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1归去来兮辞主讲 魏万兴【教学目标】1、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陶潜所述之志3、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辞官司的原因,体味作者鄙弃官司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背诵全文【德育目标】1、教导学生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质疑法 3、探究法【教具准备】1、多媒体(712 班) 、课件(712 班) ,录音机、磁带(16 班)【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放录神雕侠侣中的插曲归去来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远离那些许久不懂的悲哀想让你忘却愁绪忘记关怀放开这纷纷扰扰自
2、由自在那次是你不经意的离开成为我这许久不变得悲哀于是淡漠了繁华无法再开怀于是我守着寂寞不能回来啊涌起落落余辉任你采摘啊留住刹那永远为你开那次是你不经意的离开成为我这许久不变的悲哀于是淡漠了繁华只为你开怀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2要陪你远离寂寞自由自在二、简介作者及写归去来兮辞的原因东晋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由于他不愿受官
3、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余家贫,耕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县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
4、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司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三、从作序中得出辞官原因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四、解题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 “辞”是一种与“ 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
5、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 就是 “归去”的意思, “来”、 “兮”都是语助辞。五、放录音,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读音w yng zi min xi y zho go芜 飏 载 眄 岫 翳 棹 皋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3六、学生高声有感情朗读全文两遍七、根据课下注释自译,做到不看注释而能用现代汉语流畅地译课文1、一词多义: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振长策而御宇内
6、 (马鞭子)引 策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 策扶老以游憩 (扶着)2、词类活用: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动用法 使和悦、愉快悦亲戚之情话 悦:意动用法 以为喜乐乐琴书以消忧 乐: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3、名句名段:(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第二课时一、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自责: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写辞官归田的决心自恕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二、第二段、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归途抵家归家室内园中
7、田园生活心志交往出游出游所见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4三、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乐天安命四、讨论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很多人都认为陶渊明消极。其实看一个人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他弃官归田,是与官场决裂的表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性的扭曲。追求本性、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所以,不能说他意志消沉,消极处世。文中园田生活的日子是多么充实、惬意,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多么洒脱,多么富有诗意。可以说他辞官是执著追
8、求自己理想的表现。五、总结本文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弃与鄙视,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先赞美了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卒章显志:乐天安命。六、补充(历代对陶渊明的评价)1、萧统:渊明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才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敦能如此乎?(陶渊明集序)2、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
9、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mn(此字打不出,单人旁加“黾”字)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东坡诗话录)3、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4、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55、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10、”。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七、课外扩展: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板书设计】自责 抒情辞官归田自恕 自责自悔归途抵家归家室内归去来兮辞 田园生活 园中 自安自乐心志交往出游出游所见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5抒发感情 乐安天命 乐天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