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发展的思考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规模经济和要素质量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其中由于人力资本的增量而导致的知识要素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规模经济和物质资本质量的作用。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并没有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核算,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披露,为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人力资本投资进行核算并披露,促进中国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需要在解决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报告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概述.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在知识经济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推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同
2、时它也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评价一个企业盈利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仅仅依靠现有资产概念已经无法衡量,需要由一门新兴学科“人力资源会计”来对这方面信息进行披露。依据其作用可以将其描述为“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所需信息出发,运用一定的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为企业内部受托者和外部的多元委托者提供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人力资源会计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需求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人”这个生产要素的投资,
3、投资金额日益庞大,在人力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需要推行人力资源会计以记录企业为取得和维护人力资产所进行的耗费,对于金额较大、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按照资产的衡量标准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向社会反映企业的全面的资产状况。这显然对于全面的披露企业资产信息,有效开发、管理、利用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企业人力资源的收益,可以有效引导政府和企业加强对于开发自有人力资源的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三种核算模式人力资源会计具有三种核算模式,分别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人力资源成
4、本会计是为了取得、开发和重组作为组织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可以按照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进行核算,具有可验证性。这种会计模式不仅弥补了传统会计“见物不见人”的缺陷,提供更多关于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也避免了把人力资源的支出看作是一种耗费,而忽视人力资产的收益功能。但账面上的人力资产价值不能代表人所能产生的价值,无法判断不同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无法明确人力资产的所有权。.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用人力资源的创利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这种会计模式避免了对人力资源价值及企业价值的低估,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但依然未解决人力资
5、源产权问题。.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建立在生产者剩余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创造出的新价值作为劳动者权益来进行计量、核算和报告。劳动者权益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享有两部分的权益: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目前这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会计模式。但因其过于复杂,成本过高在目前还不具有可行性。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国外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是在舒尔茨、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目前已进入广泛的应用发展阶段,理论、实践方面都在全面向前推进,在人力资源密集的企业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我国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八
6、十年代,起步较晚,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以下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介绍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理论方面的发展一九八零年,潘序伦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率先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问题。九一年,厦门大学的陈仁栋等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标志着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从介绍为主转为研究为主。九三年,阎达五将人力资源会计列示于会计准则全书当中。九七年,刘仲文出版的人力资源会计构建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计量方法。同年,徐国君在劳动者权益会计一书中提出了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九九年
7、五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新领域研究组”举行了我国第一次人力资源会计专题研讨会。会后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中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综述,编辑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专题,这些论文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提出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与劳动者权益作为新会计要素的确定问题;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分配的方式;劳动股、职工股、效益工资及生产者权益等,同时张文贤主持完成了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一书,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虽然存在一些分歧,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实行奠定了基础,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在推行过程中将遇到的困难进行
8、了理论探讨,初步解决了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披露等问题。同时引起了中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视。之后,又有不少会计学者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难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中国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实务方面的发展虽然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成果丰硕,但在实务方面还没有达到全面推行的条件。大部分企业对于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都缺乏兴趣,不愿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金,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我们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一些对人力资源会计要求迫切的企业如华为集团等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人力资源密集的领域已经开始
9、初步实行人力资源会计,虽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最终被人们所认识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本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会计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迅速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人力资源会计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位于我国深圳的华为公司原本只是一个拥有四十万资本的小型民营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境外公司做电信设备的代理商,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六十六亿元,能够自行开发研究高科技产品,且在电子百强排名第十位的豪华的高科技企业。其高速成长的力量源泉就在于“人力资源”这一要素:该公司平均年龄二十七岁的八千余名员工中,本科
