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一).doc

上传人:陈十三 文档编号:12979794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品红色文化促和谐发展 对南昌市红色资源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革命神话的摇篮,红色资源的圣地。南昌是编织革命神话摇篮的竹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南昌革命洪流奔涌,北伐南昌的硝烟未尽,“八一”南昌起义又枪震寰宇,这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升起了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和革命斗争史迹,有多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点被评为“中国十大红色景点”,全市形成了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多个文化遗产的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

2、教育,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 南昌这座曾被鲜血浸透的红色资源的圣地,是中国人的魂。这片古老的红色土地崛起了新四军,走出了小平小道,孕育了为数众多的革命先烈,近几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原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维修、扩建和改造;另一方面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历史积淀,新建或新纳入了一批陈列馆、纪念室、故居、遗迹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学生进行党史、革命史和国情教育。 因此,我们在承载红色文化,突显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标,亟需红色文化,

3、最终确定了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品红色文化促和谐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新颖而有效的形式与红色资源有机整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完善外在的教育和管理,唤醒青年内心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使红色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内心深处,始终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保持生机与活力,促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选取了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下面我们就这次调查在各地的情况展开论述。 一、调查基本概况 1.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改造工程是被南昌市委、市政府列入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

4、城市的重大工程。经过广场管理员的介绍和实地采访我们了解到,整个广场的改造都倾注了领导者的心血,每一项工程设计都凝聚了设计者的智慧,每一寸土地都洒遍了建设者的汗水。经过3年的改造,八一广场核心区面积由原来5万平方米扩大到7.8万平方米,规划还把周边环境纳入广场改造范围,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使其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及休闲性为一体。整个八一广场改造,以八一精神为灵魂,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标志,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市民参与为目的,处处体现八一历史,展示八一文化。金水河下,百米长的音乐喷泉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等雄壮的乐曲翩翩起舞。还有八一军史浮雕,以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

5、题材的山水浮 雕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江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升旗台的北侧,镌刻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南侧用汉白玉镌刻毛泽东手书字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凸现了八一起义的深刻含义和伟大意义。 2.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实践队有幸受到纪念馆馆长助理的接待。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不仅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而且更加注重加

6、强未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2021年7月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讲解接待工作,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充分发挥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21年7月28日至2021年12月14日,该馆总参观人数达31.58万余人次,其中免票参观21.47万余人次;共接待3106批次团体观众,其中免费接待未成年人35批,定时讲解2300批,国际友人30批,并圆满完成了省市领导布置的重大接待任务。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长期对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革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7、值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与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等未成年人教育机构共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许多老师、市民家长的好评,效果显著。 3.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新四军成立于1937年,并于1938年迁入南昌设立总部,在叶挺、项英、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由组建时的一万人发展到二十余万人,曾挥师皖南皖中苏北,杀向抗日疆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丰功伟绩,在抗战期间,英勇牺牲的官兵战士就达两万两千万。 恰逢7月7日,七七事变71周年,在新四军纪念馆里回顾新四军曲折历史的游客众多,他们通过墙壁上的一幅幅字画,以及那栩栩如生的铜像,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深深的被那种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8、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精神所震撼。 参展完纪念馆,我们有幸和当年的老战士进行了数小时的访谈,除了深入了解了当时革命环境,聆听了他们一些可歌可泣虽小却不乏悲壮的故事外,还就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培养民族精神,预防青年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讨论。为了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命,他们还赠与我们一套由新四军研究会编写的图书让我们研习。 4.象山南路三眼井社区 三眼井社区靠近新四军纪念馆,在这样的红色遗迹熏陶下的社区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给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呢。带着期待,我们走进了社区,走访了当地的稽毒大队。 在深入住处去做调查问卷时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平时节俭的生活,勤劳的作风

9、,朴实、直爽的性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的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比较好的。同样,虽然稽毒大队在这个治安较好的小区工作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下戒备,恪守己任。他们还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介绍了些他们工作的情况,给我们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5.爱国教育基地 在崛起标志的红谷滩新区,簇拥着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人民法院、劳动局等众多国家政府机关。其中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各部门分工协作,直接领导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机关。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爱国教育基地时常会给各学校或各纪念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做些指导,下发各种指示性文件。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10、下南昌开展过许多像学生免费参馆等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政府对南昌市的红色资源十分重视的。 二、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的情况(调查数据来源于网络) 有人曾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发于网上。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当地村民学生及游客,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达100%,5份不符要求,有效率为98.3%。(被调查人群情况) 被调查人员的295份有效问卷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50人,20至30岁的受访者102人,30到40岁的77人,40岁以上66人。从上面的比例可以看出: 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在问

11、卷中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不到17%,而我们的问卷大多都是在政府利用的红色资源地发放的,结合问卷中“青年是否应该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等题的情况我们分析出,大部分市民反映青年在红色文化这方面的受教育情况过为薄弱,政府虽大力宣传却未能吸引更多的青年。 30岁以上的人,大都积极肯定了“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对青年犯罪的预防由较大影响。还表示已身为人母的她,对小孩在家里挑食、浪费、爱攀比等习惯束手无策,多次想让他们学习革命那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不果。这间接说明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青年急需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专题一:群众对政府关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的看法 。您知道南昌被人们称为“英雄

