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322201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中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古代诗歌阅读,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其基本要求有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有五点: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具体地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返回目录,“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指: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包含的具体意义,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作品语言的主

2、体风格及其艺术特色。“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分析作品中构思、谋篇、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分析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返回目录,本专题的考查有以下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材上看,古代诗歌阅读的热点是唐诗、宋诗、宋词、元曲以及其他古代诗歌。从阅读对象的题材看,高考所阅读的诗歌,一般以借景(或托物)抒情、且以淡化写作背景的短篇作品为主,其阅读难度为一般考生能够读懂,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从具体阅读

3、内容看,它可以是对诗句在诗作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也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综合评价。一般地说,每道试题都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不可能只从一两个角度泛泛考查。高考命题绝大部分仍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出现,且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开放性题目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较多,赏析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化,开放性试题将会进一步延续。,返回目录,温 馨 提 示古诗文阅读一直是必考试题,应作为复习备考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新课标的试行,主观题型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古诗词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些应引起我们复习时的重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考点一诗歌形象,考点精讲,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形象常常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都是诗歌情志的寄托。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往往有“冷”“热”之分,我们可以从形象的“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有一定的固定性,捕捉诗歌形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了解一些经典的意象,对鉴赏古典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返回目录,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注,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请简析之。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诗歌的要核。透过意象感受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深入解读诗词作品的钥匙。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这类题型答题时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

6、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返回目录,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 寒 有 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迷津欲有问”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问路而不得,反被嘲讽“以求见用”。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对应训练,首联写了落水潇潇,北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解析:主要抓住“雁”“风”等形象,这些景物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抓住本诗抒发了思乡之苦这一核心内容,即可找到做题的钥匙。,返回目录,考

8、点二诗歌语言,考点精讲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

9、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一)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返回目录,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0、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返回目录,对应训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11、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返回目录,“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解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显得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返回目录,(二)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12、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如:,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对应训练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别薛华注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

13、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薛华,与王勃同乡,也是密友。你认为首联两句中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返回目录,首联中一个“穷”字和一个“独”字,是本诗的“诗眼”,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三)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从风格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原样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14、自然。指诗句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平淡。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如陶渊明的饮酒。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的梦天。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返回目录,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登高。清幽。清静而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悲慨。

15、即悲壮、慷慨、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需要指出的是,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有多种风格。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返回目录,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

16、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返回目录,对应训练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干曲(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返回目录,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解析:这首诗是女子的问辞,描写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好问答。形式活泼生动,充分表达了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运用白描手法,把女子天真娇憨的神态生动地显示了出来,格调清新自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点三诗歌表

17、达技巧,考点精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是广义的概念,是指凡是能够使得诗歌的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富有凝练性、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释: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表达技巧”里面的最基本的元素,如比喻、比拟、借代、双关、衬托、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对偶、夸张、反复、互文、化用、委婉、叠词、倒装等辞格。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其中重点的方式是抒情和描写,而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而描写可分为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乐景写哀、

18、哀景写乐、诗画结合等等。常用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寄托、讽喻、联想、想象、铺排、象征、含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篇章结构方面,常用的术语及表达程式有:首句标目、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有总有分、以小见大、层层深入、伏笔照应、过渡铺垫等。语言表达技巧指的是语言使用技巧,如动态化的词语、语言应用上的“细节”、化静为动的本领、表示词语色彩的词语、表示作者的主观感受的词语等。鉴赏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考查类型是: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

19、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答:,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只提及其一即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20、然。,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然后结合象征手法的运用即可解读好本诗。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在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中回答“表达技巧”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表达技巧的几种不同的称谓。因为,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几种称谓混在一块使用;同时,几种说法的语意又有交叉的地方。所以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灵活选用。有的问题往往是多种技巧并用,所以,同学们

21、在回答鉴赏试题时,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要面面俱到。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整。特别是要结合诗歌里面的具体材料来分析,不要仅仅罗列鉴赏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审题时要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技巧”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对应训练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本诗颈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答:,返回目录,以动写静或

22、反衬。,解析: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真正超脱,不免生发难孤独愁苦之感。,考点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精讲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从整体上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包括诗中的文言词语以及所用的典故等。其中,对文言词语的词义理解尤为重要,因为古代诗歌中的一些词语跟现代汉语在意义上有很大差别,若不理解词义,便很难把握诗句表达

