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315372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新年寄语让“民富”的阳光普照众生新年当有新气象。刚刚开篇的 2011 年,既逢“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有执政党 90 周年诞辰之庆。在这一年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地成为中国摆脱“发展陷阱”,迈进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发展不是空泛的口号,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涵必然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新时期,13 亿民众凝聚升华的共同心声,那就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乃国之本。“十二五”规划顺应民心民意

2、,紧紧围绕“民富”诉求,庄严承诺集中力量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的愿景既近又远。一方面,仅自 1978 年以来,我国 GDP 总额已经从区区 3645 亿元增至 2009 年时的 340507 亿元,增幅高达 93.42 倍,国家财政收入则从区区 1132 亿元增至 2009 年时的 68477 亿元,增幅高达 60.49 倍,而这种奇迹般增长打下的基础坚实有力,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另一方面,在强国、富民双重任务下,城乡居民收

3、入增速未能同步跟上经济增速,更不用说,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不断累积的社保欠账。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 2011 年社会蓝皮书内容显示,在收入增长乏力、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社保体系尚不健全等现实压力下,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普遍降至 2006 年以来最低水平。联结一体两面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行为。中国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改革在驱动要素逐渐实现市场化配置的同时,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几乎无可回避的、以追求 GDP 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增长模式,在不断刷新增长纪录的同时,日渐成为改革的对象。作为改革者,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

4、的现实,因为以民为本已经不仅仅关乎“如何谋发展”,同时也关乎“为什么谋发展”这一更为具体和现实的课题。为此,无论秉持理想主义或是实用主义,我们有理由期待和要求,自此新一年、新五年、新十年到来之际,让发展体现为更多阳光照进每一个看似微小、实则尊贵的人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资料来源:2011 年 1 月 4 日人民网党政新论“白天走讲干”与“晚上读写想”最近,在一次有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座谈会上,一位基层领导干部说:“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都较过去有了较大变化,许多急需掌握的知识还没有掌握,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还不会用,要当好干部,履行好职责,除了白天走、讲、干外,晚上还要读、写、想。”这番通俗而形

5、象的话,听来意味深长,引人思考。“白天走讲干”,这是干部的基本功。对领导干部来说,要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就要勤政敬业,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去了解情况,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涉及全局的大事、长期起作用的要事。“晚上读写想”,是“白天走讲干”的继续和延伸。一天繁忙的工作下来,回到家里,静下心来,坐在灯下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认真读书学习,潜心思考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得失,善于梳理和把握工作规律,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乃至更好提升“白天走讲干”的实际成效,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不仅

6、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读书学习,既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修养的需要。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既要能力强,又要境界高。而读书学习就是不断“充电”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的最好途径。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事实表明,读书不一定能当好干部,但不读书肯定当不好干部。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把学习看成可有可无,就不会把学习当做额外负担,就不会借口工作忙而放弃学习,也就会自觉摈弃功利思想,真正安坐下来,深入进去,用心读书,把业

7、余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上。领导干部要干一行学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新科学、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我们不懂、不熟的东西很多,即使过去懂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领导干部要时刻感到“知识恐慌”,对不断涌现的新兴知识、前沿理念要及时跟踪、深入了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工作上出错误、发展上走弯路。古人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学贵有恒,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才是真读书、善学习。我们的开国领袖们,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领导干部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要

8、发扬“钉子精神”,在“白天走讲干”的同时,坚持“晚上读写想”,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拿出一股挤劲,每天挤出一小时,读书十几页,天长日久终有所得;拿出一股钻劲,钻得越透,领悟越深,收获越大;拿出一股韧劲,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把学习当做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日不学就感落后。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资料来源:2010 年 12 月 20 日江西日报人民论坛“能者多劳”与“劳者多能”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

