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作者:李硕来源:速读上旬2014 年第 04 期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以及社会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部分观点取自于孙宁遥 我国大学生就
2、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 2012。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一、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2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但随着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并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杨在华教授曾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文中就提到:自从200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以来,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弱势群体”予以界定。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竞争失败等原因而处于不利
3、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如女大学生、贫困生、残疾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容貌不佳的“丑生”等等均属于“弱势大学生群体”。在“毕业即失业”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 2006 年 41
4、3 万、20073年 495 万、2008 年 559 万、2009 年 610 万、2010 年 631 万、2011 年 660 万、2012 年 680 万、2013 年 699 万、2014 年727 万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 2013 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 33%,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可谓形势异常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
5、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三、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一方面,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4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造成了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
6、。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http:/ 锻炼;转变“靠父母”、 “靠国家”、 “走公务员之路”的传统就业思想;要积极的打破思想对自身的束缚。(二)企业存在的问题自 2009 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同时,社会缺乏
7、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5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三)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市场化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
8、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面对这诸多问题,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面对市场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6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
9、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要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参考文献:1孙宁遥 .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 20122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 http:/ 作者简介:李硕,出生年月:1993 年 4 月,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7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