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earning materials 词语 理解 (讲义 +笔记 ) 主讲 教师: 张弓 授课时间 : 2021.09.23 粉笔公考 官方微信 Learning materials 1 词语理解 (讲义) 词句理解题 【理论要点】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中“某某”指的 /含义 /意思是 解题思路: 1.首先定位原文 2.首、尾: 把握整个文段中心 中间:联系前后文含义 即、“:”、“ ”、也就是说,重点理解之后内容 【例 1】( 2020 国家)“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上世纪 80 年代前后提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看上去,这是关于“形式 美”与“抽象美”之间内在联系的一
2、种阐述,实则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再 怎 么创新,再怎么放飞自我,都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吴冠中看来,抽象绘画就 像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 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 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艺 术才有根基,才能保持与观众的交流。 下列观点符合“风筝不断线”理念的是: A.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B.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C.艺术创作应当以生活为基础 D.艺术离开民众就失去了土壤 【例 2】 ( 2019 深圳)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 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 而蝉则惊
3、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 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 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 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顎、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 少出现。Learning materials 2 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上文“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句中的“结果”,具体是指( )。 A.蝈蝈战胜了比它强壮的蝉 B.强壮的蝈蝈战胜了弱小的蝉 C.鹰追捕到了柔弱的云雀 D.身材大的战胜身材小的 【例 3】 ( 2019 江苏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关于慢阻
4、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有可能导致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患者不能被及 时确诊。研究者请 192 位医生诊断一批中年患者,他们是长期咳嗽以及有吸烟 史 的男性或女性。在初次检查中,只有 49%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慢阻肺,而男性患 者则达到了 64.6%的诊断率。随后,研究者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这时 诊断率的性别差距缩小了,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文段中“刻板印象”指的是: A.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B.女性患慢阻肺不容易被诊断 C.男性由于吸 烟史导致患 慢阻肺 D.男性慢阻肺很容易被诊断 【例 4】 ( 2017 山东选调)据报道,微软的研究人员通过统计 1.28
5、亿人之间的 300 亿个电子信息后发布,“六度分离”理论是成立的。所谓“六度分 离”,就是说地球上 60 多亿人之间的任意两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建立 起联系。 对“六度分离”最恰当的解释是: A.信息的裂变式传播让我们在食指轻划触屏时,需要慎思量 B.这是一个“天罗地网”的时代,需要净化自己的虚拟空间 C.地球上 60 多亿人之间的任意两个人,最多通过 6 个人就能建立联系 D.与朋友建立圈子时刻提醒自己:圈诤友 不圈损友,传播正能量而不放大负效 应 Learning materials 3 【例 5】 ( 2020 江苏)每一页书中也许蕴含着各种心境情绪,让你时而唏嘘不已、痛哭流涕,时而
6、又情不自禁、破涕为笑。你打开一本书,又好似开启了 一条可以随意穿梭的时空隧道,瞬间拥有了一双可以御风的翅膀。每一页书中 还可能隐含着一场涤荡一切的头脑风暴、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打开它你可能 坚定如往昔,也可能瞬间大彻大悟。在书中,百年乃至千年前的先贤、天才与 你同在。在书中,你可以与古人窃窃私语,也可以与他们唇枪舌剑。而每当你 合上书页,你都不再是打开它时的自己 人不能两次打开同一本书。 下列说法与文中画 线部分意思最接近的是: A.每读一本书读者就可能穿越一次历史和现实 B.两次读同一本书时往往身处不同的时间空间 C.读书的感悟会随着心境和情绪的不同而变化 D.同一本书中包含的内容有时候给人