10、以上学历的约有七千人,还有数以千计的硕士生和数以百计的博士生。华为集团的总裁任正非亲自出马到各高校招聘人才,仅用于毕业生的招聘费用就达到一年四五百万元甚至更高,公司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已达到上千万。这个例子不仅可以反映出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更提醒了我们,在一些企业当中,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招聘、培训成本支出已经相当庞大,企业的需要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施行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会计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面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中国在二零零一年十二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一方面,中国的“入世”将使一些产
11、业受到冲击,面对世界范围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入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国外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先于中国。目前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通用公司和安永、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已施行了人力资源会计。全球经济正向一体化趋势发展,为了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经济上与世界接轨,我们应积极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这将对于防止中国人力资源的流失,完善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使中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世界经济的竞争已经由“物质资产”的竞争转为“人力资产”的竞争,在数量上中国的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人口的有效比为零点六,但在质量上还
12、存在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生产率水平低下等问题。一些国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却因为没有相应的操作技术和维修水平而处于作废状态,对于国家而言浪费巨大。在国际经济联系紧密的形势下,中国在发挥劳动力量上的比较优势之余,也要加强对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投资,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使每个有效劳动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人力资源会计向政府提供对人力资源计量、核算、评价、收益等信息,鼓励政府对于人力资产的投入。.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要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人民的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不断的增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也在持续上升着,
13、“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正越来越大。国家需要各行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的信息以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向,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另外,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政府还可以了解到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的维护开发情况,分析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运用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信息需求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重视知识、技术信息水平,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其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正日益增长,已经成为任何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胜出的根本原因。对
14、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而言,人力资源的因素对于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现行会计制度不能单独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无法满足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对于外部的投资人与债权人而言,没有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报表是不完整的报表,不能提供企业的全部资产状况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中介机构来说,物质资产只占企业资产的很小一部分,要完全依靠人的智力产生效益,企业的外部关联人更需要这方面的信息来预计、比较、评估企业的资源状况及由此带来的获利能力,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是依财务会计核算原则完善信息披露的要求从会计核算原则来看,现行会
15、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有诸多不妥。将人力资源投资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支出,其受益期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应属于资本性支出,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再在各受益期内分期摊销。将其全部费用化在工业经济时代还可以行的通,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在一些企业中所占比重增大,仍然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此外,中国要发展经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必要的投资,而且力度还要加大。依据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应为经济决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包括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人力资源的利用效果等方面
16、的信息。.目前在中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从目前来看,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有利有弊,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稳步发展形成的经济格局创造了有利于人力资源会计施行的社会环境,使推行人力资源的积极因素将大于其产生的消极因素,其施行已具有一定可行性。具体来将,中国具备以下有利条件施行人力资源会计。.对外开放格局的全面建立提供了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走向成熟,与国际上的交往日益加深,对外贸易在不断增长,国际间经济交往对人力资源信息提出的需求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创造了国际环境。同时,改革开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之余,也在
17、改变和更新人们的观念,使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加强了、速度加快了。高新技术革命使得人力资源会计逐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创建了一个适于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信息需求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动力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和外部关系人对于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信息的需求是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在动力,信息使用者需要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提供了用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提供了手段会计核算实行电算化之后,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计算机可以进行大部分的复杂会计处理,使会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同时,人力资源会
