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8篇).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308530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8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8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8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8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8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 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鲁迅希望读后感的资料 8 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一鲁迅希望读后感(一)郁达夫说过,要想通过阅读来了解中国,只有一条捷径,就是读鲁迅,读懂了鲁迅,也就懂得了中国的一半。我想是这样的,倘若读懂了鲁迅的很多作品,也就基本懂得了他心中若隐若现的希望。希望写于 1925 年 1 月 1 日,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说:“又因为惊异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鲁迅一贯钟爱青年,他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因此青年的每一点变化都牵系他的思想,2影响他的情感。鲁迅说:“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 ”鲁迅在写希

2、望时,正是段祺瑞把持中华民国政权,北京又处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黑暗时期。于是鲁迅在无声的呐喊,想以希望唤醒被麻痹的青年。鲁迅的散文诗,是在唱那希望之歌,迎接胜利的曙光。鲁迅希望读后感(二)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正如他在南腔北调集自序中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给了我提笔的力量。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虚妄在我理解就是不真实,不存在。鲁迅引用裴多菲的这句诗是想说,绝望是不真实的,不存在的,绝望里本身就藏着希望。()希望也是不真实

3、的,希望里也藏着绝望。当一个人内心很绝望时,其实恰恰是他对人,对事寄予最多,最高期望之时;而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希望时,其实他也面临着失望乃至绝望的风险。没有纯粹的绝望,也没有绝对的希望。绝望和希望可以相互转化。作者在文中说自己的心在用希望的盾抗拒空虚的暗3夜的袭击时陆续变得寂寞,平安,失望了。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了,但自己依然在抗争,是因为相信深身外的青春固在。然而,现在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了,难道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吗?作者正是惊异于当时青年人的消沉,作了本篇文章。但是,他又对自己的失望很怀疑,因为他的见闻有限,所以他觉得希望还是存在的。 “我”还在这不明不暗的虚妄的世间活着, “我”应与那身外的

4、青春,即进步的青年们一起去战斗。这样, “我”就可以摆脱寂寞和衰老,让生命重新焕发别样的青春,改变这暗夜。既然青年都消沉了, “我”就自己肉搏这空虚的暗夜,掷一掷身中的迟暮。而当我真正肉搏这暗夜时,真的暗夜却没有了,隐匿了。事实证明, “我”在实践中验证了裴多菲诗歌的正确性。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我”看到了新的真实的希望。在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形象。鲁迅正是这样一个思想界,文艺界的斗士。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冷静的思考,清醒的认识。他是站在时代的高端,走在抗争的前列,力求唤醒一个个愚昧、麻木的灵魂,拯救一个沉睡的民族。然而“高处不胜寒”,正因为他的思想超越了

5、普通人,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他成了一个孤独的清醒者,孤单的斗争者。一个人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痛苦。虽然也有过彷徨、失望,但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和4斗争,依然在用一支支笔作为自己的匕首、投枪在战场上挥洒着,引导国民突出重围。 希望这篇文章正是鲁迅顽强斗争精神和旺盛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鲁迅文集读后感* 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鲁迅秋夜读后感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二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希望赏析“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散文诗希望中所引用的来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 1847年 7 月 17 日致友人弗里杰什-凯雷尼信中的话。意思是:“绝望即是虚妄”,这一点正与“希望就是虚妄”相同

6、。理性一点理解,在希望中鲁迅先生是想说,他曾经对世事有着非常大的希望,然而经历过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如今发现那些希望最终成了虚妄。当鲁迅处于绝望的迷茫之中,本以为最终的一切不过都是要以进入“坟”而终结,但却又发现这绝望原来也不过是虚妄这样看来,绝望与希望皆为虚妄,倒不如选择怀抱希望,只是鲁迅先生面对身体和灵魂均已渐渐衰老的自己,5选择了把希望寄托在了“身外的青春”青年人的身上。“我的心分外的寂寞”这是鲁迅先生在希望开头的句子。寂寞来源于何处?鲁迅说他的手在颤抖着,灵魂的手也在颤抖着,头发也已经斑白,时光的流逝,青春早已不在,这是他寂寞的来源之一;其二,作者的心很平安,已

