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技术与社会,【本章提要】,科学技术和工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上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和工程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在社会系统中,社会的多种因素都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发挥作用。认识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的互动,能够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关系,使科学技术和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第一节科学、技术、工程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和工程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和工程,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善,思维方式变革,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科技与工程,经济,科技与工程,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
2、系,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第一,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第二,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第三,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科技与工程,生活方式,科技与工程,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休闲方式,二、科学、技术和工程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和工程,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异化”问题,科技发展所表现出的“去技术”倾向,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加大,一定程度
3、上的价值伦理观混乱,“异化”分析,主体,客体,产生,支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化现象,宗教异化,金钱异化,权力异化,技术异化,“去技术”化分析,技术本身的发展,例如智能化提高,会造成劳动者的去技术化。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技术装备本身具有“高技术”特征,承担着越来越复杂的工作,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人只能是服从高技术设备的服务者和附庸,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个被动执行者。机器越来越智能,人却越来越愚蠢。而这对人们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生产的发展并不需要更多的人力,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许多人将无法就业。马克思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具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
4、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案例分析: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其前景和利害关系的想象性展望,(资料来源:Victor Scardigli,Imaginaire Progres, Paris:CNRS-MCD Report,1987.转引自邢贲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潮,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57158页。),科学技术之所以产生消极社会效应的原因,(1)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具有的有限性。(2)在一定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但是科学技术的运用却受到主体的影
5、响。(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二节社会对科学、技术 和工程的影响,科学、技术和工程,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社会制度,一、经济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例如,近代科学16、17世纪在欧洲兴起,就是因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而在当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富裕国家,对健康医疗有着强烈的社会需求,所以它们在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领域具有突出的相对优势;中国对发展工业有着很强的社会需求,所以在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应用科研领域表现出相对优势。恩格斯认为:“几乎一切机械发明都是由于缺乏劳动力引起的。” 今天我们尽管不能说技术的发展是由于缺乏劳动力,但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无
6、疑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因。,经济的需求,科学,技术,工程,社会、国家或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持,通常可以用两个指标来反映:一是全社会对研发(R&D)经费的投入总量(GERD);二是全社会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或地区近年R&D/GDP的比例,一般在2%3%之间,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在1%以下。,经济,突出地表现在经费的支持上,科学,技术,工程,经济对工程的影响更是突出。我们今天所进行的许多工程项目,过去不是说人们对它们不需要,而是缺少工程建设的经费。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没有社会一定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无法开展的。如我国的长江三
7、峡水利工程,整个工程的建设就需要数千亿人民币的资金。,二、政治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示意图,三、教育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教育是培养知识生产者的基地 。,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普及,为最广大的公民所掌握,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是知识生产的基地。,四、文化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
