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中小企业集群文化的孵化器模式 内容摘要:企业孵化器作为集群的一种(即有组织有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在中小企业集群文化的建设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使集群以孵化器文化模式与大型企业的文化战略展开竞争。通过集群文化的建设,使中小企业摆脱其原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以创新、创业、创造的文化精神,在政府的制度性创新支持框架下以强有力的物质文化表现夺取应有的社会经济地位。 关键词:孵化器 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 模式 企业孵化器在欧洲被称作“创新中心”,在中国则被称作“创业中心”。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定义,即为“一种受控制的工业环境,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试图创造一些条件来
2、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家和盈利的企业。”。由此可见,孵化器作为支持小企业的一种体制性设计,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着环境控制的重大责任,而其中该环境的文化控制(文化营造、融合和管理),是孵化器不可忽略的工作内容。 中小企业集群文化的孵化器模式 中小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美国管理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曾说:“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场全球性的企业文化热中,由于中小企业的认识误区和现实困境双重压力,它们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边缘。总之,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的第五要素,在中小企业属于短缺板块,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们以分层次的企
3、业文化营造框架来分解中小企业文化困境。 在物质文化上,企业形象的建立需要建立强大的VI 系统。包括环境、产品形象、公司形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当它的市场容量预期、流动资金双不足的情况下,这种长期的投入会减少当期利润,甚至会因为流动资金的断流而使企业处于生死边缘。所以不进行或少进行物质文化的建设,对中小企业来说是理性的。 在制度文化上,由于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结构的组织系统,它所选择的管理制度、运作方式往往是适合它本身的组织特点的,也应验了管理上的真谛:适合组织运转的最简单的管理模式是最合适的管理模式。通过家族文化进行管理,相对于制度文化的管理,更适合其组织结构模式。所以硬性地说中小企业不注
4、重企业文化,也是不全面和不公正的。 在精神文化上,中小企业的企业精神往往聚于企业领导人的人格个性上。由于这种个性具有创新性和凝聚力,是中小企业文化发展的源头,也是孵化器文化管理的切入点。中小企业集群文化 中小企业由于其现实困境和认识误区,不能在文化建设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没有企业文化。正如上一节所分析的,中小企业领导人的个性具有创新性和凝聚力,同时中小企业往往容易集群,其企业精神的一致、环境背景的相互依靠性,产业发展的连锁性,使集群的文化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了一个新的视角。 集群文化是一种类似于企业文化的组织文化。 从硅谷的创新文化到汉正街的市民文化,物以类聚,集群文
5、化,是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企业文化的一种高于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控制企业文化的新型组织文化。 集群文化,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集群文化,与一般的企业文化一样是属于组织文化,只不过这种组织是由于地理集中,产业集聚而形成的一种松散形的组织。 它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组织文化,而不一致的地方,就在于集群文化的自发性和环境性。 中小企业集群文化中的孵化器模式 孵化器作为一个专门设计的组织机构,在引导、建设、发展、控制中小企业文化的进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孵化器是在强烈的政府与政策支持背景下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的,它天然群聚了一大群的中小企业,地理上的集群、产业上的集群、中小企业领导
6、人的集群,创业意识的群集,使它在文化环境的营建和管理上优势尽占,而政府的支持、产业发展的使命更使它在文化环境建设和管理上当仁不让。 因此孵化器文化以政府背景的文化管理者身份,作为集群文化管理的主要投资人,具有引导和建设发展集群文化的重要功能,环境的营建既是集群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孵化器作为环境控制者的任务。因此孵化器管理中的文化建设管理,从根本上满足了集群文化的特点,也具有引导其文化建设发展的理论和政策依据。以洪山科技孵化带为例,以国家级洪山创业中心为龙头,它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 9 个,在孵企业 350 家,共筹集孵化资金 3000 万元,吸纳社会资金 4 亿元。这样密集的企业群,它们需要文化
