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二)语 文 试 卷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8页,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第 二 部 分来源:学科网题 号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第一部分来源:学+科+网 Z+X+X+K 一 二 三 四第三部分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得 分第 一 部 分(1 5题 24 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6 分)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 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
2、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茂,依旧遗憾; ,还是遗憾。 世界上有不 ju( )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文段中加点的“憾”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 分)联系上下文,给文中拼音处填写恰当的汉字,找出文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 分)不 ju( ) 应改为 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应填写的一句话是:(2 分)2.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6 分)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对从政仍然有所期待的句子是 ,。须晴日, ,分外妖娆
3、。 (毛泽东沁园春雪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们应该尽量少一些对他人的抱怨抱怨别人 到你的生活,抱怨别人 到你的情绪,抱怨别人 了你的不快,抱怨别人 了你的隐私,等等。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其合理性,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和宽容,生活就会更简单、更美好。总分 核分人得 分 评卷人A.打断 影响 增长 暴露 B.打扰 刺激 增添 败露C.打扰 影响 增添 暴露 D.打乱 刺激 增长 败露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 分)(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每当海浪一排排涌起的时候,那映
4、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就像一片片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 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A. B. C. D.5.为迎接“423”全民读书日,春华中学组织开展了“读书进取圆梦”的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6 分)【活动一】班级计划举办“与经典对话”的读书沙龙活动。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2 分)答: 【活动二】班级开展“我参与,我快乐”成语接龙大赛,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2分)( )落花流水( )出类拔萃【 活 动 三 】 为 提 高 大 家 的 阅 读 兴 趣 , 感 悟 文 学 魅 力 , 学 校 文 学 社 团 拟 在 初
5、 二 年 级 组 织 “与文 学 对 话 ”的 读 书 活 动 。 下 面 这 则 通 知 有 两 处 不 恰 当 的 地 方 , 请 找 出 并 提 出 修 改 意 见 。 ( 2分 )答:1. 2. 第 二 部 分(622 题 46 分)一、阅读下文,回答 68 题。 (6 分)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得 分 评卷人通 知为迎接全市“读书进取圆梦”的阅读活动,感受文学魅力,提高文学素养,我社将于本周三下午在学校三楼阅览室举办“与文学对话”
6、的读书活动。请初二全体学生准时参加。2015年 3月 12日春华中学文学社6.用“/”划分下面词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1 分)醉 里 挑 灯 看 剑,梦 回 吹 角 连 营。7.说说“可怜白发生”一句中“可怜”的表达效果。 (2 分)答: 8.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塞外声”指的是雄壮悲凉的战歌。B “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了战士出征前庄严、肃杀的气氛。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梦境中激烈的战斗场面。D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二句可以看出作者最终实现
7、了率师北伐,统一天下的人生理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913 题。 (14 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 ,莫不贵重 。若以弹雀 ,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 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 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
8、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 ,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 ,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 选自贞观政要贪鄙【注释】明珠:这里指光泽晶莹的珍珠。 贵重:以之为贵重。 弹雀:弹击麻雀。 博:换取。殒:灭亡。 恣情放逸:纵情放纵享乐。 自贤:自己认为贤能。9. 甲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柳宗元。 (1 分)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 分)(1)斗折蛇行 斗: (2)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 甚: 11. 下面各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皆不能以此道求荣A不以物
9、喜 (岳阳楼记 )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以衾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 D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得 分 评卷人答: 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答: 13.乙文中唐太宗告诫群臣“明珠不可弹雀”的用意是什么?他的这一观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 答: 三、阅读下文,回答 1417 题。 (11 分)怎样读书顾颉刚 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
10、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
