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备人:黄少波上课时间:2012.10.,2,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3,学习目标:(0.5分钟)1.了解童年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阅读故事梗概,了解小说主要情节。3.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第一课时,4,走进高尔基(1分钟),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罗斯
2、和欧洲文坛。1901年创作了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1971年“十月革命”之后,高尔基写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19191916年)和特写列宁(19241931年),以及在1931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几部作品。,5,自传体三部曲,6,【写作背景】 (1分钟),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
3、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7,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2、你从作品中感受到阿廖沙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童年?他又是怎样逐渐
4、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的?3.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作品主要塑造了哪两大类人物形象?概括其代表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自学指导(20分钟),阅读名著导读中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思考下列问题:,8,自学检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9,2、你从作品中感受到阿廖沙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童年?他又是怎样逐渐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
5、性格的? 苦难的童年; 在残酷的现实磨难中,阿廖沙早早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幸亏有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的关心爱护。外祖母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她如一盏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10,3.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1.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2.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3.阿廖沙的两
6、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11,4.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5.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6.母亲的再婚,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7.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12,8.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
7、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9.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10.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人间”去谋生。,13,阿廖沙是一个怎样的人?,阿廖沙:他的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他不向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正直和充满爱心。他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艰难地生活着,身边那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并不能压倒和毁灭他,这体现了他的坚强和勇敢;他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会感到难以忍受,这说明
8、了他善良的一面;母亲的再婚,使得他很孤僻,但也增强了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生活的困苦并不能使他退却,他总是坚强地生活下去,他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走向光明典型情节:如捡破烂补贴家用、同情小茨冈、帮助格里戈里度过难关。,14,4.作品主要塑造了哪两大类人物形象?概括其代表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15,外祖父:他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吝啬、贪婪、自私、专横、残暴。卡什林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典型
9、情节如: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结果生了场大病; 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秘密接受典当。,16,外祖母: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我”听,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典型情节如: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镇定指挥大家救火;外祖父把她的衣物卖掉也不计较。,17,其他人物形象:1.小茨冈:善良、勤劳、能干乐观纯朴。2. 格里戈里:正直的老工人
10、。3.“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4、两个舅舅:自私,野蛮,粗暴,没有人性(虽然在外祖父面前几乎没有表现这种性格),经常殴打自己的妻子(最后妻子都死了),为争夺家产陷害对方,后来因家产分配问题(大舅舅)为抒发自己的愤怒父子相残结果误伤外祖母。,18,主题思想:,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作者提出了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
11、生活的希望。,19,当堂训练(10分钟),完成“文段阅读题” 35段.,20,(三)2.对比;因为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人,想的主要是别人的利益;而外祖父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3.她是一个坚强、勇敢、镇定果断的人。(四)2.写“我”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21,3.外祖母的上帝意味善良、宽恕和仁慈,“我”从外祖母的上帝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贴近“我”的心灵,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4.善良、宽厚的品格。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在这冰冷的
12、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22,(五)2.(从小孩子的内心出发分析,有两种可能)是受外祖母前面的话的影响,自己作为卡希林家的一员感到对格里戈里有愧。(2)格里戈里的外貌令小孩儿害怕。3.后来,外祖父自己也成了乞丐和疯癫的人,在城里大街小巷讨饭。,23,学习目标(0.5分钟)1、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2、能具体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课时,24,自学指导(10分钟):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品有哪些艺术特色。2.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中,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为一
13、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你读了作品后有何感受?,25,自学检测: 1. 艺术特色 :,一、多视角的描写方法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 例如对于阿廖沙父亲死的这一段描写: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 以上一段话的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
14、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难看地龇着牙等等。 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26,二、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例如在对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
15、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很有层次,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7,三、独特的选材: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使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
16、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28,2.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莎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一方面,艰苦的生活使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丑恶、贫穷、屈辱和饥饿;另一方面,外祖母总是以仁慈善良的心感染着阿廖沙,使他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和爱憎感情。启示:艰苦的环境能够锻炼人、磨练人。,29,1.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你读了作品后有何感受?,2.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
17、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30,3.高尔基的童年,让我们明白了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如此之大,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在逆境中我们要百折不挠,在顺境时我们要善于利用。但不管环境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事情的成与败,取决于人的心。”的确,哪怕我们生活在多好的环境里,但我们的心若不思上进,也始终不能成才。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和利用我们现处的良好
18、环境,培养出一颗坚强,善良,美好,上进的心!,31,当堂训练(20分钟),完成“文段阅读题”610段.,32,(六)(2)“好事情”性格古怪,不合群,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转身于一群愚昧的人中间,自然就不被人所接受了。(3)他帮我打了胜仗;他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与“我”渴望知识、真理的心灵相符合。(4)他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一个有着高尚追求的人,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在阿廖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七)(2)这主要是表现外祖母作为一个老人,尤其是在生活中不顺心的情况下的烦恼和不满。,33,(3)不是。因为前面说了许多话,也没有要求小声说,可能是怕“我”的母亲知道“我”打破牛奶瓶的
19、事。这句话中有袒护,也有责备和批评。(4)能任选一句分析其效果即可。例如;“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这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外祖母的肖像,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乐观坚毅的个性。(5)“我”童年时期生活在一个充满黑暗、丑恶、冷酷、污浊的环境中,正是慈祥善忍、宽厚善良的外祖母,才让“我”不被环境压垮,保持着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34,(八)(2)对比;压抑、令人窒息、充满恐怖气氛。(3)动作、语言;富有同情心、无私地关心朋友。(九)(2)为了争夺外祖父的家产。(3)面对家庭的矛盾,外祖母只能祈求圣母,表现了她的无助与
20、无奈。(4) 既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35,(5).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流露出“我”极端厌恶的情感。(十)(2)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3)外祖母:怜悯、关心“好事情”; “外祖父:斥骂蔑视“好事情”; 其他人:嘲笑“好事情”。(4)小说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眼光去描写,使人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看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