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欺凌 李明达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 邮编:730299 1、假如你受到过伤害,你受到的是哪种侵害。备选答案七项,其中(1)污辱占16.7%;(2)谩骂占31.7%;(3)殴打占20.3%;(4)劫持占4.8%;(5)强行索要钱物占4.7%;(6)强迫答应其无理要求占6%;(7)其它占15.8%。 2、伤害你的人是谁(或哪些)。备选答案四项,其中(1)同学占64%;(2)社会青年占16%;(3)教师占5%;(4)家长15%。 3、在学校或校园附近,你是否遇到过如殴打、威胁、辱骂、强行索要钱物等身心受到伤害的事情发生。备选答案两项,其中(1)受到过占21%;(2)没有占79%。 4、你是
2、否受到过多此伤害。备选答案两项,其中(1)受到过占35%;(2)没有占65%。 5、假如你受到过伤害,伤害你的人是哪种情况。备选答案三项,其中(1)同年级的学生占11%;(2)高年级的学生几个人的小团伙占22%;(3)几个人的小团伙占45%;(4)个人出头,后有团伙指使占22%。 6、假如你受到过伤害,被家长获老师发现过吗。其中(1)有占21%;(2)没有79%。 7、假如你受到过伤害,发生在什么地方。备选答案六项,其中(1)班级占16.5%;(2)校园占15.1%;(3)学校附近29.5%;(4)上下学路上占12.3%;(5)网吧占1.2%;(6)其它地方占25.4%。 8、到学校上学你认为
3、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备选答案七项,其中(1)同学欺负占8.9%;(2)同学看不起占7.1%;(3)学习成绩上不去占42.4%;(4)违犯纪律占8.6%;(5)枯燥而繁重的学习占12.9%;(6)校外不法人员的威胁占11.1%;(7)其它占9%。 9、当你受到伤害后,你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备选答案三项,其中(1)顺从占5.8%;(2)反抗自卫占35.3%;(3)迅速逃离占58.9%。 10、你认为造成学生受害的原因是什么。备选答案三项,其中(1)学校问题占45.1%;(2)社会问题占46.8%;(3)家庭问题占8.1%。 1.形式的多样性。常见得形式有谩骂、嘲笑、戏弄、侮辱、起绰号、殴打、名誉诋毁
4、、破坏物品、敲诈勒索、和心理伤害;受同学侵害在校园暴力中占多数,社会青年伤害学生也占一定比例,存在家长、教师伤害学生的现象等。 4.行为的不平衡性。欺凌者和受欺凌者之间力量对比不平衡,往往是以大欺小。而且欺凌行为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受欺凌的比例就会越少;此外,一般欺凌者比受欺凌者而言总是更强壮、更年长,低年级的学生易成为高年级学生的攻击对象。 5.行为的隐蔽性和难以判断性。一般来说,间接欺凌往往很难发现,而且实施欺凌行为一般会选择较为隐蔽的地方,因此家长和老师通常也很难判断学生是否受到欺凌。 (一)个人方面: 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表
5、现为:逃课、逃学,过早走上社会,结交社会不良人员;课余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休闲时间,四处游窜;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不够,头脑简单,感情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等。这些不良习惯,往往是诱发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方面: 一是溺爱型,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一律满足,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无原则的容忍袒护,学生在学校犯错误受到老师批评,家长要到学校找个“说法”,导致孩子在学校都无人敢管。 二是暴力型,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但孩子稍有过失,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棍棒相加,孩子长期压抑,心理挫折感无法排解,家长的欺凌教给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欺凌。 三是放任型,这样的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管不了孩子
6、,放弃了对孩子的管理,他们的经典语言是“孩子交给学校了,你们爱怎么管就怎么管”。 四是失祜型,孩子父母或死亡、或离婚、或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监护,衣食无着,行踪飘忽。 (三)、学校方面。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制教育,虽然有的学校聘有法制副校长,但很少到校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有的学校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但只是停留在口头说教,或走走过场应付检查,师生法律意识淡薄。 2、学校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的转型时期,一些琐事与摩擦很容易让他们情绪失控,再加上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丧失理智从而走向欺凌的歧途。 3、学校管理松懈
7、,疏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中的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四)、社会方面。主要表现在。 1、暴力文化充斥社会,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心灵埋下了暴力的种子。如今,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使这种文化从内容到形式迅速泛滥,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暴力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刺激诱人的情节很快占领了青少年市场,许多身心尚未成熟的在校学生,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由于缺乏有效的
8、自制力,往往沉陷其中不能自拔。暴力影视节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模仿等心理反应,导致攻击和犯罪行为的产生;而一些带有色情内容的网站、书刊和影视,则易使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严重摧残,成为他们走向堕落和产生欺凌倾向的诱因。 (一)、对受欺凌者的心理训练 1、自信心训练研究表明,缺乏自信的孩子容易卷入欺凌事件,所以要对经常陷入欺凌的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练习步骤可以是:挺胸抬头;双眼平视;大胆注视对方的脸;大胆大声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大声说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勇敢地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这种练习要持续,并且要不断变换场景,让受训者形成习惯反应。 2、社交能力训练 研究表明,受欺凌者大多缺少朋友,经常形单影只,这使
9、他们很容易成为欺凌对象,因此,对受欺凌者进行社交能力训练很有必要。一般包括: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涵养,克服害羞,战胜胆怯和恐惧,有效沟通等。 3.培养学生健全心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摆正心态,与人为善,接受他人,不孤立自己,自尊、自爱、自强,同时也要宽容、体谅、档案管理论文理解,这些都是减少欺凌现象的心理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人才有可能更好地面对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完善的人格,已刻不容缓。 4.进行必要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对于那些常遭欺凌的学生来说,心理上的弱势常常在遇到挫折(如
10、:考试不如人,受老师批评,遭同学欺凌等)时,变得自卑自怜、排斥自我,心里常有“我不行”的感觉,对于这种学生应教育他们不自暴自弃,不放纵自我,不践踏自我,要坚韧、自信,面对挫折要越挫越奋。 (二)、增强对学生的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认为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具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跟家庭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要么是父母离异,导致学生心理变态,性格怪僻;要么是习惯在家里当小公主或小王子,为所欲为,养成了过于自私的毛病。这两种教育方式,归根结底都是缺乏真正的爱的教育。所以,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敞开胸怀,给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有了爱心,才能细心。很多欺凌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例
11、如,篮球场上的一次合理争抢就有可能引发争吵,如不及时制止,就会使冲突升级,甚至发展到群体斗殴。再如,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无人理会,也可能被人欺负,长期的压抑极有可能酿成悲剧。因此,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关注他们异常的变化,防微杜渐。有了爱心,才能耐心。转化问题学生非一朝一夕之事。在一个群体中,有欺凌倾向的学生往往就那么几个,教师要紧紧盯住这个目标,经常性地开展教育,言明利害,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12、坚持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特长、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面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激发学生个体积极性和群体合作意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把知识与创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狠抓学生的日常化管理,建立问题学生的调查了解和跟踪教育机制。各班级要以班主任为主摸清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习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个性特长、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与人相处及交友等,经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放矢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要严肃校纪、抓班风、树学风、重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件小事抓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要制定校园及周边的安全巡查制度,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定期排查学校不安定因素、摸清学校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和典型的问题学生、了解学生中比较容易极化的矛盾,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跟踪教育严重不良行为及典型问题学生、排除学校不安定因素。 第 7 页 共 7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