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 报告一积极财政政策功能面临转型 报告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有所趋缓 报告三消费对国民经济贡献将有所提高 报告四外贸出口对GDP增长拉动作用趋弱 报告五价格总水平将保持小幅上升态势 报告六财政收支增幅可能出现双低 报告七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 报告八证券市场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报告九主导产业将保持良好增长景气 报告十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报告之一积极财政政策功能面临转型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的同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以维护好经济发展
2、的良好形势,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004年中国经济将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一、现实经济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GDP有望增长8.5% 。从决定经济增长潜力的几个因素看,今明两年,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不会慢于改革开放以来平均3%的水平,潜在生产能力在9%左右,略高于1997年至2002年8.5%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 从现实经济增长因素看,2004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很多。首先,世界政治环境趋于缓和,不会重现2003年伊拉克战争那样严重的政治事件。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4
3、%左右,比2003年提高1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国际环境将有所改善。其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将基本形成城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提升、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再次,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间接融资渠道仍较通畅,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有较大扩张空间。2004年的经济发展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会有所减弱,但国家仍将继续发行适量国债,以满足在建项目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
4、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然,国内环境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城乡就业矛盾依然突出,二元结构遗留下的社会发展方面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性化,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三产业增长7.7%。与1998年至2002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差近1个百分点相比,现实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由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发展。 二、社会总供求关系有所改善,物价水
5、平小幅回升。2004年,我国社会总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物价涨幅有所提高。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最终要传导到消费环节。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走高,会继续推升我国粮油价格上涨;经济较快增长也会继续拉动服务业价格的上升。因此,200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有所上升。但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数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总体价格水平偏低的条件下,我国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少数商品短期内出现供给不足的局面,我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用于扩大进口,约束经济扩张的资源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
6、通过国际市场来解除。预计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涨幅比2003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城乡就业有所增加 近年来,第三产业成为我国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体产业。2003年,受非典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前三季度第三产业仅增长5.4%,分别比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慢3.1和6.4个百分点,增速差距之大为历年之最。经济增速加快并未带来新增就业岗位的相应增加,使原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矛盾进一步加剧。估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约为8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40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5%。 2003年中以来,面对非典给我国就业带来的不
7、利影响,国家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这些政策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显效,预计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比2003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新增就业500万人以上,全部新增就业900万人左右,下岗职工再就业400万人。从2004年劳动力供给来看,新增劳动力基本与2003年持平,约为1000万人左右,企业下岗人员的规模大约为300万人,比2003年减少300万人。因此,2004年就业形势略好于2003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5%左右。 四、外汇储备增量减缓,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收支不平衡
8、和升值压力是左右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原因。2004年,国际收支顺差会继续增加,但增量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轻。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扩大;收益项目略有逆差;货物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在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侨汇收入会继续较快增长,通过个人渠道流入的外汇会继续增加,转移项目顺差会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保持顺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可能超过700亿美元;境外筹资额将会扩大,证券投资项目将出现顺差;外国金融机构获得QFII资格的数量会增加,资金调入加大;出口企业提前收汇、进口企业延期付汇的情况仍将大量存在,贸易信贷顺差将居高不下;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欧元的趋势仍将维持,利差
9、的存在将刺激一部分套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形成一定数量不稳定的外资流入。经常项目略有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将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预计到200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比2003年底增加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达到5300亿美元,但2004年外汇储备增量将比2003年减少500亿美元左右。2004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仍需化解,汇率应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为宜。 五、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消费需求明显回升。 2004年,有几大有利因素促使消费需求增长。一是消费环境改善,国务院明确规定了今后五年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的目标,要求与市场秩序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建立和完善,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信用
10、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秩序总体上有所转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年内有望出台,将促使国内的汽车市场及消费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二是以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为标志的中产阶层正在我国形成和扩大,由其主导的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热点,将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并成为我国内需稳定增长的最大内生动力;三是非典疫情影响了2003年二、三季度的消费需求,2004年餐饮、娱乐、旅游、居民服务等服务性消费会出现补偿性高增长。四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酝酿多时。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已根据当地情况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起征点。这一政策有利于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工薪阶层提高实际收入
11、水平,扩大消费。五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保持在每年提高1至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消费需求增加。但失业率高企和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不高不利于短期消费增长。 预计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0%左右,实际增幅比2003年高出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大幅回升,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消费和投资增长背离的状况将有所好转。 六、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市场导向型企业投资依然活跃。2003年,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仅次于1992年和1993年,是改革开放25年以来第三高增长年份。2004年,市场引导企业投资活力依然强劲,投资仍处于
