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习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31854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湖心亭看雪习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2 湖心亭看雪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划分句子节奏【方法指导】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公/大笑乐” 。2 “也” “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3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4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去后/乃至” 。5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 “而” “然则” “故” “是故”等。6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 “夫” “若夫” “盖” “是以”等。7句首状语后要停顿。8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 “今/天下三分” 。9表转折意思

2、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5。(二)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1.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抓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出句中的关键字词。【基本要求】1.信: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2.达: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3.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方法指导】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3、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调整语序。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崇祯(zhn) 拏(n) 更定(gng) 一芥(ji)毳衣(cu) 雾凇(sng) 铺毡(zhn) 沆砀(hng d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2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大雪三日(名词作

4、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详见本课“考点链接”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

5、,万径人踪灭。(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余拏一小舟撑(船) B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 D是金陵人,客此(客居)(解析:C.“白”在这里代指酒。)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解析:A.还/再;B.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告别/另外;D.全。)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详见本课“考点链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6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11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1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

8、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 “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解析:D.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的烘托。)03 拓展阅读莲花洞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注释】 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六桥:西湖苏堤上

9、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挽:牵引。13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为:动词,是)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绝胜:远远胜过)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尝:曾经)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安:怎么)(解析:B.绝胜:景色最优美。)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10、15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亭轩豁可望” ;写石头,用“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16 “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4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附参考译文: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