7、印象不同 【例 6】( 2017 江苏)说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依然是 一个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现实,人们自然而然将问题引向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一指向当然 是正确的,政府也沿着这些方向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类治理方案的一个问题 是,“远水解不了近 渴”。 作者引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短时期之内无法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C.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极大 D.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例 7】( 2018 陕西)近年来,“文化
8、+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 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 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 动 力 愈加强劲。 Learning materials 4 这段文字中的“化学反应”是指: A.文化事业与科技事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B.之前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 C.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 D.文化领域各行业借助科技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代词指代题 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 【例 8】 ( 2020 四川 )房
9、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理论上说,买房不是刚需,居住才是刚需,但为何“宁买房不租房”?这说到底还是因为权利: 人们不仅在买“产”,也在买“权”。对物权之上的受教育权、养老保障、医 疗等权利的需求有时比 居住本身还强烈。越是 人口流动大、业态更新快的城 市,这个问题越紧迫。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房屋租赁市场改革,正是抓住了这 一深层次的需求,尝试实现租屋供给不足和租屋赋权不足的双重解铃。 这段文字中“这个问题”指的是: A.租屋供给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 B.房价超出许多刚需的购买能力 C.对物权之上各项权利需求强烈 D.房子长期以来被视为增值手段 【例 9】( 2020 湖南 ) VR 技术是
10、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缩 写,近年来,我国的 VR 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5G 网络会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的仿真度、沉浸感和交互 性,这将促进虚拟现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末划横线的“这”指的是: A.中国 VR 技术的不断发展 B.VR 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C.5G 网络所带来的更完美感受 Learning materials 5 D.5G 网络商用范围的扩大 【例 10】( 2019 国家)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 。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 在共同体
11、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 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 德意 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 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 的对自然的感情。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A.热爱自然的感情 B.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C.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D.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例 11】( 2017 联考)目前新媒体的出版呈现出碎片化、标题化、娱乐化的趋势,内容杂乱,不成体系。这既和新媒体的内容展现方式以及人们的浅阅读 习惯有关,同时也是因为新媒
