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7990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李白的诗中有马驰篇一:毛泽东与李白诗词中的浪漫主义毛泽东与李白诗词中的浪漫主义高二(8)班 欧阳德念浪漫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和现实主义相比,我认为它更文艺一些。而我最熟悉的浪漫主义是人无可置疑地就是诗仙李白了,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我看来,李白的诗更浑然天成,少了那份不自然的做作,更多的是心有所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毛泽东的浪漫主义多数是建立在前人之上的,模仿、借用的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有一些资料中说,毛泽东最喜欢的是人是李白,且他本人自己的很多诗词中也多继承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手法,并且发扬光大。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例如身份地位,所

2、以做出的诗词的感觉也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诗少了李白那种不得志的愤懑,而多了那份自信,立足于现实,又注重革命理想,(一)一、不同的社会背景,成就不同的性格李白身处盛唐时期,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一个时代的巅峰。当时,经济空前繁荣,这也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提高的物质前提和保障。其次,统治阶级在文化宣传上有很大的包容性,例如在宗教方面,道、儒、佛并存,还引进了其他景教、伊斯兰教。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为那个时代提供了很好的文艺氛围。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在繁荣的背后潜在的危机,当时是唐玄宗即位,这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上台就扭转了武则天退位后的混乱纷争,然而在天宝年间政治转入

3、黑暗时期,以玄宗本人为首的统治阶级日趋骄纵,对外好大喜功,直至安史之乱的总爆发。而李白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一个诗歌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名人辈出的年代,他是繁星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毛泽东则不同,那时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内忧外患,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湖南第一师范,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都是血气方刚满怀抱负的青年!在那样的条件下, “救国”二字的意义尤为重要。在“恰同学少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固执的年轻人,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远见,有抱负,同时他也明事理,但是自己坚持的绝对不会动摇。自小骨子里的那份霸气,在生活的磨砺中练就成了王者之气,也成就了他不畏艰险,奋勇上前的

4、性格!一个生活在中国最为繁荣的时期,一个生活在祖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也许他们的志向都是为国家效力,但是很显然,毛泽东的抗逆性更强,他的诗歌即使有低谷,但转而又是慷慨激昂对未来充满期望!二、不同的身份地位,成就不同的心境在仕途上,李白是一个不得志的人,而毛泽东最终实现了恢弘的理想。25 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的政治理想是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这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他在作品中,每每以吕尚、张良、诸葛亮等人自比。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色。42 岁以前的李白从政活动始终没有什么结果。在这一段时间他浏览了祖国的名

5、山大川,足踏半个中国,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大自然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可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叙事送别,他总忘不了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但是李白的身世并不好,他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他的身份是他心中的伤,自始至终,他都在尝试突破这个障碍,但是他放不下的是自己的骄傲,这才会有与韩荆州书中的“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这是一封求职信,可是即使是放低身段,李白的这段话也仍然很欠扁,而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直在努力向前看,有明确的目标,更有马列的指导,再加上跌宕起伏的经历,成就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更早的还有“

6、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革命愈是困难,他愈是坚强乐观。长征前夕“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长征途中“万水千山只等闲”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前有堵击,后有追兵,头顶有敌机,还“胜似闲庭信步”的欣赏征途风光。解放后毛泽东处于作为领袖,即使日理万机,他也是一直没有放下诗词创作,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诗篇。他的诗,像沁园春雪更是照亮了他的政治道路,这些诗。贯注了诗人激荡的情怀,反映着领袖坚强豪迈的人格个性。二在诗歌方面,毛泽东和李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大概是因为毛主席很喜欢李白的诗词的缘故吧。首先,他们都能巧妙地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7、。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里,以“白玉盘” 、 “瑶台镜”喻月,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生动的表现出儿童的稚气心理。毛泽东在“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中,用比喻的手法,十分形象生动贴切,把发生在广袤土地上的事情尽收眼底,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迅猛势态,全都表现出来。其次,他们在诗词用也多爱说理。“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色示他人,能得几时好?”不去说理,胜似说理。毛泽东在“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中,虽然下半句让人有瞠目结舌的感觉,但是用梅花形容革命者的坚定,以苍蝇喻机会主义者,很巧妙地把机会主义嘴脸暴露无遗。而二者对比,李白的理

8、更隐晦,更像理,更有内涵。当然他们在运用典故和神话故事、夸张等方面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三分析了那么多,就来实际对比一下吧。我选择的是常人们多用为比较的忆秦娥 ,被称为是一曲革命者的壮歌与一曲唐人的衰歌。他们两人的忆秦娥因为题材内容的差异,在风格上大相径庭,也更难分伯仲。忆 秦 娥 李白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 秦 娥 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李白的忆秦娥,描写了京城里的一个女子思念自己出了远门而音讯全无的丈夫,表达