8、内的复合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关联的。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和工程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文化或文化的物化成果。但如果把一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区别开来,我们可以发现其它文化现象对科学、技术和工程有着特殊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9、科学、技术和工程,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S6)是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强调用自然的原则反对人为。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不要以人的有目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得之自然的天性去殉功名。庄子以自然为自由的观点有两重性:一方面要人完全顺从自然命运的安排,认为“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一种乐天安命的宿命论;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而活动才会感到自由的合理因素。庄子还对逻辑思维
10、能够把握宁宙发展法则的观点提出了种种责难,并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庄子的责难揭露出逻辑思维中的矛盾,促使人们去思考,有积极意义。但他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第三节 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一、当代思潮对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基本倾向,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现实主义,乐观主义,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社会评价的乐观主义倾向,有时简称为“科学技术乐观主义”或“科技乐观主义”。科学技术乐观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他在新大西岛一书中,把未来理想社会描绘成科学发达、生产发展、经济强大、生活
11、富裕的社会制度,具有科学知识的人成为统治国家、支配国家的重要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1877年,德国人卡普(EKapp)在技术哲学纲要一书中,把技术视为文化、道德和知识进步以及人类自我拯救的手段。这种思潮在19世纪末出现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加西特(JDGassct)在1949年出版的关于技术的考察一书中认为,技术与人的自我创造能力是不可分离的,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善到以往人类梦想不到的程度,已经成为实现人类任何目的的手段。,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展开,许多西方社会学家都认为,人类社会正经历一次新的变革,正由传统的工业社会步入更加美好的、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
12、动都获得解放的信息社会。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技术决定论和专家治国论两种新的社会思潮。,技术决定论,专家治国论,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的存在与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技术变迁决定社会的变迁,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状态决定并支配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与社会。无论技术所存在的社会条件如何,“技术规则”决定社会形态。,专家治国论者进一步试图将社会的治理权交由技术专家,强调技术专家在管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倡导技术专家参与社会的管理和计划、规划工作。,科技乐观主义的主要观点,(1)人类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征服自然,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可以解决一切社会
13、问题并创造无比美好的未来社会。(2)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3)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尽管技术现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许多问题在将来肯定能够得到解决。如技术乐观主义者就认为,艾滋病的治疗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得到解决,当代科技的发展最终可以把艾滋病征服。(4)如果人们能足够早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相应做出一些预防措施,科学技术进程中所有对人类社会将产生的不利因素都能够被克服。因此,增长是没有极限的,人类的前景是美好的。,悲观主义,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社会评价的悲观主义倾向,有时简称为“科学技术悲观主义”或“科技悲观主义”。
14、科学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作为西方社会一种否定性的科学技术观,实际上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只不过18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西方社会日益突出并形成明显的学术流派。当代科学技术悲观主义的主要代表是“罗马俱乐部”。,科技悲观主义的主要观点,(1)认为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对立。因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增长是存在着极限的。(2)认为技术化社会中人类丧失了自由,人性被扭曲。(3)认为科学技术是当代环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元凶。,当代科技悲观主义的主要类型,核武器悲观主义,自动机悲观主义,生态悲观主义,太空悲观主义,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社会评价采取
15、“现实主义”态度,就是要求人们客观、全面、系统地看待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社会影响,并且实事求是地、辩证地评价“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美国世界未来学会主席柯尼斯认为,悲观主义只看到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阴影,而乐观主义只相信光明的未来,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暗示人类放弃努力。他指出,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光辉未来;应该把未来主义同普通群众联系起来,使大家共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还应该创建世界网络,以便增进大众对未来的了解以应付未来的挑战。人们把这种观点看做是未来主义第三派现实派。,现实主义,2005年,罗马俱乐部再推力作私有化的局限(Limits to Privatizat
