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摘要最近几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很快,无论从产品种类上,还是从发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中间业务,理财业务既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和综合效益。同时,对于我国众多银行来说,大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主要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投资、信贷、债券、发行规模、客户、市场、收益、风险正文 一、理财业务发展现状1、理财产品发展迅速,投资热点变化快。在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中,主要包括了国有银行、中资股
2、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就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性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QDII)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 年 8 月之前。2000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随着该政策的出台,外汇理财产品开始快速发展,并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就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没有形成各家银行相互竞争的格局。由于银行刚刚进入理财产品市场,对市场的理解和产品的定位仍然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和重点理财产品的
3、发展规划,也缺乏对理财产品的设计和研究。对于这个时期的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投资方向和银行产品的选择,但投资者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接受这种新兴理财产品。第二阶段:2004 年 8 月2006 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国内股市的好转,商业银行获得了人民币理财资格,开始着手进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设计,并积极推出人民币理财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开始迅速升温,而理财产品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第三阶段:2007 年至今。随着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代客境外理财等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火爆,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很多人民币理财
4、产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时,商业银行尝试并批量推出了与黄金、汇率、利率、商品等挂钩各种基础资产挂钩的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扩大很多。到了2008 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种类和投资方向出现了一些变动,由于股市的低迷、政府信贷政策的收紧以及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稳定收益的重视,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逐渐冷淡,信贷类理财产品开始升温,占据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 2008 年最热点的投资品种。2、理财产品规模迅速增加2007 年,我国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 3062 只,到 2008 年,我国有 59 家左右的银行参与发行了 5263 款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
5、发行总数远超 2007 年的水平,增长了 71.88%。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也从 2006 年的 4000 亿元规模,增加至 2007 年的 8190 亿元,2008 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就 2008 年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每月基本推出 300 余个理财产品,到了 8 月份达到顶峰,共发行了 600余个理财产品。由于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深化,对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上。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推出了许多信贷类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理财产品的缺乏,并迅速成为市场主体,理财产品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同时,信贷类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
6、欢迎和接受,而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和重视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债券和货币市场理财产品总数占到了市场总量的22.9%。3、2008 年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和特点展现2008 年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在 2008 年共发行了 2575 款产品,市场占比 48.9%。这样火爆的发行主要由于以下的原因,信贷类理财产品受到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大,在政府信贷政策收紧的情况下,银行通过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来增加信贷额度,导致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展较快;相反在政府信贷政策放松的情况下,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展则会较慢。2008 年上半年我国信贷政策较紧,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展很快;到了下
7、半年,由于信贷政策趋于放松,以及存贷款利率开始走低,信贷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被迫降低,从而导致很多理财产品终止或取消,进行重新的定价,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较08 年上半年有所下滑。2008 年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外币理财产品和 QDII 理财产品的惨淡收场。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导致该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很多,外币理财产品和 QDII 理财产品整体表现较差,很多理财产品都出现了负收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08 年美国、欧洲等各国相继进入降息通道,而外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其收益率与伦敦同业拆解利率和香港同业拆解利率相联系,从而极大的影响到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二、银行
8、理财业务发展趋势1、 发行规模扩大化理财产品从发行数量上看,近几年增速迅猛。2009 年上半年,我国有 70 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 2431 款。其中,中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达到了 90%,是理财产品市场中的发行主体。从目前的理财产品市场状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将继续快速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数量的增长将到达一种较为平稳的状态,之前的井喷式发展主要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小,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划的成熟,银行将更多的去重视其理财产品的质量和投资方向等因素。2、 投资方向多元化信贷方向是理财产品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由于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稳定,这类理财产品深受