18、计的计量具有抽象性,核算过程和数据输出也更具复杂性,计算机的使用将使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实际成为可能。我们已经开发出了用友、金蝶一类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软件系统。如果能够开发出类似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将大大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理论研究的开展和各种计量模式的提出使人力资源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至今,中国的理论界提出了多种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主要有:刘仲文的生产者剩余模式、徐国君的劳动者权益模式和李世聪的当期实现价值模式等。虽然每个理论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还不能将其直接将其应用于实际,但这些模式的提出为我国构建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了有益
19、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人力资源会计更具有可行性。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困难人力资源会计自提出以来,对于其是否应该施行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其计量的模糊性、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其推行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的难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难题,人力资源会计将无法在实际当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具体来讲,我国在推行人力资源会计过程中将遇到以下困难:. 人力资源市场不健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还存在很大缺陷,人力资源的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人才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往往相同或相似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具有差别很大的价格,人才不能自由的流动,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企业当中,强力制止人才流
20、动使得人才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交换,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益,也给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带来困难。.理论上对人力资产确认等问题存在分歧.理论上对于人力资源是否能被确认为资产还存在分歧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所控制,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收益,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计量,以此来看人力资源满足成为资产的一切条件,但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资产的最大特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控制的不完全性,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契约关系不是所有权关系,其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只是暂时的、不完全的。如果一家企业的职工集体罢工,那么企业的账面上那些价值不菲的人力资产便失去意义,这将导致资产的虚增。.理论上对于哪些人力资源
21、能被确认资产存在分歧企业的劳动者包括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两者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经济利益都很可能流入,其成本可以计量,似乎都应确认为人力资产。但复杂劳动者的数量远远小于简单劳动者。但其创造的经济利益却远远大于简单劳动者。这样看来,确定简单劳动者为人力资产对于企业而言并不经济,应该只确认复杂劳动者为人力资产,但在谁才是复杂劳动者上也存在分歧,一个企业的人力资产可能在另外一个企业不是人力资产,这严重违背了可比性原则。.理论上对于人力资产价值是否能够准确计量存在分歧在目前提出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中最具有可行性的价值计量模式是“未来薪酬折现法”,将职工的“未来薪酬”调整为未来价值,再折现为员工的现
22、在价值。这是一种理想化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出现同工不同酬,平均主义等不合理的分配现象。况且占薪酬中重要比重的“奖金”是与企业未来业绩和个人努力相关的,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可以准确计量之后,账面上将存在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两个对称值,这个资产既不能用以偿还债务,也不能像一般资产一样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有虚增资产和资本之嫌。.理论上对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存在分歧人力资源信息应披露到何种程度,是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几个人力资产数据呢,还是另外提供一张详细的人力资源会计报表,列示完整的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创造的收益,带来的经济流量等。简单的信息可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决策者和外部关系人
23、的要求,而复杂的信息要区分企业人力和物力资产所创造的收益,成本过高。这又使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陷入两难之中。.实务上人力资源投资资本化后存在的问题从中国目前的企业现状来看,在企业中实行人力资源投资资本话之后,将产生以下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纳税的角度看,人力资源投资资本化之后,企业将不得不放弃费用低税的好处,企业的招聘、挑选、录用、培训及开发等这些人力资产的投资成本不能在当期转入费用,而要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所以资本化会导致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企业即使意识到人力资产的重要性,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正确性,也不会积极的反应,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资本化的人力资源价值常常与其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利益
24、的能力不能对等。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企业从外部调入的人才与一个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如果两人能力相当,所能创造的未来价值相似,其取得的成本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对于这两个价值相当的人力资源,同样按照“历史成本法”计入“人力资产”这一科目的成本却不相同,这就使企业难以对其资本化,准确反映其价值。.资本化后的核算成本阻碍企业推行的热情。人力资源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有多大?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如果推行人力资源会计而导致核算成本的增加超过了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那么企业当然不乐意去积极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况且人力资源会计不过是传统会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在传统会计中,已经将人力耗费分别在料
25、、工、费中进行了核算,人力资源会计只不过是将这些耗费重新进行了分类而已,如果传统会计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话,那么提出各种各样的会计将无疑是一种浪费。.人力资产的资本化有可能导致一些负效应,例如一些吃喝玩乐的支出,传统会计将其计入招待费用,并限制其金额。采用人力资源会计的话,这些支出与人力资源的支出很难划清。人力资产资本化后将这部分费用计入“人力资产”的取得或维护成本,可能会鼓励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导致盈利虚增。. 资本化之后,要对其进行分摊,由于人力资产具有流动性,且不象一般资产可以准确的计量,使其分摊的标准难以确定,如果要详细的记录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的投资,流动情况将是很庞大的工作量。. 缺少推行
26、人力资源会计的专业会计人员我国的会计人员数量庞大,但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很小,形成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全面的格局。不但不能满足会计核算日益复杂化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核算人力资源会计的要求。另外,在我国的一般高等院校中的会计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并没有设置人力资源会计这一课程,使我国的教育具有滞后性,无法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以上这些阻碍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观点有些不无道理,这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人力资源会计不能施行的问题。 “人”在生产要素中担任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变的越来越大,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人的潜在价值的计量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现实,用现