12、快速增长区间。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体制改革会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场机制引导投资的作用强化,国家将主要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调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企业投资环境会明显改善;企业效益水平大幅提高,自有资金丰裕,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强劲;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会继续推升房地产、汽车以及电子通讯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进一步增加。 当然,也有一些减缓投资增长的因素,2004年投资会高位回落。首先,建设国债功能从反经济周期调控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国债建设的社会发展项目使用银行配套贷款较少,国债
13、项目带动投资增加的能力变小。其次,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中央银行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会抑制房地产的投资。2003年9月银行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信贷规模有所紧缩。第三,国家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制止违反规划批地和超规划用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侵占农民集体土地的行为,清理和整顿各类园区,政府主导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活动受到抑制。最后,2003年投资增长基数较高,也将影响明年投资增幅的进一步提高。综合判断,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1%左右,比2003年低6个百分点。 七、进出口恢复平稳增长,
14、贸易顺差减少。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将带动世界贸易增长,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增加,我国出口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国际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会继续带动加工贸易的出口。但在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并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美元稳中趋升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出口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约束趋强;我国降低出口退税率也会影响出口的增长。考虑到2003年出口基数高的特点,预计2004年出口将达到4730亿美元,增速下降到14%左右。国内经济增长将带动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能源、原材料进口的增加,商品进口配额扩大,对进口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为减缓与我国贸易顺差较大的美国、欧盟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
15、力,我国也会鼓励企业适当增加进口。预计2004年进口达到4670亿美元,增长16%左右;贸易顺差约60亿美元,比2003年减少60亿美元左右,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下降。 八、税制调整稳步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 2004年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部分税制调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过几年试点,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国家将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从2004年起,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其中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
16、或取消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探索如何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推进其他各项税费改革,创造条件尽快统一企业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从反经济周期调控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债发行规模有所减少。但考虑到国债投资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国债规模将保持在1100亿元左右,除用于续建和收尾项目外,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方面倾斜,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包括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医
17、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注重经济和财政可持续发展。 九、货币政策强化微调预调,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2004年,财政政策将不再担纲主力宏观调控政策,一直处于配合地位的货币政策作用相应上升、重要性加强。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导地位转换的背景下,为保证新一轮经济平稳增长,央行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预调和微调办法,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保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利用“窗口指导”及时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引导社会预期。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防止金融风险不断向银行体系集中。初步预测,2004年全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将达到
18、18.5%左右,狭义货币M1增速将达到18%左右,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表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始终把提高人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形成三
19、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地区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国外发展和对外开放。 2004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体制改革将会有重大突破,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合理划分中央、省地市之间的合理界限,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督责任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
20、革,通过建立归属明确、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以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是财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四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将纳入议事日程,处理不良资产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通过各种途径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商业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强化信贷资产管理。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真正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守夜人”。 (本文执笔 祝宝良) 表1:不同产业就业弹性
21、 年份国民经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就业弹性就业人数(万人)就业弹性就业人数(万人)就业弹性1996689500.14162030.28179270.791997698200.14165470.20184320.311998706370.15166000.04188600.281999713940.1516421-0.13192050.242000720850.1216219-0.13198230.402001730250.17162840.05202280.242002737400.1215780-0.32210900.571978-20020.110.100.36注:就业弹性定义
22、为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状况。 表2:2004年国民经济预测表(单位:亿元、) 指标2002年2003年2004年绝对值增长速度绝对值增长速度绝对值增长速度GDP104790.68.01154008.61277208.5一产16117.32.9167172.9173602.8二产53540.79.86086412.06893610.5工业增加值46535.710.05337313.06070011.5三产35132.67.5378196.1414247.8固定资产投资43499.916.15277021.36121016.0消费品零售额409118.844593
23、9.04878310.0出口(亿美元)325622.34148.127.4473014.0进口(亿美元)295221.24029.536.5467516.0净出口(亿美元)303.5118.655财政收入18903.615.42310022.22749019.0财政支出22053.216.72620018.83049016.3财政赤字-3097.8-3100-3000国债规模150014001000居民消费物价-0.80.82.0M17088216.884420.519.19852018.0M218500716.8221083.419.525866818.5注:工业、投资统计数据均为全口径表中
24、产值数值均为现价。报告之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有所趋缓2004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预计将在17%左右,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幅较2003年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2003年有所减弱;民间投资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19%左右,增幅比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速;中东部地区投资前景依然较西部地区更为乐观,投资增长将继续快于西部地区;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不会因121号文件而变化;第三产业投资将出现恢复性反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今年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外商进入中国的脚步不会放慢,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依然广阔,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利用外资的新高潮。 一、投资增幅回落,对
25、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投资率均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在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促进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1)国际环境继续改善,三大经济体经济继续向好。美国经济在今年基础上有望实现全面复苏,将对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发挥积极作用;虽然今年欧盟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低迷的状况在明年将有所改善;由于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投资者信心增强、消费者支出增加,日本经济在历经10年低迷之后终于出现了好转,预计明年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谷,进入温和复苏阶段。(2)国民经济继
