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單元名稱 說話的藝術 教學單元 第十課 如何說話教學時間 共 5 節,演示為第 2 節 教材來源 南一 六上教學研究文 本 分 析1.課文分析內容:觀點文章以論說文的方式主張說話要有技巧。以舉例的方式應證說話技巧的重要,引導學生學習有條理的論述,並以客觀具體的例證達到強力說服。文本結構分析:(1)文章表述方式:議論文(2)文章結構:總分總(描述/列舉結構)2. 識字與詞彙策略脈絡推詞:引導學生由上下文推測詞意以主動蒐尋詞彙意義。恰如其分、屢屢、推陳出新、心急如焚、芥蒂、隔閡、斟酌3. 閱讀理解策略(1)詰問作者:引導學生從文本中詰問作者,深究內容,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與批
2、判性思考。這是六年級才導入的新策略,將以整個單元來帶學生熟悉此策略,本課為教導詰問作者的第三課,主要透過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練習產生詰問作者問題,然後在班上對同學提問,老師適時從旁引導學生提問及示範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2)文本結構分析:本文應用議論文的文章結構分析文本,引導學生由總、分、總的結構理解文章內容。總說:說話有技巧,才能恰如其分地與人交流情意。總說:說話要深思熟慮有技巧、注意對方感受,人際關係才會更和諧。分說一:以兩組主管對設計師作品的表達方式為例,說明說話表達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分說三:以常常有人因一句話而耿耿於懷或心存芥蒂、產生隔閡為例,說明說話要認清場合、斟酌時機和對象。分說
3、二:以尼克森總統對出訪前飛機故障的風趣話語為例,說明緊張時刻,以幽默代替指責,有利問題解決,也讓人留下好印象。2(3)句型分析:【如果就】 【要才能】學生經驗分析一、已具備閱讀理解策略之能力學過六何法自我提問及有層次的自我提問,了解提問有助於閱讀理解。能理解監控對課文的理解。二、已具備識字與詞彙策略之能力學過由上下文推測詞意之策略。能 力 指 標 具 體 目 標教 學 目 標5-3-3-2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5-3-6-3 學習資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6-3-4-4 能配合閱讀教學,練習撰寫摘要、札記
4、及讀書卡片等。5-3-5-1 能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增進閱讀的能力。5-3-5-3 能用心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5-3-10-1 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解決問題的過程。5-3-10-2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1. 能理解總分總(描述/列舉)結構。2. 能依據總分總(描述/列舉)結構進行文章結構分析。3. 能將課文摘要成大意4. 能從上下文正確推論字詞義,學習新字與詞彙。5. 能回答教師和同學所提出的內容提問問題。6. 能嘗試自我監控對文章的理解。3教 學 活 動 教學資源時間 評 量壹、 準備活動一、預習課文,完成自我發問學習單。貳、 發展活動理解監控一、字詞推論(一) 教師告知學
5、生,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句子或內容,想辦法了解它的意義,會讓自己更理解整篇文章。(二) 教師詢問學生閱讀中有不懂的字或詞時,如何處理,引導學生說出可用的策略 (由上下文推詞意、由字義推論、查字典網路、問老師同學)(三) 前一節已請學生默讀課文,圈出不懂的字和語詞並紀錄於理解監控學習單。(四) 學生將不懂的字和語詞於小組中提出來討論,小組討論後還是不懂的字詞記錄在學習單上。(五) 教師針對各小組皆有困難的字詞,引導學生由上下文推測詞意,或將詞拆解為字,再由字義推測詞意。【例:恰如其分。但如果想要說得恰如其分,就需要運用說話的技巧。從該句下文可推出可能是 “好”或 “得體”的意思。恰是恰當,其是它
