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 一 部 分 名 校 考 研 真 题2 0 1 6 年 四 川 大 学 6 4 9 考 古 学 通 论 考 研 真 题 ( 回 忆 版 ) 及 详 解2 0 1 5 年 吉 林 大 学 6 1 9 考 古 学 专 业 基 础 真 题 ( 回 忆 版 ) 及 详 解2 0 1 3 年 西 北 大 学 6 2 4 考 古 学 综 合 真 题 及 详 解2 0 1 2 年 西 北 大 学 6 2 4 考 古 学 综 合 真 题 及 详 解2 0 1 2 年 山 东 大 学 6 6 1 考 古 综 合 真 题 及 详 解2 0 1 2 年 南 京 大 学 6 6 3 考 古 学 基 础 真 题
2、 ( 考 古 方 向 ) 及 详 解2 0 1 1 年 中 山 大 学 6 5 0 考 古 学 基 础 真 题 及 详 解2 0 1 1 年 厦 门 大 学 6 3 5 考 古 学 通 论 真 题 及 详 解2 0 1 1 年 复 旦 大 学 7 2 4 文 物 学 真 题 及 详 解第 二 部 分 章 节 题 库第 一 编 文 物 学第 1 章 文 物 学 基 本 理 论 及 历 史 发 展第 2 章 古 器 物第 3 章 古 书 画第 4 章 古 文 献第 5 章 古 代 文 化 史 迹第 6 章 文 物 保 护 技 术第 二 编 博 物 馆 学第 1 章 博 物 馆 学 基 本 理 论
3、和 博 物 馆 历 史第 2 章 博 物 馆 专 业 工 作第 3 章 博 物 馆 管 理第 4 章 博 物 馆 信 息 化第 三 部 分 模 拟 试 题文 物 与 博 物 馆 学 考 研 模 拟 试 题 及 详 解 ( 一 )文 物 与 博 物 馆 学 考 研 模 拟 试 题 及 详 解 ( 二 )第 一 部 分 名 校 考 研 真 题2 0 1 6 年 四 川 大 学 6 4 9 考 古 学 通 论 考 研 真 题 ( 回忆 版 ) 及 详 解一 、 名 词 解 释1 良 渚 文 化答 : 良 渚 文 化 是 一 支 分 布 在 中 国 东 南 地 区 太 湖 流 域 的 新 石 器 文
4、化 类型 。 良 渚 文 化 的 代 表 遗 址 是 良 渚 遗 址 , 位 于 杭 州 城 北 1 8 公 里 处 余 杭 区 良渚 镇 , 距 今 约 5 3 0 0 4 5 0 0 年 , 出 土 的 文 物 主 要 有 陶 器 和 玉 器 , 陶 器 以 夹灰 砂 的 灰 黑 陶 和 泥 质 灰 胎 黑 皮 陶 为 主 , 轮 制 较 普 遍 , 圈 足 器 和 三 足 器 较为 盛 行 ; 玉 器 包 含 璧 、 琮 、 钺 、 璜 、 冠 形 器 、 玉 镯 、 玉 管 、 玉 珠 等 ,琮 、 璧 一 类 玉 器 之 多 , 为 同 时 期 其 他 文 化 所 罕 见 。 出 土
5、 的 农 具 也 反 映 了当 时 的 生 产 力 一 定 程 度 上 的 先 进 性 。 总 之 , 良 渚 文 化 不 仅 反 映 了 当 时 的文 化 程 度 , 而 且 也 是 证 明 我 国 具 有 五 千 年 文 明 的 有 力 证 据 。2 武 官 大 墓答 : 武 官 大 墓 是 在 安 阳 殷 墟 中 已 发 掘 的 墓 葬 中 规 模 最 大 的 一 座 墓 。此 墓 面 积 3 4 0 平 方 米 , 容 积 1 6 1 5 立 方 米 , 1 9 5 0 年 进 行 科 学 发 掘 。 这 是 一座 “中 ”字 形 墓 , 墓 室 南 北 长 1 4 米 , 东 西 宽
6、 1 2 米 , 深 7 .2 米 。 南 北 各 有 一 条墓 道 , 南 墓 道 长 1 5 .6 米 , 宽 6 .1 米 ; 北 墓 道 长 1 5 米 , 宽 5 .2 米 。 大 墓 早 年几 经 盗 掘 , 但 仍 残 留 不 少 器 物 , 出 土 的 主 要 有 石 器 、 骨 器 、 铜 器 , 最 宝贵 的 一 件 是 虎 纹 大 石 磬 。 此 墓 有 人 和 动 物 殉 葬 , 出 土 有 遗 骨 1 0 0 多 件 ,据 有 关 专 家 认 定 它 是 属 于 殷 墟 文 化 二 期 偏 晚 阶 段 。3 明 定 陵答 : 明 定 陵 是 明 朝 第 十 三 位 皇