16、ion: How to Avoid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作为一份提交给世界著名的思想库罗马俱乐部的报告, 私有化的局限 第一次对全球范围的私有化问题进行了调查,勾勒出了全球化与自由化出现的历史性事件,通过对各国、各主要行业50余例私有化案例的实证分析,对私有化的成败得失,对它的利与弊,做了客观的分析研究,总结出来的正反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在国企改革和发展非公经济中借鉴参考。本书主要作者之一魏伯乐(Ernst Ulrich VonWeizsacker)是罗马俱乐部成员,联合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中心主任,欧洲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德国联邦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德国社会民主党可
17、持续发展问题的发言人,著述颇丰,其中包括四倍跃进:福利加倍、资源利用减半(FactorFour:DoublingWealth,HalvingResourceUse)与地球政治(EarthPolitics)。,三、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全面性原则,也称整体性、综合性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社会评价,应该考虑它所涉及的所有社会因素。因为科学、技术和工程不是脱离社会其它因素的孤立因子,它们与社会其它方面共同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构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因此必须从社会总体的角度对其进行社会评价。,公正性原则,也即称客观性原则。应该承认,评价主体带有自身的价值观和偏好,但
18、这只能说明社会评价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排除主观倾向,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评价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案例分析:联合国发布气候报告,美能源巨头高薪雇“枪手”大唱反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创建,汇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专家。2007年1月29日,IPCC第一工作组500多名专家以及政府和地区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讨论全球变暧问题的第四份评估报告。这份长21页的报告说,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极可能”与人类使用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报告解释,“极可能”意味着可能性超过90%。而在2001年发表的第三份评估报告中,IP
19、CC认为,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有关的可能性至少是66%。专家们再次警告气候变暖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例如,北极地区冰雪融化、墨西哥湾暖流減缓、海平面升高,暴雨、干旱和热浪等极端天气将频繁出现。问题是,在上述情况下,却有一些“缺德”专家充当“枪手”。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政府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一些能源
20、巨头也纷纷请“笔杆子”出马,为它们辩护。,英国卫报2007年2月2日报道说,由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资助的美国企业研究所曾致函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有关专家,请他们写文章,驳斥IPCC的报告,并表示将支付每人1万美元稿酬谢和差旅费。美国企业研究所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得到160多万美元资助,该研究所与布什政府关系密切,有20多位研究人员为白宫出谋划策。有关专家指出,美国企业研究所企业质疑气候变暖的“压倒性科学证据”,为政治目的“曲解”科学依据。卫报援引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本斯图尔特的话说,美国企业研究所不仅仅是个智库,它还是布什政府的“吹鼓手”,他们煞费苦心地否认气候变暖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有关,但
21、他们在科学上和道义上都输得“只剩下一箱钞票”。(资料来源:北京晚报2007年2月3日,第10版。)讨论:影响科学技术和工程社会评价主体的因素有哪些?,长期性原则,许多科技和工程的效应,并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呈现出来的,因此必须对它进行长期的评价。事物的运动发展是一个过程,这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因果链条,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由一种其它现象引起的。由于各种中介环节的出现,一些事物的因果联系往往被掩盖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这就需要人们对事物联系的完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梳理。,民主性原则,也是公开性原则。在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评价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评价主体的确立。因为社会评价涉及各种利益主体,他们从各自
22、立场出发对同一件事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保证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必须建立一套由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即民主的社会评价体系。民主性的社会评价,就是对科技和工程的社会评价必须由社会各个方面普遍参与、公众广泛参加到评价活动中来。,生态性原则,从生态学角度来评价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社会影响,即其社会价值,就是要求人们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系统。人类不适当的活动会造成生态破坏,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限制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原则,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的能动的主体,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发展制约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做到人与自然的