27、有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模式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的结果可能严重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思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理论研究,中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始终未能全面应用于实践当中,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却无法将其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原因在于中国还存在人力资源市场和法制建设不规范,理论和实务不完善等问题。具体来说,中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创建适合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国目前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存在人力资源市场不成熟,社会经济法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等现象。实行人力资源会计,首先要建立一个适于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环境。在为了发展经济而推行人力资源会
28、计的同时,也为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经济环境。.发展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完善,存在人力资源价格不确定,人力资源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人力资源会计以“人”作为自己的核算对象,人力资源的许多价值特性是货币指标所无法表现的,因此,在运用精确的货币计量的同时,还要辅助一些非货币的模糊的计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提供合理的人才市场价格,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在人力资本可以准确计量之后,人才才能够自由流动,企业才可以获得所需人员,社会才可能产生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真正现实需求,人力资源才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因此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相当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对各类人
29、才实行统一薪酬标准,允许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以经济法规为支撑,减少企业核算人力资源的主观随意性。.加强会计法规建设案例一: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欧美部十多名业务人员未经批准擅自离社,致使该社减少计划收入两千万元,利润损失三百五十三万元。案例二:北京服装进出口股份公司一个科室全员流动,带走客户档案和出口渠道,致使该公司损失两千万美元的出口量,占公司出口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两个案例说明我国有关人力资源的法制还不健全,不能有效控制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致使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当中人员的不合理流动使公司损失惨重。近几年来我国在不断的完善法律体系,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确定了经济
30、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的经济法规开始逐渐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法律环境,例如公司法规定允许股东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进行投资,这为人力资源纳入实际资本提供了法律保证。但法律制度还应进一步完善,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应用会计法规加以确定,对其交换应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加以确认,确保企业对所雇佣职工劳动力的所有权,在员工在应聘期间,应服从于企业管理,保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建立适于施行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理论的研究应先于实践,才能用以指导实践。人力资源会计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在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
31、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理论研究具有超前性。.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应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不能仅仅构建一个“空中楼阁”似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面研究虽然不少,但是仍缺少一套完善而可行的理论指导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理论的研究应更侧重于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实务当中。.我国目前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多是独立研究,有组织的系统理论研究较少,一般是各自提出主张和措施。这就造成了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存在很大分歧。应就这一专题组织系统研究,提出一套不存在分歧、具有权威性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鉴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存在分歧较多的现状,推行人力资源会计要遵循从易到难、从内到
32、外的顺序。首先,对于人力资源是否能被确认为资产应视情况而定,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状况并不相同,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力资源密集的企业应先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其次,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应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和具有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劳动能在今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带来超额利润,企业为取得这些人才所支付的代价一般有据可查,取得之后能在今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带来超出其他生产要素的利润,应该也可以确认为资产。对于企业的一般职员,虽然数量所占比重很大,但其取得时没有花费或花费很小,且流动性很强,可以不确认为资产。.实务操作上从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入手从可行性来讲
33、,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产生的数据主观因素较强,从目前中国的会计实务界的现状来看,将其施行还存在一定困难,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提出时间较早,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国内外学者们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中的财务会计相结合并进而得到实施成为可能。中国要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应从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入手,将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提供给信息需求者。.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计量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模型有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两种。历史成本是指为了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付出的代价,重置成本是指目前重置人力资源应该付出的代价。例如,在职人员离职的话,企业重新招聘发生的招募、选拔和培训费用。与传统会计相仿,历史
34、成本模型可以比较真实地记录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状况。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核算成本较低。向管理者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可以从历史成本信息开始。使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相关性。按照历史成本法,企业可以主要从三个部分计量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第一是人力资源的取得支出,即企业记录为了获取一项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招聘费用、选拔费用、定岗支出等。第二是人力资源的维护支出,即企业为了将其员工留在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资和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管理部门的支出等。第三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支出。指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上岗前培训支出,在职培训支出,脱