12、体的海量内容要在很短时间内处理,编辑力量跟 不上,顾 不上精耕 细作。一旦新媒体结束跑马圈地阶段,腾出手来开始培养自 己的编辑队伍,或高薪聘用传统出版业的编辑,那么,这种状况就会得到改 观。 文中画横线部分“这种状况”指的是: A.新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问题 B.人们的浅阅读习惯 C.新媒体编辑力量不足 D.海量 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Learning materials 6 词句理解 (笔记) 【 注意 】 学霸养成课 是 系统班补充课程 ,讲解小题型 或某些省份 不 考 的 补充题型 ,比如 山东 不考 的 片段阅读 ,学霸养成课就会 讲 。 本节课 讲解 词句理解题 。 词句理解题
13、【 注意 】 词句理解题 考情 : 1.提问 方式: 问 某个 词 、某个 句 子 代表的意思 ,如 : 这段文字中“某某”指的 /含义 /意思是 2.考查 范围 和题量 :国考、各省 省 考均有所涉及 ,即 有可能 考 ,但 它是个小题型 ,要考也就 考 1 道题 。 3.题目难度: 一般情况下难度不 高 。 解题思路: 一 、 首先定位全文: 1.首尾:通读全文,把握整个文段中心 2.中间:联系前后文含义 二 、 出现“即 ” “ : ” “ ” “ 也就是说”等标志 : 重点理解标志之后的内容 【 注意 】 解题思路 一 &二 : 1.一般情况 : 首先定位全文: 找到词句在文段中的位置
14、 ,类似语句填空题 。解题思路 根据 词句 出现的位置不同 而不同 ,但对文段都需要一定的了 解 。 ( 1) 词句在文段 首尾:通读全文,把握整个文段中心 ,类似 中心理解题 。 ( 2) 词句在文段 中间:联系前后文含义 ,即重点看词句附近的内容 ,帮助理解词句含义 。 2.特殊情况 : 出现“即 ” “ : ” “ ” “ 也就是说”等 这些 解释类 标志 ,说明出题人已经把线索放在你面前了 重点理解标志之后的内容 。 【例 1】( 2020 国家)“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上世纪 80 年代前后提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看上去,这是关于“形式 美”Learning
15、 materials 7 与“抽象美”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阐述,实则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再怎 么创新,再怎么放飞 自我,都不能远离现实生 活。在吴冠中看来,抽象绘画就 像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 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 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艺 术才有根基,才能保持与观众的交流。 下列观点符合“风筝不断线”理念的是: A.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B.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C.艺术创作应当以生活为基础 D.艺术离开民众就失去了土壤 【 解析 】 1.不难 , 先
16、读题干 , 定位原文 , “风筝不断线” 出现在首尾句 。 文段 “ 看上去 ” 非重点 , “ 实则 ” 才 是重点 , “ 它 ” 指代 “风筝不断线” ,冒号 为 解释标志 , 出现 我们说的特殊情况 , 看 冒号 之 后的内容即可 , “ 不能远离现实生活” 解释 “风筝不断线” 。后文 “ 在 吴冠中 看来 ”为 举例 说明 , 解释 “ 不能远离现实生活” , 故 “风筝不断线” 强调 “ 不能远离现实生活” , 同义替换 , 对应 C 项。 A 项 : 易错项 , “ 艺术来源于生活 ” 表述正确 ,但 “高于生活” 无中生有 ,文段并未提及 ,有的同学 根据 选项这句话 在生活
17、中经常听到 ,或者认为风筝在天上飞 就是高于生活 , 而锁定此项 ,但做题 要忠于原文 , 不要 想太多 , 排除 。 B 项 : “艺术的第 一目的” 文段未提及 ,选项无中生有 ,有的同学 感觉 这项很 对 , 记住 感觉不值钱 , 还是要看文段 , 排除 。 D 项 : “ 离开 民众” 和 “ 离开生活 ” 是两码事 , “ 民众” 指 人民群众 , 不是只有民众才有生活 , 达官贵人 、皇帝大臣 也有生活 , 如 : 芈月传 等宫斗剧 讲 的就是帝王将相 的生活 , 也不是民众的生活 , “ 民众 ” 范围缩小 , 排除。 所以做题不要 自行 臆想 ,要抓紧文段 。 【 选 C】 【
18、例 2】 ( 2019 深圳)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 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 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 多、Learning materials 8 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 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顎、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 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上文“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句中的“结果”,具体是指( )。 A.蝈蝈战胜了比它强壮的蝉 B.强壮的蝈蝈战胜了弱小的蝉 C.鹰追捕到了柔弱的云雀 D.身材大的战
