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散文:怀念老家打夯的风情.docx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12914774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怀念老家打夯的风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散文:怀念老家打夯的风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散文:怀念老家打夯的风情散文:怀念老家打夯的风情俗话说,庄稼活没有三年的利把,不久,我便懂得了打夯的技巧和助夯的意义,我虽然是半拉子文人,但不管谁家打夯,我只要在家,就一定要参加。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准备了散文:怀念老家打夯的风情,希望大家喜欢。现代大型土木建筑的奠基工程都是水泥灌庄,即使农家盖房也是用各种电夯砸实地基。过去没有电,也没有机器,民间盖房要夯实地基那可就费老了劲了。我们的家族盖房都是用木夯夯实地基。于是,打夯就成了我村建房的一项重要工程,其风情也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们常为此而自豪。一次,我村的夯手带着自己的木夯到外村去为亲戚打夯,主家的街坊也盖房,打夯也是看的同一个吉日,但人

2、家请的是硪。硪,像半截碌碡,沉重得很,每组十几个人作业,其号子非常有气势。而我们的木夯每组仅4人,声势远不及石夯热烈,但打到高潮时,两伙还是较起了劲儿,夯声、号子声连成一片,如雷贯耳,响彻云霄。在收尾时,双方都争相炫耀自己的工具有力,地基砸得坚实。有几位好事者互不示弱,于是提议交换一下场地,分别用自己的夯和硪到对方工地砸一圈,最后比较检验所砸地基的坚实程度。没想到,两班赛后,对方的地基被我们的木夯砸下去了一寸多深;而石硪对我们的地基则显得苍白无力。其中的道理,直到我上了初中以后才慢慢知道,其原理就是木夯底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其锥力也就大。这个美丽的故事,在我们族内和村内世代相传,我也因次对我

3、们的木夯有了深厚的感情,尤其喜欢这种欢快热烈的风情。农村盖房,打夯是人们心中非常隆重庄严的事情。主家首先要择吉日(好晌),行夯前还要祭夯:在夯头绑上红绳,用红纸条写上此日行夯大吉大利,用酒浇洒夯头。但祭的是哪路神仙很多人说法不一,有说是土地神的,也有说是财神的,其目的都是一个,祈求打夯平安吉利。木夯的号子不像硪,没有确切意义的词语,主要语音就是嘿呀,嘿呀,哈-呀!也有人模仿着喊成贼呀,贼呀,杀-呀。高潮起处,4个中青年飞身跃起半尺多高,再猛力摔下,撒手,俯身,8只眼睛紧盯着夯身,就像斗鸡一样,非常滑稽,但不笑。由于木夯是一根简单的直柱,底面积小,所以起落必须竖直,稍有一点歪斜,不是下边砸脚,就

4、是上边碰头,而造成施工事故。因此这就需要夯手们掌握好几个关节的技艺:领夯、跟夯、移夯和换把。领夯是行夯时在前边的人,退步倒行,像是航船的舵手,掌握着行夯的节奏。农村墙基一般都是挖三四尺宽的地槽,4个夯眼为一排,行夯时一口气打完3排叫连三眼。之后4位夯手按顺时针方向自行跳跃换位,原来的跟夯依次变成领夯。打夯换人,都是在移夯、落夯的瞬间自然上下,完全不影响行夯,不像体育运动场上教练员叫暂停。乡村有句农谚,说是一辈子不盖房,是个自在王,可见打夯是盖房时最隆重,最吃力,最需要人的工程,所以,不管谁家盖房打夯,全村每一个家庭,都要自动出人相助,这叫助夯。助夯不仅仅是助力,还是对乡亲人情的检验。助夯一般都

5、是午后,只要一有信号(我们村早年是敲锣,后来是放炮),乡亲们听见,一传十,十传百,不管多忙,也不管东头西头,谁家有成年男人,即使正吃着饭,也要放下饭碗,纷纷赶来相助。家里没有年轻男人,老年男人到这里来看看,坐着喝碗水,主家也觉得是助兴。乡亲们都很在意这个,谁家来人,谁家没来人,大家都看得见。如果不是有意,不出人的人家,肯定会受到大家的非议。早年我村连年遭遇水灾,盖房打夯的事很多。我到了成年,我家助夯的事就多是由我去了。我虽然生在农村,但那时还是个文弱书生哩,助夯的力气和技巧很不成熟。我第一次助夯是当家子盖房,我看了一圈,就决定上阵,但我刚一伸手,一位老人就喊住我,说连三眼时不能换人。一会儿,我

6、看一个人累了,又要去换他,这时他已转到了领夯的位置,老人又叫我等到他转到下位时才能换。还教我,等夯一落地,从上位入手,让下位顺利退出,不能影响行夯,否则乱了脚步,行夯就会出危险。但我第一次仅仅打了一排,就有人换我。他一插手,我不知如何退下,他一下把我搡了下来。我下来后还是被老手们训斥了几句,说你看不见这会儿夯和人都像飞起来似的,我退下时挡住了行夯的路径,这样一出错就不得了。俗话说,庄稼活没有三年的利把,不久,我便懂得了打夯的技巧和助夯的意义,我虽然是半拉子文人,但不管谁家打夯,我只要在家,就一定要参加。一是帮人,也为联系乡亲。我们兄弟都在外工作,父母在家,处处需要乡亲照顾,助夯就成了我们回敬或者联谊乡邻的机会;二是我特别欣赏那种热烈而有节奏的场面,大家虽然没什么文化,但那种气势,那种艺术的旋律,还有那种不成文的农事规章,着实叫人感动;三是这些农民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都让我欣赏、赞叹。现在,打夯已成历史,木夯也成了文物,我却越来越怀念那种打夯的生活。打夯远非一种简单的劳动,它蕴含了十分美好的风情和乡土文化。比如那种飞夯,四个人和一架木夯同时飞起老高,在空中旋转换位,随着号子声落下,完成一个个小节的功力。做功的同时,还获得一种艺术和欢快的享受。打夯确实是一种美丽的风景,令人回味,令人想念和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