11、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我们读书,是要借书上的记载寻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时存疑。换句话说,要随时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析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相关资料。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勤于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能力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成了我们研究学问的一个载体了。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
12、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也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其之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其二,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
13、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既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缘故。(选文有改动)14. 作者围绕“怎样读书”这个话题,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3 分)答: 15. 选文第段中“显微镜”和“望远镜”各指什么?(2 分)答: 16. 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B.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C.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得 分
14、 评卷人D.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17. 文章开篇提出了读书“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的观点。你对哪类书有着“特殊兴趣”呢?是科幻故事、人物传记,还是散文游记、历史典籍或其他类别的书呢?请说说你的“特殊兴趣”及理由。(3 分)答: 四、阅读下文,回答 1822 题。 (15 分)二 的一户人家有三个孩子,大哥、二姐和小妹。小妹生下来,二姐就成了“二的” 。家里的事儿基本靠奶奶管,但奶奶年岁大了,脑子、力气都不够用。爸爸、妈妈都上班,还经常加班,顾不上家。大哥学习好,一直是学校的小干部,放学总是晚,回家就做功课。小妹还小,根本指不上,还得人哄她玩儿。二的自 然就成了家
15、里的主要劳动力。妈妈说:“二的,给妈把衣服收起来,天阴了。 ”爸爸说:“二的,给爸扶着梯子,爸爸看看房顶怎么还漏。 ”奶奶说:“二的,添把柴,别让火灭了。 ”邻家娘娘也说:“二的,来白菜了,快排队去。 ”后来连家附近的人也都叫她“二的” 。副食店的人看她提着油瓶子进门,便招呼她:“二的,打油来啦?”煤场的人远远看见她走过,会提醒:“二的,天凉了,你们家今年的煤还没买哪!”二的从来都是脆生生地答应着“哎,好嘞” ,然后麻麻溜溜地办了。临了,跟帮她的人还得周到地说声“谢谢您” 。奶奶没工作,对孩子是一碗水端平的。 “六一”节的礼物肯定是一人一份,过年的新衣服也是一人一身崭新的,谁过生日,前一天奶奶
16、都给包饺子催生,正日子打卤擀面条。大哥后来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奶奶那时候也老了,抱着大哥直哭:“我的大孙子啊,一年见不了一面了。 ”最后塞大哥手里一沓票子,那是奶奶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那时候面值最大的是 10 块钱的票儿。二的学习一般,但不至于倒数,高中勉强能考上。二的自己就说准备上中专,考不上中专就上技校。最后二的说,有的技校二年级就能实习领工资呢。爸爸妈妈说,咱家不指着你挣钱。最后,二的考上了中专,毕了业,在国企大厂的工会上班。第一个月领工资,二的连硬币都交到了奶奶手里。二的负责家里的采买,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大哥又在北京上学,奶奶治病也得花钱,二的知道家里不富裕。小妹学习比不上大哥,但也
17、不错。小妹刚上大学第一年,大哥在北京读博士,二的工作有两年了,奶奶就瘫床上了。那时候不兴请保姆,二的就成了照顾奶奶的主力。二的早晨起来先收拾完自己,再帮奶奶上厕所,给她洗脸、漱口、穿衣服,把早点和水摆到奶奶跟前,再去上班;中午回来接着帮奶奶上厕所,做午饭;晚上继续做饭,收拾。外地亲戚听说奶奶病了,来看奶奶。 “您瞧您老太太,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儿都是大学生,多有出息啊。 ”说话这功夫,二的正把沏好的茶递到亲戚手里,亲戚看到她,忙加上一句:“二的也这么能干懂事。 ”二的笑笑,到厨房忙活饭去了。后来大哥留在了北京某部委,娶妻生子。二的也结婚了,有了儿子。小妹大学毕业后,跟着男友出国了,在国外一连
18、生了三个孩子,那边请保姆挺贵的,爸爸妈妈间断着就去了十几年,得 分 评卷人帮着照看孩子。但爸爸妈妈一直不太适应国外的生活,觉得语言不通、寂寞,加上孩子们也都大了,就回来了。二的这时候也赶上单位改革,下岗了。二的就回家了,每天去看看爸爸妈妈。家里的生活不错,大哥和小妹都给家里寄钱,二的就给老两口做点顺口的,收拾收拾家,跑跑腿儿,还经常带他们去医院看病,已经快 80 岁的爸爸妈妈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过春节的时候,大哥一家子回来了,小妹和大家视频聊天,和家里每个人都说几句,小妹说,姐你最不容易了,爸爸妈妈全指你了。二的说,跟我客气啥,不是我爸妈啊?二的说了两句,就到厅里,忙活摆桌子上菜。最后换爸
19、爸和小妹聊天。一会儿,二的过来叫爸爸吃饭。就听爸爸对小妹说:“你记住,一定要疼中间那一个”二的一下子停了脚步,静静地待了一会儿,擦擦脸上的泪,喊:“爸,吃饭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18. 阅读全文,说说“二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答: 19. 文章结尾,爸爸对小妹说:“你记住,一定要疼中间那一个”请你结合上下文,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3 分)答: 20.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二的从来都是脆生生地答应着“哎,好嘞” ,然后麻麻溜溜地办了。答: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下面这句话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奶奶没工作,对孩子是一碗水端平的。答:
20、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时间的流动为主线,串起了“二的”由少年到成年的种种生活琐事,条理清楚、文脉贯通。B文章第二段对“二的”家庭背景的介绍,为下文“二的”对自己前途的“取” “舍”作了铺垫。C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这种语言风格也契合了“二的”平淡、平常的生活状态。D文章开头交代了“二的”得名的由来,后文中“二的”种种生活状况也表明了这个名字的另一层含义:憨厚、麻木、无可奈何。22. 文中的“二的”生活单调而辛苦。我们身边有更多像“二的”一样的人,用朴素的生活态度和金子般的心奏响着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主旋律。请你结合加着重号的文字提示和文章内容,说说你阅读
21、 本文后的感悟。 (3 分)答: 第 三 部 分(第 23题,50 分)23.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50 分)敬 畏 : 词 典 的 解 释 是 : 又 敬 重 , 又 畏 惧 。“百 度 百 科 ”给 出 的 解 释 是 : 敬 畏 , 是 人 类 对 待事 物 的 一 种 态 度 。 “敬 ”是 严 肃 , 认 真 的 意 思 ; “畏 ”指 “慎 , 谨 慎 , 不 懈 怠 ”。 敬 畏 是 在 面 对 权威 、 庄 严 或 崇 高 事 物 时 所 产 生 的 情 绪 , 带 有 恐 惧 、 尊 敬 及 惊 奇 的 感 受 , 是 对 一 切 神 圣 事 物 的 态度 。请以“敬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坚强要求: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不少于 600 字(写成诗歌不少于 20 行)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得 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