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 子 醫 學 科 住 院 醫 師 教 學 訓 練 計 劃一、主旨目標核子醫學是現代醫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藉由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製劑,核子醫學醫師可在體內或體外進行敏感性高且精準的診斷,尤其甚者,許多疾病也可以由此作為治療的方式。為能在臨床醫療中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核子醫學專科醫師的養成必須經過完整的培訓,並不僅在於核子醫學專業的本身,尚包括內、外和其他臨床醫學的知識,以及與各相關單位間的配合。本科基於教育訓練及研究發展等諸多前提,特訂有住院醫師的訓練計劃及考核標準,近期的目標在提供臨床服務的需要,長程的目標則在培植年輕優秀的醫師人才,期能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並使病患得到最好的照顧。 二、
2、訓練對象本科教學訓練, 其所需之最低資格及訓練目標如下表:種 類 最 低 資 格 訓 練 目 標住院醫師 醫學院畢業領有醫師證書者。 有關核醫學之基本概念、放射性同位素治療方法及從事部份或小型研究計畫之實施。住院總醫師 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三年,成績優良,並有志從事核子醫學之研究者。為專科醫師之預備教育,其目標在加強一般核醫學之訓練及行政能力之培養,並予以論文寫作之訓練。專科醫師 完成住院總醫師訓練,並通過核醫專科醫師甄試者積極參予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並參加國內、外有關核醫學之會議及論文寫作。三 、 訓 練 時 間(一)住院醫師:1按院方指定之時間而定,依目前情況計為四年,其中包括住院總醫師訓練一
3、年。在不影響本科工作之情形下,可進行科外訓練,其時間最長以一年為限。科外訓練以內科、放射科及病理科為主,各三至六月合計為一年(隸屬本科住院醫師,其內科訓練得酌情延長至壹或貳年)。2其他醫院委訓或其他醫學院畢業者,受訓年限為三年或三年以上,可接受科外訓練一年。(二)住院總醫師:一年。(三)專科醫師:一年以上。四、訓練方式:一、住院醫師訓練:(一)核子醫學所有檢查作業之原理及步驟簡介。(二)核子藥學與放射物理、輻射安全防護之簡介。(三)臨床應用之簡介。(四)實習醫師應在住院醫師以上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病患之初診工作,與簡單之注射執行。(五)觀摩各種放射性同位素治療方法。(六)協助住院醫師以上人員進行
4、病例追蹤工作及蒐集教學資料。2(七)按時參加內部安排之教學演講及住院總醫師所指定之科內及科外各種演講與學術討論會。(八)依各人志趣參加本科之研究活動,以學習研究之方法求得研究經驗,以供將來正式主持研究工作之所需。五 、 訓 練 內 容本科之訓練主要分為臨床診療作業、教學及學術討論會,及研究發展工作三大項,欲達成此項目標,需有專門智識與訓練,非一蹴可及,循序漸進,由淺而深,俾能奠定穩定基礎,以為日後臨床研究與發展之藍本。一、住院醫師訓練計畫(專科醫師之養成教育):核醫科住院醫師訓練課程綱要(本課程訓練完成所需時間為三年)課 別 訓 練 項 目訓練時間或標準備 註輻射物理學 1物質結構之基本概念。
5、2輻射之基本方式。3放射性同位素之蛻變。4輻射線與物質之交互作用。5相關醫學診斷造影技術(包括愛克司光攝影與斷層造影,核磁共振造影及超音波造影等)之基礎物理學與成像原理及處理過程。第一年核子醫學儀器1放射性偵測器之偵檢原理與操作技術。2核子醫學設備之原理,構造與操作方法(包括伽瑪閃爍攝影機、伽瑪閃爍掃描機、伽瑪計數器、液態計數器、全身計數器、正子閃爍攝影機、放射量測定儀斷層裝置與監視系統等)。3準直儀之種類及其對點、線、面放射源之顯像效應(包括平行式、聚合式、散焦式、斜孔式及針孔式等)。4電子儀表之原理與功能(包括脈波擴大器、脈波高度分析儀等儀器與計數器等)。5影像形成之原理與處理技巧(包括靈
6、敏度、解像力、對比性、寬容度與軟片處理等)。第一年數學、統計學與電子計算機學1數學之基本概念(包括代數、幾何與微積分等)。2機率分佈、參數與非參數統計學。第一、二年33電子計算機之結構、功能與程式設計及其在影像處理上之應用。課 別 訓 練 項 目 訓練時間或標準備 註輻射生物學與保健物理學1輻射線之生物效應(特別是低劑量曝露)。2對於病人、工作人員與工作環境之輻射防護原則與方法。3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學。4放射性同位素應用於醫學診斷與治療之原則與劑量。5醫用游離輻射之有關法規。6輻射意外事件之處理(包括留觀、去污染和善後處理等)。7相關之訓練得赴國內外著名之輻防機構進行。第一年放射製藥學