23、的意思。要揣摩作品的深层含义。诗歌创作讲究含蓄,讲究意蕴,因此,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抒发的感情往往不是直露的,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寄托,借助巧妙的艺术手法来传递,这就需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要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生活时代的产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故意拔高或贬低,更不要将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要力求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清楚作者,返回目录,所处的年代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读懂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要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

24、和主旨。就是说要在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遣词立意,品味作者如何营造意境,领悟出其中蕴涵的感情。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考查类型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等等。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25、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试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答: 再如: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在分析某一首诗歌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用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孤立的,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态度与观点。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

26、巧等外在形式之上的。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表达,二是间接表达。,返回目录,对应训练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 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注。要得一犁水足 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

27、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返回目录,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解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诗句的表述中得到答案,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对雨的态度不是怨恨风雨摧花,而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朝朝”“处处”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人间辛苦是三农”是抒情句,其怜悯农民的思想情感由此窥知。,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8、答:,返回目录,这首诗通过对故园菊的一问一答,表现了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之情以及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解析:从“边塞诗人”的身份、从“应傍战场开”以及从诗题“思长安故园”可知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之中,当时长安沦陷,作者思念故园,有收复失地之意。,临 场 技 巧本考点的应试需要做到以下3点: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的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清作者,根据诗人的生平来帮助理解诗歌。诗歌后面的注释也不容忽视。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这一思考步骤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可以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

29、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入点。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返回目录,题型一五言诗、七言诗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返回目录,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0、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返回目录,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山东卷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返回目录,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

31、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解析:答题要点:侧重抓住题干要求去体会写景的寓意,分析悠悠的流水的意象,把景与情结合起来作答。“红袖”是一个借代,由红袖凭栏思念的情景而触景联想,鉴赏诗歌要从诗歌题目入手,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此为切入点,才能准确理解和分析诗歌。诗歌理解:诗人在一叶孤舟上,慢悠悠,看似闲情逸致,我更理解为作者孤独无绪的状态,心事重重。此时,风紧,云飘飘随风浮动,

32、一丝寒意诉之清秋的来临。秋天是最让人思乡的季节,作者的心境正是孤独、空远,而这时不知谁家的女子似乎心事更重地在凭栏远眺。她在想什么呢?触动了诗人更深处的思乡心。,返回目录,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33、成的?请简要叙述。答:,返回目录,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返回目录,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

34、9年高考辽宁卷晚 泊 岳 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返回目录,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

35、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返回目录,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福建卷江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返回目录,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返回目录,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

36、回答问题。过 陈 琳 墓唐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袁绍庸碌,未能重用他;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下邳。霸才: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怜:爱慕。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诗人为什么“怜君”?答:,对型演练,返回目录,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本诗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除对偶外,颈联还运

37、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见到陈琳墓前的石麒麟埋没草中,联想到邺都铜雀台也荒凉地遥对暮云,暗喻了陈琳那个重视贤才的时代的消逝,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阙题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春与青溪长”的。答: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对三、四联进行赏析。答:,返回目录,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表现了“春与青溪长”,不时有落花随着流水漂来,花香飘散

38、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意思对即可),门朝山路,柳树深处是读书堂,清幽的光照在衣裳上,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闲适幽静的读书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返回目录,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答: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 法。 答:,返回目录,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返回目录,9.阅读

39、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答:,返回目录,“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或: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40、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墨葡萄诗徐渭注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

41、?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返回目录,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里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 请简述理由。 答:,“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题型二词、曲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

42、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阁。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返回目录,“想当年”,“到而今”。借代。,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想当年”,“到而今”。借代。,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43、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解析:鉴赏古典诗歌,要注意到以下几点:读题目,题目往往流露出作者写此诗的主要意图。复读注释,注释一般为必须,不影响答题,一般不注。辨识作家、了解所处时代及相关背景。细谈诗作,前后关照,综合考虑,做出答案。,返回目录,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 卷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

44、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返回目录,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

45、独特。,解析:由“嫩芽”刚生,“幼蚕”初孵可见为乡村初春之景,之后再按照诗句写春景的顺序去叙述即可。阅读诗歌要注意四读:读标题、读作者、读诗句、读注解。本诗把握作者归居的背景,结合对此句的内涵,再联系对乡村美好春景的再现,答案的理解就全面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安徽卷小重山 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 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 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

46、”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答:,返回目录,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