9、了浓重的哀怨之情,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搂月” ,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哀怨的思夫图。上阕写她秋夜醒来,独自感伤。 “秦娥梦断秦楼月” ,“梦断者何?犹言梦醒,人而知之” ,用一个“断”字,表明梦醒者为猝然惊醒,而非平常的唾醒,再往深处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仿佛又有“但见泪痕湿”之情景, “词人笔致,由选字之铮铮,知寄情之忒忒。 ”下阕则为女子登上乐游原所伤之景。据汉书宣帝记记载,长安士女,多在重阳节登上乐游原游赏长安风景,所谓“乐游原上清秋节” 。不过,词人无意描写九九之日乐游原上的热闹场景,而通过“咸阳古道音尘绝” ,表达思妇眺远望夫,不见夫归之感伤。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此注入了巨大的历史沧桑

10、感,通过对乐游原的凭吊,抒发了历史难续之感慨,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古今辉映,时空杂揉,成其千古绝唱。而再看毛泽东的忆秦娥,开篇一个“烈”字,就多了一份刚气,西风凛冽,寒霜遍野,雁鸣长空的清晨,这也突出了红军跋涉之艰难,步履之维艰。这些都是诗人亲身经历的,所以描写刻画的也更为深刻。 “霜晨月,马蹄声随,喇叭声咽, ”不仅是对之前让人读起来刺骨的清晨的再次展现,更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踢踢踏踏”的马蹄声,表现出了红军行军的急迫,更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我很喜欢那个“碎”字,写出了道路的崎岖不平,写出了马匹之多、行军之急。在我读到的诗中,还没有诗人用“碎”字来形容过马的飞驰,大多都是用

11、“驰” 、 “风” 。而“咽”字,是承上“西风烈” ,西风呼啸,连行军的军号的声音也时断时续,时隐时现。这几处的描写不禁让人生起清冷之感。如若是李白接下来会怎么写呢?也许会开始感叹世事吧,可惜这也只是揣测,因为李白还没有边塞诗歌。但是我猜想,如若让李白去写边塞诗,写景方面一定不会这么具体,而是描写塞外的沙土、风云、马驰等等,因为他没有毛泽东的这种经历。词的下阕,查阅一些资料之后可以理解为红军傍晚跨越娄山关向遵义进军的场景。 “雄关”二字,气势雄伟,一把就把读者从秋风萧瑟的寒意中拉了回来。诗人并没有对激战过程进行描写,而是形象地勾画迈步跨越的雄姿。不知道这里可不可以理解为诗人都不屑于去描写敌人的

12、种种,有一种藐视一切的气概和霸气!像沁园春雪中下阕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历史上“英雄”的代表人物的评价,雄视千古、议论纵横驰骋、语言风格浩方,这骨子里的霸气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越” ,是红军翻越千山的雄姿,“海”是苍山的连绵广阔, “血”是残阳之本色跃然纸上,好一幅行军壮图!四李白和毛泽东的浪漫主义是有相似之处又不尽相同。首先他们都是脱俗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诗歌中表现出洒脱自如、不受

13、世俗约束的艺术气质,充满着笑傲王侯、蔑视权贵、不满现实、相信自我、追求自由的批判精神和挑战气概。这种洒脱豪放的精神气质和艺术追求,让李白成了“诗仙” 。“粪土当年万户侯”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 、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些诗句所表现的个性精神,与李白的追求自我,蔑视权势,的思想一样,都一样的脱俗,不遂世俗之波逐流。其次他们都是豪迈奔放的。他们多运用采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常借助神话和奇丽惊人的幻想。毛泽东喜爱李诗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评价李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毛泽东借鉴李白的浪漫主义

14、诗风,成功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并加以新的改造,用以表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生活,将古典浪漫主义提升到革命的浪漫主义,形成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其中还加进了毛泽东自己的元素,所以有些评论家成毛泽东的诗词开一代诗风,在上下几千年的诗歌文化史上独具一格。综上,在李白诗歌和毛泽东诗词中,与其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相适应,所描写的意象,也多有类似之处。然而,在毛泽东诗词中,这些意象虽然明显借鉴于李诗,但与李诗有很大的差异,意象得到了革新,境界得到了升华,从中可见其不同。而且毛泽东不是一名全职诗人,而李白却是,所以在诗歌写作技法方面感觉更为纯熟,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之感,而且一般都是自己

15、独立创作。而毛泽东很爱学习模仿,其中有一些意向的描写就是借用李白的,而毛泽东不似一般人似的只是照搬,抛开一些确实不足品读的,某一些作品确实将其进行了升华,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就是很好的典范。毛泽东饱读各种书籍,涉猎了很多古文,这对他的创作都是有帮助的,他善于学习,而且在模仿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他的浪漫主义是谁也学不来的!篇二:2013-2014 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H1.古诗文默写。 (6 分,每个空格 1 分)【小题 1】此生谁料,_, 。 (诉衷情陆游)【小题 2】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乡子辛弃疾)【小题 3】出门东向看, 。 十五从军征【小题 4】 采薇一诗中借雪花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心境的一句是_,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 分)(1)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 (2)_,江春入旧年。(3)了却君王天下事, 。 (4)_,思而不学则殆。(5)晴川历历汉阳树, 。 (6)_,听取蛙声一片。(7)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_,盛必虑衰”与孟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范仲淹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 ”均显边塞独特风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