26、续保持高增长。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函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预计在8.6%左右)将为明年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奠定基础。(3)企业效益大幅提升。今年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前三季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1.7,比上年同期提高14.7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72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7.7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的较快增长,将对增强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扩大投资产生有利影响。(4)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活力增强。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7、提出,要继续深化包括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信用、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体制改革,而且更加注重城乡改革之间、不同经济领域改革之间、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协调推进,这将增强全社会经济主体的活力,刺激经济更快增长。(5)物价水平持续回升,通缩阴云逐渐散去。今年以来,我国物价基本扭转了2002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消费物价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生产资料价格延续了上年较快增长的态势。物价走高,通货紧缩阴云散去,有利于企业效益和盈利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当然,2004年也存在诸多不利于投资较快增长的因素:一是2003年基数较高。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预测,2003年全社
28、会投资增长速度将达到21.3%,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投资基数较高将对2004年投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货币信贷政策收紧。今年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高速增长,在促进投资和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和银行风险。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央行采取措施放慢货币供应速度,通过“窗口指导”等手段限制商业银行贷款过分集中化。这些措施将对对银行贷款依赖性很强的投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分析,预计2004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在17%左右(见表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2003年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2003年有所减弱。 二、民间投资加速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上升
29、。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民营经济较快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势头,民间投资对增强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初步预计,2004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长将继续加快,预计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19%左右,增幅比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速,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将由今年的26.3%上升到26.7%。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30、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活力。 (2)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较大规模投资的能力;投资方式也逐步从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向以提高技术含量为主的集约型转变;不仅促进了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而且为民间投资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3)尽管今年银行贷款增长过快引起央行及专业人士的担忧,央行已经采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在内的措施,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但这些政策的波及面
31、主要集中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上,而对民间投资不会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因此,明年民营投资资金来源与今年相比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东中部地区投资快于西部地区,地域非均衡问题更加突出。 2003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地区发展的差距出现拉大的趋势。2004年,中东部地区投资前景依然较西部地区更为乐观,投资增长将继续快于西部地区。原因在于: (1)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可能减弱。从明年的政策环境来看,虽然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实施力度和操作方向上都会发生变化。首先,明年国债发行可能在1100亿左右,比今年减少300亿,实施力度明显减弱。其次,从投向上看,除了今年确定的投向外,振兴
32、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就业再就业、农业特产税改革等,都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这样,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必将有所减弱,影响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 (2)企业自主性投资依然不强。从近年来地区投资增长中我们发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投资对国家政策尤其是国债资金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如果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减弱,那么西部地区的投资增幅将出现明显下降。 (3)新开工项目相对较少。今年前10个月,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仅为21747个,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少3251、13393个。从新开工项目来看,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的后劲明显弱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投资扩大的潜力明显不足。 与经济
33、发达地区不同的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对消费和出口的依赖程度很小,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来拉动。因此,明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的下降将对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注意。 四、更新改造较快增长,自主性因素不断增强。 随着国债技改贴息资金到位和市场环境的好转,今年技术改造投资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改变了2001年以来技改投资增长总体偏慢的格局。前10个月增幅高于去年同期近20个百分点(见表2)。这说明我国投资开始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因素正在不断增强。 明年更新改造投资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因
34、为:(1)为使投资扩张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国家的技改贴息政策不仅不会取消,而且其范围还将继续扩大。(2)为解决近两年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率偏高(预计今年投资率将在45%左右),以及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国家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财政、税收、土地等)引导和调节投资,防止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死灰复燃。这样,鼓励技术改造,对铺新摊子、上大项目进行一定的限制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3)今年以来企业效益增长加快,对明年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奠定了资金基础。综合判断,预计明年更新改造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将达到19%左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5、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五、央行信贷政策影响有限,房地产投资继续高增长。在房地产是否过热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尽管房地产业在土地批转和购置环节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房地产业总体发展依然是健康的,明年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不会因121号文件而变化。这是因为:(1)虽然当前房地产增长很快,但这种高增长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支持。以今年前10个月为例,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长达40.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2个百分点,也高出同期投资近10个百分点。(2)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是拉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从1998年起,国有单位全部停止实物分房。住房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支出结构,住房消费比重大幅上升,
36、大大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3)为刺激多年萎靡不振的消费经济,明年我国将继续采取扩大消费的政策,其一就是继续发展消费信贷政策,这对人们加大购房力度,刺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综合上述因素,预计明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20%左右,增速比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总体上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受非典疫情影响,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长减缓,预计全年仅增长6.1%,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增长不断攀升形成强烈反差。2004年,第三产业投资将出现恢复性反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今年有所增强,理由在于: 一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服