7、经激不起一点愤怒或者希望,包括憎恨。如果说这是许多年以后鲁迅对自己现状的描述,那么许多年前,他也是充满希望,血腥和斗志的。然而也正是这些斗志之后, “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但是如果“希望”只是“自欺”, “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鲁迅用一个反问句告诉读者,他知道青春已经逝去,但是他觉得自己“身外的青春”还在,这里即时指年轻的青年人们。但是,这些青春,鲁迅所看到的青年人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想象和希望的相去甚远,所以他说:“虽然是悲凉飘渺的青春罢,然而终究是青春”,这其实是鲁迅先生为青年人感到悲

8、哀和内心深深的痛苦的写照,现在的青年人,已经忘记了希望,忘记了血腥,忘记了斗志.接下来,鲁迅先生引用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又说裴多菲爱国,为国而死,又说“然而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其实鲁迅是想说,现在的青年人,他们6拥有青春,给了你希望,让你拥有“身外的希望”,但是,他们却像娼妓一样,在毁灭自己的青春,在毁灭希望,在抛弃你的希望.鲁迅希望文中,两次引用“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 ”,其实是表达了两种不截然不同的思想。第一次引用,他想说的是,希望和绝望都只是虚妄,因为这些青年们的行为,他们的“平安”,即使他们拥有青春,但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最终和绝望一样,只是虚妄。“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

9、虚中的暗夜了”,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第二次引用裴多菲那句话的原因吧,虽然鲁迅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青春了,但是他想以自己的笔头,尽自己最后的努力,唤起青年人的斗志和血腥,唤起他们的希望,去搏击黑夜,奋勇向前。鲁迅最后以“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结束这篇散文诗,是想告诉读者,既然绝望是虚妄,希望也是虚妄,那么为什么不在虚妄中选择希望呢?这里鲁迅是以否定绝望来肯定希望。这样至少还可以去搏击和复仇,可以去证明青春过。这其实是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希望。纵观全文,鲁迅先是表达了绝望,后又表达了要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思想。在作品中,作者回顾了自己青年时的心境,其时正值辛亥革命前期。同时,他又引用裴多菲的诗句来表

10、达现在的青年人的消沉让人绝望的思想,但这也7是作者写作的原因,他希望借此唤起青年人内心深处的斗志和血腥,所以这也可以说是鲁迅的希望,也是整篇散文诗的精华所在。在我们今天看来,当年鲁迅先生所说的青年人的消沉是什么?是没有革命斗争的精神和勇气?是没有为国捐躯的胆识?还是没有承担起国家兴亡的职责?如果不细细翻阅历史,我想我们很难找到答案。然而,对于今天的青年人,大学生来说,我们的消沉是什么?是迷恋于这个日趋发达和诱惑的花花世界?是在校不做学术,谈情说爱,考试只求通过的安于现状?是进入一所大学,从来不思考自我需要,按照一个模式组装的知识工具?还是找到一份工作,守着一份工资,安分守己和逆来顺受的劳动工具

11、?其实,我们都是,至少现在的青年人中,大部分如此。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鲁迅先生文中引用的诗句:“希望是什么?是娼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好,变强大,但是我们做了什么?仅仅是希望而已。这中希望,充满了诱惑,充满着美丽的憧憬,然而我们在美梦中的时候,却与我们的希望渐行渐远,是那些美丽的梦想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如此?答案是后者。很多人会说,长大了反而没想法了,长大了变得稳重了,其实不然,只是,在我们用青春8作为赌注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去放弃希望,去安于现状,所以我们渐渐变得没有梦想和希望了,变得大同了,也就是常说的“稳重”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绝望。而我们要做的,是一次思考和

12、大彻大悟。 钱理群先生讲座时曾说:“大彻大悟之后,人们还可能出现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既然一切都如此,都看透了,那我就什么事也不做了,就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这就是过客里的老人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选择。周作人就说,我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而鲁迅的选择恰好相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前面是坟,但是我还要努力地往前走,我要反抗,我要奋斗。 ”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生存在物质文化及其丰盛的时代的青年人来说,一何种态度去彻悟,去面对未知的挑战,是我们读了希望之后该思考的问题。“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我们要做的,只是无论在什么时候,给自己多一个希望。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

13、,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9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让我们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吧!鲁迅希望读后感范文三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后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是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然后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以前,我

14、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学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抵抗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我早先岂不知我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飘10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 Petofi(裴多菲)的 ”希望“之歌:希望是什么?是娼

15、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 Petofi,也终于对暗夜止步,回顾着茫茫的东方了。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飘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那迟暮也即凋零了。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胡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觉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是迟暮。但暗夜又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