9、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这里不妨深究一步:“能者”的能力水平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平时的“多劳”,是以“劳者”也会“多能”。有的人因为自己比别人多干了一点,少歇了一会,就感觉吃了多大的亏,牢骚满腹,啧有烦言:“这种事为什么总让我去干?好活怎么总就轮不到我?”有的人因为自己少干了一点,多偷了一回懒,就以为占了多大的便宜,沾沾自喜,轻松惬意,久而久之因缺乏行动力而“不堪重用”。凡此种种,皆在于不懂得“劳者多能”的真义。劳动是人类最好的启蒙老师之一,人们所掌握的很多知识都源于劳动。论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有位官员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圣人孔夫子为什么这么渊博,样样

10、都会?”子贡回答:“那当然,老师是天生的圣人。”这段对话传到孔子那里后,他纠正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出身贫贱,什么事情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所以懂得了世间的人情事理。印度哲学家JC库马拉帕曾说:“劳动之于提高才能的关系,就像食物之于人体的关系。”“劳”与“不劳”,“多劳”和“少劳”,是决定一个人能力强弱和作为大小的关键因素。在“劳”这个问题上的小小差异往往造成个人成长进步的巨大差别:闲者多庸,劳者多能。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课堂和沃土,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躬身实践、只有经常“多劳”,我们才能比别人多出学习锻炼的时间,多出经受考验的机会,多出展示才干的舞台。

11、这也是对多干活、多出力、多流汗的潜在回报。经历造就能力,一切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能者”无不是从“劳心”和“劳力”的艰苦中磨练出来、超越出来的。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成为“能者”,就必须经历“多劳”的辛勤与付出。“多劳”是实现“多能”的必要条件。越多做,越能做。有时候,“劳者”也未必“多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劳者”的心态不平、学力不强。有些人对一些繁重工作事务,第一反应是推脱逃避,习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干起活来态度很消极、不高兴,畏难情绪相伴始终。抱持这样的心态,再好的锻炼、成功机遇都

12、会滑过。有些人担起了繁难工作,却是“有手无心”,循规蹈矩,只求完成任务,不去想有没有更巧妙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能不能优化程序整合环节,怎样才能出新出彩。干事不开动脑筋,不爱钻研琢磨,能力不会不请自来。不甘于平庸无能,就只有甘于“多劳”,乐于“多劳”。冀望于不断增长才能、成长进步,就应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资料来源:2010 年 12 月 6 日人民日报社会思考 中国主流价值并未沦陷摘要:当代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不能看平时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而是得看扎根于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念是什么。就像奥运火炬传递时激起的爱国热潮,汶川、玉树地震后全民救援的民族情怀。在触及内心的根本理念

13、后进行的本能反弹,其实才是真正的主流价值。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在互联网世界中,国人的价值观更是杂乱。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刻遭到社会的谴责,这说明尽管对权钱的迷信已经扭曲了某些人的灵魂,但是中国社会尚清楚什么应该嘲笑与抨击。再比如,有年轻女子说出“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壮言”后,立刻引发激烈的争论,而多数人都唾弃她,以至于这个女孩想博一时名声进军娱乐圈,但娱乐受众根本不接受。这些都说明尽

14、管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已冲击了国人传统生活方式,但中国社会并未完全被拜金主义所左右。中国人必须有这样的自信。社会的主流价值许多时候都很难被当世人看清。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以来,在美国流行的嬉皮士文化、性解放运动,还有风起云涌的青年组织,接着又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兴起对社会爆发愤怒的“摇滚文化”。那时,这些运动及思潮充斥着几乎所有美国媒体与社会舆论,连当时的几位美国总统都与娱乐圈有染,很多美国人都担忧,美国的价值观被完全颠覆了。但历史却证明,那些看似风光的文化存在只是沧海一粟。到了 21 世纪,美国主流价值依然屹立不倒。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大有主宰中国主流价值之势的互联网文化,应该也会重蹈美国上世纪六七

