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开题报告:崇武滨海旅游产业提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崇武滨海旅游产业提升研究发表时间:2013-8-11 19:02:02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 院 旅游管理学院 年 级 2012 级 学科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研究方向 旅游规划 拟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崇武滨海旅游产业提升研究开题报告内容:(不少于 2000 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我国滨海旅游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旅游产业的成熟,滨海地区的旅游的开发建设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如何把握滨海旅游产业特色,使之在众多旅游业中具有鲜明形象,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是当代滨海旅游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文化在滨海旅游产业特色的打造和可持续发展
2、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各种文化特色性更为明显,因此,旅游业在特色的选择和创造上以文化为基础便可以做出文章;同时,文化具有的复杂性使与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更具丰富的内涵。发展以文化为导向的滨海旅游产业既突出了本区的特色,同时其文化赋予的内涵又使之更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滨海旅游作为旅游度假的一种,其主要依托的旅游景观资源就是滨临海域的自然景观资源。惠安崇武为滨海地区,其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岸线优美,加之,人文景观特色突出,瀚海历史悠久,社会经济水平较高。惠安崇武地处福建省东南海突出部,是福建对台的重要窗口、历史文化名镇和福建文明旅游名胜区。崇武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和滨海风光
3、,遍布于半岛熠熠生辉石材雕刻建筑艺术、古朴奇特的民间风俗、内涵深邃的惠女风情;有“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西沙湾的碧水银滩,有建于洪明武二十年、我国惟一保存完好的石结构城堡崇武古城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中原文化屯兵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融合,展示了崇武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具备良好的滨海旅游开发内在条件。又兼具对外交通便捷、信息发达、地理区位的外在优势。1.3.2 研究方法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21 旅游文化学理论2.1.1 旅游景观文化2.1.2 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2.1.3 旅游地的文化保护2.2 产业规划的战略效应(空间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2.3 区域系统分析原理 第三章
4、国内外滨海旅游产业研究及发展趋势3.1 国外滨海旅游的研究3.1.1 国外滨海旅游的起源及关于滨海旅游的相关定义3.1.2 国外滨海旅游的发展3.1.3 国外滨海旅游的发展模式3.1.4 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的思潮3.2 国外滨海旅规划案例3.2.1 巴厘岛滨海旅游发展规划研究3.3 国外滨海旅游对我国滨海旅游发展规划的作用3.3.1 国外滨海旅游规划的优点总结3.3.2 对我国滨海旅游发展规划作用3.4 国内滨海旅游的研究3.4.1 国内对滨海旅发展起源3.4.2 国内对滨海旅游的定义3.4.3 国内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3.4.4 国内对滨海旅游的相关研究3.5 国内各省(市)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5、3.2.1 大连市滨海旅游发展现状概况3.3 国内滨海旅游地区发展规律3.5.1 总结各省滨海旅游规划发展3.5.2 提出滨海旅游的发展规律3.5.3 提出滨海旅游规划创新第四章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提升规划4.1 崇武现状分析4.1.1 崇武环境地理位子及介绍4.1.2 崇武景区分布4.1.3 崇武区位分析4.1.4 崇武的旅游资源分析4.1.5 崇武资源环境分析4.2 崇武滨海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4.2.1 海岸带资源保护问题4.2.2 海岸生态安全问题4.2.3 海岸带的环境品质问题4.2.4 海岸带的空间利用问题4.2.5 资源分撒、缺少规模项目和品牌4.3 与国内其他滨海地区旅游旅游发展规
6、划对比4.3.1 与省外滨海地区比较4.3.2 与省内各滨海地区旅游对比4.3.3 总结省内外各滨海地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4.4 崇武滨海旅游规划4.4.1 政府对崇武滨海旅游规划的政策4.4.2 崇武滨海旅游规划的范围4.4.3 崇武滨海旅游规划的定位4.4.4 崇武滨海旅游规划的相关标准4.4.5 崇武滨海旅游规划注意事项4.4.6 提出崇武滨海旅游规划第五章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的文化现状分析5.1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现状5.2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文化优势4.2.1 崇武旅游佳景引人入胜4.2.2 屯兵文化、海洋文化影响深远4.2.3 石雕艺技巧夺天工4.2.4 民风习俗古朴纯真 4.2.5 文
7、化发展动力支持5.3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3.1 旅游产业文化资源分散5.3.2 旅游产业文化品牌缺乏知名度5.3.3 旅游产业规划文化导向不足5.3.4 旅游服务设施尚需改善5.3.5 旅游宣传促销不力,效应不强5.3.6 规划管理落后,旅游环境有待改善第六章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规划的文化导向阐释6.1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规划的文化目标定位6.2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规划的空间文化布局6.3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规划的特色文化发展6.4 崇武滨海旅游产业规划的管理保障机制(组织保障、宣传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结论7.2 展望五、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
8、创新之处(一)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分析崇武滨海旅游度产业发展瓶颈资源优势,充公挖掘、整合突出崇武“惠女、惠雕、惠渔”以及崇武古城所蕴含的民俗风情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此作为崇武滨海旅游产业规划的主题,探讨崇武文化型滨海旅游规划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为崇武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二)创新之处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崇武滨海旅游产业文化资源整合和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六、论文写作计划序号论文项目和进度完成进度1 确定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确定指导老师2 提交“开题报告” ,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参加开题报告会3 根据开题报告会的意见修订开题报告4 将论文“第一稿
9、” 提交指导教师;论文中期考核5 修改论文6 将论文“第二稿” 提交指导教师;等待反馈意见7 提交定稿论文电子版8 论文送审9 论文答辩七、参考文献【1】张广海,徐玉洁中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谷明, 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 J . 旅游学刊, 2 0 0 8 , 2 3(11):87-94【3】郑雅频.福建省滨海旅游度假地优化发展研究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07.【4】Butler , R.W.The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
10、s.Canadian Geographer,1980,(1):5-12.【5】Agarwal S. Restructuring seaside tourism The resort lif ecy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2002, 29: 25- 55.【6】柴寿升,严冬平.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索J.海岸工程,2002,21(1):63-67【7】王志凯. 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A.陆志远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C.海南.海南出版社.2010.526-531【8】田克勤.山东滨海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J.海岸工程, 1999,18(2):6-10.【9】李悦铮.发展滨海旅游业,建设海上大连J.经济地理, 1996,16(4):105-108.【10】顾建清,等.游客心态与昌黎海滨旅游发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5,11(1):58-61.【11】陈航,等.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 (5):72-75.【12】黄秀琳,等.福建滨海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问题J.福建地理,2005,20(3):41-43.【13】郑培迎.我国滨海旅游业的海洋文化开发J.海岸工程, 1999,18(2):58-61.【14】盛红.我国滨海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