9、消费者青睐,所以在未来理财产品市场中,信贷类理财产品仍将是主要的种类之一。相比而言,股票类理财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07年银行推出了很多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效果很好。但随着 08 年证券市场的低迷,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开始变缓,国外次贷危机的影响也造成了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受阻。因此,未来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的发展还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其发行规模有可能出现急剧的增长或是急速的下降。而银行也会时刻跟踪和分析市场行情,毕竟对于银行而言,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是非常诱人的,这类理财产品会得到持久的关注。另一方面,在 2009 年 7 月初,银监会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
10、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 通知发布以来,对各银行在股权投资类产品上的发行无疑受到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银行发行该类理财产品的热情。此外,随着国外经济的复苏和投资环境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外币理财产品和 QDII 理财产品复苏。但这两类理财产品更需要的是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由于之前的负收益给投资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悲观情绪,这种信心仍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建立和恢复。最后,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类理财产品设计较为复杂,但其收益率较高
11、,我国商业银行业开始关注这类理财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目前与国外大银行合作较多,之后会逐渐趋向于进行独立的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这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必经之路。3、 客户定位细分化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对产品的设计和发行,没有认真和充分考虑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适用性,忽视了对投资者理财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未来我国银行应该关注对投资者群体的细致划分,倾向于为其定制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高端投资者和富裕阶层,银行也会更加关注高端投资者的产品需求,保持对高端投资者的优质服务,达到对理财市场的深度挖掘。4、 产品风险的重视由于经历了次贷危机的洗礼,很多投
12、资者都非常关注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担心出现理财产品亏损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偏向于进行“稳定型”理财产品的购买。在面对投资者这种投资心态的变化时,银行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将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在未来的业务开展时,也会倾向于发行货币类、债券类等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银行对于市场风险的分析会更加细微,在产品设计阶段,也会将风险控制置于首要位置,提升风险意识。三、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1、银信合作理财业务中的潜在风险。虽然信贷类产品和打新股产品的大量出现离不开信托公司,然而,在发展银信合作的理财业务模式时也应警惕银信交叉风险。由于理财资金委托的多重化,银行既是委托人又是被委托人,因此无论是银行
13、本身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投资收益情况要时刻进行关注和了解,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的发生。2、外资银行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的市场风险增大。结构型产品以外资银行为主,由于中资银行难以直接参与到境外衍生品市场以及自身产品设计能力不足等因素,其发行的产品大多是购自外资银行。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振荡加剧,结构型产品的市场风险凸显,也是国内银行必须予以重视的。3、国家政策风险时刻存在。对于信托类理财产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国家政策改变而导致的风险。因此,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时,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变化,提前进行了解和分析。从产品角度来考虑,银行可以
14、发行周期较短的理财产品,避免周期较长而导致的政策风险出现。四、结论和建议在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时间不长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产品认知度迅速提升,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选择之一。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需要银行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更多要关注产品设计、产品创新以及投资者的定位等。民生银行在 2006 年制定了风险揭示策略,将投资者分为保守型、安稳型、稳健性、成长型和积极型,就风险情况会对投资者进行说明和提示。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应该积极制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理财产品发行理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衡量投资者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风险揭示和风险说明。其次,目前
15、市场上存在的很多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是我国银行同国外银行合作而推出,但国外银行主要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我国的银行则充当了销售终端,国内银行所获得的利润只有向投资者收取的手续费、向外资银行收取的佣金等,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商业银行扮演的是一个中间商的角色。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之后的理财产品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和结构才能更加完善,才能更加独立的开展理财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在产品创新这块,我国银行也在不断努力,从各方面来加快理财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但理财产品创新仍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产品的创新仅仅体现在产品基本设计上,比如产品周
16、期、产品投资标的、产品合作企业等。对于理财产品的核心环节创新较少,没有独创性的产品问世,容易受到其他银行的模仿和复制。因此对于我国银行来说,如何推出一款新颖且不易模仿的产品很重要,这种产品的成功推出要比推出多款易复制的理财产品好的多,更有利于占有理财市场并延长产品生命。最后,从研发到销售,都需要相关的系统和平台,这就要求我国银行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通过技术进步来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持和保障,从而推动理财产品更好的进行研发和推广。技术的变革是场革命,工行对于理财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始终很重视,相继推出了多种理财系统,整合了理财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销售流程,为工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17、的基础。总之,一套好的银行系统能够融合全部的业务理念,透视全面的市场信息,在提高银行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为吸引投资者、方便投资者和感动投资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参考文献:【1】陈剑辉、鲁玲,商业银行信托类理财业务分析与展望,个人理财,2007 年第 9 期,p3945【2】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 年第 5 期,p3237【3】蒋建平,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转型探索,p3944【4】孟超,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及其风险防范,决策和信息,2008 年第 7 期, p67【5】陈睿、金红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企业导报,2009 年第 5 期, 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