23、和谐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节 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24、,本节内容,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人口激增 公元初2.3亿,1830年10亿,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短缺 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的沙漠化扩大,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矿物资源也处在衰退之中。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对“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是社会异化的产物。“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生态危机”也是与传统发展
25、观密切相联的。,“生态危机”的多重根源,人口根源 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总要消耗自然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大。经济根源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就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技术根源 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界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观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目的论 人天生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动物(更不用说植物和无生命的物体)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它们只是人的工具,人对它们不负有任何道德义务。神学目的论
26、人类不仅在空间方位的意义上位于宇宙的中心,而且也在“目的”的意义上处于宇宙的中心。人为神而存在,万物为人而存在。灵魂与肉体二元论 人是一种比动物和植物更高级的存在,人不仅有躯体,还有不朽的灵魂或心灵,而动植物只具有躯体没有心灵,充其量只是一架机器。理性优越论 理性是人的本质,理性使人高于其他存在物,将自己和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理性本身就具有内在价值,因而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非人类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不具有内在价值,不是我们伦理体系的原初成员,道德只与理性存在物有关;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获得道德权利的基础,非人类存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
27、自律能力,它们没有道德权利;人类有权绝对支配、统治、处置自然,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没有内在的价值,一切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继承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基本主张的同时,抛弃了它的不合理之处,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内容,承认人应该伦理地对待自然,强调要从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对待自然,并不是将人与自然平等看待。现
28、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保护自然环境,缩小了自然环境概念的外延,将自然环境限制在了人类的环境之内。,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动物权利论 动物也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动物理应与人类一样享有道德上的平等,人类必须平等地考虑动物利益。生物中心主义 一切生物都是神圣的,它们之间没有高低等级之分,那种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处于最高地位的观念,只是人们主观上对生命进行的等级划分,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生态中心主义 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物圈和生态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生物共同体的行为规则,平等得对待其他成员。,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大地伦理思想,利奥波德在他所创立的大地
29、伦理学中指出,要把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造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他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因此,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应该尊重这个生态共同体以及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他还强调,有机个体,包括个人,在重要性上总是低于生物共同体。 众生平等,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生态主义的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系统,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进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之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
30、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存在,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存在。,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有机物质,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
31、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的统一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地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不能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以后,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资本主义就是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繁荣的。传统发展观的致命缺陷在于它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是不会枯竭的
