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北农企业文化手册.doc

上传人:依依 文档编号:129046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北农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北农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北农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北农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北农企业文化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北农集团新员工入职培训教程企业文化篇大北农集团人力资源部目 录以高科技发展中国农业事业告新员工书中关村农民邵根伙第一部分:我们的历史一) 大北农的发展阶段二) 大北农文化在发展中的提升第二部分:我们的理念一) 使命 二) 愿景三) 团队四) 法宝五) 思维六) 方法七) 大北农的八项守则八) 训词、标识、歌曲九) 宣贯总模式第三部分:我们的风范绿叶与根走近大北农以高科技发展中国农业事业1993 年 12 月,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几位青年知识分子抱着“产业报国”的崇高理想,在北京海淀区成立了大北农公司。雄心创伟业,大志展宏图。以志创国际一流农业科技企业为目标的大北农集团,经历了近 11年的风风

2、雨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由创业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目前拥有员工近 5000 人,其中博士近 20 名、硕士近 60 名、资产由创业初的两万元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亿元,涉及到饲料、动保、种业、农化、教育、信息六大产业。十一年来,大北农集团始终以“人”为本,致力于发展民族饲料工业。集团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达数百万元。从 1994 年起,集团在全国 10 所农业高校设立了大北农奖学金,至今已扩大到了 30 所;从 1999 年起集团举资上千万元设立中国农业科技研究奖励基金,2003 年大北农设立以员工学习成长为主的大北农发展学院。十一年来,大北农集团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大北农高科技产业基地,建立了遍及全

3、国的大北农科技营销服务网络。自 1995 年大北农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饲料工业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肯定为饲料集团化发展四种模式之一“大北农模式” ,2003 年 10 月份邵根伙博士被北京中关村光荣的评为“优秀企业家” 。十一年来,大北农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对所有曾给予大北农关心、支持、鼓劢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21 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机遇的世纪,更是充满挑战的世纪。如果说大北农在 20 世纪是摸索、预演的话,21 世纪她将走向前台,去弹奏强劲的乐章,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坚定不移的向农业高科技企业迈进。走过风雨走过冬,没有幻想没有梦,勤劳而充满

4、智慧的大北农人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披荆斩棘,博风击浪,与无路处走出了路,与浪尖上崛起了尾,用自己的双手继续谱写大北农事业的暂新篇章。告新员工书稻田照片中关村农民邵根伙清瘦而年轻的脸庞上,一双深隧而又时时眯起的眼睛让人感觉他的思绪总是在一个别人很难进入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极普通的浅色框架的眼镜、浅格子休闲上衣,说话快而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坐在邵根伙博士的对面,脑子里闪现的是大学校园里斜挎一个大书包,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给学生们讲课的年轻老师的形象,很难把眼前的他和个人资产上亿元、企业年销售收入几十个亿的大北农集团总裁连在一起。邵博士的办公室就是大北农公司的小会议室,他身边的人说,邵博士是公司里唯一

5、没有办公室的人,他不会喝酒、不会开车、没有手机、不用电脑。记者诧异,这样一位几乎和所有老板都不同的人,为什么却造就了中关村发展最快的农业高科技企业?造原子弹不如卖鸡蛋时他考研1982 年,家住浙江金华农村的邵根伙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父亲早逝,母亲艰难的拉扯着他们兄妹 6 人,邵根伙从小耳闻目染了母亲怎样把自家产的菜、蛋挑到集上,换回几个钱给他买回上学用的笔和本。邵根伙是家里 6 个孩子中的老小,从小身体瘦弱。这让母亲从小对他偏疼一些,长他几岁的哥姐对这个瘦弱的弟弟也是倍加呵护。所以邵根伙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自己却一直生长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小环境里。贫困迫使人自强,小环境的宽松,又无形中塑