37、务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为第三产业投资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二是随着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三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人们多种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促进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今年基数较低,也有利于明年增速的提高。 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带动下,预计2004年第三产业将增长8.1%,增幅比今年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8%左右,出现恢复性增长。相应地,拉动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动力,将由今年的第二产业“单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双拉动”转变。 七、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外资并
38、购进一步活跃。 受非典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尤其是7月份以来表现更为突出。由于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不仅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而且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增长也表现不菲。据此,人们认为2004年外商投资形势不容乐观,理由是世界经济好转可能使一部分国际资本分流到其他国家,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相对减弱,从而影响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的步伐。 我们认为,明年外商进入中国的脚步不会放慢,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依然广阔,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利用外资的新高潮。一是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中国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引资力度:加大服务贸易
39、领域的开放;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BOT等方式到中国来进行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上市;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一步扩大外资参与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允许外商以直接投资方式受让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股权。二是中国高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对国际资本最大的诱惑所在。只要这些有利因素不消失,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就不会停止。三是非典疫情对利用外资的不良影响逐步消除。四是今年外商投资的基础较低。由于很多外资不是以到国内短期套现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国内站稳脚跟,要用短平快的方法进入到中国,并购是一条理想的途径。随着外资持续进入中国,外资并购将变得更加活跃。
40、八、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政府调控投资的主要目标。在投资高增长的带动下,今年我国经济抵御住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两大冲击,保持在加速上升轨道。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实现了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局面,但从中观、微观方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且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将造成很大影响。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近年来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蒸蒸日上,开发区项目争先恐后上马、高楼大厦林立;与此相反,农村经济发展却举步维艰,农民收入缓慢。从收入增长看,农民从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得到的益处远远小于城镇
41、居民。农民的生活状况多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是近年农村消费连续疲软的根本原因。(2)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农村居民和城镇社会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与高收入阶层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见表3)。(3)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环境污染加剧等社会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高增长极不协调。 可以预见,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明年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在投资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方向上将更加注重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根据中央部署,明年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各建立一家传染病医院
42、;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三是由于减免农业特产税、出口退税改革等政策出台,需要向地方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四是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九、部分行业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今年以来,投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增长中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由于投资需求强劲,市场上出现了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和产品的紧俏现象,导致这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扬,行业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重新抬头,与供求格局变化、价格上升紧密相联系。钢铁、电解铝、水泥、纺织和汽车等行
43、业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 预计明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缓解部分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首先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导向制度。其次是严格可行性论证制度,杜绝“三边、五边”(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找项目、边论证)工程。三是加强信贷管理,规范审贷程序,强化信贷审核。对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从严控制贷款。 十、投资体制改革将有重大突破,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预计明年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将取得重大进展,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投资主体方面,长期以来,除了国家授予投资权的大企业集团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没有
44、投资的决策权,无法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这样企业决策者不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甚至连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都可以不承担,由此导致国企不合理的投资行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权、责、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以往有人决策、有人投资而无人对投资后果负责的做法。预计2004年,国家将继续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不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由企业决策,政府只核准或备案。 市场准入方面,原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
45、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预计明年将继续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健全招投标制度、扩大招投标范围,同时鼓励各所有制企业向境外投资,鼓励保险资金进入基本建设领域。 规范政府决策方面,预计将对政府决策项目实行评估、公示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非经营性的项目将实行代建制,“交钥匙工程”。对垄断性过程也实行招标,对已建成项目可以转让。 在加强投资监管方面,实行先订计划,后批项目;定期发布信息作为投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在明确政府投资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投资的监督。 (本文执笔:周景彤) 表1、2003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测表(单位:亿元、)
46、 项 目年 份2002年2003年(预测)2004年(预测)绝对数增幅绝对数增幅绝对数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0116.15240321.361311.517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31020173862024.544799.216集体和个体经济1218213.41378317.21640219基本建设投资1725116.42101021.82417315更新改造投资658411.18493.429.110107.119房地产开发投资773621.99616.424.311539.720表、年至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单位:) 分类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国有及其他32.831.630.531.732.832.732.431.430.2基本建设27.728.028.028.729.730.130.129.128.6更新改造41.736.731.637.039.440.139.437.234.1房地产开发37.034.933.532.932.034.033.132.831.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快报。 表、年以来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542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