35、产培训支出等。对于上述三项支出中受益期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应予以资本化,核算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提供给企业的管理者。.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为了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需要,应该依据人才资源的不同特性,采用各种方法综合反映,一方面用货币方式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拥有量及其变动情况,另一方面用文字表述方式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状况、总体水平,对个别特别突出的,也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进行个别反映。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对企业的人才资源状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地了解。按照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信息。在高科技企业中,对于为企业带来主要经济收益的人力资源信息要予以披露,记录其
36、招聘、开发、维护成本;对于生产性人员,遵循经济性原则可以不进行反映。在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企业,要提供完整的档案资料,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信息。对内提供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限制,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特别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人才应单独分析其成本及创造的效益,确定投资收益率。对外报告人力资产的原值、摊销值、净值等数据,包括人力资源的动态流动等。对于这方面信息的披露可以参见文后所附的一张某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产变动表。对于初步实施的企业从对内报告开始,成本相对较低,与企业决策相关,不增加赋税,企业多乐于实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员人力资源会计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其操作的主观
37、随意性较强。会计核算方法更为复杂,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这就对会计工作者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组织实施,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更要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对于会计人员的培养要将高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高校的会计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的基础,因为高校教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是人力资源会计人员深厚理论基础的来源。当然,目前社会上对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的直接需求并不大,同时在所有的高校开设人力资源会计专业并没有必要,但具备人力资源会计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在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可以相应的开设人力资源会计这一课程,让即将步入
38、社会的会计人员具备一些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这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大有益处。.企业对会计人员从业之后的培养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会计制度在不断的更新,会计人员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应付现实中千变万化的会计业务。理论知识需要经过实践的论证,才能积累成为会计人员自己的经验。同时,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因此优秀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的培养需要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人力资源会计的训练环境,对人力资源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展开人力资源会计的试点工作美国著名的国内和海外的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通用电话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埃梅里航空公司、库比尔石油公
39、司。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方法进行了应用性探索。理论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对于中国的所有企业而言,在目前的状况下还不适于全面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因为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含量不同。但是如果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不是财务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企业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技能盈利,例如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 设计院,医院,学校等。这些单位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账面净值。单位具有人力资源信息,可以为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提供依据,应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人力资源信息。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社会经济环境的需求,在知识经济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推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评价一个企业盈利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仅仅依
40、靠现有资产概念已无法衡量,迫切需要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同时,先进的计量和技术手段的改变,尤其是电脑技术的发展,为大量数据的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手段。数学计量方法和计量模式的创新,也为有关价值的收集,记录,计量提供了新思路,使人力资源会计运用成为可能。但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需要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会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观念的改变。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不是“纸上谈兵”,要勇于创新。任何理论的运用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论证才能形成完善而有效的理论。参考文献:劳秦汉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概论中国财
41、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李宝元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廖洪会计理论及应用分析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谌新民 刘善民人力资源会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Luis R Gomez-mejia David B. Balkin Robert L. Gardy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Saudagaran internation accounting: a user perspective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王小英“关于建立我国人力资源会
42、计的思考”东南学术2002年第五期程淑荣“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辽宁经济2003年第二期原进兴 刘伟 刘燕妮“论企业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事业财会2003年第二期许英钒“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中国农业会计2003年第三期黄一鸣 罗勤 “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LIN Kai xie“Human resources accounting”.厦门大学学报 2001年第二期范年茂吴娓“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山西统计2003第五期王喜春吴燕“高校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构想”经济师2003 年第九期商英华曹成敏“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山东电子大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Dick GroteStaff Performance Advice for CPAsJournal of AccountingJuly 199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