6、造了邵根伙个性中敢想自信、健康向上的人格。邵根伙家风喜好读书,从他外婆那辈算起到现在全家出了不下 100 个大学生。邵根伙天资聪明、记忆超群。1986 年他大学毕业时,正是社会上“知识贬值、脑体倒挂” “造原子弹不如卖鸡蛋”最严重的时候,周围同学或选择进大企业,或下海经商、赶潮出国,他却不随时宜的问曾在中国农业大学进修过的班主任:农大哪个导师的名望最高?班主任回答:“杨胜教授。 ”邵根伙喃喃自语了一句:“那我就考他的研究生。 ”随后的 6 个月,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口气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杨胜教授门下。由于成绩优秀他是杨教授门下少有几个免于复试的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他考取了

7、中国农大后的第二年又提前攻博。在杨教授的指导下,邵根伙翻译了大量英文专业文献,使专业外语水平很快提高。平常邵根伙到杨先生家闲坐,老先生总是先给他很多专业资料,然后鼓励他不管做什么事情“自我要求必须是一流,达不到就是二流。 ”一次,邵根伙在整理试验室时把一些生锈的钉子扔进了垃圾筒,杨教授发现后立刻让他检回来,还狠狠的批评了他。严谨而不墨守成规,博学而又平易近人,声望很高却又谦逊、勤俭,杨教授的为师、为人,让邵博士从老先生身上不光学到了知识,还无形中为他塑造了一个人生榜样。别人死读书时他偷偷兼职挣外快邵根伙坦言,虽然他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研究生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他对枯燥的读书搞科研并没有兴趣,

8、上学时他也不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上大学时,他带着同学倒卖过蜂蜜,小试身手的尝试过经商。读研究生时,他的专业是动物营养学,但是他看到显微镜就觉得头疼。平时他给老师们的印象是自由散漫,还有些不误正业。在攻读博士期间,杨教授有时让邵根伙到学校附近的养殖场做一些研究课题。他立刻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实用研究。那一阵,邵根伙每天骑一辆没有脚蹬子的破自行车,乐此不疲的从农大到四季青乡的养猪场,边做项目边给猪场做技术服务。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还能捞点小外快。后来请他当顾问的猪场、饲料场越来越多,邵根伙也从读硕士时要家里寄钱供他读书,到读博士后开始给家里的老母亲中关村照片寄钱花。他还能令其他同学羡慕的在学校食堂

9、偶尔吃个小灶打打牙祭,更为他后来自己创办企业做了提前演练。然而这种让邵根伙高兴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令他至今难忘的事情。由于他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给企业做顾问上,学业受到了一些影响。这件事被反映到学校后,学校研究要给邵根伙记处分。杨教授得知自己的弟子在外面当顾问挣钱耽误了学业也非常生气。一个博士生要因为不误正业受处分,这让平时对什么都不很在乎的邵根伙也感到压力很大。在他最压抑、最无助的时候,又是杨教授理解了他。老教授不但亲自帮邵根伙到院里做解释,使他免除了被处分,还根据他的兴趣帮助他调整了研究方向。1991 年邵根伙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他成了中国第一个猪营养博士。当时知识分子已经重新收复旧

10、山河,搞科研、当教授又成了社会上最受追捧的职业,不少邵根伙的同学都希望毕业后能留校任教。邵根伙自我感觉,凭他在校期间给老师们留下的自由散漫的印象,留校的名额肯定轮不上自己,从心里讲他也并不想去挤留校的独木桥。但是一向要强又老有些新思路、怪想法的邵根伙,还是准备去竞争一把。在学校组织的申请留校同学竞争“演说”中,邵根伙果然又提出了他的“另类主张”:如果让我留校任教,我一不出国,二我不要教授编制,三我能为学校挣钱。邵根伙还没讲完这 3 句话,在场的评委就把他笑了下来。正像邵博士自己预料的一样,他没能留校任教。后来中国医药总公司和美国康地公司选中了邵根伙,但是他又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选择,到远在

11、郊区谁都不爱去的北京农学院当老师。教授受追捧时他下海办企业到北京农学院任教时间不长,邵根伙对企业的兴趣又压抑不住的暴露出来。他主动要求承包了学校里的牧场,把老家的侄子接来帮他守摊。牧场里穷的连一部电话都没有,侄子每一次打电话找他,都要走一两里路到和邵根伙一个教研室的陈老师家里去打。邵根伙又要教书,又要管理承包的牧场,时间上常常发生冲突。其他老师免不了经常帮他代课。没过多久,不务正业的名声又追着邵博士传到了农学院。承包学校牧场一年多邵博士足额上缴了学校的承包款,自己也挣到了一万多块钱。这样干他觉得不过瘾,邵博士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1993 年 12 月正是北京滴水成冰的季节,邵根伙扔掉了手里的铁

