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沐圣地儒风,品文化底蕴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济宁学院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按照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济宁学院校团委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各方面的文化才能有所表现,大力鼓励社团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三下乡” “校园十佳歌手” “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 “大学生
2、社团文化艺术节” “大学生读书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并且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查找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次调研工作主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兄弟高校经验学习等方式进行,其中问卷调查调查的院系包括文化传播系、教育系等 8 个系,并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 29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700 份,回收率 93.1,从中抽取 500 份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分析报告,最后形成本调研报告。1、对现阶段我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调查数据分析1. 校园物质文化现状( 1) 大学生对校园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情有独钟。接受调查
3、的大学生在回答“你对下列哪些校园文化活动比较感兴趣”问题时,有66.4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 , 有33.2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术科技” ,其余依次为“文化艺术”(51.4 %) , “体育竞技”(27.6 %) , “志愿服务 ”(29.2%) , “创业教育”( 34.8%) “素质拓展” (32.0%) “心理健康” (31.4%) “其他” (0.8%) 。可见, 大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情有独钟。(2) 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是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回答“你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问题时,82.0%的大学生选择了“提升素质,拓展能力” ,以
4、下依次为: “休闲娱乐,拓展社交范围”占74.4% ,“施展个人特长,才艺”占33.4% , “综合测评加分”占20.0 % , “无聊,打发时间”占11.8%, “交友”占27.6%, “其他”占0.6%。由此可见, 大学生多认为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是参与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 3)对于“你参加校园活动情况如何”问题, 大学生的回答多为“不经常”占69.6,回答“经常”的只占23.6%,回答“从不参加”的占6.8%。这说明还需正确引导同学参与校园活动。(4)在涉及“相比较而言,你更愿意参加”这个问题上。同学回答学校举办的活动占36%,回答本系举办的活动占30.6%,回答班级举办的活动占18.2
5、%,回答校外活动的占15.2%。(5)在回答“你对我校组织展开的学科专业竞赛及科技文化活动的评价”问题时。选择很满意的占10.6%,满意的占35.0%,一般的占49.2%不满意的占5.2%。2. 校园精神文化现状(6)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呈多样化。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回答 “对我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评价”(活动有“三下乡” “校园十佳歌手、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 “春季田径运动会、大学生足球联赛” “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问题时,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很满意” ,绝大部分选择了“满意” ,少部分选择了“一般” ,只有极少数选择了“不满意”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并追求文化
6、活动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所以济宁学院对此展开了调研,调研数据对日后文化活动工作展开形成了莫大的帮助。(7) 学生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评价一般。对于“你对我校校园活动文化现状的评价”这一问题, 10.2%的学生选择“很满意” ,32.2%的学生选择了“满意” ,4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9.2%的学生评价“不满意”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我笑校园文化活动现状评价一般。(8) 我校位于孔子故里,文化圣地,有优越的文化底蕴。在回答“你对我校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评价”这个问题时,很满意的占10.2%,满意的占29.0%,一般的占52.6%,不满意的占8.2%。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我校
7、文化积淀的基础。3. 校园制度文化现状(9)“你觉得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怎样” , 很丰富的占15.4%,一般的占52.2%,比较单一的占29.2%,很单一的占“3.2%” 。(10) “你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如何评价” ,水平和档次很高的占“7.6%” ,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水平和档次还行,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占69.8%,相当一般的占“19.8%” ,很差的占“2.8%” 。(11)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群众组织。 “你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评价” ,有10.8%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27.4%的同学选择了满意,5
8、2.8%的同学选择了一般,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满意。(12)校园文化活动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多选题) 这个问题时, 41.6%的大学生选择 “主题不明确”, 其余为: “宣传不到位,宣传形式不够吸引人”( 63.2%) ,“活动频率不适宜”( 38.85%) , “组织不到位”( 37.2%) , “其他”(4%)。(13)在回答“你希望学校增加哪些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选题)问题时,大部分选择了“社会实践”占59.6%,其余的有:“学术科学”占31.6%, “文化艺术”占39.4%, “体育竞技”占21.4%, “志愿
9、服务”占24.0%, “创业教育”占40.6%, “素质拓展”占35.6%, “心理健康”占35.6%, “其他”占1.8%。(14)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建议。在回答“你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该侧重于哪方面的活动,发挥何种作用” (多选题)问题上,“社会实践、实习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占76.4%, “生动有趣的娱乐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为主”占51.4%, “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以增加修养,增长知识为主”占49.4%, “特长培新等活动,以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占57.4%, “其他”占1.4%。济宁学院校团委专门针对这次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
10、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有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1.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主要是以大学理念为基础,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
11、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精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充分重视挖掘、提炼、培育体现我校历史传承、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的学校精神,新时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尚未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比较滞后,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2.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学
12、生为主体在长期积累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大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等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以行政管理为手段的约束性活动和措施比较多,缺少鼓励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成才,以及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兴趣及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此外,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设施、经费等方面支持与保障的力度不够。3.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大学
13、的文化特色是影响大学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4.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比较薄弱
14、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方式,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人参与到网络文化活动中来。网络文化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提供了新途径,但网络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校园各级网站建设缺少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各级特别是各部门的网站建设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互动性不强,缺少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精品网站和栏目,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文化活动贫乏,学校网络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强。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步伐济宁学院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建设富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
15、色的文化校园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是时代大背景。大学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大力开展文化创新。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团委的大力配合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16、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让最能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传播的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校确立了“加速发展,创新强校”的新时期发展战略,在大力弘扬校园文化的同时,提出了“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要求。同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系统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制
17、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供政策保障,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2.立足于学生视角,保障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凝聚育和弘扬,围绕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校情研究和优秀传统的继承,重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宣传与教育,重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内涵的挖掘、培育与弘扬,重视校园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构建,重视大学生的作用,展现校园大学生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同学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3.实施校园文化品牌工程,强
18、化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推行济宁学院式“团日活动” ,深化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的学风建设活动,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培育和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巩固提高班级学风挑应战、班级学风评估、学风特优班建设等成果,积极打造优良学风品牌。制定优秀文化品牌评选和管理办法,使优秀文化品牌的评选与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鼓励全校开展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和建设一批校、系主办的优秀文化品牌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批优秀科技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学生社团主办的社团优秀品牌活动,实现每一个社团有一项品牌特色活动。积极营造学院特色
19、文化品牌。鼓励各院系本着突出特色、有机协调的发展理念,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优势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4.加强平台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建设载体与活动平台,加强载体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课堂、网络、校园媒体、学术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载体和活动平台的建设,加强规划、指导与投入。特别强调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对网络进行合理利用,发掘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同学们
20、所熟知的平台,对校园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播。也要特别重视强化教育教学环节的文化建设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并使之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相结合,重视各级各类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的基地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引领、示范作用的渠道;要适应大学生生的特点与需求,创新载体,搭建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平台,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习总书记在第二次提到“中国梦”时,对文化的作用予以强烈肯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作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所以,努力做好学校文化建设这个“小文化” ,就能汇成中国梦里的“大文化” ,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握校园文化,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