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步都面对孩子清晨五点是一个关卡,睡眠时间的关卡。倘若在这个时间段醒着,要么再次熟睡,到了该起床的时候,还留恋那温暖的床被;要么辗转反侧,与黎明对话。四月的早晨,天亮得极快,让人甚至有点讨厌它。幸好床头还有那本我已经融于其中的千年一叹,便又翻越起来。图书馆的限期是十五天,我怕来不及,就拼命地看,不停歇地看。下课时,吃饭时,煮菜那会儿,抱着孩子,旁边总让它相伴,不知不觉已经读完两百多页,渐渐进入约旦河的西岸。大师的文章中都讲大师们的故事,用他们独到的眼光看待世界,审视文化,很少碰到与我们教师息息相关的话题,而今天我却从中浏览到了这么一段:下了戈兰高地,我们一行又向西南奔驰,去拜谒耶稣的家乡拿撒
2、勒。教堂门口出现了一队队前来参拜的小学生,穿着雪白的制服,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唱着悦耳的圣诗。这并不奇怪,让人眼睛一亮,不能不停步观看的是,老师是倒着身子步步后退的。她们用笑脸对着孩子,用背脊为孩子们开路,周围的人群也都为他们让出了一条道。真不愿相信这些天真可爱的生命迟早也要去承受民族纷争的苦难。上一代应该像这些老师,不是高举自己偏仄的信条、迈开自己撒野的脚步让孩子们追随,而是反过来,每一步都面对孩子,步步后退。只要面对孩子,一切都好办了。由此,我也想起了我们这些被称做老师的人群。她的名字是神圣的,虽然社会污浊之风时时熏陶着,但我们应该做那出污泥的荷花。尽管有时,愚钝的人们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她,平视、斜视、甚至鄙视,但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腰杆子弯下来。与学生相处其实很简单,每一步都面对他,给他友善,给他宽容,给他谅解,给他信任,给他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人都有这样的远见,我们又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