12、城”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很多调查小组的同学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但令很多队员诧异的是只有83.7%的受访者知道南昌的这个称呼,而更令很多队员遗憾的是,在剩下16.3%的未知者(48人)中,20至30岁的年轻人竟占了很大比重达到23人之多,或许,但从这一问题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上,我们的社会政府等各方面还有待加强。 。您平时有参加过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吗。 在这项问题的调查中,有23.1%和4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偶尔参加过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群众还是能能够参与到这些有益的活动中来的,但仍有26.8%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更有4

13、.4%的受访人从未听说过此类活动,与前一题类似的是,这些“未知者仍旧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可见,红色精神已经开始在青年一代的身上有所退减。 。您觉得当前南昌市政府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的情况如何您觉得当地南昌市政府宣传“红色文化”的情况怎样。 此2道题可以看作是本专题的核心问题,但对于前一题,仅有23.1%的受访 者表示很好,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有53.9%的人认为政府在利用方面做的一般般,利用的不是很到位, 3.7%认为很差没怎么利用,2%认为从未有利用过,当然还有11.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类似的,后一题也出现了大致同一的分布, 31.5%的人认为很好,宣传的很到位,也很经

14、常,但占大多数39%的受访者仍表示一般, 7.1%的人认为很差,没怎么宣传,2%认为从没宣传过,也有7.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不清楚。 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对于政府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方面作出的工作持满意态度,但应该看到,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此方面工作还是感到一般甚至是不满,他们期待我们的政府可以在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而从这些数据里,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一点,绝大多数的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还是非常关心的,他们希望政府可以尽力挖掘这一精神教育的瑰宝,同时也显现出我们政府开展这些工作的责无旁贷。 。您觉得政府应怎样宣传“红色文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多选)正

15、像前一题所展现出的,很多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是很关注的,也有各自积极不同的想法,有72人次认为定期的在各大影院上映红色电影是有效途径,142人次选择了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巧合的是也有142人次赞同适当的多免费开放一些革命纪念馆的做法,另外还有95人次建议加大开发红色旅游,79份选择了扩大宣传面,从农村到城市都有所涉及,当然,另有人选择了其他的方法。但从大家的选择建议里,也不难看出大家对于网络电视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免费开放革命纪念馆也被视作政府红色文化利用的有力措施而被很多群众反复提及(事实上南昌八一纪念馆已经开始了免费参观制度)。 专题二:利用红色文化对于教育青年的益处

16、 。您觉得应该让青年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吗。 正如大家可以积极预见到的,有70.8%的群众认为是应该的,并且是越早越好,但也有25.1%的受访者表达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没必要太早进行红色教育。诚然,不赞同提前教育的人们有他们的理由,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民众已经认识到了红色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并愿意从自身做起,让自己或他人尽早接触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会产生影响。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前一个问题,其结果就像图表里所展示的那样,认为有影响和有很大影响的受访者分别占到了28.5%和6

17、0.3%,占有极大比例,仅有小部分认为无影响,由此可见,大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红色精神的普及的必要性有着深入的认识。而在后一题,影响方面的问题上,有180人选择了开展红色教育能让青年懂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156人次选择活动的开展会使青年意志更加坚定,更有毅力,102人认为会培养青年坚定的信念,96人认为有利于树立远大的理想。其实,无论是哪个方面,大家都意识到红色教育的开展,对于我们当代青年的成长磨练是有极大好处的,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缺少了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教育的全面展开,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代青年灵魂上的不足,也会为他们今后成才的道路提供很好的

18、铺垫。 专题三: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发展的看法 。.您觉得“红色文化”现在正在流失吗。 其实看到这一题的统计结果,不得不感到有些遗憾,41.7%的人认为红色文化有一点流失, 32.5%认为流失很严重,现状已经很少人提及,由此可见,很多人对于现今的红色教育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忧,确实这也反映出了一点,我们的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都应肩负起光大红色文化的义务,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我们业已流失的红色精神再重新找回来。 。您觉得在当下是否有继续提倡“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与前几题相对的,68.5%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我们不能让这种文化流失, 26.4%的人认为适当的可以加强,只有极少部分(3.1%

19、)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从这些数据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红色文化的开展工作还是很关心很重视,他们清楚知道红色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了民众 对于现今红色文化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值得有关部门的思考和重视。 。您认为“红色文化”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调查,32人认为原因是红色文化宣扬的内容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80人选择了政府部门宣传的不够好,与之人数相当的86人觉得学校不够重视“红色教育”是主要原因,但更多的受访者(136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其失去兴趣是红色文化流失的最根本原因。从这些选项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想起“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诚然,我们的红色经典是优秀的,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创新乃至生存的精神支柱,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的红色教育所有的简单说教,单一的参观,已经远远不能跟上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一批青年,如何革新红色教育方式,让他们开始对于红色文化产生兴趣,正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所要思考的问题。 正是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对革命精神所持有的态度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受访群众也提出了他们自己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商业合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