7、 帝 及 其 妻 妾 孝 端 皇 后 、 孝 靖 皇 后 的 合葬 陵 。 定 陵 在 万 历 皇 帝 继 位 不 久 开 始 建 造 , 前 后 历 时 六 年 , 至 万 历 皇 帝死 使 用 , 期 间 闲 置 整 整 3 0 年 。 定 陵 的 总 体 布 局 是 前 方 后 圆 之 形 , 含 有 古代 中 国 哲 学 观 念 “天 圆 地 方 ”的 象 征 意 义 , 其 外 围 是 一 道 外 罗 墙 , 将 宝 城及 宝 城 前 方 院 包 围 在 内 , 宝 城 前 方 院 共 三 进 , 第 一 进 院 落 前 设 单 檐 歇 山顶 式 陵 门 , 第 二 进 院 落 前
8、墙 设 祾 恩 门 , 第 三 进 院 落 前 墙 间 建 有 陵 园 最 主要 的 殿 宇 祾 恩 殿 。 地 面 上 的 建 筑 多 次 毁 于 战 火 , 尽 管 有 重 修 , 但 规模 已 经 缩 小 了 很 多 , 最 后 面 的 宝 城 于 1 9 5 6 年 开 始 发 掘 , 地 下 宫 殿 发 掘 后出 土 了 各 类 器 物 3 0 0 0 件 , 对 研 究 明 代 历 史 具 有 一 定 的 价 值 。4 马 面答 : 马 面 , 又 称 为 敌 台 、 墩 台 、 墙 台 , 是 指 古 代 城 墙 墙 体 外 侧 , 每隔 一 定 距 离 , 就 会 有 凸 出
9、于 墙 体 外 侧 的 一 段 的 墩 台 , 平 面 有 长 方 形 和 半圆 形 两 种 , 因 外 观 狭 长 如 马 面 而 得 名 。 马 面 的 使 用 是 为 了 与 城 墙 互 为 作用 消 除 城 下 死 角 , 自 上 而 下 从 三 面 攻 击 敌 人 。 马 面 的 出 现 主 要 是 冷 兵 器时 代 军 事 需 要 在 城 墙 建 制 上 的 反 映 , 它 提 供 了 以 最 经 济 、 合 理 的 方 法 来使 用 兵 力 和 兵 器 的 可 能 性 。 现 存 最 早 的 马 面 实 物 , 见 于 陕 西 省 榆 林 市 神木 县 的 “史 前 中 国 第
10、一 大 城 ”石 峁 遗 址 内 , 将 我 国 先 民 实 际 运 用 马 面 的 时间 提 前 至 距 今 4 0 0 0 年 左 右 。5 蚁 鼻 钱答 : 蚁 鼻 钱 是 中 国 战 国 时 期 楚 国 的 货 币 。 又 称 为 鬼 脸 钱 , 因 其 形 象而 得 名 , 形 状 为 凸 面 椭 圆 形 , 似 海 贝 , 但 是 比 海 贝 形 状 偏 小 , 大 者 长1 .4 厘 米 , 重 4 克 左 右 , 小 者 长 不 足 1 厘 米 , 重 1 2 克 。 钱 体 上 尖 下 圆 ,面 凸 背 平 , 尖 端 常 有 一 小 孔 。 钱 面 阴 文 多 见 “紊 ”
11、字 , 此 文 铭 于 钱 面 , 此外 还 有 咒 、 安 、 君 、 忻 、 金 、 行 等 。 建 国 以 来 , 蚁 鼻 钱 ( “紊 ”字 ) 多 出土 河 南 、 江 苏 , 鬼 脸 钱 ( “咒 ”字 ) 则 在 湖 北 、 湖 南 、 河 南 、 江 苏 、 安 徽等 地 均 有 出 土 。6 遣 册答 : 遣 册 是 古 代 葬 仪 中 安 放 在 墓 葬 内 用 以 记 录 陪 葬 器 物 名 目 数 量 的簿 册 。 现 已 发 现 的 大 多 是 战 国 和 汉 代 墓 葬 中 书 写 在 简 牍 上 的 遣 册 , 尤 以南 方 地 区 西 汉 墓 葬 中 发 现 居
12、 多 , 如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汉 墓 、 湖 北 江 陵 高 台汉 墓 、 江 苏 东 海 尹 湾 汉 墓 等 处 出 土 的 遣 册 。 书 体 多 为 隶 书 , 内 容 对 了 解墓 葬 中 陪 葬 品 的 情 况 与 当 时 的 礼 俗 颇 具 价 值 。二 、 简 答 题1 马 家 窑 彩 陶 器 的 特 点 。答 : 马 家 窑 彩 陶 器 形 丰 富 多 姿 , 图 案 极 富 变 化 和 绚 丽 多 彩 , 是 世 界彩 陶 发 展 史 上 无 与 伦 比 的 奇 观 , 是 人 类 远 古 先 民 创 造 的 最 灿 烂 的 文 化 之一 , 是 彩 陶 艺 术
13、发 展 的 顶 峰 。 下 面 就 其 器 形 、 纹 饰 、 着 色 三 个 方 面 简 述其 特 点 。( 1 ) 器 形马 家 窑 彩 陶 在 器 形 上 有 自 己 的 显 著 特 点 , 马 家 窑 文 化 按 时 间 顺 序 可分 为 石 岭 下 、 马 家 窑 、 半 山 、 马 厂 四 个 类 型 。 石 岭 下 的 彩 陶 多 瓶 、 罐 、壶 等 ; 马 家 窑 类 型 多 瓶 、 罐 、 盆 、 瓮 等 器 形 , 代 表 作 有 青 海 大 通 山 孙 家寨 出 土 的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等 ; 半 山 类 型 的 彩 陶 多 小 口 直 颈 广 肩 鼓 腹 双