19、胜身材小的 【 解析 】 2.词句理解题 ,要 翻译 “ 结果 ” 的意思 , 定位原文,“结果” 在文段偏后的位置 ,往前找线索 。 前文 主要论述蝈蝈 和蝉的故事 ,鹰和 云雀是 “ 就像 ”引出的 比喻 ,非重点 。 “ 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 ”强调 蝈蝈 和蝉 , “ 其结果 ” 也是论述 蝈蝈 和蝉 。前文看不出结论 ,看后文 , 强调 小的 蝈 蝈 一定能 战胜 大的蝉,对 应 A 项 ,弄清 蝈蝈 和蝉 谁大谁小即可 。 B、 D 项 : 与文意 相悖,排除 。 C 项 : 鹰和云雀 是类比的对象 , 在言语中心理解题中 ,类比的对象 一般 非重点 , 排除 。 【 选 A】
20、【例 3】 ( 2019 江苏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关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有可能导致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患者不能被及 时确诊。研究者请 192 位医生诊断一批中年患者,他们是长期 咳嗽以及有吸烟 史 的男性或女性。在初次检查中,只有 49%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慢阻肺,而男性患 者则达到了 64.6%的诊断率。随后,研究者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这时 诊断率的性别差距缩小了,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文段中“刻板印象”指的是: A.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B.女性患慢阻肺不容易被诊断 C.男性由于吸烟史导致患慢阻肺 D.男性慢阻肺很容易被诊断 【 解析
21、】 3.“刻板印象”出现在 首句 ,要把握全文 。 首句说明 “刻板印象”Learning materials 9 可能 让 女性患者不能被及时确诊, 说明 它 与女性有关 ,排除 C、 D 项 “ 男性 ” 。 B 项 : “ 不容易 被确诊 ” 对应 首句 “ 不能被及时确诊 ” , 是 “刻板印象” 带来的结果 ,而非 “刻板印象” 本身 , 也 就是说 , 正是因为 有这样的 刻板印象 , 女性才不容易被及时诊断 , 如 : 我对小红的刻板印象导致我没和小红结婚 。 我没和小红结婚 是刻板印象的结果 ,而非 刻板印象 本身 , 排除 。 A 项 : 如果 首句不能判断 ,可继续 读后文
22、 ,强调 医生感觉女性不太容易患病 ,选项 “ 可能性 较小 ” 即为一种 “ 刻板印象 ” ,当选 。 【 选 A】 【 注意 】 小孩子 说 腰疼 ,大人 反驳 “ 小孩子哪里有腰 ” ,也是一种刻板印象 。 【例 4】 ( 2017 山东选调)据报道,微软的研究人员通过统计 1.28 亿人 之间的 300 亿个电子信息后发布,“六度分离”理论是成立的。所谓“六度分 离”,就是说地球上 60 多亿人之间的任意两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建立 起联系。 对“六度分离”最恰当的解释是: A.信息的裂变式传播让我们在食指轻划触屏时,需要慎思量 B.这是一个“天罗地网”的时代,需要净化自己的虚拟空间
23、 C.地球上 60 多亿人之间的任意两个人,最多通过 6 个人就能建立联系 D.与朋友建立圈子时刻提醒自己:圈诤友不圈损友, 传播正能量 而不放大负效 应 【 解析 】 4.要理解 “ 六度分离 ” 的意思 。 文段 较短 ,通读 。 “就是说” 表解释 ,解释 “六 度分离” 的意思 , 比如 :某人和特朗普之间 最多 隔着 6 个人 , 任意两个人,最多通过 6 个人就能建立联系 , 同义替换 , 对应 C 项 ,选项即原文表述 。 A 项 “ 需要 慎 思量 ” 、 B 项 “ 需要净化自己的虚拟空间 ” 、 D 项 “ 传播正能量 ”均 无中生有, 与 文段无关 ,排除。 题目较简单
24、,不瞎想就不会做错 。 【 选 C】 【 注意 】 上述题目均考查词语理解 ,不难 。除了词语理解 ,在考试中还会 出现对 句子 意思的考查 ,即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 Learning materials 10 解题思路 三、出现“句子”,结合上下文,重点关注句子在文段中的含义。 Ps:有时候需要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 例题:如果有一天, 这个世界上的汽油都开采完了,那么汽 车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 注意 】 解题思路 三 : 1.出现“句子”,结合上下文, 重点关注句子在文段中的含义。 类似词语 出现在 文段 首尾或中间的 做法 。 2.与 词语 理解 的区别
25、点在于 : 有时候需要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 ,即对句子本身的含义要有一定 的 了解 ,否则解题可能会遇到麻烦 。 3.例题 : ( 1) 首先了解句子的本意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个典故 , 大概是说 ,有个人 很喜欢 皮草 , 觉得 皮草的 毛 很好看 , 爱惜皮草 的 毛 , 就把 有 皮草 反穿 , 毛在里面 , 皮 露 在外面 ,朋友觉得奇怪 , 皮都没有了 , 毛 怎么会存在呢 ,故 “ 皮 ”指 事物 存在 的基础, “ 毛 ” 指 依附 于基础 之上的事物 ,词语本意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 2) 文段 “ 汽油 ” 是基础 , “ 汽车 ” 是依
