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28529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从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异视大学生之缺失的调查报告中国的教育制度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存在明显的不同.许多人都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不满,而更向往西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学生所向往的学习氛围,到底中国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呢?抱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科技学院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当前国内教育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完善的教育体系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存在许多人都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可是许多人又不得不去遵循这几千年的传统,中国的教育制度,与西方相比,其实并不逊色,只是我们太墨守成规,太死板了。我们渴望人才,追求人才,但是忘了许多怪才、偏才存在,而这个社会最最需要的或许就是这些人。乔布斯

2、的文凭高吗?不高。可他却创造了 IT 界的神话。中国每年几千几万的研究生,最后真正贡献社会,做出杰出成就又有几个。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义务教育也逐渐普及,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我们走到外面,还是会被贴上素质低的标签,各国旅游景点上的中文字,一句句扎痛我们的心,一年一度的高考摧残了许多人对青春美好的幻想。传统的中国教育制度主张严,在现在的许多地方体罚仍然存在。分数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在国外,学生并不需要受到分数的压力,他们的学习是自主的,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他们学得更快更好。这就是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别之一。美国人的教育环境是在快乐中学习,中国的教育制度注定我们是痛并快乐着,而

3、这些快乐还只属于少数尖子生,并不是我们一味的崇洋媚外。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宽容,需要创新,我们需要自由轻松的环境,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也许我们都该反思,也只有反思我们才会进步在所发的57份问卷中,“你所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方式 ”一问有22人选择了“灌输式”18人“自主试”17人“ 兴趣学习式”.从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现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仍为灌输式教育即我们所称的“应试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亦不乏自主学习及兴趣式学习。是否可以得出,我们所处的教育体系在不断的由完全灌输式教育向自主,兴趣学习式转变及改善,并正处于过渡与融合阶段?在调查中“你觉得大学生应采用什么样

4、的教育方式”一问中34人认为应该采用兴趣式学习,8人自主式学习,4人灌输式学习。从另一角度说明在之前的义务教育阶段,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进入大学,学生具备了更好的选择判断能力。因此,多数人更倾向于自主学习,认为 该方式更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另外,选择自主学习式的人亦不占多数。而自主学习式相对于灌输式则更需要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及自觉的学习态度。选择自主学习的人数偏少,可反应出调查对象对自身能否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持完全肯定态度。在“你所在的大学的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一问中,47人选择一般,7人不满意,3人满意。在“你认为西式教育是否优于中式教育”的问题中,30人对此作出了肯定回答,12

5、人认为差不多,6人对此表示无过多关注,5人认为西式教育并不优于中式且爱中国实现所谓的西式教育不现实。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组得出,调查对象相对于之前所接受的重视教育,更倾向于西式教育的自主,兴趣学习,以此达到挖掘个人潜质的最大值。的确,作为学生的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大环境所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压力,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潜力正在被发掘.那么,应对这样的氛围,的大学生应具有哪些品质呢?这是一项多选题,同学们观点各不相同,有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我们应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有趣的是这也是在这份问卷中,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失的品质。诚然,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这一品质不可或缺,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一直都是当前教育所

6、积极提倡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教育历来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这也完完全全地扼杀了学生自我求索精神的培养,相信我们的心声也一定会带给施教者以一定启发。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的,我们已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的未来还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离开家,我们肩上承担的不仅仅是不舍,更是一份责任。在这里我们也注意到,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具备舍我精神。我们都知道每年的 CCTV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火热进行中,而对于调查的现状,不禁让我们陷入沉思。大学培养的是什么?高素质人才,有很多人会这样答,那么,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身的原因?那么做为学

7、生你是否有想过要以怎样的方式来改变现状,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靠自身的努力,这自然是以个好现象。日益纷繁的社会环境致使我们不在相信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这自然也不在应成为荒废学业的借口。问卷的最后我们也谈及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情况还是可观的,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去尝试一下,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便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但这些只是问题的一部分.真正深究,我们会发现,由于社会价值观的不同,两种教育的出发点很不一样。 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占压倒优势的国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社会架构等等的价值,要超过个体的存在价值。而美国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国家,

8、个体的幸福与否很重要,而文化传统等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由于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导致教育在这两个社会有完全不同发展倾向。 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影响下,教师由于承担了传授文化传统给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教师在这样的社会里会得到很高的推崇,地位尊贵。虽然有四十年前的反对师道尊严的运动,教师在人们的心里还是很崇高的。而由于文化上的断层,今天的教师已经很难承担起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所以才有许多有关对教师的很多非议。 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里,教师只是一门专业,是一些要在教育行业里成就自我的一些人,投入到这个行业里。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教师的个人成长,专业成长,如何使用最新的研究和发展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9、,而完全不会在意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其实社会对他们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期望,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教师不是模范公民,没有人要求他们的道德水平要比其他人来得更高。 在“集体主义”社会里,由于现成的文化传统比个人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法上面,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填鸭式”。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每个不同的人塑造成社会可以接受的样子,填鸭和灌输就成了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的教学模式下,教育学,心理学等等的学问,都被用来为如何更好有效地把要灌给下一代的文化给灌下去这个宗旨服务。所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都叫不良行为,需要严厉管教,而产生一些特殊行为的根源是什么那反而不是重点。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现状大多不会满意,倾向