14、耳 壶等 ; 马 厂 类 型 器 形 与 半 山 基 本 相 同 。( 2 ) 纹 饰马 家 窑 文 化 彩 陶 的 纹 饰 是 最 让 人 惊 叹 的 , 它 们 的 图 案 具 有 结 构 紧密 、 回 旋 多 变 、 装 饰 面 广 的 特 点 , 以 涡 旋 纹 为 主 , 另 外 还 有 同 心 圆 纹 、三 角 纹 、 带 状 网 纹 、 锯 齿 纹 、 鸟 纹 、 蛙 纹 、 变 形 纹 等 , 观 之 有 一 种 纷 繁往 复 、 千 回 百 转 、 绚 丽 多 彩 之 美 。 纹 饰 流 畅 , 线 条 多 变 , 显 示 出 了 先 民们 高 超 的 工 艺 水 平 。(
15、3 ) 着 色马 家 窑 文 化 彩 陶 多 为 红 陶 , 分 为 泥 质 红 陶 和 夹 砂 红 陶 , 彩 绘 幅 面 很大 , 许 多 泥 质 细 陶 往 往 口 沿 、 外 壁 都 绘 有 花 纹 , 还 盛 行 内 彩 , 纹 饰 绘 于器 物 内 壁 , 但 就 着 色 而 言 , 早 期 多 以 红 地 黑 彩 或 紫 彩 ; 中 后 期 盛 行 先 加红 衣 或 白 衣 为 地 , 再 绘 黑 色 、 棕 色 或 红 色 彩 纹 , 有 些 黑 色 还 以 白 彩 镶边 , 十 分 美 观 。2 我 国 早 期 铁 器 发 现 的 意 义 。答 : 中 国 开 始 使 用 铁
16、 器 的 年 代 目 前 尚 无 定 论 。 考 古 发 现 最 早 的 铁 器属 于 春 秋 时 代 , 其 中 多 数 发 现 于 湖 南 省 长 沙 地 区 。 战 国 中 期 以 后 , 出 土的 铁 器 遍 及 当 时 的 七 国 地 区 , 应 用 到 社 会 生 产 和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 在 农业 、 手 工 业 部 门 中 并 已 占 居 主 要 地 位 , 楚 、 燕 等 地 区 的 军 队 , 装 备 基 本上 也 以 铁 制 武 器 为 主 。 战 国 时 期 的 铁 器 还 经 由 朝 鲜 传 入 日 本 。 西 汉 时期 , 应 用 铁 器 的 地 域
17、更 为 辽 阔 , 器 类 、 数 量 显 著 增 加 , 质 量 又 有 提 高 。东 汉 时 期 铁 器 最 终 取 代 了 青 铜 器 。根 据 早 期 铁 器 的 金 相 检 验 , 中 国 的 块 炼 铁 和 生 铁 可 能 是 同 时 产 生的 。 春 秋 末 期 到 战 国 初 期 , 是 战 国 冶 铁 史 上 的 一 个 重 要 发 展 阶 段 。 此 时早 期 的 块 炼 铁 已 提 高 到 块 炼 渗 碳 钢 , 白 口 生 铁 已 发 展 为 展 性 铸 铁 。 至 迟到 西 汉 中 叶 , 灰 口 铁 、 铸 铁 脱 碳 钢 兴 起 , 随 后 又 出 现 生 铁 炒
18、 钢 ( 包 括 熟铁 ) 的 新 工 艺 。 东 汉 时 期 , 炒 钢 、 百 炼 钢 继 续 发 展 , 到 南 北 朝 时 杂 炼 生鍒 的 灌 钢 工 艺 问 世 。 至 此 ,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古 代 冶 炼 技 术 体 系 已 基 本 建立 。3 二 里 头 文 化 发 现 的 意 义 。答 : ( 1 ) 二 里 头 文 化 的 发 现 将 中 国 的 信 史 推 进 到 公 元 前 2 0 0 0 年 左右 , 尽 管 我 们 坚 信 我 国 有 五 千 年 的 文 明 史 , 但 没 有 有 力 的 证 据 让 世 人 信服 。 安 阳 殷 墟 的 发 掘 ,
19、大 家 都 相 信 中 国 确 实 有 商 朝 这 个 国 家 。 但 是 对 于夏 王 朝 , 大 家 是 不 相 信 的 , 二 里 头 遗 址 夏 都 的 发 掘 , 再 一 次 震 惊 了 世界 , 让 世 界 相 信 中 国 确 实 有 夏 王 朝 的 存 在 , 中 国 的 文 明 史 又 向 前 推 进 了一 大 步 。( 2 ) 二 里 头 文 化 的 发 现 为 之 前 争 议 已 久 的 夏 商 分 期 问 题 的 解 决 提 供了 新 的 契 机 。 先 后 经 历 过 二 里 头 是 商 都 , 二 里 头 早 期 是 夏 文 化 、 晚 期 是商 文 化 , 二 里