26、附于 “ 汽油 ” 之上 , 汽油都没了 ,汽车也 就不存在 了 。 【例 5】 ( 2020 江苏)每一页书中也许蕴含着各种心境情绪,让你时而唏嘘不已、痛哭流涕,时而又情不自禁、破涕为笑。你打开一本书,又好似开启了 一条可以随意穿梭的时空隧道,瞬间拥有了一双可以御风的翅膀。每一页书中 还可能隐含着一场涤荡一切的头脑风暴、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打开它你可能 坚定如往昔, 也可能瞬间大彻大悟。在书中,百年乃至千年前的先贤、天才与 你同在。在书中,你可以与古人窃窃私语,也可以与他们唇枪舌剑。而每当你 合上书页,你都不再是打开它时的自己 人不能两次打开同一本书。 下列说法与文中画 线部分意思最接近的是
27、: A.每读一本书读者就可能穿越一次历史和现实 B.两次读同一本书时往往身处不同的时间空间 Learning materials 11 C.读书的感悟会随着心境和情绪的不同而变化 D.同一本书中包含的内容有时候给人印象不同 【 解析 】 5.不难 。 方法一 : 画 线处 在文段结尾 , “ 人不能两次打开同一本书 ”可联想 到 耳熟能详的 黑格尔 辩证法 :人不可 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强调事物是运动 变化 发展 的 , 仅有 C 项 提及 变化 发展 , 不看文段也能猜到答案 , 当选 。 方法二 : “ 你打开了一本书 你都不 再 是 打开它时 的自己 ” 解释 首句 。尾句破折号表解
28、释 ,前后 是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 ,重点看后文 ,强调每次 打开同一本书 你都不再是打开它时的自己 , 强调 你变了 , 对应 C 项。 A 项 : “穿越一次历史和现实” 对应 文段 中间 对观点 的 解释 说明 ,并非题干句子的意思 ,排除 。 B 项 : “ 身处不同的时间空间 ” 中 “ 空间 ” 无中生有 , 比如 你今天在 这个直播 听课 ,今天 依然在这个直播间 听课 , 时间变了 , 但 空间没变 , 排除 。 D 项 : 指 不同的人对 这本书会有 不同 的 见解 , 即 谚语 “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 莎士比亚 ) , 强调 一本书和多个人的关系 , 但
29、文段强调一本书和一个人的关系 ,选项偷换概念 ,排除。 【 选 C】 【例 6】( 2017 江苏)说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依然是 一个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现实,人们自然而然将问题引向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一指向当然 是正确的,政府也沿着这些方向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类治理方案的一个问题 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作者引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想 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短时期之内无法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C.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极大 D.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做好长
30、期工作的准备 【 解析 】 6.不难 。 首先理解 “远水解不了近渴” 的意思 ,指 慢 的办法 救不了急 ,找 到 “ 慢的办法 ”是什么 即可 。 首句 “ 不够完善 ” 表述不好的事物 ,一般是提出问题 。 “ 这 ” “ 这些方向 ” 均指代前文 “ 法律法规 机制 ” , 提出对策 。尾Learning materials 12 句 “ 这类治理方案 ” 依然 指代 前文对策 , 强调对 策 “远水解不了近渴” ,故 “ 慢的 办法 ” 对应 前文 “远水解不了近渴 ” ,锁定 B 项 , “ 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 ” 对应“ 远水 ” , “ 短时间内可以完成 ” 对应 “ 近 渴
31、” 。 A、 C 项 : 均 仅强调短时间难 , 即 仅 强调 解不了 “ 近 渴 ” , 但 无法 体现主体 “ 远水 ” ,排除 。 D 项: “ 必须 ” 为 对策表述 , 本题不是中心理解题 , 而是词句理解题 , 题干“ 解不了 ” 强调问题 , 不 需要 找对策 , 排除。 【 选 B】 庄子 外物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 斗 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可乎?鲋鱼忿然作
32、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注意 】 1.“远水解不了近渴” 出自 庄子 外物 ,强调慢 的办法 救 不 了 急 。 同出典故的还有 成语 “ 涸辙之鲋 ” 。 2.译文 : 庄周家里很穷,去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说 :“好!我 要去 收 税了,等 我 收到以后,借给您三百 斤 ,好吗?” 庄周气得 变了 脸色 , 说 :“我昨天来 的时候 ,半路上听到有人 呼唤我 , 回头一看, 车辙里有一条 鲋 鱼。我问它 : 鲋鱼啊!您 是谁 呢? 它答 :我是东海 的臣子, 您可有一斗半升的水救救我吗?我说:好,我正要到南方 游说吴越的国