7、1放射性核種之產生(包括核子反應器、迴旋加速器與放射性核種孳生器等)。2放射性製劑之配方與製備。3放射性製劑之藥物動力學。4有關放射性製劑之管理法規。第一、二、三年臨床核子醫學診斷學(包括核子造影與體內功能檢查)1基礎核醫學(包括正、異常人體之解剖、生理、生化與新陳代謝功能,醫用放射性同位素之使用與限制,核子醫學設備之構造、功能、操作技術與品質管制等)。2核子造影技術之準備工作,檢查程序與步驟,適應症與禁忌(包括腦、脊髓液、甲狀腺、唾液腺、肺、心、血管、食道、胃、肝、膽道、脾、腎、胰、腫瘤膿瘍、膀胱、骨骼、關節與骨髓等)。3放射性核種細胞動力學(包括吸收、分佈、排泄與平衡作用試驗等)。4體內組
8、成成份分析(包括同位素稀釋法與隔腔分析法等)。5全身計數與全身掃描。第一、二、三、四年4課 別 訓 練 項 目 訓練時間或標準備 註6與其他診斷造影術(如愛克司光、超音波與核磁共振等)之相關性。放射性核種體外檢驗學(包括試管試驗)1放射分析測定之原理、方法與應用及品質管制(包括放射受體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放射體分析、競爭性蛋白結合分析等)。2自體放射顯影術與放射性活化分析之原理、方法與應用。第二、三、四年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學1各種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之適應症與禁忌症(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癌、真性紅血球過多症、惡性體腔積水、轉移性骨癌與放射性核種標化單株抗體治療等)。2病人之篩選(包括確定診斷
9、之建立、可能發生之併發症、治療效果與預後之評估等)。3劑量之計算(包括標的器官、周圍組織與全身劑量之評估等)。第二、三、四年其他 在三年核醫科住院醫師訓練過程中,得有一部份時間實施相關臨床醫學(如內科、病理科、放射科等)之進修,此類相關臨床醫學進修之進度,應與核子醫學專業訓練配合,使受訓醫師更能瞭解各種疾病之病理、臨床表徵和病程變化及相關檢查及相輔相成性,使核醫診療行為更能臻於完善。視實際狀況施行1住院醫師參與本科所有檢查及治療作業,並以身作則指導督促實習學生,實習醫師擔負起本科各項檢查、治療步驟之進行及掃描圖像之判讀、報告繕寫、並接受專科醫師及住院總醫師之指導。2每日督導書記安排受檢之種類、
10、次序及時間,並接洽藥師,製備所需核醫藥物。3確實執行病患之理學檢查與簡要病歷之記錄與追蹤登記,並協助蒐集教學資料與處理分析。4教學演講與學術討論會,本科所有住院醫師應按時參加科內及住院總醫師指定之科部教學演說及學術討論會,其時間內容及地點詳見於每日工作分配表5(由住院總醫師安排決定)。在此等會議中,住院醫師不僅注意資深主治醫師主持會議之內容,以資學習,並利用機會自行練習主持此類會議。5依志趣在本科主任及專科醫師之指導下,撰寫論文及研究報告,至少一篇發於國內外之正式醫學雜誌。四、住院總醫師訓練:(一)行政訓練:門診作業安排、實習學生、實習醫師考核、行政會議訓練、學術會議籌備工作。(二)教學訓練:
11、門診、病房作業訓練、實習學生及實習醫師教學,指導住院醫師作業,協助臨床研究。六、考核評估:本科之住院醫師,由住院總醫師承本科主任之命負責行政及考勤之督導,並照顧其學習環境,並由本科主任醫師及專科醫師直接考核以為晉之依據,同時將其資料送人事組存查備用(考核表見附件)。七、教學訓練負責人:王昱豐醫師必 讀 書 籍1書名:Principles of Nuclear Medicine 作者:Henry NWagner, Jr, etal版次/出版時間:2nd ed, 1995出版社:WBSaunders Company2書名:Diagnostic Nuclear Medicine作者:MPSandle
12、r, etal版次/出版時間:3rd ed, 1996出版社:Williams Wilkins inc3書名:Nuclear Medicine作者:Robert E Henkin , etal出版時間:1996出版社:Mosby Year Book , Inc4書名:Nuclear Medicine The Requisites作者:James H , Thrall , etal出版時間:1995出版社:Mosby Year Book , Inc5書名:The Mayo Clinic Manual of Nuclear Medicine作者:Michael K Oconnor出版時間:1996出版社:Churchill Livinstone6書名:核子醫學常規作業手冊作者:陳維廉主編出版時間:1996出版社: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67書名:Physics in Nuclear Medicine作者:Michael Phelps出版時間:1980出版社:Williams Wil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