20、头 西 亳 说 , 最 终 争 论 的 结 果 是 , 二 里 头 是 夏 都 , 二 里 头 四期 与 二 里 岗 下 层 偏 晚 之 间 , 正 是 夏 王 朝 灭 亡 和 商 王 朝 建 立 之 时 。( 3 ) 二 里 头 文 化 和 二 里 头 都 邑 遗 址 的 发 现 , 在 考 古 学 研 究 上 具 有 重要 的 意 义 , 它 填 补 了 中 原 地 区 从 龙 山 文 化 和 郑 州 二 里 岗 期 商 文 化 之 间 的年 代 缺 环 。 使 得 在 中 原 地 区 发 现 的 从 新 石 器 时 代 到 商 代 的 考 古 学 文 化 ,构 成 仰 韶 文 化 、 河
21、 南 龙 山 文 化 、 二 里 头 文 化 、 郑 州 二 里 岗 期 商 文 化 、 安阳 殷 墟 文 化 的 发 展 序 列 , 这 一 序 列 , 在 前 后 文 化 特 征 上 联 系 非 常 紧 密 。其 中 , 二 里 头 文 化 的 年 代 , 处 在 新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至 郑 州 二 里 岗 期 商 文 化之 间 , 这 一 年 代 非 常 重 要 , 因 其 正 处 于 夏 王 朝 的 历 史 阶 段 , 因 此 就 成 为探 索 夏 王 朝 文 化 的 对 象 。( 4 ) 二 里 头 文 化 的 发 现 , 对 了 解 我 国 第 一 个 奴 隶 制 王 朝
22、的 社 会 、 经济 、 民 俗 等 各 个 方 面 都 有 重 大 意 义 , 特 别 是 对 都 城 研 究 , 二 里 头 遗 址 的发 掘 , 将 我 国 的 都 城 史 的 研 究 提 前 了 不 少 。三 、 举 例 论 证 题1 战 国 长 城 与 秦 汉 长 城 的 对 比 。答 : ( 1 ) 长 城 修 筑 的 历 史 可 上 溯 到 西 周 时 期 , 周 王 朝 为 了 防 御 北方 游 牧 民 族 俨 狁 的 袭 击 , 曾 筑 连 续 排 列 的 城 堡 “列 城 ”以 作 防 御 。 到 了 春秋 战 国 时 期 , 列 国 为 了 争 霸 , 互 相 防 守 ,
23、 根 据 各 自 的 防 守 需 要 在 边 境 上修 筑 起 长 城 , 秦 、 赵 、 燕 三 国 和 北 方 强 大 的 游 牧 民 族 匈 奴 毗 邻 , 在 修 筑诸 侯 互 防 长 城 同 时 , 又 在 北 部 修 筑 了 “拒 胡 长 城 ”, 以 后 历 代 君 主 几 乎 都加 固 增 修 。 这 时 长 城 的 特 点 是 东 、 南 、 西 、 北 方 向 各 不 相 同 , 长 度 较短 、 从 几 百 公 里 到 1 0 0 0 2 0 0 0 公 里 不 等 。 为 了 与 后 来 秦 始 皇 所 修 万 里 长城 区 别 , 称 之 为 “先 秦 长 城 ”。先
24、 秦 长 城 根 据 防 御 对 象 , 大 致 可 分 为 北 长 城 和 南 长 城 。 北 长 城以 秦 、 赵 、 燕 等 为 代 表 , 在 本 国 北 部 边 境 修 筑 的 长 城 。 南 长 城以 楚 、 齐 、 魏 、 韩 、 中 山 国 等 为 代 表 , 主 要 目 的 是 为 了 抵 御 其 他 诸侯 国 的 进 攻 。 如 楚 长 城 筑 于 楚 怀 王 三 十 年 之 前 , 当 时 称 作 “方 城 ”。( 2 ) 秦 汉 长 城 秦 代秦 始 皇 二 十 六 年 ( 前 2 2 1 年 ) , 秦 吞 并 六 国 , 统 一 天 下 , 建 立 了 中国 历 史
25、 上 第 一 个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国 家 。 为 了 维 护 和 巩 固 空 前统 一 的 大 帝 国 安 全 , 下 令 大 规 模 修 建 万 里 长 城 , 筑 起 “西 起 临 洮 ( 今 甘肃 山 尼 县 ) , 东 止 辽 东 ( 今 辽 宁 省 ) , 蜿 蜒 一 万 余 里 ”的 长 城 。 秦 长 城不 仅 在 构 筑 方 法 上 有 自 己 的 风 格 , 而 且 在 防 御 设 施 的 建 置 也 有 一 定 的 特色 , 以 石 筑 见 称 。 汉 代汉 代 初 年 , 由 于 长 城 年 久 失 修 , 北 方 守 军 稀 少 , 因