12、饭碗。他和陈老师两个人拿着两万元钱,在海淀区万泉庄的村里租了两间房就算公司成立了。邵博士和陈老师到工商局注册时,本想给公司起名“北农” ,可人家说这个名称已经有人注册了,邵博士想了想说,我们要做大事业,就叫“大北农”吧。租到的两间平房里没有火,门窗也是到处透风。陈老师在北京有家,晚上可以回家睡个暖乎觉。邵根伙在北京没家,两间冰冷的平房白天当办公室,晚上就被他当成宿舍拉开被子睡觉。邵博士从小身体弱,得过慢性气管炎,肠胃也不好。可没想到他居然抗过了那个没有火的北京寒冬。大北农公司刚成立时,走的还是邵根伙读博士时给企业做顾问的路子,帮外面的企业搞技术服务。当时北京海淀区的金山饲料厂是全区最大的饲料厂

13、,在和大北农公司合作之前,这家饲料厂的当家工艺只是很原始的把玉米面、鱼粉等等掺在一起装上袋子销售出去。当时北京正在搞“菜篮子”工程,兴建了上百个万头猪场、鸡场。猪鸡从过去的放养改成圈养,国产的粉状饲料营养不过关,猪场鸡场只能用很贵的价格大量采购泰国正大公司的颗粒饲料。国内饲料厂、养殖场也把正大饲料的配方传得神乎其神。邵根伙读博士时就在杨教授的支持下,偷偷跑到正大在深圳的厂里去参观过。他自己认为正大的饲料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配方好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当时国内企业的机制、人员素质太落后。大北农公司和金山饲料厂合作后,很快帮助这家企业搞出了自己的颗粒料,邵博士亲自跑销售,拿着小包装的金山饲料,一个

14、一个猪场去推销。金山饲料厂的颗粒料最高时年销售达到 8000 吨。靠合作给企业做技术服务,大北农公司第一年就挣了 100 多万。1996 年,大北农公司的技术服务做得正赚钱时,邵根伙决定转制,由开始以与别人合作转向收购、租赁、托管、控股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使大北农公司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98 当自建、托管的企业都取得了不凡的业绩时,他却在实践中敏锐的感觉到:搞生产型企业不是自己的特长,他又提出企业转型,在全国建立知识型农业服务推广网络;1999 年大北农出资 100 万元设立“农业科研奖励基金” ,同年大北农出资创办了中国农民大学,专门培养回到田间地头的大学生;2001 年开始,大北农怀柔

15、农业科技产业园开始建设;2002 年 1 月,大北农公司在北京通县建立自己的育种基地;3 月大北农微生物基地在安徽建立,大北农动物保健基地在福建建成。至此,邵博士又开始了大北农公司从单纯的饲料科技企业向农业科技企业的第三次转型。邵根伙格言: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采访邵博士最出彩的地方是他的思想与众不同,最痛苦的地方是没故事。邵根伙谈起自己的想法眉飞色舞、语出惊人,而说到创业的艰辛不论记者怎样启发、引导,他老是那句话,没遇到什么挫折,真的没有。搞到最后记者倒是觉得写邵博士什么,都不如把他的谈话记录下来,反而更能展现他的独特人格和创业人生。记者问,您自己归纳的创业成功的个人素质是什么?邵博士说,我

16、这人上进心强、叛逆性强,对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都在说“穷教授、傻博士”不爱读博士时我算了一笔账:那时大学毕业就工作,每月工资是三四百元,继续读书每月能拿到 90 多元的助学金,多读几年书损失不过是一万多块钱。一个博士学位怎么也不只 1 万块钱吧?别人都认为搞农业科技没前途、没面子,我觉得差距就是最大的市场。大家都不爱做的市场反而更容易赚钱。实践证明,我卖饲料一年卖几十个亿,比卖电脑赚钱没差到哪儿去。还有我这人爱动,能吃苦,喜欢应用型科研,我们浙江人有赚钱的欲望。我读硕士时我哥是信用社主任,他为了培养我的独立意识就用我自己的名字给我贷款读书。贷款是要还的,这就让你不能不想办法用学到的知识

