液态智力得以学会并完善的能力,表现为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更多是后天的学习。 (一直趋于增长),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二、智力的结构说 P5401、
9、弗农(Guilford)的层次结构理论 P540(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四个层次: 图15-3一般因素(即一般能力);大因素群(包括两大群: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小因素群(每个大因素群又包括多个小因素群);特殊因素(每个小因素群又包括多个特殊因素)。,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二、智力的结构说2、吉尔福特(Guilford)的三维智力结构 P542将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 内容(contents)、操作(operations)、产物(products)。 图15-4“内容”指的是智力活动的加工材料,细分为五个方面(视觉的、听觉的、符号的、语义的、行为的);“操作”指的是由任务材料所引起的智力活动
10、过程,细分为五个方面(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产物”指的是智力活动所得到的结果,细分为六个方面(单元、类别、关系、体系/系统、转换、蕴涵)。得出共计150种智力。(近百种已被证实),第三节 智力结构的理论,三、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智力,智力差异在于对同一情境个人所采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斯腾伯格(Sternberg R J,1985)的智力三元论P544成分智力:通过分析思维解决常规问题(包括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智商经验智力:通过创造思维解决新颖问题(表现为处理新任务、新环境及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 。情境/背景智力:通过实践思维解决日常问题(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成功智力:在达到成功中体现出的各方面的能力。,本章自习内容,知识与技能 P510第四节“能力的发展”与第五节“智能特殊者”(如超常儿童与智障者的操作定义) P548-561,本章要点,测验的种类、能力测验的种类;心理测验应具备的条件;对智力定义的理解;从发展角度来看典型的几种智力测验;(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如何科学对待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力理论(二因素说、群因素说、多元智力理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层次结构理论、三维结构模型,智力三元论),中英文对照表(1),中英文对照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