32、,即使由于短时期内资源的供给小于资源的需求,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这种短缺也会得到补充。同时,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也未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零增长发展观罗马俱乐部的发展观,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由来自西方各国几十位专家组成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他们在1972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被西方称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该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有限的,地球上的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污染承载能力都存在着极限,它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限制,使增长存在一个极限。如果无限制地追求增长,就可能很快达到地球上的许多极限中的某一个极限,最终使得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为了避免灾难的突
33、然降临,现在就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使人口和资本保持稳定。由于增长的极限一书用词激烈,过分夸大了人口爆炸、粮食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它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零增长”方案在现实世界中也难以推行,所以反对和批评的意见很多。,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阐述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34、法是统筹兼顾。,第五节 基因技术与科技伦理,科技与伦理基因与克隆基因技术的正面影响亲子鉴定、基因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调控、基因环保、农业生产,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基因选择:人类与自然界丧失多样性?基因治疗:人体是不是机器?基因决定:社会等级的新标准?基因改变:人的本质的改变?基因武器:恐怖的生化后果?唯基因论:人类能否扮演上帝?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不是杂交,自然界里从来不存在转基因生物,它是按照某些人的意志合成的人工生物。,千钧一发基因能否决定命运,人生因何而精彩自然出生,非基因选择遨游太空之梦,生化危机1、2,克隆技术正面影响:遗传育种濒危生物保护器官移植 生长周期短,遗传性状稳定 检
35、测胎儿的遗传缺陷,负面影响:反自然性:以实验代替自然演化反唯一性:打破了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人类丧失个性反社会性: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和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被改写反生命性:克隆人为人类而生,他有否生命权利反价值性:生命可以无限延长,生存的意义被改写,银翼杀手克隆人是否具有灵魂、是否懂得相爱、是否具有生命的尊严,别让我走( Never Let Me Go)克隆人被培养成器官捐献者,他们必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直到年轻的生命之花凋零。克隆人是不是人类科技的产品?人类能否剥夺其器官和生命?相似主题:逃出克隆岛,复制杀人魔假设恶人被克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克隆技术能否完全克隆一个人的心智和情操?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 什么是克隆?,“克隆 (clon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用于扦插的枝条,也就是指无性繁殖。克隆在植物界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理论上的突破则是本世纪的事。,克隆技术主要是指如何培育干细胞,把这些细胞输入血液里,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可以将带有病毒的细胞从人体当中取出来,再把健康的细胞植入人体内,这将有非常好的效果。,2 克隆的历史,公元前5000年谷物选种人类祖先发现,最茁壮的植株的种子培植出的谷物也更优良。这是人类开始按照人的意图控制生命的开端,这也是克隆技术最终目标的最初体现。1952年克隆蝌蚪 小小的蝌蚪改写了生物技术发展史,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克隆的动物。美国
37、科学家罗伯特布里格斯和托玛斯金用一只蝌蚪的细胞创造了与原版完全一样的复制品。,克隆技术精细到以单个基因复制为单位。科学家将某种特定基因单离出来,将它与某有机体(最初是一种酵母)结合,有机体将新基因融入自己的DNA结构后再繁殖,产生出理想基因的复制品。整个世界吵嚷着想要目睹人类第一个体外受精婴儿路易斯的“庐山真面目”。英国医生用丈夫的精子在一个试管内使卵子受精,然后将胚胎植入健康母亲的子宫内。1996年,世界第一例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这个秘密直到1997年2月才向世人公布。苏格兰胚胎学家伊恩威尔姆特和同事用一只成年母羊乳房内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多利。,1972年基因复制,19
38、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1997年多利,你好!,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用成年细胞克隆出50多只老鼠,并接着培育出3代遗传特征完全一致的实验鼠。与此同时,其它几个私立研究机构也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克隆出小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人用一个成年母牛的细胞培育出8只遗传特征完全一样的小牛,成功率高达80%。美国俄勒冈的研究者用与克隆多利羊截然不同的方法克隆出猴子,科学家将一个仅包含8个细胞的早期胚胎分裂为4份,再将它们分别培育出新胚胎,惟一成活的只有Tetra。与多利不同的是,tetra既有母亲也有父亲,但它只是人工4胞胎中的一个。此外,帮助培育出多利羊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克隆出5只小猪仔。该公司宣称
39、,克隆猪终将成为人类移植器官的“加工厂”。,1998年克隆批量化,2000年人类近亲被克隆,2001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 3月,美国生殖科学家帕纳伊奥提斯扎沃斯和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数百对夫妇已自愿报名参加培育克隆婴孩的实验。 2001年11月美科学家宣布首次克隆成功了处于早期阶段的人类胚胎,称其目标是为病人“定制”出不会诱发排异反应的人体细胞用于移植。该小组宣称最早至2003年便可帮助不孕夫妇培育克隆婴儿。,2001年克隆人?,2004年“克隆人类胚胎”在英国合法化,2004年8月11日 英国颁发全球首张“克隆人类胚胎”执照,合法执照有效期为一年,胚胎十四天后必须毁坏,培