26、此 , 强 大 的 匈 奴不 断 进 入 长 城 以 内 掳 掠 。 汉 武 帝 登 基 后 , 连 续 发 动 多 次 对 匈 奴 的 战 争 ,将 其 驱 逐 至 漠 北 , 修 复 了 蒙 恬 所 筑 秦 长 城 , 又 修 建 了 外 长 城 , 筑 成 了 一条 西 起 大 宛 贰 师 城 、 东 至 鸭 绿 江 北 岸 、 全 长 近 一 万 千 米 的 长 城 。 此 时 战国 时 期 的 秦 、 赵 、 燕 长 城 才 被 放 弃 , 其 军 事 防 御 作 用 也 随 之 终 结 。( 3 ) 特 点长 城 的 防 御 工 程 建 筑 长 城 的 防 御 工 程 建 筑 ,
27、在 两 千 多 年 的 修 筑 过 程中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经 验 。 建 筑 结 构长 城 并 不 只 是 一 道 单 独 的 城 墙 , 而 是 由 城 墙 、 敌 楼 、 关 城 、 墩 堡 、营 城 、 卫 所 、 镇 城 烽 火 台 等 多 种 防 御 工 事 所 组 成 的 一 个 完 整 的 防 御 工 程体 系 。 墙 身墙 身 是 城 墙 的 主 要 部 分 , 平 均 高 度 为 7 .8 米 , 有 些 地 段 高 达 1 4 米 。凡 是 山 岗 陡 峭 的 地 方 构 筑 的 比 较 低 , 平 坦 的 地 方 构 筑 得 比 较 高 ; 紧 要 的地 方 比
28、较 高 , 一 般 的 地 方 比 较 低 。 墙 身 是 防 御 敌 人 的 主 要 部 分 , 其 总 厚度 较 宽 , 基 础 宽 度 均 有 6 .5 米 , 墙 上 地 坪 宽 度 平 均 也 有 5 .8 米 , 保 证 两 辆辎 重 马 车 并 行 。 墙 身 由 外 檐 墙 和 内 檐 墙 构 成 , 内 填 泥 土 碎 石 。 城 墙 构 造外 檐 墙 是 指 外 皮 墙 向 城 外 的 一 面 。 构 筑 时 , 有 明 显 的 收 分 , 收 分 一般 为 墙 高 1 2 5 %。 墙 身 的 收 分 , 能 增 加 墙 体 下 部 的 宽 度 , 增 强 墙 身 的 稳
29、定 度 , 加 强 它 的 防 御 性 能 , 而 且 使 外 墙 雄 伟 壮 观 。 内 檐 墙 是 指 外 皮 墙 城内 的 一 面 , 构 筑 时 一 般 没 有 明 显 的 收 分 , 构 筑 成 垂 直 的 墙 体 , 关 于 外 檐墙 的 厚 度 , 一 般 是 以 “垛 口 ”处 的 墙 体 厚 度 为 准 , 这 里 的 厚 度 一 般 为 一 砖半 宽 , 根 据 收 分 的 比 例 , 越 往 下 越 厚 。 砖 的 砌 筑 方 法 以 扁 砌 为 主 。 烽 燧长 城 体 系 中 设 置 有 大 量 烽 燧 ( 烽 火 台 ) 作 为 情 报 传 递 系 统 , 遇 有
30、敌情 发 生 , 白 天 放 烟 叫 “烽 ”, 夜 间 举 火 叫 “燧 ”, 台 台 相 连 , 传 递 讯 息 。 关 城关 城 是 万 里 长 城 防 线 上 最 为 集 中 的 防 御 据 点 。 依 据 “因 地 形 , 用 险制 塞 ”原 则 , 关 城 设 置 均 选 择 在 有 利 防 守 的 地 形 之 处 , 以 收 到 以 极 少 的兵 力 抵 御 强 大 的 入 侵 者 的 效 果 , 古 称 “一 夫 当 关 , 万 夫 莫 开 ”, 生 动 地 说明 了 关 城 的 重 要 性 。2 列 举 三 个 名 人 大 墓 并 简 要 说 明 。答 : ( 1 ) 茂 陵
31、 茂 陵 是 汉 武 帝 刘 彻 的 陵 墓 , 是 规 模 最 大 的 西 汉 帝 王 陵 , 同 时 也 是陪 葬 品 最 丰 富 、 修 造 时 间 最 长 的 一 座 墓 , 因 为 其 外 形 呈 方 锥 状 , 又 被 称为 中 国 的 “金 字 塔 ”。 所 在 地 原 属 汉 代 槐 里 县 茂 乡 , 故 称 茂 陵 。 陪 葬 墓 有李 夫 人 、 卫 青 、 霍 去 病 、 霍 光 、 金 日 磾 等 人 的 墓 葬 。更多各类考试资料 v:344647 公众号:顺通考试资料 茂 陵 的 地 宫 内 充 满 了 大 量 的 稀 世 珍 宝 , 由 于 陪 葬 物 品 多