33、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 来营救你,好吗?鲫鱼气 得 变了脸色 , 说:我失掉了 经常陪伴我 的水,已 无法 生存, 只求你给我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命,你却说这么多废话 , 还不如到干鱼摊上找我 ! ” 解题思 路 四、面对难题,对比选项不能忘 【 注意 】 解题思路 四 : 面对难题,对比选项不能忘 。 对比择优 是言语的特色 。 Learning materials 13 【例 7】( 2018 陕西)近年来,“文化 +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 创意与科技创新不 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 字
34、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力 愈加强劲。 这段文字中的“化学反应”是指: A.文化事业与科技事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B.之前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 C.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 D.文化领域各行业借助科技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 解析 】 7.稍难 。 “化学反应” 在文段中间 ,要 读 前后文 。 至少可以看出 ,前后文均论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故 “化学反应” 强调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 B 项 : 论述 “ 文物 ” 而非 文段的核心话题 “ 文化 ” ,排除 。 A、 C、 D 项 均论述 文化与科技 , 核心话题全面
35、 ,要 对比选项找差异 , A 项 “相辅相成” 强调 二者 互相 帮助 、 C 项 也强调文化和科技的互相帮助 ,两项都是强调互相 的关系 ; D 项强调 文化 需要科技 。 方法一 : 回到 文段 找 是 单向 关系还是双向关系 。 文段 “ 文化领域 强劲 ”强调科技 帮助 文化 这一 单向关系 ,锁定 D 项 。 方法二 : 应试思维 , A、 C 项为同构项 ,意思相同 , 同构项较少作为正确答案 , 排除 。 【 选 D】 解题思路 五、代词指代题 1.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 2.重点抓前文的 核心话题 (主语,主题词) 【 注意 】 解题思路 五 : 代词指代题 近
36、年考查较多 。 代词指代题 通 过指代词指代 词句理解题的词句 , 解题方法与 非代词指代题 不同 。 指 代词如 :这 、 那 、 它 、其 、 该 、 此 、他们 、 我们 等 。 Learning materials 14 1.代词 前有指代 ,故 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 如果前面看不出来 , 再看其后 。 2.重点抓前文的核心话题 (主语,主题词) , 绝不是 “ 就近原则 ” ,所以还是要找 前文的 中心和重点 ,这也验证中心理解题是许多题 型 的基础 。 练习题:自疫情以来,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好像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投资 的热情,比如最近非常火爆的基金,很多著名的基金经 理人甚
37、至都已经开始出圈。 对此,有专家表示,疫情更大程度地影响了实体经济,更多人希望通过工作所得 之外增加一些财产性收入来补贴家用。 文中画横线处的“此”指的是: A.疫情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经济 B.基金投资非常火热并出圈 C.人们想获得一些财产性收入 D.疫情以来人们投资非常热情 【 解析 】 拓展 .“ 此 ” 在尾句 , 找 前文 重点 , “ 但是 ” 转折 之后是重点 , “ 比如 ” 之后是举例子 ,故前文重点 强调 好像 人们投资的热情 很大 , 对应 D 项 。 A 项 : 对应 首句 转折前 , 非重点 ,排除 。 B 项 :不能根据 “ 就近原则 ” 选答案 , “ 比如 ” 是举
38、例子 ,论 证前文 投资 热情 ,非重点 ,排除 。 C 项 :对应 “ 此 ” 之后 , 代词指代题不用 重点 看指代词之后 , 排除 。 【 选 D】 【例 8】 ( 2020 四川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理论上说,买房不是刚需,居住才是刚需,但为何“宁买房不租房”?这说到底还是因为权利: 人们不仅在买“产”,也在买“权”。对物权之上的受教育权、养老保障、医 疗等权利的需求有时比居住本身还强烈。越是人口流动大、业态更新快的城 市,这个问题越紧迫。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房屋租赁市场改革,正是抓住了这 一深层次的需求,尝试实现租屋供给不足和租屋赋权不足的双重解铃。 这 段文字中“这个问
39、题”指的是: A.租屋供给不足的状况普遍存在 B.房价超出许多刚需的购买能力 Learning materials 15 C.对物权之上各项权利需求强烈 D.房子长期以来被视为增值手段 【 解析 】 8.“这个问题”出现在文段中间 偏后 , 往 前 找重点 。 前文 提出 设问 ,“ 说到底 ” 表示 回答 ,有问有答 , 重点 关注回 答 。前文 重点是 “ 权 ” , 强调买房是为了 “ 权 ”。 仅有 C 项 提及 “ 权 ” ,当选 。 A、 B、 D 项 : 均未提及 “ 权 ” 且无中生有 , 排除。 【 选 C】 【例 9】( 2020 湖南 ) VR 技术是 Virtual R