15、十年代那样的覆辙。虽然互联网文化的崛起,对于价值观多元化起着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中,抱怨、发泄、恶搞、低俗确已对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人们通过生活、协作、迁徙、摩擦、融合等各类的民族深化过程,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价值观惯性。在这种价值观惯性中,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根基。3000 多年的历史演化,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变迁引起的价值观共鸣,都在强化这种主流根基。比如,宋代以后,人们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化了古人“舍生取义”的主流价值。这种“舍生取义”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

16、又得到进一步强化,转化成了1949 年前的革命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此起彼伏的爱国主义及理性的民族主义。由此看,当代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不能看平时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而是得看扎根于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念是什么。就像奥运火炬传递时激起的爱国热潮,汶川、玉树地震后全民救援的民族情怀。在触及内心的根本理念后进行的本能反弹,其实才是真正的主流价值。这种主流价值观的本能反映,是最真实的、毫不加修饰的。正如有人说,别看中国人平时吊儿郎当,一到危难,优秀品质自然会出来。所以,别太“捧高”现在的浮华与喧嚣,我始终相信,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不朽的,能撑起中国人最

17、坚固的精神脊梁。(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资料来源:2010 年 12 月 20 日环球网基层声音有感情才有干事激情日前下乡调研,一位乡党委书记说:“一个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做起事情来就没有激情,工作肯定搞不好”。感情与激情被这位基层干部赋予如此的含义,笔者不禁为之感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对老百姓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要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对事业的高昂激情。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的感情和立场发生了偏差,个别人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正当诉求不以为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能拖就拖

18、、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放就放,常常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简单问题拖成复杂问题,个别问题拖成群体性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群众缺乏起码的感情。正是因为对群众缺乏感情,所以群众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对服务群众、维护并增进群众利益的工作就缺乏激情,缺少责任,不讲效率,甚至以权谋私,违背民意。人心向背,历来都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性因素。人民群众是我们立党和执政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和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牢固、党的事业长治久安。而要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自觉

19、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创造幸福作为自己矢志不渝、始终如一的人生追求。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基层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实现改革的宏伟目标,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着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倘若缺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落实各项举措就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便是正确科学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走形变样。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对党的事业的激情,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在勤政为民,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绝不是无关紧要,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事关顺利推进改革发展大业的关键问题。只有对群众有感情

20、,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充满激情,才能切实体会到群众的难处,才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真正解决群众最实际、最关心的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资料来源:2010 年 11 月 11 日宁夏日报干部修养“吃亏精神”可贵最近,随着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的上演,剧中吃亏歌唱响中原大地:“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这首吃亏歌颂扬的是李天成带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村庄,带出了清风和谐的风气。由此,笔者感悟道:领导

21、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应该弘扬“吃亏精神”,像李天成那样开创一片新天地。这里讲的“吃亏”,是为群众谋利益、为推动各项工作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说到底,这首吃亏歌唱的是党的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明知前面存在艰难险阻,但仍不怕“吃亏”,冲锋在前,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国家建设时期,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勇于“吃亏”,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参加建设,自愿过艰苦日子;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淡泊名利、甘愿“吃亏”,自愿降衔、降级,被毛泽东表扬为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模范公仆孔繁森不怕“吃亏”,两次援藏,在高原立志:“是七

22、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以身殉职,英名永传后世。叫响“吃亏精神”就要树立宗旨意识。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为推动工作而在个人利益上“吃亏”当做责任和义务,在“吃亏”中沉淀自己,磨砺自己,升华自己;在吃亏中让群众有“民富之实”、“民享之乐”、“民安之感”,真正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叫响“吃亏精神”就要坚持廉洁奉公。要在事业中养成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名利、金钱、美色面前,去贪念、戒私欲、不攀比,始终坚持秉公用权。叫响“吃亏精神”就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介意环境的艰难困苦,扑下身子埋头苦