40、育克隆婴儿仍属非法行为。其目的是:增加人类对自身胚胎发育的理解;增加人类对高危疾病的认识;推动人类对高危疾病的治疗方法。,3 克隆产品介绍,3.1克隆细胞,3.2 dolly,人类历史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克隆之父”维尔穆特和克隆羊“多莉”在一起,Dolly的诞生,Dolly的死亡,dolly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14日晚间宣布,因患有进行性肺病,身体状况不断恶化,世界上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已被实施了“安乐死”。该研究所所长哈里格里芬介绍说,绵羊通常能活11到12年,而“肺部感染对于高龄羊来说是典型的病症”,3.3 其他克隆产品,美国成功克隆出两只宠物猫。,两只克隆宠物猫,克隆牛阿根廷这5
41、头克隆牛中3头是转基因牛,带有人类基因。,首只克隆狗韩国亮相,台湾的三只体细胞克隆猪,据说叫声像鸭,已均死亡。,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在中国农业大学诞生。,我国克隆成功世界顶级牛 朱镕基为俩牛命名为“大隆”、“二隆”,取“克隆”,“兴隆”之意。,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就是取出胚胎中的干细胞用于培养不同的胚胎组织甚至是器官,用于移植以治疗疾病。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是指利用克隆技术大批量的培育新的人类个体。,由邪教组织雷尔教派资助的“克隆援助”公司25日在给公司的主页上公布了第三个“克隆婴儿”的照片。于一月份诞生的此名婴儿据称是用一个死于交通事故的两岁日本男童的
42、细胞克隆的。,美国的一位克隆狂人,追问一:,“克隆胎儿是试验品,代孕母亲起到的仅仅是一个生育机或孵化器的作用。这对母子之间的感情,在孩子出生前就被异化了。因此,母爱将是克隆人终生享受不到的奢侈品。”,谁生他,谁是我妈,追问二:,“哪个异性会发自内心地爱上一个克隆人?他们的婚姻先天地具备了实验性质,于是,对于克隆人来说,爱情比母爱更没有保证。”,谁嫁他,追问三:,克隆人技术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谁养他,追问四:谁尊重他,“从社会的角度看,人毕竟不是东西,不能随意制造,否则生命将不会受到尊重,人们也将不再珍惜生命。对人的不尊重,其实就是人性道德的滑坡,迈出了这一步,就将一直倒退下去。”,追问五:
43、我是谁,克隆人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反对克隆人,伦理层面分析社会后果分析立法层面分析,社会后果分析,生物学家造人的上帝?,社会后果分析,有悖人类尊严创造新的奴隶制克隆人恐怖组织方便的杀人机器,各国相继立法反对克隆人,1998年1月,欧洲19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有关严格禁止克隆人的协议。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禁止克隆人的文件。英国:1990年通过的人类授精和胚胎学法案,认为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是非法的。2000年11月22日英国政府公布一项新法案,明确禁止通过克隆技术复制人类个体,即“繁殖性克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国家。,各国相继立法反对克隆人
44、,德国:1991年德国实行胚胎保护法, 2000年11月,德国卫生部提出一项新的生殖医学法草案,都严格禁止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以及克隆胚胎干细胞。美国:2001年7月3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全面禁止克隆人的法案。,各国相继立法反对克隆人,意大利:2000年3月,意大利加入欧洲禁止克隆人协议。日本:2000年4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关于限制对人的克隆技术的法律草案,禁止克隆人,违反者最高将被判处年徒刑。,4 总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
45、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第六节 科学社会的失范:科研不端行为,本节纲要,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科学失范,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借助社会学概念,把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有它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和组织的信念、价值和观念,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普遍主义 应以真理的普适性标准来衡量评价科学家的工作,即只在于其工作的学术价值,而与科学家的出身、种族、国别、性别、宗教、年龄等无关公有主义 科学成果不应是发现者
46、个人的财产,而应公开贡献给全人类无私利性 科学是对真理的追求,应建立在科学家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之上 合理的怀疑主义 科学家对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盲目信奉和接受,应保持理性的怀疑精神和科学的批判态度,应然状态V.S. 现实的不公正状态,性别差异 女性跻身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数比例较低,且产出量少,很难获得学术认可 1934年病理学家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获诺贝尔奖,而其贡献相当程度上来自他多年的女助手弗丽达罗宾斯(Frieda Remscheid Robbins);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但是该理论却是由吴健雄通
47、过实验得到证明的;丽丝米娜(Lise Meitner)为哈恩(Otto Hahn)工作十几年,发现了核子分裂,但后者却独享荣誉;鲁丝(Ruth Hubbard)作为瓦尔德(George Wald)的妻子几乎承担了所有的研究工作,但最终是丈夫独享殊荣,种族歧视 美国的太空探索计划中负责“星尘计划”(捕获彗星的尘埃)的是一位华人科学家叫邹哲,他说尽管这个项目从头至尾都是他一个人负责并且实施,但他必须找到有影响的白人科学家做靠山,项目才能通过论证,而他只能当“副发言人”。,科学社会的失范:科研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
48、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5岁时父亲病逝,帮母照料生病的牛,立志成为一名兽医初高中学习刻苦,每天只睡4个小时 考入首尔国立大学29岁时获得兽医专业博士学位30岁出头即成为首尔国立大学教授1999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牛,2002年培育出克隆猪,2003年又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抗疯牛病牛”,2005年他的科研小组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条克隆狗“斯纳皮”2004年2月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称率先利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2005年5月同样在Science上发文,宣称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黄禹锡的学术履历,作为民族英雄的黄禹锡,一年获得2650万美元的政府拨款直接领导45名同事,整个研究团队拥有183位科学家克隆实验室门外,大把的兰花花束排成行邮局为他发行了特种邮票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给黄禹锡以“干细胞研究大王”的称号韩国最高科学家委员会会议全票通过,黄禹锡当选为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