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国家风险第二节国家风险的评估第三节国家风险的管理第四节金融危机,第九章国家风险与金融危机,1,2,第一节 国家风险一、国家风险及其分类 国家风险是指跨越国境,从事信贷、投资和金融交易所可能蒙受损失的风险。 广义的国家风险还包括商业风险,即商业活动中的信用危机。 狭义的国家风险,即在对外从事信贷、投资和金融交易时,因借款国的社会经济环境或政府政策等因素变化,所引起借款者无法偿还债务或延期偿债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损失。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国家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3,(一)按发生事件的性质分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一国对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如与它国发生战争、领土被侵占等;或一国内部动
2、荡不安,如意识形态分歧导致政变、恐怖事件造成骚乱、经济利益集团间冲突、地方性争斗及政党分裂等因素所可能酿成损失。,4,2、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因发生内战、种族冲突、宗教纠纷、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混乱或不稳定。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一国经济低速增长、投资意愿低落、生产成本剧增、出口收入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粮食和能源进口需求高涨,以及外汇短缺等原因造成的拒付外债及其产生的损失。,5,(二)按借款人的行为分 在发生偿债困难时,借款人采取的不同行动对债权人构成损失的风险程度各有差异。按借款人的行为分,国家风险可细分为赖帐、不履约、重新谈判、延长偿债期限等风险。 (
3、三)按借款人的形态分 在这种分类标准下,国家风险可细分为政府风险(主权风险)、私营部门风险、公司风险和个人风险等。,6,(四)按贷款目的分 出于不同的贷款目的,国家风险可细分为信用额度、进出口融资、计划融资、国际收支融资和开发性融资等放款风险。 (五)按风险大小程度分 根据借款人采取不同行动所产生的不同后果,国家风险可细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风险。例如,赖帐或不履约属于高度风险,重新谈判属于中度风险,延长偿债期限则属于低度风险。,7,二、国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信贷活动时,除要考虑一般性商业风险外,还必须考虑借款国本身独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债务累积等风险。只有这样
4、,才可能防范国家风险,避免国际信贷中的重大损失。 在面临偿债困难的时候,债务国不是单方面停止偿债,就是与债权方进行协商,以重新安排债务。与进行协商相比,停止偿债容易动摇债权方对债务国的信心,使债务国失去未来再借款的机会,甚至会遭到严厉的报复,如强行冻结或查封债务国的海外资产等。一般说来,债务国更多的是采用协商方式,以缓解偿债困难。,8,国家风险评估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系统分析可能导致国家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而测定这些因素及其变化对债务国偿债能力的影响。 国家风险评估主要涉及评估要素和评估方法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国家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国家风险评估历来受到国际信货组织和机构的高度重视。,第二节
5、国家风险的评估,9,一、评估要素 (一)政治要素 (二)社会要素 (三)经济要素二、评估方法 (一)定性评估方法1、简述报告2、详述报告法 国内经济、国外经济、政策环境、基本政治因素、外债 (二)定量评估方法1、检查表法2、数量法,10,(三)风险等级的评定 为直观地显示一国的风险程度,方便地比较国与国之间的风险大小,进而提高国际信贷决策和国家风险管理的水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必须对国家风险评定等级。日本公债研究所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1、评级标准和评分等级 14个专家小组分别以打分方式对每一单项风险,以及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单项风险和综合风险都分为AE五级。单项风险的等级评分是:A级10分,B
6、级 8分、C级6分、D级4分、E级2分。 14个小组的评分均值就是一国各单项风险的得分。综合风险的等级评分是:A级9分以上,B8.97.0分,C级6.95.0分,D4.93.0分,E级2.9分以下。 不论是单项风险还是综合风险,都是以分数的高低评定风险等级,即分数越高,级别就越高,表示风险越小。,11,2、评议标准 日本公债研究所评议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可概括为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对外关系的稳定性和对外支付的能力三个方面。 发生内乱和革命的可能性 现政权(体制)的稳定性 因政权更迭而影响政策的连续性 产业的成熟程度 经济活动的扭曲性(通货膨胀,失业等)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1
7、2, 金融政策的有效性 经济增长的潜力 战争的危险 国际交往中的可信赖程度(遵守国际协调与契约的态度) 国际收支结构 对外支付能力 对外支付能力 汇率政策,13,第三节 国家风险的管理,一、确定贷款的限额二、风险性债权的归属三、国家风险的监测四、减少风险损失的主要措施,14,国家风险的防范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以规避国家风险,或将国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确定贷款的限额、风险债权的管理、风险的监测,以及减少风险损失的措施。,15,一、确定贷款的限额 根据不同国家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贷款限额,以作为发放贷款的警戒线。 1.对借款国设立放款的
8、最大百分比 2.按资本总额设立放款百分比 3.根据外债状况设立最高信用限额 4.按照风险评估等级授予信用额度 5.针对具体贷款的性质设立信用额度,16,二、风险性债权的归属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确定国际风险性债权的归属。1、法定归属这种确定方式是以最后应负偿还责任或担保责任的国家为归属之依据的。 2、经济或功能归属这种确定方式是以借方还款来源所在国为归属依据的 。,17,三、国家风险的监测 对国家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过去评估所选用的指标或作预测时所设定的重要假定进行检讨。二是对影响国家风险程度的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如政治、社会、经济、国际收支和外债等的变化
9、趋势进行监视,以测定一国近期和将来偿债能力可能发生的变化。 对国家风险进行监测的具体作业方法主要有:逐日监测 及时更新记录 定期检讨或评估,18,四、减少风险损失的主要措施 在防范国家风险的过程中,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必须在贷款的具体安排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把国家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中主要的措施有:(一)寻求第三者担保(二)采用国际银团贷款方式(三)力求贷款形式多元化,19,第四节 金融危机,一、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二、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三、金融危机的防范,20,一、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前提;而金融危机则是金融风险充分暴露,