23、干,在荒原上坚守孤独,在闹市中享受寂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一帮人、带动一群人,像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发光发热,将党的事业向前推进。其实,“占便宜”与“吃亏”都不是绝对的。有的党员干部与群众争名争利,占尽便宜,有的甚至不惜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最终沦为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不愿“吃亏”却偏偏吃了大亏。而有的党员干部淡泊名利,一生清贫,牺牲自己利益,顾全集体和大局利益,却拥有了崇高的名望,受到干部群众尊敬爱戴。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我们要像李天成那样高唱吃亏歌,唱出人民公仆的精气神,唱出党员干部的崇高境界!资料来源:2011 年 1 月 4 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经验交流企业文化“六个有”

24、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并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具体的,可以通过“六个有”来展现。有追求。有追求才能让人振奋。对企业而言,追求就是为办成什么样的企业、带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而制定的目标,它反映了企业的价值理念、发展目标,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目标追求,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在起步阶段虽然规模不大,却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企业巨头,是与企业追求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密不可分的。有标识。有标识才能让人认得。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集中体现,是一个企

25、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种形象符号。人们往往是首先通过标识来直观认识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因此,企业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标识。好的标识能为企业文化锦上添花。可以说,越简单、越具有文化内涵的符号越能打动人,越容易让人认识并记住。有活动。有活动才能让人快乐。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一个企业只有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竞赛活动等,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才能在给员工带来快乐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的企业不仅有艺术团队、运动团队,还有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企业小报、企业杂志等,并经常开展诸如“十佳员工”、“十佳案例”、“十佳服务”、“十佳感动瞬间”等评

26、选活动。正是有了这些活动载体,企业文化才得以生动展现。 有故事。有故事才能让人感动。理念的东西只有通过通俗化的故事才能吸引人,高深的东西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说才能说服人。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愚公移山故事,让亿万人民记住了做事要坚韧不拔、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因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要通过能够打动人的故事来展现。故事应与当地历史文化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真实感,从而为人们所认同。 有典型。有典型才能让人信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是最有说服力的。典型犹如企业的“灯”与“火”,“灯”可照路,“火”可暖人。树立一个好的典型,可以使员工学有榜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树典型是企

27、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展示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使员工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不懈追求;而且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为企业发展壮大献计献策。有品牌。有品牌才能让人满意。品牌中最重要的是服务品牌,它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包括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在实践中,有的企业把服务细分为基本服务、增值服务、情感服务、成长服务、前瞻服务、济困服务、应急服务等,在每项服务下面还有若干小项。正是有了这些具体的服务内容,才形成了企业的服务品牌。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奉献给社会的主要是产品与服务。通过服务,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而且可以展示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资料来源:201

28、0 年 12 月 6 日人民日报廉政建设清廉是一种享受日前,笔者随市城建局干部探访省第六监狱时发现,一些因贪腐落马的高官经过监狱规律的生活,脂肪肝和“三高”等病状消失,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这就告诉我们,没有了贪欲邪念带来的心理压力,过上正常人有规律的生活,就能赢得健康。也从反面证实,清廉才是真正的享受。享受是指能给人带来舒适感、幸福感的心理体验。 追求享受,可以说是人的基本需要。只是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可能有人会说,清廉意味着严于律己、甘于清贫,有着太多的自我约束,怎能说是享受呢?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清廉,是要求人们严格操守党纪国法和人德,这和提高生活的舒适、幸福指数并不矛盾。清廉,可

29、以享受到尊重。赢得他人尊重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幸福体验。而领导干部只有廉洁从政、正派做人、公道做事,才可以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崇和拥戴。像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人民好公仆的美誉,是花钱买不到,别人夺不走,也是任何物质享受不能比拟的。而像文强一类贪官污吏,虽然在位时把自己的“享受”高架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而为所欲为,最终换来的只能是大众的深恶痛绝。这就是他们下马时民众鸣放鞭炮欢呼庆祝的理由。所以说,不保持清廉,就无法享受被尊重的感觉。清廉,可以享受到坦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没有非分之想,不贪分外之财,工作时淡定自若,休闲时轻松踏实,也就是说饭不“好”