32、, 许 多 物品 放 不 进 墓 内 , 只 好 放 入 陵 园 内 , 以 致 西 汉 末 年 农 民 起 义 军 打 开 茂 陵 园羡 门 , 成 千 上 万 的 农 民 涌 入 陵 园 搬 取 陪 葬 物 , 园 中 物 品 还 不 能 “减 半 ”。1 9 8 1 年 在 茂 陵 东 侧 出 土 2 0 0 多 件 珍 贵 文 物 , 其 中 鎏 金 铜 马 、 鎏 金 银 高 擎竹 节 熏 炉 、 错 金 银 云 纹 铜 犀 尊 、 四 神 纹 玉 雕 铺 首 等 是 国 宝 级 文 物 。 此 外茂 陵 还 存 有 许 多 雕 刻 作 品 , 都 是 “国 之 瑰 宝 ”, 在 十
33、 四 件 造 像 巨 雕 作 品中 , 有 十 二 件 被 国 家 文 物 局 鉴 定 为 “国 宝 ”。 茂 陵 在 后 来 的 战 火 中 多 遭 洗劫 , 被 农 民 起 义 军 多 次 盗 掘 , 1 9 6 1 年 , 被 国 务 院 列 为 第 一 批 全 国 文 物 重点 保 护 单 位 。( 2 ) 曾 侯 乙 墓 曾 侯 乙 墓 是 战 国 时 期 曾 侯 乙 的 一 座 墓 葬 , 位 于 湖 北 随 州 城 西 二 公里 的 擂 鼓 墩 东 团 坡 上 。 乙 墓 呈 “卜 ”字 形 , 墓 坑 开 凿 于 红 砾 岩 中 , 为 多 边形 岩 坑 竖 穴 木 椁 墓 ,
34、 南 北 向 , 没 有 墓 道 , 墓 内 整 个 椁 室 由 底 板 、 墙 板 、盖 板 共 1 7 1 根 巨 型 长 方 木 铺 垫 垒 迭 而 成 , 墓 椁 顶 端 及 四 周 填 塞 防 潮 木 炭 6万 公 斤 , 木 炭 之 上 筑 青 膏 泥 、 白 膏 泥 , 上 面 盖 铺 石 板 , 再 筑 无 花 土 于 其上 直 至 墓 口 。 曾 侯 乙 青 铜 架 楠 木 彩 绘 主 棺 重 达 7 0 0 0 公 斤 , 椁 内 分 东 、 中 、 西 、北 四 室 。 曾 侯 乙 墓 共 出 土 礼 器 、 乐 器 、 漆 木 用 具 、 金 玉 器 、 兵 器 、 车
35、 马器 和 竹 简 1 5 0 0 0 多 件 , 仅 青 铜 器 就 共 计 6 2 3 9 件 。 其 中 曾 侯 乙 编 钟 是 迄 今为 止 发 现 的 最 大 最 完 整 的 一 套 青 铜 编 钟 。 经 鉴 定 , 这 些 青 铜 器 冶 炼 技 术都 达 到 了 相 当 高 的 水 平 。 但 墓 中 鼎 数 明 显 超 过 了 规 定 的 九 鼎 之 制 , 因 此也 反 映 了 当 时 的 礼 乐 制 度 已 经 遭 到 了 破 坏 , 出 现 了 礼 崩 乐 坏 的 现 象 。 除编 钟 外 , 较 有 名 的 青 铜 器 还 有 尊 盘 、 编 磬 、 鹿 角 立 鹤
36、、 青 铜 冰 鉴 、 云 纹金 盏 等 , 都 反 映 了 当 时 冶 炼 技 术 的 高 超 。( 3 ) 妇 好 墓 妇 好 墓 是 商 王 武 丁 妻 子 妇 好 的 墓 , 1 9 7 6 年 发 掘 , 是 殷 墟 惟 一 保 存完 整 的 商 代 王 室 墓 葬 。 该 墓 位 于 河 南 省 安 阳 市 小 屯 村 西 北 。 该 墓 5 米 多长 , 约 四 米 宽 , 七 米 多 深 , 无 墓 道 。 妇 好 墓 室 虽 然 不 大 , 但 保 存 完 好 ,随 葬 品 极 为 丰 富 , 共 出 土 不 同 质 料 的 随 葬 品 1 9 2 8 件 , 有 青 铜 器
37、 、 玉 器 、宝 石 器 、 象 牙 器 、 骨 器 、 蚌 器 等 , 最 能 体 现 殷 墟 文 化 发 展 水 平 的 是 青 铜器 和 玉 器 。 出 土 的 最 为 著 名 的 当 为 三 联 甗 、 偶 方 彝 、 大 铜 钺 、 新 疆 青玉 、 象 牙 杯 等 。 妇 好 墓 发 现 的 重 要 意 义 在 于 , 由 于 它 保 存 的 完 整 , 年 代 与 墓 主 身份 清 晰 , 是 商 王 朝 晚 期 的 一 座 王 后 墓 。 墓 中 所 出 的 铜 礼 群 和 武 器 , 以 及大 量 玉 石 器 等 , 大 体 上 反 映 了 武 丁 前 后 商 王 朝 礼
38、器 群 的 类 别 和 组 合 , 是研 究 商 代 礼 制 的 重 要 资 料 。 大 型 青 铜 礼 器 、 武 器 和 大 量 的 玉 器 、 象 牙 器也 显 示 了 商 王 朝 的 兴 旺 和 手 工 业 的 发 展 水 平 。 商 文 化 是 经 过 长 期 的 发 展所 形 成 的 , 从 玉 器 可 以 看 出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吸 收 了 新 石 器 时 代 某 些 文 化 的先 进 因 素 , 如 红 山 文 化 的 玉 龙 、 “猪 龙 ”, 良 渚 文 化 的 琮 、 璧 等 , 并 不 断发 展 和 创 新 , 丰 富 了 商 文 化 的 内 涵 。3 列 举
