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11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天 然 林 资 源 保 护 工 程 2010 年 中 央 预 算 内 和 省 级 投 资 云 南 省 镇 雄 县公 益 林 建 设 项 目1.2 项目负责单位:镇雄县人民政府1.3 项目负责人:张进(镇雄县人民政府县长)1.4 项目建设单位:镇雄县林业局1.5 法人代表:杨远湘(林业局局长)1.6 项目设计单位:镇雄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1.7 项目建设规模:公益林建设项目总规模 30000 亩。其中:人工造林 10000亩,封山育林 20000 亩。1.8 投资概算: 项目总 投资 34
2、0.30 万元。其中:中央投 资 272.00 万元,省级投资 45.35 万元,地方配套投资 22.65 万元,自筹 0.30 万元。2 项目区基本情况2.1 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著名赤水河发源地,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东、南分别与四川的叙永和 贵州的毕节市、赫章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彝良县、威信县相连,东西长 99 公里,南北宽 54 公里,国土总面积 3696 平方公里,全县辖 28 个乡镇,县城所在地乌峰镇。2.1.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全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中部较平坦。由于河流切割,谷峰相间、起伏崎
3、岖,最高点海拔 为以古 镇的嘎麻大山,海拔 2416 米;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2低点海拔为罗坎镇的白水江大滩,海拔 630 米。项目区地处镇雄县的西南和西北方,谷峰相间、起伏崎岖,是 镇雄县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2)气候镇 雄 县 属 暖 温 带 季 风 山 地 气 候 。由 于 冬 半 年 受 准 静 止 峰 的 影 响 ,境 内 低 温阴 雨 连 绵 ;夏 半 年 处 在 太 平 洋 副 高 压 线 边 沿 ,雨 水 充 沛 ;全 县 东 半 县 干 旱 ,西 半县 湿 度 较 大 ,全 县 年 均 气 温 11.3,年 降 雨 量
4、 8001400mm,相 对 湿 度 84%;年 日 照 1340 小 时 ,日 照 率 仅 为 34%。日 照 少 、雨 水 多 、气 温 低 、霜 雪 、凌 冻 严 重是 镇 雄 县 突 出 的 气 候 特 点 ,项 目 区 气 温 低 、雨 水 多 、霜 雪 和 凌 冻 天 气 突 出 。(3)土壤镇雄县土壤为石灰岩、砂岩、泥质页岩和玄武岩等母岩发育而形成的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性土。黄壤居多,分布广,占土壤总面积的50.2%,垂直分布规律为黄棕壤:海拔 2100-2400m;黄壤:海拔 630-2100m;紫色土和石灰土为岩性土,在境内从高至低海拔均有分布。(4)河流水系镇雄县地处
5、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有大小 14 条河流。分三个水系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流入长江(西北部的五德河从罗坎汇入白水江,东北部的雨洒河从花朗汇入赤水河,东部的的翟底河流入乌江)。2.2 林业用地概况根据 2008 年镇雄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初步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5543970 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2474829 亩。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 1046664 亩,占 18.69;疏森林 456 亩;灌木林地 1280029.5 亩,占 23.1;未成林造林地 34457 亩,占 0.6;苗圃地 220.5 亩;宜林地 113002 亩,占1.7。林木 绿化率为 42.39。2.3 森林类型及植物
6、种类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3镇雄县的森林植被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境内森林界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植被类型及其复杂。在海拔 1000m 以下的河谷地区,人口稠密,人为活动频繁,气候较热,植被以稀树灌丛及柑桔为主的经济林区;从 1500m 至 2000m 属暖湿润区,原有的湿润亚热带 森林已大部分消失,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带;1500m 以上具有冬冷夏暖, 终年湿润的特点,分布着典型的暖性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森林类型 :森林类型主要有暖性常绿阔叶林、暖性常绿针叶林、
7、暖性小径竹林、暖性大(中)径竹林、寒温性竹林、松栎混交林、稀树灌木草丛、人工经济林等。 主要植物种类:镇雄县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 150 余科,约 2300-3000 种。乔木树种有:峨嵋石栎、木瓜红、华榛、水青树、珙桐、峨嵋栲、槲 栎、桦木、木荷;人工栽培乔木有:杉木、檫树、泡桐、华 山松、柏树等。经济林树种有:漆树、桑、梨、杜仲、茶、核桃 、板栗、柑桔、 樱桃、李等;灌木有窄叶珍珠、峨嵋蔷薇、滇榛、八仙花、火棘、杜鹃等;草本主要有:蕨类、火草、金茅、白花三叶草、金发 草等。 详见项 目区林业用地概况(下表)。 2.4 社会经济状况镇雄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汉、苗、回、彝 杂居的山区县,全县辖
8、 28 个乡镇, 244 个村(居)民委员会,5232 个村民小组。2009 年全县总人口1391900 人,人口密度为 377 人/Km 2。2009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406119 万元,地方财 政收入 33878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75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53 元,人均有粮 237 公斤。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2536 公里,公路密度 688m/ Km2。28 个乡镇均通车和开通程控电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4项目区林业用地概况表单位:亩林业用地项目乡( 镇) 总面积 合计 有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 新造林地 无
