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从 2006 年男篮世锦赛看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 论文关键词: 2006;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世界强队;技术分析 论文摘要:通过研究 2006 年世锦赛中国队与美国队比赛的技术统计,从身高、身体素质、技、战术和对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存在差距的厡因,为今后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06 男篮世锦赛已落下帷幕,但中国队在本次世锦赛中的表现给大家留下许多启示,久久在人们脑海中萦绕。认真总结这次世锦赛的经验,将使篮球界从中受益。 近年来,中国男篮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不可讳言,并未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尤其应该看到,篮球运动是新中国建国以后开展最早、并最先派
2、队参加国际活动的传统项目之一,特别是男篮,同其它为国争光的项目比,不仅具有最雄厚的群众基础,近几年又率先进入职业赛程,还拥有自己的国际篮球巨星姚明,国家投入也不比其它项目少,然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还一直徘徊在 8 至 12 名之间到今天的第 15 名,1998 年甚至还被挤出第 13 届世锦赛大门之外,这不能不引起全国篮球界的深思,我们应当认真找出差距,吸取教训,奋起直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国男篮队员与美国男篮队员 2、研究方法: (2)对比法:将中国队与美国队比赛中中国队的技术统计总数与美国队技术统计总数进行对比。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中国队与美国队在投篮、罚球、篮板
3、、助攻、犯规、抢断、失误和平均身高等技术项目,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从中国队与美国队技术统计的图表我们发现中国队除了平均身高、犯规、失误高于对手,其他均负于美国队,而犯规和失误多,以及在总投篮、总罚球、总篮板和助攻次数上少于对手恰恰是我们负于对手的主要原因。 1、身体自身条件已不是影响中国运动员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图表可以看出中国队在身高上不但没有负于对手,而且还略占优势。众所周知,身高的高度是一支篮球强队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篮球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我们在比赛中却并没有看到中国队员的这方面优势。如果还有人认为亚洲人因为人种的原因身体素质天生就不如黑人或欧洲人,
4、那么,姚明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记得当年那个体格单薄、力量瘦弱的刚踏入 NBA 时的姚明吧,身材高大但身体素质和对抗力较差是姚明当时最大的问题。而如今经过在 NBA 科学严密的训练和摸爬滚打后已成长为可以独自在篮下对抗 2-3 人的具有强对抗力的强中锋和中国男篮的主要得分手。由此可以看出身高和身体自身条件都不是影响中国男篮技术水平发展的主要问题。 2、国内外技、战术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多,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球员走进篮球高水平的殿堂-NBA,中国篮球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球员的技术水平也逐渐地与世界接轨得到迅速提高,不论是个人技术还是整体配合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不
5、断有新的亮点出现;在一些国际大赛上中国队的教练也是由外籍知名教练担任,不断地接收到国外新的篮球理念和技、战术训练方法。因此中国队与国外强队之间的技、战术理念的差距不是困扰中国男篮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 3、中国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强对抗差距。 纵观当前世界篮球重大比赛,强对抗是现代篮球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世锦赛男女篮的前三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对抗能力。现代篮球的战斗力主要通过对抗体现。中国队虽然在身高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因为身体单薄、力量薄弱、对抗能力较差,很难在篮下找到一席之地,在外线也是屡屡受挫举步维艰,在严密防守下命中率降低、投篮机会“ 减少;在与对方身体接触中,由于
6、中国队对抗能力弱力量差,失误和被断球情况频频出现以致造成较多的犯规,致使对方获得较多的罚篮机会并最终以大比分取得胜利,努力提高攻守对抗水平和强对抗能力是提高篮球整体技术的先决条件。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我们看到我们与强队之间的主要差距是指对抗能力上的差距。除了对抗能力较弱以外,中距离投篮较少,命中率低;持球突破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防守质量差、内线犯规多;战术针对性不明确;意识品质不强以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是现代中国篮球运动所存在的缺点3。目前,中国男篮已有把握冲出亚洲,今后的主要任务还是要面对世界强队。北京奥运会即将临近,能否再闯入八强,力争更好成绩,这是我国广大篮球爱好
7、者的希望,也是我国男篮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求国家篮协和教练员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尽快提高强对抗、持球突破的能力、加强队员投篮命中率,大力发展综合多变具有攻击性强的防守战术,减少内线队员犯规,注意对队员意识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更要把队员的强对抗能力和身体素质、力量的训练作为训练的重点来抓,提高比赛的实战能力。 2、几点建议: (1)加强对抗实战训练,提高对抗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在每次对抗训练中,根据存在问题,明确任务,严格要求,提高训练质量。只有在强对抗中不断掌握新的应变技术,减少训练中失误,培养队员顽强意志品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使中投、持球突破和防守质量得到提高,并符合实
8、战要求,才能在比赛中过得硬。 (2)多组织高水平比赛。目前每年都有很多国际间篮球比赛的交流,我们应该走出国门多跟世界强队交流和学习。现在国内,外籍高水平球员较多,也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实战陪练和比赛,既可克服畏惧心理,又能提高我队的实战能力。 (3)通过姚明的实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输送更多的教练员和年轻的优秀队员到国外去深造、学习、锻炼。我们应该多向世界强队学习,学习他们的训练体制、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尤其是身体素质和对抗力量的学习(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弱点),现代篮球竞赛日趋激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身体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先
9、进的技术和战术,从而跻身于优秀运动员行列,并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适合中国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体制。同时希望有更多向姚明一样的有潜质的优秀运动员走向 NBA 深造学习,以提高中国男篮的后备力量和技术水平。 (4 )另外,我们的核心队员技术还不够全面,组织进攻的应变能力较差,外围攻击力、三分球较弱,长期存在的内外结合问题,以及战术单一、呆板落后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些同样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4 。 (5) 在攻守对抗中允许合法身体接触的新形势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以及有效运用技、战术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主席波尔在我国讲学时曾指出:“比赛中所有身体接触的攻守行为,80
10、%是被允许的,只有 20%构成犯规”5。可以认为,这是一次极具导向意义的指导性发言,希望我们的教练员能结合本届世锦赛和中国队员的实际,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研究并正确理解比赛的新变化与新发展,跟上发展形势,帮助我国运动员全方位地提高在超强对抗中正确运用攻防技战术的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
11、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
12、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
13、、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
14、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三)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
15、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四) 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
16、,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吧、卡拉 OK 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
17、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通信、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
18、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三) 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
19、,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 fan【】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
20、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
21、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二)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
22、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三) 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