10、并会产生全局性和重大损失的结果。(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背景下,因金融交易的期限性、逐利性、投机性,以及与实物交易严重脱离等而引发灾难性结果的可能性。一般说来,金融风险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不确定性2、普遍性 3、扩散性 4、隐蔽性 5、突发性,导致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的表现形式是信息的不对称和非理性操作;心理因素的表现形式是所谓的“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或“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制度性因素的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与货币金融的分离,以及相关
11、经济制度的缺陷。,21,22,(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的总爆发,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企业破产数,以及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已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金融危机可具体地表现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23,二、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一)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第一代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因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失当导致实际经济恶化,投机者根据实际经济基础的变化情况,在预计到现有的固定汇率体制难以维持时对其货币发动攻击,从而引起固定汇率体制的解体。 换言之,一国货币当局是否有
12、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制度非常重要。,24,克鲁格曼认为:如果政府采取与固定汇率制相矛盾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固定汇率制度的瓦解。,这主要是因为,在政府存在着大量财政赤字时,中央银行必然增发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进而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本币趋于本币贬值;公众就要调整资产结构,如抛售本币,购买外币,市场上的投机者也会推波助澜;随着政府持续地为财政政策赤字融资和在外汇市场上反操作,其外汇储备逐步枯竭,最后中央银行别无选择,只能任本国货币自由浮动,结果引发以本币大幅度贬值为主要征兆的金融危机。,25,26,27,将(9-2)式、(9
13、-3)式代入(9-1)式,可得:(9-6)式表明货币需求和汇率变化率 成反向关系,即外币升值时,货币需求量减少。但由于政府采取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为 ,所以 ,因此:,28,根据货币恒等式 ,得:对等式进行微分可得国际储备变化率:,29,国际储备变化率与国内信贷变化率成反向变化, 国际储备会持续减少,直至耗竭。假定外汇储备的最低下限为零(即政府不向国际金融机构借入外汇),那么在没有投机性攻击的情况下,固定汇率可以维持的时为 , 为初始时间外汇储备量。,30,图9-1 投机性攻击的时段,31,图91给出了投机性攻击发生的时段,水平线 表示固定汇率,向上的斜线 表示在没有政府干预下由简单购买力平价
14、决定的随国内货币供应增加而增加的“影子汇率”,A点是均衡点, 点表示货币当局的外汇储备能维持的固定汇率时间。投机者不会在影子汇率上升到与固定汇率相等之前,即 点之前进行投机,因为在A点之前,投机者以固定汇率买下外汇后,在市场上只能得到比固定汇率更低的价格。相反,理性的决策应是向政府出售外汇,在这时,外汇储备会比较充足。,32,同样,投机者也不会在 点之后进行投机,这时国际储备已被用尽。因为只要影子汇率高于固定的汇率水平,即在点A之后,央行就会动用外汇储备维持原有的汇率水平,很有可能在外汇储备没有耗尽之前,该国就会放弃固定汇率制。每个投机者都希望在货币当局放弃固定汇率制之前购进外汇,于是出现了投
15、机狂潮,外汇储备很快耗尽,最后金融危机爆发了。因此,投机者进行投机的时段在点A和 点之间。,33,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固定汇率制下由经济基础面变化而引起的金融危机,但它没有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公众的预期,而且对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化加以足够的重视。,34,(二)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爆发。然而与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涉及危机国家的信贷并没有快速扩张,而且在危机爆发两年后,这些国家货币的币值就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这表明,即使在基本经济面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在对此研究的基础上,Obstfeld等人提出了金融危机的
16、第二代模型。 Obstfeld等人认为,货币当局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是与公众的预期密切相关的,公众的贬值预期越强(外币的远期汇率大幅上升),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越高,公众预期变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35,图9-2 政府政策行为的非线性,36,利率平价原理:图9-2中向上倾斜的直线是简化了的利率平价曲线,它表示利率随预期外汇的汇率上升而上升;政府的成本曲线以递减速率上升,表示政府既不喜欢国内的利率提高,又不喜欢外汇的汇率上升;随着曲线上升,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越来越大,曲线向上凸现,预期汇率对利率的边际替代率随着国内利率的上升而逐渐减小。当利率无限上升时,政府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增加,其维护固定
17、汇率的动力也相应减小。,37,在图9-2中,有两个均衡点C和D,CD,当较高的贬值预期导致较高的利率时,政府有动力选择较高的贬值率,市场在均衡点D处运行。如果政府能阻止公众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那么利率不会上升,市场将在均衡点C运行。,38,三、金融危机的防范 20世纪70年代后,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加强金融监管 2、建立预警和减震系统 3、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4、提高经济政策的搭配水平 5、加强国际合作,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