9、林地 苗圃地县合计 5543970 2474829 1046664 1280029.5 456 34457 113002 220.5盐源镇 220230 92011.5 30268.5 61743 木卓乡 129690 47926.5 18985.5 28509 432 芒部镇 213525 94753.5 44479.5 45469.5 4302 花山乡 267225 147561 28837.5 87918 4390.5 26415赤水源镇 244440 106657.5 49036.5 54076.5 493.5 2919杉树乡 240195 182190 123733.5 45024
10、19.5 10365果珠乡 128550 52606.5 4242 46081.5 627 1661牛场镇 240945 125625 35836.5 83265 1608 4915.5五德镇 287265 99819 18579 7840 483 4917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项目乡镇 行政村(居)民委员会 总面积 总人口 人口密度 人均有粮 农民人均年 收入 备注统计单位 个 Km2 人 人/Km 2 公斤 元/人县合计 244 3695.98 1391900 377 258 2153盐源镇 10 146.82 40608 277 356 1982木卓乡 7 86.46 30705 355
11、288 2038芒部镇 9 142.35 48631 342 360 2215花山乡 6 178.15 27208 153 413 2314赤水源镇 10 162.96 61120 375 268 2089杉树乡 6 160.13 18479 115 605 2358果珠乡 5 85.7 39028 455 371 2289牛场镇 9 160.63 42773 266 290 2170五德镇 13 191.51 70345 367 268 2165根据镇雄县统计局编制的2009 年镇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统计,2.5 生态环境建设现状2.5.1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镇雄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12、,在县委、政府及县林业局的长期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随着长防工程、生态工程、 绿 色扶贫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干果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镇雄县的林业得以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镇雄县公益林建设全面展开,目前已完成人工模拟飞播造林 109531 亩,封山育林 210000 亩,人工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5林 35374 亩,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标志碑牌。主要造林树种有杉木、柳杉、漆树、檫木、元宝枫、黄柏、慈竹、方竹、筇竹、斑竹等。公益林建设实施效果较好,成绩显著,增 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效益
13、、社会效益日趋显著,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5.2 经验及存在问题(1)经验加 强领导,落 实责任,强化管理。县成立天保领导组、成立天保办公室负责全县的天保工作;领导重视、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计划任务,把任务落实到乡镇主要领导身上和山头地块;在生产中实行技术承包,由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分片对公益林建设的地块实行技术终身负责制。县 、乡镇领导 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天然林保护工程,形成齐抓共管、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的良好局面,树立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大局观念,干部群众实施公益林建设热情高涨,工作深入扎实,务求实效
14、,为 2008 年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公益林造林建设中实行机制创新。即由造林户承包造林,实行苗木、造林质量等的承包,即第一年造林检查合格后支付费用的 50%,第二年检查合格支付 30%,第三年经检查验收达到设计标 准后再支付余下的 20%;县、乡镇都建立技术档案,逐块建档,由专人负责。(2)存在问题近几年来,通过造、封、管,使森林的数量有了增加,质量有了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随着公益林建设的逐步深入,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施工 难度大。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实施,造林地块的选择逐渐向立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
15、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6条件差的干热河谷或高海拔地区,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加大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难度。林牧、林农等矛盾日 趋突出。随着林牧、林农矛盾的加剧,给管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加大了管护人员管护工作压力。公益林面积增大,管护经费欠缺。新建公益林的后期管护,国家未安排相应的管护资金,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及人为破坏势必威胁新建公益林的成效。3 设计原则和依据3.1 设计原则3.1.1 建设原则(1)坚持突出重点,项目布局集中于关系民生、生态区位重要、领导重视、短期内治理有明显成效的区域的原则;(2)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3)坚持工程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地方
