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31251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美术教案迷你屏风篇一:美术第 5 册教案小学美术第 5 册备课 教 学 计 划始业教育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3.进行始业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选取了传统雕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

2、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竹雕、木雕和牙雕。这些工艺由于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 。“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这些作品作陈设用。“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另外,我国的

3、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 。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你喜欢吗? 自己欣赏,并与同桌同学交流。 2.教师作适当的介绍。 3.始业教育上课纪律(含上下课途中) 教室卫生课前准备(工具与材料) 作业要求1 我架神州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

4、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 1961 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2003 年 10 月 15 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

5、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2.重点、难点。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 人一组) ,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了解太空。(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 欣赏图片。(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形状;色彩;结构;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1)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2)提问: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穿怎

7、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4)启发: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5.作业讲评。(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游创意的飞行器。 ,同时展示了几组有创意的飞行器图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力。我的教学设计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太空有关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收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中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美术课学习的乐趣。2 我们爱劳动一、教学目标

8、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

9、。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 ,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0、一一化解。 “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 、 拾穗 ,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 2.讨论研究。(1)欣赏书中第 5 页的 4 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11、。 3.作业要求。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4.交流评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篇二: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7、收藏的乐趣(2 课时)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五年级美术科第 下 册教案设计(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教案设计说明:学科教案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活用教法,探究新知;3.抓好“双基” ,点拨深化;4.激发兴趣,拓展延伸;5.适当练习,巩固知识。篇三:2012-2013 初三上美术教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美术 见晶1第 1、2 周第

12、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设计思路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 ,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作品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并且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特色及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过程2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美术 见晶3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美术 见晶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美术 见晶4课时计划活动二 讨论与研究 设计思路本单元从有史料记载的画家及其作品入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沿着美术

14、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价值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本节课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宋元时期,深入欣赏这一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辉煌成就。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3.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教学重点欣赏魏晋至宋元时期的绘画,了解我国美术不同时期的特点。学会分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 美术 见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