10、于强迫孩子去做符合社会规范,但可能并不一定适合孩子本人特点和兴趣的事。 在“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个人成长和发展要比象别人一样过日子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法上面,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上会更加重视过程,重视每个人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成年以后每个人需要独立去面对和组织自己的生活,在校其间找到自己的感觉,发展自己解决生活各方面的能力,就成了教育的重点。在这种背景的驱使下,教育学,心理学等学问都被用来让个体更加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对孩子本来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容易接纳孩子的现状和独特性,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力所不及的事。社会对个体的差异也有极

11、大的宽容度,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组织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犯法,别人都要严格尊重别人个人的隐私和生活。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1.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

12、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2.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3.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

13、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 ,而正是这看似“残忍” 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

14、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 ,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

15、、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4.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

16、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5.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

17、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6.西方家长“ 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

18、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 ”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然而,从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

19、学生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他们敢于面对现实,也敢于挑战自己.总的来说,中国大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做一个主动的人,时刻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我们大学生工作中表现的不够主动。在学校,需要老师安排学习任务,按老师的意思去完成课题,最终把自己依附在学习上,成为学习的配角,而不是主动承担者。要知道大学时期是个人的思维缔造的造好时期,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学习为手段,培养我们完整的人格和可以万应的思维模式。我们大学生大多比较含蓄,(这可能与汉语的博大精深有关)不太习惯自我推销,可自我推销恰恰又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的最佳方式,因为要把握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而在说服他人之前要说服自己。1.做

20、一个主动的人,就要敢于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戴尔曾说,犯的错误越多,学得就越快。事实上,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的过程。达尔文也曾说;任何改正,都是进步。2.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首先不应该是自傲。这里举一个自己的例子:中学时候,班里有一个学习很好的人,老是第一名,大概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不把别人的成绩放在眼里,而恰恰老师也夸他有自信,将来一定很有出息等等,由于他对自己盲目的自大,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N 次都没有考上大学,现在可能还在复读!我这里要说的是自信要以自觉(心理学名词,下面要说)为前提的,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3.培养自己的自觉能力。我们的祖先有

21、句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大概就是自觉的通俗解释。自觉的心理学概念是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与缺陷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情商。4.培养高的人际交往能力(情商).人际交往能力是影响力,沟通,处理冲突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的综合。当今时代,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成功人士必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沉默是金,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沉默还是金 吗?显然不是。现在我们注重 IQ,更注重 EQ,而 SQ(灵商)则是二者的前提,因为一个人如果价值观有问题,他的能力越高,对组织的危害就越大。在价值观符合道德,法律等规范的前提下,E

22、Q 是最重要的,有一则报告显示,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 2 倍;而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则显示,情商的影响力竟是智商的 9 倍。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待人不卑不亢,敢于同“陌生人讲话” 。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别人。回顾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当涉及问题“导致中国教育缺陷的原因是什么”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是当前国内教育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完善的教育体系所致。的确,作为学生的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大环境所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压力。那么,应对这样的氛围,的大学生应具有哪些品质呢?这是一项多选题,同学们观点各不相同,有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我们应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有趣的是

23、这也是在这份问卷中,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失的品质。诚然,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这一品质不可或缺,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一直都是当前教育所积极提倡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教育历来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这也完完全全地扼杀了学生自我求索精神的培养,相信我们的心声也一定会带给施教者以一定启发。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的确,我们已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的未来还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离开家,我们肩上承担的不仅仅是不舍,更是一份责任。在这里我们也注意到,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具备舍我精神。我们都知道每年的 CCTV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火热进行中,而对于调查的现状,不禁让我们陷入沉

24、思。大学培养的是什么?高素质人才,有很多人会这样答,那么,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身的原因?那么做为学生你是否有想过要以怎样的方式来改变现状,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靠自身的努力,这自然是以个好现象。日益纷繁的社会环境致使我们不在相信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这自然也不在应成为荒废学业的借口。问卷的最后我们也谈及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否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情况还是可观的,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去尝试一下,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便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通过这份问卷调查,我们也深刻地了解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也知道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塑造的学生不同的人格。最后只想说,得到之处我们应继续保持,自然不妥之处要深刻反思并加以改正。也希望你我的大学生涯是我们人生中浓抹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