16、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技兴林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良种壮苗,质量第一的原则。3.1.2 设计采用规范和标准 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生 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GB/T18337.1 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 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GB/T18337.3 200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造林 调查规划设计规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7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2004 及云南省封山(沙)育林
17、作业设计细则;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7)。3.1.3 设计依据的管理文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管理办法等工程管理规定、 办法。3.2 设计依据3.2.1 建设任务依据: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昭通市林业局关于下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计划的通知(昭市发改农经 2010465 号)。4 建设规模和布局4.1 布局原则(1)优先考虑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认识,组
18、织能力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乡镇;(2)布局在权属清楚,立地条件适宜,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地区;(3)优先安排在群众对林业产业建设积极性比较高的乡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8(4)优先安排在生态地位比较高的乡镇;(5)坚持布局地块与历年天保工程地块不重复的原则;(6)突出区域重点,实现规模推进;(7)优先安排在适宜杉木、檫木、竹生长及满足群众需求的区域。4.2 布局及规模根据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昭通市林业局关于下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计划的通知(昭市发改农经 2010465 号),天然林资源保护
19、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任务规模 30000 亩,其中:人工造林 10000 亩;封山育林 20000 亩。详见表 4-1。镇雄县公益林建设规模面积统计表表 41 县(局):镇雄县 单位:亩合计 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单位面积 小班数 面积 小班数 面积 小班数县合计 30000 107 10000 68 20000 39盐源镇 11554 36 3844 23 7710 13木卓乡 7531 36 3475 26 4056 10芒部镇 1716 5 530 3 1186 2花山乡 2819 6 130 1 2689 5赤水源镇 1586 12 1586 12 杉树乡
20、 435 3 435 3 果珠乡 1704 4 1704 4牛场镇 1430 2 1430 2五德镇 1225 3 1225 34.2.1 人工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计划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 10000 亩,布局在盐源、木卓、芒部、花山、赤水源、杉树等 6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9个乡镇,共 23 个林班 68 个小班。详见表 4-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10 年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投资镇雄县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10人工造林项目布局表表 42 县( 局):镇雄县 单位:亩林种 项目单位 林班 号 小班 号
21、小班面积 经营面积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其它防护林县合计 23 68 10833 10000 10000 盐源乡计 5 23 4244 3844 3844 35 1 255 230 230 2 244 220 220 3 246 220 220 4 234 200 200 3 1 156 140 140 2 175 162 162 3 148 135 135 4 1 143 130 130 2 135 130 130 3 205 185 185 4 212 190 190 5 159 146 146 6 166 150 150 7 222 200 200 8 158 140 140 9 1
22、 265 250 250 2 189 160 160 3 230 210 210 5 106 98 98 6 276 240 240 42 1 138 133 133 2 182 175 175 木卓乡计 8 26 3717 3475 3475 18 1 18 14.5 14.5 2 33 28.5 28.5 19 1 247 240 240 11 1 250 220 220 2 211 181 181 15 1 80 75 75 2 132 128 128 3 177 160 160 4 167 160 160 5 236 210 210 23 1 146 130 130 2 181 165 165 30 1 135 130 130 2 225 210 210 32 1 73 70 70 2 221 210 210 3 160 150 150 4 89 85 85 5 181 170 170 33 1 96 94 94 3 133 120 120 4 99 99 99 5 137 130 130 6 210 215 215 7 80 8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