17、去赚钱。记者问他,您十年里做的都是用技术为农民服务,对农村是否有一种天然的情感?他说,开始做企业时还是考虑怎样多赚钱,把企业做大,越往后做我越觉得有一种使命感。我认为,目前农村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你可以讲出一万个理由和困难,但是理由之一是目前大学生到农村第一线太少。我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们公司四千员工有三千多大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子弟,我们学的是农业、做的是农业高科技企业,我们不帮农民过上好日子让谁去完成这个使命?记者问,您认为您的管理经验是与生俱来的悟性还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他说,我这人心比较软,管理不是我的特长。记者吃惊,问他:那么您在公司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他说,我的作用就是没作

18、用,放权,让下面的人大胆干。 (笑)你看你跟我谈这么长时间没有电话找我。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的企业管理上还有很多漏洞,那么企业为什么还能运转呢?这得益于企业文化。大北农对员工的要求是军事化,强调严格、统一;文化化,提倡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学校化,倡导学无止境。企业员工的最大福利是经常有接受培训的机会。记者说,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管理是我来管你,而您试图营造的是一种大家自己管理自己的氛围,而这种企业文化正好又弥补了您在管理中的弱点?邵博士笑而不答。随后他说,我们曾经从外面挖来一个人,他来了之后就奇怪,大北农说有制度又没制度,说没制度吧,大家又都在邵博士 3 照片努力干。 (又笑)做企业您

19、比较喜欢的格言是什么?记者问。他说,大北农公司的新员工上班前先要讨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对不对?很多员工开始都说,邵博士你这个观点太唯心,但是往往讨论的结果都会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认为人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崇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记者问,大北农公司今后的目标是什么?邵博士说,远期的目标是创国际一流。近期目标是到 2008 年,公司达到 100 个博士、1000 个硕士、10000 个大学生,销售收入达到 100 个亿人民币。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 亿美元,达到国际一流。记者问,您有这么大的个人资产,掌管着这么大的企业,您的个人享受体现在什么地方?他说

20、,我这人基本没有个人消费,吃饭习惯拎着饭盒到食堂打饭吃,买西装 1000 元以上我就觉得太贵了,几十块钱一条的裤子穿着也觉得很不错,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逛逛书店,好多生活习惯还和上学时差不多。那么您挣那么多钱为了什么,留给孩子?邵博士说,钱对我只是个数字。我只想把事情干好。在大北农我个人的最低资产目标是在我55 岁退休之前,我还有工资可拿,在我去世之前我的企业还存在。最高目标是在我儿子去世前,大北农还存在,而且更加兴旺发达。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罡大北农的事业是我们大家的事业第一部分:我们的历史 (our history)一、大北农的发展阶段1、 探索阶段:1993 年1996 年探索民族饲料工

21、业发展之路阶段特点:提出“中国动物营养专家最知道中国的畜禽鱼虾之需要”的口号,倡导发展民族饲料工业。提出以高科技发展民族饲料工业,成就大北农事业,完善大北农模式,建筑饲料企业立交桥。标志事件:1993 年 12 月 28 日,以邵博士为首的两个人、两间房、两万元起家,创办了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995 年 9 月,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南昌召开“第八届大中城市饲料工业研讨会” ,首次肯定了饲料企业集团化发展四种模式之一大北农模式。1996 年初,大北农进行转制,进入第二步发展战略新阶段,开始由合作转向收购、托管、掺股、控股等战略形式运作。于 96 年上半年购买了怀柔基地、托管江西泰和大北农