40、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缩 写,近年来,我国的 VR 技术 不断发展,并在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5G 网络会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的仿真度、沉浸感和交互 性,这将促进虚拟现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末划横线的“这”指的是: A.中国 VR 技术的不断发展 B.VR 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C.5G 网络所带来的更完美感受 D.5G 网络商用范围的扩大 【 解析 】 9.读 提问方式 , “ 这 ” 出现在尾句 , 往前看 。 首句引出 “ VR 技术 ”这一话题 , 是背景 。 “ 这 ” 指代前文 “ 5G” , 而非 “ VR” ,因为 VR 是背景 , 且后
41、文“ 虚拟现实 ” 即 VR,不会说 VR 促进 VR,而是 5G 促进 VR,排除 A、 B 项 。 C 项 : 是 “ 提升 仿真度、沉浸感 ” 的同义替换 , 强调变得更好 , 当选 。 D 项 : “ 范围的扩大 ”对应指代词之后 ,排除 。 出现 指代词 ,越 往后看 越容易做错 。 【 选 C】 【 例 10】( 2019 国家)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 。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 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 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
42、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 同体的 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 的对自然的Learning materials 16 感情。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A.热爱自然的感情 B.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C.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D.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 解析 】 10.经典题 ,陷阱多 ,因为指代词多 。问的是尾句的 “ 这” , 往前 找重点 , 不要根据 “ 就近原则 ” 锁定 D 项 。 前文 “只有 才 ” 如 : 只有好好学习 ,才能上岸 , “ 只有 ” 和 “ 才 ” 中间是重点 , “ 才
43、 ” 之后非重点 ,故前文 “只有 才 ” 强调要树立 “ 这样的一种道德 意识 ” , 而非 “ 共同体的义务 ” 。 选项未出现 “ 这样的一种道德 意识 ” ,继续往前找 ; “ 这样的一种道德 意识 ”指代前文 指代词 “ 它 ” ,继续 倒推 ; 首句 “ 必须 ” 表对策 ,引出重点 , “ 即 ” 引导解释说明 ,非重点 ,故 “ 它 ” 指代前文 对策 。 所以“这”指代 对策 “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对应 B 项。 国考题 干扰项都 出得很讲究 。 A 项 : 对应 尾句 指代词 “这” 之后 ,排除 。 C 项 : 是第二句“这”的指代内容,和尾句 “ 这 ” 无关,排除
44、 。 D 项 : 对应“才”后的内容 , 非重点 , 排除。 【 选 B】 【例 11】( 2017 联考)目前新媒体的出版呈现出碎片化、标题化、娱乐化的趋势,内容杂乱,不成体系。这既和新媒体 的内容展现方式以及人们的浅阅读 习惯有关,同时也是因为新媒体的海量内容要在很短时间内处理,编辑力量跟 不上,顾不上精耕细作。一旦新媒体结束跑马圈地阶段,腾出手来开始培养自 己的编辑队伍,或高薪聘用传统出版业的编辑,那么,这种状况就会得到改 观。 文中画横线部分“这种状况”指的是: A.新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问题 B.人们的浅阅读习惯 C.新媒体编辑力量不足 D.海量 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Learn
45、ing materials 17 【 解析 】 11.最难 ,最不好理解 。 “ 这种状况 ” 在 尾句 , “ 改观 ” 说明不好 ,八成是个问题 , 当然 指代词不靠猜 , 还是 要往前 找重点 。 首句提 出 新媒体出版存在的 问题 。 之后 “ 同时 ” 并列两个 原因 , 是分析问题 , 尾句 给出对策 。文段是 “ 提出 问题 +分析原因 +对策 ” 结构 , “这种状况”指 问题。对应 A 项。 B、 C、 D 项 : 均对应 问题 的原因,而非问题本身, 排除。 如 :感觉最近 天气十分 潮湿 , 近期阴雨连绵 、没出太阳 ,等太阳出来了 ,这种状况就会得到改观 , “ 这种状
46、况 ”指 潮湿 ,而非 阴雨连绵 , 所以词句理解题一定程度上考查中心理解 ,要把握文段的结构 。 【 选 A】 【 注意 】 词句理解题 : 1.确定位置 : ( 1) 首尾:通读全文,把握整个文段中心 。 ( 2) 中间:联系前后文含义 。 ( 3) 出现“即 ” “ : ” “ ” “ 也就是说” , 重点理解 后文 。 2.特殊情况 : ( 1) 出现“句子”,结合 句子本身 意思理解 。 ( 2) 面对难题,对比选项不能忘 。 3.代词指代题 : Learning materials 18 ( 1) 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 如纠结再看其后 。 没事不要往后看 ,越看越错 。 ( 2) 重点抓前文的核心话题 (主语 ) , 而非 “ 就近原则 ” 【答案汇总】 1-5: CAACC; 6-10: BDCCB; 11: ALearning materials 19 遇见不一样 的自己 Be your better 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