7、环境的营建,更需要文化环境的管理。 孵化器集群模式的文化管理 孵化器本体文化与文化管理 孵化器有很多种运作模式,企业化运作模式中,孵化器本身是一个企业。所以我们谈到孵化器的文化,就含有两层的含义,一是作为一个企业,它需要它自身的本体文化;二是作为一个中小企业集群的环境控制者,它需要对集群文化进行管理。 从本体文化来说,它含有孵化器本身,即创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文化建设。以孵化器企业精神文化来说,它具有极强的政府背景和历史使命,所以可以简述为制度性文化、服务性文化和引导性、前瞻性文化。从文化管理来说,它是孵化器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孵化器的使命是中小企业的环境控制,即对中小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诸多环境
8、进行调控,包括处于劣势的企业文化环境。所以文化管理是孵化器的工作任务。而且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以文化管理框架为重点开展阐述。 孵化器的文化管理框架 将文化管理作为孵化器的一种任务来进行,是因为文化在中小企业中是一种资源,但是这种资源对于中小企业本身来说是相对分散和难以控制的;而作为一种集群经济模式,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不仅是集群内人们精神的追求,更是作为整体形象战略挑战大型企业的有力手段。但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需要投入的管理,因此,需要投入和收益主体。孵化器作为这个主体,有义务将文化纳入管理范畴。 按照文化管理的一般评价体系,我们将孵化器的文化管理按以下框架加以说明: 物质文化管理
9、一般说来,物质文化管理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中小企业集群目标的管理、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科研管理和集群环境的管理。对集群目标的管理。从孵化器的角度来讲,一般是承担四大目标任务:一是批量培育符合社会经济要求的微观经济主体即企业;二是批量培养一个阶层即企业家以及职业经理人;三是集群区域的地方就业;四是集群区域的地方经济支撑:产值和税收。这一方面的文化管理强调的是集群在经济区域中的地位,强大的社会地位会使集群的文化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和多圈层文化的认同。 对集群内科研的管理。中小企业作为个体,在科研经费和产品研制流程中处于非控制地位,企业孵化器,尤其是专业的科技孵化器,如 IT孵化器,医药孵化器,
10、具有强大的整合科研资源的优势,通过虚拟制造业,使中小企业集群更具整体的科技形象和研发能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技术发展和支持支撑。 对集群的环境管理,使中小企业处于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之中。实际上,作为孵化器本身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发挥科技孵化功能一直是孵化器文化管理,甚至是业务管理的切入点。比如,孵化基地的物业配置,孵化大楼的整体形象设计,创业政府资源的整合等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都为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载体。 制度文化管理 孵化器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创新促进组织,制度文化的管理为其文化的传播打下了运作基础。制度文化的管理含有:孵化器制度与管理、孵化器内的组织和服务机构。 虽
11、然到目前为止,关于孵化器是否应有盈利模式、孵化器是重管理还是重服务;孵化器自身发展靠服务积累还是靠政策支持,这三个问题尚是争论的焦点,但是作为一个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孵化器本身具有强烈的经济外在性。服务的意识在孵化器管理工作已成为制度性的特点。 所以在孵化器的制度文化管理中,强调的是服务而非强制性的控制,共建平台,如资金平台、技术平台、政务平台、社会中介平台及信息平台。在制度上不是采取传统政府的指令管理;也不是采取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管理;而是采取现代的平台管理,以资源共享、进出自由为制度化的文化特征。 精神文化管理 孵化器所关注的组织文化,是集群企业的整体精神、哲学和道德的统一体。一般来说它是从
12、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具有的共同特性出发,以创新、创业、创造为集群的精神支柱,同时力争摆脱中小企业及其领导者急功近利,独断专行的不良思维习惯,倡导诚信经营。 所以孵化器在营建创业文化时,以创新、创业、创造为中心,激发中小企业及其员工的事业心、凝取力;以诚信、回报、关爱,完善中小企业内的企业缺陷。精神文化管理,使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融入其中。使创业文化深入企业管理之中。综上,孵化器的文化管理,是孵化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小企业集群从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得到创业文化的滋养,摆脱其原有的企业文化建立困境,以集群文化的特征与大型企业的企业形象战略展开竞争,取得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并且在未来各经济主体的竞争中,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依据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