22、,使大北农有了属于自己的饲料生产企业,也从此奠定饲料产业基础。创业创新:1993 年,睡上下铺、过无暖气的北方冬天,办班培训,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盟大北农共同创业。1994 年 2 月,大北农技术委员会成立,杨胜教授为主任,由张子仪、杜伦等十四名专家、学者组成。1994 年初,大北农牌“551”乳猪料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 农民日报 、 科技日报 、 中国畜牧水产消息报 、 经济日报等作了报道,称此项成果打破了外资企业对乳猪料市场的垄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揭开了大北农公司靠科技创业的序幕。1995 年,在全国 5 所高等农业院校设立了大北农奖学金,帮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23、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管理文化:1994 年,倡导“领导身先士卒” 、 “吃苦为乐”的行为文化,以科教兴农为目标,开始探索科教兴农之路。尚未导入正式企业文化。1995 年,导入企业 CI,在企业、市场创造大北农企业文化,树立大北农品牌。1996 年,提出“大北农饲料中国人骄傲” 、 “大北农事业是我们大家的事业”等口号。2、 起步阶段:19972002 年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农业事业 阶段特点: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农业事业,组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以市场推广树立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准备进入第二发展阶段的快车道。标志事件:1998 年,举办五周年庆典,邵博士在庆典中宣布农业科研奖励基金协会成立,并在

24、 1999年颁发了第一次科研奖励基金,国家副主席孙孚领出席了此会。1998 年 10 月,法国最大饲料生产商桑德斯集团驻华首席代表同亚平先生莅临总部,就双方合作、合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讨。1999 年,继续完善适合时代的知识型农业服务推广网络,将大北农奖学金扩大到全国 30 所农业高等院校;与农民日报合作,创办农民日报 现代农业周刊 ;收购中国农软信息网,后大北农标照片更名为中国农博网同时收买中国农民大学。2000 年 3 月,大北农科技奖设:创新人才奖、科技成果奖、科技促进奖,获奖者 20 人,发放奖金共计 100 万人民币。2000 年 11 月,集团被评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级团

25、体会员,邵博士就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2001 年 9 月,大北农在怀柔雁栖开发区征地228 多亩,开始建设集示范、生产、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北农科技产业园。2002 年 1 月,北京金色农华玉米种业公司在通县建立 80 亩科研地,许启凤教授为首席玉米育种家。2002 年 3 月,成立安徽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大北农业微生物基地。2002 年 3 月,成立北京大北农动物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年收购了福建动物保健品生产基地。创业创新:1997 年,号召全体员工回归原点,发扬创业精神,进行二次创业。同期泰和大北农以优异的业绩被当地政府定为远学邯钢,近学大北农的典范,成为当地的标杆企业

26、,大北农品牌在全国进一步走强。1998 年,业务重点开始从运作企业转向运作市场,在全国各地组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在全国建立 8 个骨干企业,5 个分公司,同年召开集团五周年庆典,大北农的品牌影响力进入又一新高.1999 年,以创业之心迎接大北农时代的到来,在全国形成了 11 个骨干企业,近 20 家分公司的强有力推广体系,同时华南本部成立,并独立运行。1999 年,成立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为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与人才支撑。2000 年2002 年,集团上下开展“一贯两学三全员”活动,即:贯彻年会精神,学文化、学技能,全员成本控制、全员服务营销、全员素质提升。管理文化:1997

27、年,对企业的目标、工作内容、发展战略、工作方法、坚持原则等建立一套系统的文化。1998 年,对大北农资智股份化战略进一步加大员工持股总额。1999 年,倡导大北农时代的到来,号召大家树立自主创业的精神,并提出实现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企业的三个发展步骤。2000 年,集团倡导“强化顾客与员工意识、淡化老板与老总意识” ,全集团开展“无总、无经理” 称谓活动。2001 年,定为集团标准化管理年,加强了对人力资源体系、财务体系、技术体系的建设。并上下开展戒烟活动。2002 年,集团各单位开展绩效评估活动,为 2002 年实现年度目标打下基础。3、 发展阶段:2003 年之后 深入服务“三农” ,与农民朋友携手奔小康阶段特点:工作重心向服务转变,迎接饲料行业综合实力的较量,带领农民朋友奔向小康之路。标志事件:2002 年,大北农集团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产品手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