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邬劲军讲课稿.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35862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邬劲军讲课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邬劲军讲课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邬劲军讲课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邬劲军讲课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邬劲军讲课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弹(不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必须与运载工具(导弹)相结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否则,只有核弹而没有相对应的投送能力,等于瞎掰,原子弹既是核弹,原子弹包括铀弹、钚弹、氢弹三种,这种化分的方法是按照炸弹中填料的不同来区分的。,原子弹(或核弹)导弹卫星,中国科技的第一个里程碑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1966年10月27日,装载着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图片中说的是新中国的哪些科技成就?,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上还

2、取得了哪些成就?,1964年6月,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当中国人在西北大漠里竖起第一座发射架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认为那是开玩笑;当中国人编制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程序时,洋专家又断言:不可能!但是,中国人就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国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靠的是什么?,“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陈赓大将问:“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 钱学森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中国的科技人员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他们艰

3、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历史会记住他们: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衍、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无数科技工作人员。正是成千上万创业者的艰苦奋斗,才托举起祖国的和平盾牌,使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更响亮、更有分量。,钱学森 邓稼先,赵九章,郭永怀,建国初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合 作 探 究 一,为什么中国要

4、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国防尖端领域取得突破?,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两弹一星研制的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抢答,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国外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5、?”他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在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想一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出现,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朱熔基总理说过这样一段话“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 历史性突破。”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具体突破表现在哪里?,突破:(1)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

6、的传统观念;(2)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1)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2)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3)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有何意义?,“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

7、术制高点和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中国人用运行速度只有每秒几十万次的老式计算机编制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程序,被外国人耻笑。虽然中国人团结协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但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拥有自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请你介绍一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的成就?,2009年10月29日中国成功研制千万亿次超

8、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抢答,1961年4月12日发射“东方”号宇宙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之初得以实现。,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英雄航天员”聂海胜,请说出

9、他们的名字,“航天功勋奖章”景海鹏,“航天英雄”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英雄航天员”刘伯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天,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载人航天工程,2008年9月12日-神舟七号,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神七问天,小时候想一步登天如今天真的幻想不再神奇飞天也不再是敦煌壁画的专利 世界都知道 中国人已经举步量天,太空,我来了,举步量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憧憬,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并开展空间应用科学实验。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

10、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材料二: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材料一: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思考: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高新科技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新中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议一议:,探 究 二:,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

11、但没有产生现代科学。,问题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问题 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封建制度压制了创新,束缚了科技发展。,问题 三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问题 一 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

12、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

13、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取得成就的原因,1 .国家的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保障),4 .党和政府的重视,3.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的增强,5 .科学家的努力,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探 究 三,重 大 科 技 成 就的 影 响,结论: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

14、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属于祖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 ,10年后他成为一流的火箭专家,并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人才。然而学术的辉煌、生活工作上的优裕并没有改变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成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从1956年开始,他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这一切。 被誉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父”,2007年,钱学森当选为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

15、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9月10日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9年10月31日巨星陨落,我们倍感伤怀!11月1日,北京一场大雪仿佛在为这位时代先锋和科技舵手颂歌礼魂。,邓稼先,“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

16、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们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将中国人的足迹,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几代科学家们为国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推动了祖国科技事业的腾飞,他们不愧是,民族脊梁,课 堂 小 结,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A.核武器研制成功 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C.“银河-1”型机问世 D.“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2.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世界性的植树造林运动 B.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C.环境

17、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D.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练一练,AB,3.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 A.1978年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B.1983年“银河-1”巨型计算机诞生 C.1993年“银河-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1997年“银河-1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4.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欧洲和日本前面的标志性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C,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

18、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电子计算机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 A B C D6“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现实意义是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C,7“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青藏铁路通车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银河系列研制成功8“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

19、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CA,9.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正确的发展科技的规划一些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A B C D10.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D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2007年11月12日-嫦娥一号,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2008年2 月21号透露,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0年前后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