30、(不像贪官那样吃山珍海味)却吃得香,觉不“美”(不像贪官那样嫖妓养妾)却睡得甜。这种坦然的日子才是有滋有味、其乐无穷的。而那些贪官污吏,一边是欲壑难填的邪念难以自控,一边是惊悸于东窗事发的精神折磨,怎么可以享受到安逸轻松?许多贪官被举报查处后才发出如释重负的感叹,走进看守所或者刑场终于幡然悔悟,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精神上的轻松舒畅对于人有多么重要。清廉,可以享受到健康。国外很早以前就有关于医学专家对贪贿官员和廉洁从政者健康和寿命状况对比研究的报道,发现有腐败行为者更容易诱发癌症、抑郁症、脑溢血、心脏病等,因而得出了“廉增寿”的结论。道理很明白,那些贪官整天忙于争权夺势的勾心斗角,忙于花天酒地

31、的醉生梦死,忙于朝秦暮楚的畸形情欲,身体的各个部件被疯狂折腾、严重透支着,不过早地发生故障才怪呢!清廉是最好的享受。只有为政清廉者,说话才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百姓才会服气,自己才可顺气。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自觉接受法纪和道德约束,享受清廉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资料来源:2010 年 12 月浙江宣传半月刊人生感悟人生九件事人生不能等的三件事: 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自然理所应当。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二、行善。行善等不得发达之时,等不得日进百金之日,最穷的人也能行善。

32、只要利他,凡事皆善。行善要及早。三、健身。身体不是永动机,对身体的修补、建设统称健身。使之健,而非使之衰。健的方法很多,有时要饱一点,有时饿一点;有人泡脚,有人沐头。要像爱护公家的一草一木那样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身体觉得自从跟了你没吃亏。健身不能等。人生不能怕的三件事:一、年龄。有人恐惧年龄,这是可笑事情中最可笑的事。年龄大,说明你是赢家。人活着,比树活着难度大得多。能顺利地活下来,是万幸之幸,怎么能恐惧年龄呢?恐惧年龄的人有一点点虚荣心,但他早晚会知道活着已是上帝的恩赐。对年龄,要变怕为爱。二、孤独。人是群居动物,看电视、打麻将、聊天都为摆脱孤独。然而孤独可以清心,可以宁神。人总有孤独的一刻,

33、在茫茫人海中照样孤独。做大事更要适应孤独。能孤独而会交际,才是活力的象征。孤独之独,是独立、独有、独享,要变怕为亲。三、未来。怕未来的人不在少数。怕未来是不知道应该怕什么,先怕一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样东西中,能把握的只有现在。虽然“现在”也在转瞬即逝,但毕竟在掌控中。内心强大的人好比过独木桥的人,只要走好眼下这一步就可以了,别想下一步。未来无须怕,因为还未来。人生不能悔的三件事:一、工作。人之所以做当下这一种工作,乃是逢缘而成,在偶然之中包含铁定的必然。工作是什么?是饭碗,是话语权,是跻身世间的位置,是报答社会的机会。在怨恨中工作比吸烟酗酒的毒性还大。努力工作而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是福分。居什么岗位都不必后悔。二、机遇。如果没有抓住机遇,相当于这个机遇并不存在,悔没有用。有用的是,机遇变身再来时抓住它。谚语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没有天天遭到机遇的人,也没有一辈子遇不到机遇的人。另外,谁知道当年没抓住的机遇是祸是福呢?沉实笃定的人,对什么事都不悔。三、出身。出身所代表的不光是父母,还有童年与乡土的一切。有些虚妄的人常后悔自己没生于深宅大院。父母给了孩子一条搏天下的生命,这已是万分难得,其他的要靠自己去闯。上帝看重那些生于艰难、手脚并用打天下的人,从不垂青常常后悔的人。资料来源:2010 年 2 月广州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