6、的,分是分量,恰如其分應有剛好符合分寸的意思。 】【例:推陳出新。 設計師受到鼓舞,作品不斷的推陳出新 。前半句受到鼓舞是好事,推測下半句作品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相對另一句設計師聽得心灰意冷,漸漸失去了創作的動力 ,看出推陳出新有創新的意思。 】教學網站資源3736課前作業自我發問學習單請學生詳讀課文後出8 個問題(推論性問題至少3 題、評論性問題至少1題),題目要能測驗出同學是否理解課文,且自己要先思考過答案。幾位學生分享。若還有其他學生發言踴躍,請下課再分享。理解監控學習單完成。自我發問學習單完成。4有層次提問與教師提問一、小組根據已完成回家作業自我發問學習單進行討論,選出事實型、推論型、評
7、論型問題各12個,寫在課本上,呈現於黑板。二、教師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整併或修改。三、教師邀請小組,對全班進行提問,並由同學舉手回答。四、若學生提問問題深度不足,教師以下面問題補充之。(一) 文章中廣告公司的兩組主管各以什麼方式回應設計師的作品?對設計師的表現造成什麼結果? 為什麼有這樣的結果?【若將主管對調,兩邊設計師的表現可能會有什麼改變嗎? 影響設計師表現的關鍵是什麼?】(二)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三) 尼克森總統在飛機故障時所說的那一段話,對正在搶修的工作人員有何影響?【工作人員聽到那句話會有何感覺?對故障的排除有何影響?】 工作人員知道總統沒生氣、心情還不壞,總統說這話是在
8、安撫他們。元首出訪是國際大事,座機故障更是危及元首生命安全的嚴重事,而總統真想的開,他趕著出訪,還能苦中開玩笑。這讓工作人員可以靜心專心的排除故障修復飛機。 (四) 這個例子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五)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為避免上述情形我們該怎麼做?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所舉的例子哪些與這句話有關?【哪些是正面的例子或描述?哪些是反面的例子或描述?】(六) 課文主要目的是什麼?【這篇文章主要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七) 文章中第一段與最後一段有什麼關係?【第一段的作用是什麼?最後一段的作用是什麼?最後一段與第一段相呼應
9、了什麼?哪裡看出最後一段重申了第一段論點?】第二段如何舉例說服我們話說的有技巧,可以激勵士氣,鼓舞人心?第三段又是如何舉例說服我們呢?(八) 根據以上問題的思考與回答,是否已能理解本課的內容?6105對於課文內容,還有什麼問題要提出討論的?邀請學生重述課文內容重點。以文章結構找大意一、 找出文章整體結構1. 讀標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說話 。請學生朗讀課文,思考為什麼文章題目如此命名?2. 教師請學生思考,這是什麼文體的文章?(說明文) 這篇文章主要想論述的主張是什麼?3. 教師請學生思考,如果要將課文分為三部分會如何分,並用畫兩條直線將課文分為三部分。4. 學生發表自己的分法及理由,教師引
10、導學生討論並總結。5. 教師再請學生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再分為幾部分。6. 學生發表自己的分法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總結。7. 教師請學生小組討論該如何以結構圖來呈現此課結構及理由。8. 小組分享討論結果。9. 教師總結,這篇文章主張說話要有技巧,是屬於總分總結構。我們可以用這個圖來說明文章如何進行(呈現結構圖)第一段:作者對這篇文章要表達的主要論點說話要有技巧做簡單說明,建立文章初步概括內容。確立論點,使後面內容可以扣住論點,這稱為總說 。第二、第三段和第四段這三段分別提出論證,以例子說明說話應注意的幾個技巧 ,稱為分說 。第五段:把各段內容再總結,重申主要論點,這也是總說 。參、綜合活動一、找出結構中的大意1. 請學生自行畫出結構圖。2. 在課文單標示出每個結構位置所屬的段落。3. 請學生回家在課文單完成刪除/歸納/主題句。並將完成的結果分別寫在適當的結構位置。 (大意)二、我是說話高手-句子重組活動 二組競賽原則說明、課文重點回顧5課文結構學習單完成。6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這題數學你不是練習過好幾遍,實在笨得喔!本格式內各欄位可自行依實際需求予以增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