39、三 个 历 史 时 期 考 古 断 代 法 。答 : ( 1 ) 树 木 年 轮 断 代 法树 木 年 轮 断 代 法 , 是 2 0 世 纪 初 由 A.E.道 格 拉 斯 提 出 来 的 , 这 种 方 法的 原 理 是 : 树 木 横 截 面 上 木 质 疏 密 相 间 , 显 示 圆 圈 即 年 轮 。 年 轮 的 数 目就 是 树 的 年 龄 。 年 轮 的 宽 窄 与 气 候 条 件 密 切 相 关 。 旱 年 生 长 受 到 限 制 ,年 轮 就 窄 , 雨 量 充 沛 、 气 候 温 润 的 年 份 , 生 长 较 快 , 年 轮 就 宽 。 同 一 气候 区 中 同 种 树
40、木 的 不 同 个 体 , 在 同 一 时 期 内 年 轮 的 宽 窄 谱 是 相 似 的 。 如果 一 棵 活 树 的 内 层 年 轮 与 一 棵 死 树 的 外 层 年 轮 相 似 , 就 说 明 死 树 是 前 一阶 段 生 长 的 , 如 此 类 推 , 只 要 找 到 这 样 衔 接 的 相 似 年 轮 的 树 , 就 可 以 建立 起 本 地 区 的 主 年 轮 序 列 。 树 轮 年 代 学 对 考 古 最 重 要 的 贡 献 还 在 于 它 对碳 -1 4 年 代 的 校 正 , 得 出 更 精 确 的 年 代 。( 2 ) 古 地 磁 断 代 法地 磁 场 的 方 向 和 强
41、 度 自 古 以 来 就 不 断 变 化 着 。 被 烘 烤 粘 土 的 热 剩 磁性 贮 存 了 古 地 磁 变 化 的 信 息 。 一 般 粘 土 中 都 有 少 量 的 磁 性 矿 物 , 在 受 高温 ( 7 0 0 以 上 ) 后 冷 却 时 , 被 地 磁 场 感 应 , 产 生 与 地 磁 方 向 相 同 的 永久 磁 化 , 其 强 度 正 比 于 当 时 的 地 磁 场 强 度 , 称 为 热 剩 磁 性 。 只 有 在 再 受到 高 温 时 原 有 的 热 剩 磁 性 才 会 消 失 。 古 代 的 砖 、 瓦 、 陶 瓷 , 以 及 遗 址 中的 窑 、 炉 、 灶 都
42、受 过 高 温 具 有 热 剩 磁 性 。 因 此 只 要 根 据 一 系 列 年 代 明 确的 考 古 样 品 , 定 出 古 地 磁 随 年 代 变 化 的 实 验 曲 线 , 就 可 以 定 出 未 知 年 代的 样 品 的 考 古 年 代 。( 3 ) 碳 十 四 断 代 法碳 十 四 断 代 法 由 美 国 加 州 大 学 伯 克 利 分 校 博 士 威 拉 德 利 比 发 现 ,其 测 定 原 理 是 : 生 物 体 在 活 着 的 时 候 会 因 呼 吸 、 进 食 等 不 断 地 从 外 界 摄入 碳 十 四 , 最 终 体 内 碳 十 四 与 碳 十 二 的 比 值 会 达
43、到 与 环 境 一 致 ( 该 比 值基 本 不 变 ) , 当 生 物 体 死 亡 时 , 碳 十 四 的 摄 入 停 止 , 之 后 因 遗 体 中 碳 十四 的 衰 变 而 使 遗 体 中 的 碳 十 四 与 碳 十 二 的 比 值 发 生 变 化 , 通 过 测 定 碳 十四 与 碳 十 二 的 比 值 就 可 以 测 定 该 生 物 的 死 亡 年 代 。4 汉 代 画 像 石 和 画 像 砖 的 异 同 。答 : ( 1 ) 相 同 点 使 用 目 的汉 画 像 石 与 画 像 砖 在 使 用 目 的 上 基 本 一 致 , 多 用 于 宫 室 建 筑 、 墓室 、 祠 堂 等 。
44、 汉 代 流 行 厚 葬 , 为 了 炫 耀 地 位 , 多 用 有 画 像 的 画 像 石 、 模印 烧 制 的 画 像 砖 建 造 墓 室 、 祠 堂 、 石 阙 等 。 画 像 题 材 及 艺 术 创 造汉 代 画 像 石 和 画 像 砖 的 题 材 都 比 较 丰 富 , 主 要 表 现 在 现 实 生 活 、 历史 故 事 、 神 话 传 说 等 方 面 。 在 艺 术 创 造 上 , 画 像 石 、 画 像 砖 强 调 的 是神 , 注 重 形 体 的 大 致 构 造 , 而 不 做 局 部 的 细 致 处 理 , 风 格 质 朴 粗 放 , 自然 平 实 , 构 图 独 立 、
45、简 率 , 富 有 装 饰 趣 味 。 地 域 分 布根 据 汉 画 像 石 和 画 像 砖 出 土 情 况 , 两 者 的 分 布 区 域 大 致 类 似 , 画 像石 主 要 分 布 在 山 东 、 四 川 岷 江 流 域 、 河 南 南 阳 、 山 西 、 陕 西 、 江 苏 、 安徽 ; 画 像 砖 主 要 分 布 在 四 川 、 河 南 、 山 东 、 浙 江 、 安 徽 等 地 区 , 尽 管 其中 有 个 别 出 土 地 不 一 致 , 但 大 体 上 都 分 布 在 中 原 地 区 、 江 浙 地 区 、 四 川地 区 等 。( 2 ) 不 同 点 含 义 不 同a 画 像 石
46、 是 汉 代 地 下 墓 室 、 墓 地 祠 堂 、 墓 阙 和 庙 阙 等 建 筑 上 雕 刻画 像 的 建 筑 构 石 , 其 所 属 建 筑 , 绝 大 多 数 为 丧 葬 礼 制 性 建 筑 。 因 此 , 汉画 像 石 在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祭 祀 性 丧 葬 艺 术 。b 画 像 砖 即 用 拍 印 和 模 印 方 法 制 成 的 图 像 砖 , 形 状 分 为 大 型 空 心砖 和 实 心 的 扁 方 砖 两 类 , 是 秦 汉 时 代 的 一 种 建 筑 装 饰 构 件 。 秦 汉 至 西 汉初 期 , 多 用 于 装 饰 宫 殿 衙 舍 的 阶 基 ; 西 汉 中 期
47、以 后 , 主 要 用 于 装 饰 墓 室壁 画 ; 东 汉 则 是 画 像 砖 艺 术 的 鼎 盛 时 期 。 材 质 和 制 作 手 法 不 同画 像 石 的 材 质 是 石 料 , 是 汉 民 采 集 石 料 雕 刻 上 图 画 形 成 的 ; 画 像 砖则 是 用 黏 土 为 料 , 在 烧 制 的 前 后 进 行 印 模 压 印 、 彩 绘 、 雕 刻 等 工 序 制 作而 成 的 。 两 者 无 论 是 在 用 料 , 还 是 制 作 手 法 上 , 大 体 都 是 不 相 同 的 。 雕 刻 技 法 不 同在 雕 刻 技 法 上 , 画 像 石 与 画 像 砖 也 有 一 定 的
48、 区 别 。 画 像 石 的 刻 法 主要 有 : 线 刻 、 凹 面 线 刻 、 减 地 平 面 线 刻 、 浅 浮 雕 、 高 浮 雕 、 透 雕 等 ; 画像 砖 的 刻 法 主 要 有 : 阴 线 刻 、 阳 线 刻 、 减 地 平 面 阳 刻 、 浅 浮 雕 等 。 尽 管两 者 在 刻 法 上 某 处 有 相 同 之 处 , 但 两 者 的 刻 法 在 好 多 地 方 还 是 不 相 同的 , 这 是 两 者 的 一 个 区 别 之 处 。四 、 论 述 题1 汉 代 丝 绸 之 路 及 考 古 遗 存 。答 : ( 1 ) 汉 代 丝 绸 之 路 简 介汉 代 丝 绸 之 路 ,
49、 通 常 是 指 我 国 西 北 的 陆 上 丝 绸 之 路 。 这 条 丝 绸 之 路形 成 于 公 元 前 2 世 纪 至 公 元 1 世 纪 间 , 直 到 1 6 世 纪 还 保 留 使 用 , 是 一 条 当时 东 方 与 西 方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交 流 的 主 要 通 道 。 汉 武 帝 派 张 骞 出 使 西域 形 成 其 基 本 干 道 , 它 以 西 汉 时 期 的 长 安 为 起 点 ( 东 汉 为 洛 阳 ) , 经 河西 走 廊 到 敦 煌 。 从 敦 煌 起 分 为 南 北 两 路 : 南 路 从 敦 煌 经 楼 兰 、 于 阗 、 莎车 穿 越 葱
50、岭 ( 今 帕 米 尔 ) 到 大 月 氏 、 安 息 , 往 西 到 达 条 支 、 大 秦 ; 北 路从 敦 煌 到 交 河 、 龟 兹 、 疏 勒 , 穿 越 葱 岭 到 大 宛 , 往 西 经 安 息 到 大 秦 。 这条 路 的 最 初 作 用 是 交 换 中 国 古 代 出 产 的 丝 绸 , 因 此 , 1 9 世 纪 7 0 年 代 李 希霍 芬 将 其 命 名 为 “丝 绸 之 路 ”, 后 来 被 广 为 接 受 。( 2 ) 汉 代 丝 绸 之 路 考 古 遗 存汉 代 丝 绸 之 路 的 考 古 遗 存 比 较 多 , 总 共 计 有 2 2 处 , 其 中 河 南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